#大腸癌

怕痛怕煩拒作大腸鏡篩檢 當心癌症找上身

怕痛怕煩拒作大腸鏡篩檢 當心癌症找上身#大腸癌

根據衛生署最新公佈100年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癌症)連續30年蟬聯死因之首,而98年國人癌症發生率統計中,平均每6分鐘02秒就有1人罹癌,其中以大腸癌案例增加最多。康聯預防醫學內視鏡室主任林姿伶醫師表示,從地圖分析可以看出,國人大腸癌都會區發生率高於東部地區,死亡率也多集中在大台北、台中、台南與高雄等都會區,因此呼籲40歲以上的民眾最好要定期進行大腸篩檢,以保健康。國健局局長邱淑媞表示,台灣與美國大腸癌相比,標準化發生率是美國1.4倍、標準化死亡率是美國1.7倍。雖然國健局補助50到69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篩檢,但統計數據顯示,篩檢率仍低於3成。且在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為陽性的12萬人中,有高達4成民眾拒絕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原因多半為不好意思、認為不舒服、或對清腸藥及灌氣的不適而排斥進一步檢查。由於飲食西化的影響,台灣大腸癌發生率逐年升高,發病年齡亦有年輕化的趨勢。一方面現代人生活緊張、精神壓力大,再加上不良的飲食習慣,如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若再有吸煙及酗酒等生活習慣,胃酸分泌失調,容易引起胃發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等情況。由於消化性潰瘍與大腸癌初期症狀很類似,許多民眾常誤以為是潰瘍而自行買成藥解決,等到病況嚴重到醫院就診後,才發現原來罹患癌症,錯失早期治療的黃金時間。林姿伶醫師表示,現代醫學發達,檢查方式不斷推陳出新,但內視鏡仍是目前臨床診斷腸胃道的利器,有其無可取代的價值。不但能直接檢視食道、胃及大腸組織有無潰瘍、發炎或惡性腫瘤等問題,當發現病灶或懷疑異常時,可以立即做切片檢查,甚至直接切除息肉。已有許多研究指出,早期發現大腸息肉,必要時予以切除,是降低大腸癌發生率的有效方法。由於許多民眾對大腸鏡檢查心生畏懼,林姿伶醫師解釋,大腸鏡因為要在彎彎曲曲的腸道前進,常會壓迫、牽扯或拉緊腸壁外層,受檢者可能會產生想解便、腸子絞痛、腹脹等不適感受。若是曾接受腹部或婦產科手術、腹壁沾粘的人,可能會更加難過。如果能夠適度麻醉,在無知覺、無痛楚,非常放鬆的狀態下完成大腸鏡檢查,是可有效地減少受檢者恐懼和痛苦。因此,民眾在接受檢查前可與信任的臨床醫師討論麻醉的選擇。因為大腸直腸癌初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如果沒有定期檢查,等到出現疼痛、貧血、疲倦、排便習慣改變及體重下降等症狀時,大都已經是晚期。只有少數人因體質敏感,對大腸鏡檢查的不適反應比較強烈,而大多數人都能安適地完成檢查。因此,林姿伶醫師再次呼籲,些許的忍耐換取生命的健康,還是非常值得的。

換取健康生命 別怕大腸鏡篩檢!

