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預防大腸癌重篩檢 追補瘜肉可拿大獎

預防大腸癌重篩檢 追補瘜肉可拿大獎#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國人大腸癌發生率快速上升,衛生局表示,大腸癌好發年齡在50歲以後,要預防大腸癌的發生,除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外,亦需定期篩檢。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全國民眾辦理「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只要接受大腸癌篩檢,就能參加高達80萬元獎項抽獎,即日起至101年11月30日止。凡於今年度11月30日前曾做過「糞便潛血」或「大腸鏡」篩檢者,附上報名表和篩檢證明,就能參加三重健康抽獎活動,宜蘭縣府為鼓勵民眾接受四癌篩檢(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今年度亦舉辦「四癌篩檢-幸福萬千」健康禮讚抽獎活動,宜蘭縣民於今年10月31日前接受四癌篩檢就能參加,縣府衛生局將於今年8月及11月份進行抽獎,縣府衛生局呼籲民眾定期接受癌症篩檢,把握機會拿好禮。 宜蘭縣政府衛生局今年結合各醫療院所,截至6月為止,共近1萬4千多人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潛血陽性反應有881人,目前有467人已接受進一步檢查,其中大腸鏡檢查確診發現瘜肉(疑似大腸病變)有243人,意即約每2個陽性反應就有1人是瘜肉,另發現大腸癌7人,均已接受完整的治療,因此挽救了這200多個家庭的健康。另依據衛生署資料,大腸癌已是目前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有超過1萬人罹患大腸癌、有4千多人死於大腸癌,宜蘭縣一年有219人發生大腸癌,平均不到2天(40個小時)就有1人罹患,而100年因大腸癌死亡人數有88人,意即約每4天就有1人因此而死亡,顯示大腸癌發生呈現逐年上升、嚴重威脅民眾的健康。

醫訊/腸癌增加率高 如何預防很重要

醫訊/腸癌增加率高 如何預防很重要#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衛生署2010年發表2007年度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再度蟬連發生人數第一位。在全年罹患癌症75,769人中,佔了10,511人,也就是在台灣每50分鐘就有1人得到大腸癌。大腸癌的發生,與國內飲食逐漸西化,且喜好油炸、醃漬等重口味飲食息息相關,在預防與治療上,甚至是手術後輔助性治療、定期追蹤檢查對於預防腸癌以及腸癌復發轉移都非常重要,因此亞東醫院邀請腫瘤科暨血液科醫師謝佩穎來告訴大家,如何預防腸癌,以及追蹤檢查、治療的重要性。 講座時間:6月28日(四)上午10:00~11:30講座地點:亞東醫院14樓第一教室講座洽詢:(02)7728-2176 向陽屋 薛小姐

大腸癌再度奪冠 呼籲應落實定期篩檢

大腸癌再度奪冠 呼籲應落實定期篩檢#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國健局公佈的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仍居國人10大癌症發生率榜首,且其罹患人數更是驚人的成長!大腸癌人數的激增,除了飲食習慣的西化外,國人沒有落實定期篩檢也是主因之一,但大腸癌是可預防、可篩檢與可治療的,除了多蔬果、勤運動的預防工作外,定期篩檢更是不可少,早期發現、早期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9成。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在所有瘜肉中,大概有1%會變成惡性。而由良性瘜肉演變成大腸癌需要5至10年的時間,因此,如果能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並予以切除,可避免大腸癌的發生。而目前政府目前補助五十歲至六十九歲民眾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但篩檢率連四成都不到,除了政府的宣導與行銷的努力外,我們身為癌症民間機構更責無旁貸,所以,癌症希望基金會為打擊大腸癌,除了提供罹癌病友、家屬大腸癌衛教資訊、及設置大腸癌病友會外,對於大腸癌防治宣導更是不遺餘力,就是希望能讓全民都能遠離癌症的侵襲!」因此,為了提高大腸癌篩檢率,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癌症希望基金會特與黃立綱老師(黃俊雄之子)合作,邀請70年代的當紅超偶「雲州大儒俠」與黑白郎君,現身向大家傳授青春永駐與永保腸壽的武功秘笈! 希望大家能在生動活潑的影像與對話中,注意自身腸道健康,落實「多蔬果、勤運動、做篩檢、看結果、再確診!」