換取健康生命 別怕大腸鏡篩檢!#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由於飲食西化的影響,台灣大腸癌發生率逐年升高,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而雖然國健局補助50~69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篩檢,但統計數據顯示,篩檢率仍低於3成。且在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為陽性的12萬人中,有高達4成民眾拒絕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原因多半為不好意思、認為不舒服、或對清腸藥及灌氣的不適而排斥進一步檢查等。由於許多民眾對大腸鏡檢查心生畏懼,康聯預防醫學內視鏡室主任林姿伶解釋,大腸鏡因為要在彎彎曲曲的腸道前進,常會壓迫、牽扯或拉緊腸壁外層,受檢者可能會產生想解便、腸子絞痛、腹脹等不適感受。若是曾接受腹部或婦產科手術、腹壁沾粘的人,可能會更加難過。如果能夠適度麻醉,在無知覺、無痛楚,非常放鬆的狀態下完成大腸鏡檢查,是可有效地減少受檢者恐懼和痛苦。因此,民眾在接受檢查前可與信任的臨床醫師討論麻醉的選擇。林姿伶主任表示,現代醫學發達,檢查方式不斷推陳出新,但內視鏡仍是目前臨床診斷腸胃道的利器,有其無可取代的價值。不但能直接檢視食道、胃及大腸組織有無潰瘍、發炎或惡性腫瘤等問題,當發現病灶或懷疑異常時,可以立即做切片檢查,甚至直接切除息肉。已有許多研究指出,早期發現大腸息肉,必要時予以切除,是降低大腸癌發生率的有效方法。因為大腸直腸癌初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如果沒有定期檢查,等到出現疼痛、貧血、疲倦、排便習慣改變及體重下降等症狀時,大都已經是晚期。只有少數人因體質敏感,對大腸鏡檢查的不適反應比較強烈,而大多數人都能安適地完成檢查。因此,林姿伶醫師再次呼籲,些許的忍耐換取生命的健康,還是非常值得的。

止「瘜」大作戰 防範大腸癌

止「瘜」大作戰 防範大腸癌#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衛生署公布的100年國人十大死因資料統計分析,大腸直腸癌位居國內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3位,且形成原因與直腸腺瘤性瘜肉關係密切。目前被大家公認即使不是全部但至少大部分的腸癌係由腺瘤變化而來。大腸直腸癌及腺瘤均較好發於高度進化、工業化、城市化的社會,患大腸直腸癌的病人,常伴隨有腺瘤存在,大腸直腸癌最好發於直腸及乙狀結腸,盲腸及升節腸次之。家族瘜肉症是一種顯性的體染色體遺傳疾病,患者在青春期以後大腸直腸漸漸長滿瘜肉,到30至40歲即陸續病變,癌變率幾達100%;定期作乙狀結腸鏡檢並切除瘜肉者,追蹤發現患腸癌之比率明顯降低。大腸直腸癌通常好發年齡為50至60歲, 隨年齡增加而逐漸昇高,到70歲以上維持穩定的高發生率。年齡50歲以上者應作篩檢(大腸鏡最好,至少也要作軟式乙狀結腸鏡檢)。高危險群例如有家族腸癌或其他癌症病史者,曾患腸癌切除治療過者,更應提早檢查。發現有異常顏色變化之粘膜應作切片檢查,有突起之瘜肉應作瘜肉切除(只作切片不夠),如為腺瘤,手術後需定期追蹤。基隆市七堵區衛生所配合國民健康局提供50至69歲民眾每2年免費糞便篩檢,完成篩檢者可參加101年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抽獎活動。民眾如有相關問題可電洽基隆市七堵區衛生所洽詢。

追捕大腸瘜肉 癌症篩檢不可少

追捕大腸瘜肉 癌症篩檢不可少#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98年癌症發生率大腸癌居國人10大癌症首位,全國有12488人確診為大腸癌較97年增加1484人,平均每42分鐘就會產生1位大腸癌新個案,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今年舉辦「四癌篩檢抽獎活動」及台灣癌症基金會辦理的「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南投縣98年新發現個案數為249人雖較97年254人下降5人,但大腸癌的威脅仍不容忽視。 大腸癌初期並沒有很明顯的症狀,等到出現疼痛、貧血、疲倦等症狀時大都是晚期,所以千萬別忽略了要定期接受篩檢重要性,「目前政府提供50至69歲民眾,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希望透過篩檢,協助民眾早期發現儘早接受治療,提醒符合受檢資格的民眾,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之醫療院所可接受免費癌症篩檢服務。為鼓勵南投縣民接受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篩檢,今年舉辦「四癌篩檢抽獎活動」,南投縣縣民於7月31日前接受四癌篩檢填寫並寄回抽獎聯就能參加,衛生局將於9月抽獎。 此外今年於11月30日前完成大腸癌篩檢或大腸鏡檢查的民眾還可參加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辦理「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呼籲民眾注意飲食、避免高油炸高熱量食物,這樣才能遠癌症保住健康。

輕忽腹脹血便 婦罹大腸癌誤以痔瘡

輕忽腹脹血便 婦罹大腸癌誤以痔瘡#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排便習慣突然改變,可能是大腸癌警訊,千萬不可輕忽!一名44歲的單親媽媽郭小姐因腹瀉血便到醫院就診,醫師為她安排作大腸鏡檢查,但患者認為只是痔瘡加上腸胃炎,故輕忽未受檢,直到因持續半年腹瀉血便導致無法工作養家才就醫,但診斷發現已經是大腸癌第四期。郭小姐說自己身體一向很健康,飲食均衡,排便也很規律。去年夏天開始有時血便、有時腹瀉、有時腹部劇烈絞痛卻解不出來、有時肚子脹氣鼓得像懷孕五個月的樣子,女兒勸她趕快就醫。當時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欲為她安排大腸鏡檢查,但郭小姐認為只是痔瘡和腸胃炎問題,便至藥房購買降火氣治療痔瘡的藥物服用,未再返院做大腸鏡檢查。今年除夕郭小姐感冒後始終未癒,且經常腹痛到差點昏厥,有時失禁腹瀉解出大量水狀血便,嚴重影響生活作息也無法再工作養家,只能靠低收入戶補助度日。就讀高三的女兒擔憂母親的身體狀況,邊唸書邊打工幫助家計,今年五月在女兒催促下郭小姐到羅東博愛醫院就診。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余盈輝醫師表示,肛門指診發現有黏液狀血便,腹部並未觸診到異常腫塊或痛點。郭小姐接受建議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中發現直腸與乙狀結腸交接處,有一個大於5公分幾乎佔據整圈腸壁的腫瘤,造成腸道狹窄及表面易滲血。另外在腫瘤上端10公分內也發現3個約0.5公分的瘜肉,遂進行瘜肉切除及腫瘤組織切片,病理組織檢查證實罹患大腸癌,其餘3個瘜肉則為良性瘜肉。此時郭小姐提到這幾個月摸到左鎖骨上方有顆東西,理學檢查發現應為腫大的左鎖骨上淋巴結,有轉移的可能性。接下來就進行手術前的癌症期別判定,腫瘤指數並未超出正常值,胸部與腹部電腦斷層未發現肝臟或肺臟的轉移,唯大腸腫瘤附近淋巴結及左鎖骨淋巴結腫大,期別判定可能為第三期或為罕見的僅左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的第四期。幾經討論郭小姐決定先接受手術治療,五月底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余盈輝醫師以腹腔鏡微創手術為郭小姐進行結腸低前位切除手術,同時合併左鎖骨上淋巴結切除手術。腹腔鏡微創手術的好處,在於傷口小、恢復快。就郭小姐而言,僅在腹部有四個小傷口;如果是傳統手術,傷口至少15公分以上,恢復期也會較長。郭小姐的術後病理報告確定為罕見的僅左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為第四期大腸癌。余盈輝醫師表示,根據文獻資料統計,50%以上的大腸癌病人,其腫瘤細胞會轉移至肺臟跟肝臟,再來就是腹部的其他器官,僅轉移到鎖骨上淋巴結的比例不到1%,郭小姐是他從醫治療上千例大腸癌個案中,唯一一個僅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的病人。郭小姐術後恢復順利,於第7天出院,後續安排接受化學治療,將配合標靶藥物使用,提高療效。另外,郭小姐目前腸道症狀已改善,不再腹脹與解血便,也已展開化療,後續還將進行標靶治療,對於自己輕忽病症感到很後悔,看到高三畢業的女兒為了要工作賺錢養家而選讀大學夜間部,郭小姐心裡感動也很不捨,她以過來人的心情呼籲鄉親要注意自己的健康,不要輕忽身體的小變化,因為它可能是罹患疾病的大警訊。