「腸」保健康 糞便潛血為警訊

「腸」保健康 糞便潛血為警訊#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舉辦「保腸多一套」,6月9日從行動醫院開始,對於大腸癌防治篩檢服務,為增加準確度,從收集1管糞便檢體增加為2管,本年度提供2萬5千個名額,首先服務參加行動醫院的台南市民眾,50至69歲的民眾可盡快攜帶健保卡至衛生所領取糞便收集管,分別於不同時間收集糞便送檢,做好預防保健,「腸」保健康。目前我國的大腸直腸癌篩檢所採用的免疫糞便潛血法,是目前全世界公認敏感度最高的糞便潛血檢查。藉由偵測糞便當中微量的出血達到篩檢的目的,而對於尚未癌化的大型腺瘤的敏感度也比傳統化學法糞便檢查好很多,除了可以早期診斷癌症以外,甚至還有可能預防大腸直腸癌的發生。這項篩檢所發現診斷的大腸直腸癌有六成以上屬於第零期至第二期,適當治療後都有相當不錯的長期預後。世界各國以免疫糞便潛血檢查進行大腸直腸癌的篩檢多採用一日法,意即只採檢一次檢體。目前顯示以一日法進行篩檢敏感度約80%,對大型腺瘤性息肉的敏感度約25至30%,雖然相較於傳統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查好許多卻仍有改善空間。由於早期大腸直腸癌或大型腺瘤性息肉出血量較少且只會有間歇性的出血,未必採檢時能有足夠的出血量能夠驗出,因此增加一次糞便的採檢可以增加偵測的機會。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兩日法可以顯著提升偵測大型腺瘤性息肉的敏感度,因此是可能是一個進一步提升篩檢效果的方法。便血、排便習慣改變或貧血相關症狀雖然是大腸直腸癌的可能症狀,但是大腸直腸癌除非到了第三期或更嚴重,否則一般而言不太容易有症狀,衛生局長林聖哲呼籲,善用糞便潛血檢查後,如有發現潛血反應,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可不必再做一次檢查,因流血通常是間歇而非持續性發生,所以任一次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時,都應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

每年一次篩檢 大腸癌不要來

每年一次篩檢 大腸癌不要來#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隨著飲食的西化與肥胖的增加,台灣大腸癌發生、死亡人數,每年呈快速增加趨勢。據癌症登記統計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從84年的4,217人,至95年增為10,248人,人數首次超越肝癌,成為我國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早期的大腸癌幾乎都沒有症狀,因此每年一次大腸癌的篩檢是一件重要的課題。一般而言 五十歲以上,排便出血,排便習慣改變,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家族史,卵巢、子宮、或乳房癌症的女性,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腸炎患者,有像鉛筆般細的糞便,長期腹痛或絞痛,不明原因的持續想排便,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等,建議作大腸癌篩檢。新樓醫院胃腸肝膽科吳昭賢醫師說,大腸癌的篩檢方式有下列幾種,如每年一次的糞便潜血檢查、下腸道攝影、大腸鏡檢查、虛擬大腸檢查等。其中以大腸鏡檢查最準確,可立即做切片及瘜肉切除,因此是最好的檢查方式。但因大腸鏡檢查需吃瀉藥及檢查過程較不舒服,為改善這個問題,目前大型醫院均有提供無痛鏡檢,能大幅降低檢查的不舒服,提升民眾接受度。改善飲食及運動減重可以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多攝取蔬菜水果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生,攝取過多脂肪、紅肉則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生。吳昭賢醫師呼籲民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家一起來防治大腸癌,守護您的身體健康。

大腸癌居家口服化療 逆轉治療生活

大腸癌居家口服化療 逆轉治療生活#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年58歲的黃先生是位傳統國術拳法教師,由於有武術的基底,身體一向相當硬朗,不料於在一次餐會後,出現人生第一次腸胃脹氣現象,隱隱作痛許久才消,而後竟出現約一個小皮球大的脹氣,疼痛感強烈,對自己身體狀況相當敏銳的黃先生當下發覺異常,便馬上就醫。經縝密的癌症篩檢診斷後,確診罹患第三期大腸直腸癌,腫瘤已有淋巴腺轉移,後經手術順利切除腫瘤後,醫師建議應開始進行大腸癌術後輔助性化療。但重視生活自由的黃先生,心裡對針劑化療的方式相當排斥,不願行動及生活因化療而侷限在醫院中,影響工作及家庭生活,加上針劑化療需於肩下埋入人工血管,難免影響他最熱愛的練拳活動,於是黃先生第一時間便向醫師表明拒絕住院化療。經醫師詳細說明,得知目前已有口服化療方式可選擇,且效果跟住院化療相當且便利性高之後,在醫師及醫療人員的鼓勵下,他才於四月初開始進行居家口服化療,生活、工作皆不受影響,也讓他得以維持過往的生活模式。根據調查顯示,口服化療的方式可減少病患的住院時間、降低往返醫院的旅程費用、讓患者仍可繼續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大幅節省如醫護人員照護、置入人工血管所可能帶來感染的後續醫療照護等費用。台北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許自齊教授分析,整體醫療成本其實包括住院、化驗、門診、治療不良反應等費用,以平均完成治療週期24週計算,口服化療整體上比起針劑化療,可節省大約新台幣10萬元。許教授表示,目前針對五十歲以上的民眾,國民健康局提供每兩年一次的免費大腸潛血糞便檢查,其他的篩檢方式如大腸鏡、電腦斷層等,高危險群民眾也可定期進行,可供民眾選擇,許教授建議,生活中一定要多吃高纖蔬果、少吃紅肉,並搭配每天規律運動,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才能健康「腸」在!

醫訊/大腸癌早期治療 存活率達90%

醫訊/大腸癌早期治療 存活率達90%#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因現代人飲食逐漸西化、精緻化,在台灣地區,每年約有八千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近四千人因大腸癌死亡,且呈每年快速增加的趨勢,現已居所有癌症發生及死亡的第三位。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活動時間:5/17(四)上午8:30~9:00活動地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醫療大樓二樓 東區門診大廳活動洽詢:2786-1288分機6688、6702

高齡大腸癌患者福音 單孔腹腔鏡手術

高齡大腸癌患者福音 單孔腹腔鏡手術#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八十幾歲的林老爺爺,除高血壓的老毛病,家族也沒有癌症相關歷史,最近覺得大便老是有一點血,他不以為意。有一次到大同醫院接受免費大便潛血檢查,篩檢結果是陽性,後續接受大腸鏡檢發現有腫瘤,病理切片居然是乙狀結腸癌,住院後接受新型的單孔腹腔鏡乙狀結腸切除手術,只有肚臍下的一個小傷口,開完刀後隔天就排氣,過兩天即可進食軟質稀飯。微創手術近年來蓬勃發展,相較於傳統剖腹手術,腹腔鏡手術的優勢在於傷口小,疼痛少,術後腸胃功能回復快,減少住院時間以及提早恢復正常工作。傳統腹腔鏡手術需要3、4個小傷口以利手術器械置入,如果是腸癌症手術至少需一個5公分的體表切口以利取出腫瘤。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胃腸主治醫師范文傑表示,近兩年發展單孔腹腔鏡新型的手術方法處理腸癌,利用肚臍這個天然的孔洞去進行手術,只需要單一切口即可。范文傑醫師說,單孔腹腔鏡手術由於只有單一傷口,所以對於病人手術後肺部呼吸的回復,以及需要使用止痛藥物的劑量,都大大的減少,進而腸胃道第一次排氣時間也都縮短為只需一天,隔天就可以進食流質物體,病人術後的回復進度,顛覆了往常的習慣,也大大減少了住院的天數。從傳統腹腔鏡轉變到單孔腹腔鏡進行大腸直腸手術,大同醫院兩年以來已經進行超過110例腹腔鏡結直腸手術,其中30例為單一切口手術。病患平均年齡為70歲,其中有25位80歲患者,甚至有3位94歲患者,手術後平均住院天數5天,出血量低,且無輸血、術後肺炎等極低的手術併發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