北市推動免費癌篩 防癌A好康

北市推動免費癌篩 防癌A好康#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癌症連續30年成為國人第1大死因,更連續39年占臺北市民10大死因首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推動全面癌症防治篩檢服務,鼓勵市民參加免費4癌篩檢(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藉由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降低癌症所帶來的健康危害。台北市政府推動「防癌拚健康 癌篩A好康」,健保卡過卡並完成篩檢後就可領取精美小禮品。口腔癌(12.20人/每10萬人口),子宮頸癌(9.59人/每10萬人口)發生率亦在十大排名之內。臨床亦發現,此4癌的發生率雖高,但在0期的5年存活率皆相當高,乳癌高達97.3%;子宮頸癌為96.4%;大腸癌為85.4%及口腔癌為76.5%。而到了第4期此4癌的5年存活率則為降低,口腔癌為33%;子宮頸癌為23%;乳癌為21%及大腸癌為12%。所以癌症只要定期接受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能遠離癌症所帶來的健康威脅且存活率也較高。根據衛生署100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因癌症死亡人數為4萬2559人,連續30年成為國人第1大死因,更連續39年占臺北市民10大死因首位;又於98年國民健康局癌症登記資料公布,臺北市十大癌症年齡標準化發生率前二名為:女性乳癌及大腸直腸癌。衛生局再次呼籲市民,除了自我覺醒建立癌症篩檢預防觀念之外,更要提醒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為自我健康把關,為了您的健康及家人的幸福,可多利用政府提供的免費各項癌症篩檢。

早期篩出大腸癌 存活率達90%以上

早期篩出大腸癌 存活率達90%以上#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大腸癌罹患率已連續第五年為國人罹患最多的癌症。苗栗縣政府衛生局長羅財樟提醒民眾,不要害怕篩檢也不要存有鴕鳥心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請守護自己的健康。研究顯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個案再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有一半可能是大腸癌或瘜肉個案。但卻有過半陽性個案未進一步接受確診,多數原因是害怕、擔心檢查結果,也有人是恐懼鏡檢產生的不適。故為維護自己的健康,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是有必要的,以早期發現瘜肉和早期癌症,遠離大腸癌威脅。切勿因擔心鏡檢疼痛(目前有無痛性大腸鏡檢查)或害怕檢查結果而失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機會。其實透過簡易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腸癌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由於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影響,再加上不常運動或蔬果攝取量不足者,將導致大腸癌的發生機率提高。常見的大腸癌早期症狀有:肛門出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體重減輕等表徵,苗栗縣政府衛生局保健科長廖秀慧呼籲,要預防大腸癌的發生,除了平日要攝取足夠蔬果等高纖維飲食及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外,凡符合50至69歲民眾可把握機會,每2年做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只要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包括各衛生所)即可執行。

定期篩檢追捕瘜肉 才能「腸保健康」

定期篩檢追捕瘜肉 才能「腸保健康」#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衛生署公布癌症發生人數持續上升,每6分2秒即有1人罹癌。隨著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及癌症篩檢的推廣,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持續上升。依9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該年計有87,189人被診斷罹患癌症,較97年增加7,371人,其中增加人數最多前4種癌症以為大腸癌1,484人為首。55歲蔡姓男子因參加基隆市闔家歡健康篩檢進行大腸癌篩檢,大腸鏡檢查發現有多顆瘜肉,其中一顆四公分大的瘜肉在乙狀結腸的位置,經內視鏡下瘜肉切除術後,病理化驗為絨毛性腺瘤併有局部惡性病變的早期大腸癌。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因此如能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大腸癌已有符合實證之篩檢工具,糞便潛血免疫法檢查(FOBT)是檢查糞便中是否有血,不需飲食限制,因此相當簡單方便。大腸癌是可預防、可篩檢與可治療的,除了多蔬果、勤運動的預防工作外,定期篩檢更是不可少。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曾舜玲主任提醒大家,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做好定期篩檢的工作,就有機會遠離大腸癌的侵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