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

血糖控制好 可降43%截肢率

血糖控制好 可降43%截肢率#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糖尿病成為台灣的新國民病!吳女士33歲那年,因頭暈、手抖,家人緊急送醫,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15年來與糖尿病為伍,隨著藥物越吃越多,體重更一度重達70公斤,在使用新型針劑降血糖藥物後,糖化血色素逐漸恢復正常,3個月內,體重也從70kg減至62kg。每8.5名成年人 1人罹患糖尿病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換算下來,平均每8.5名成年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全國糖尿病患者高達227萬,且每年新增2.5萬人,糖友人數持續上升中。臨床研究發現,糖化血色素如能下降一個單位,就能減低各種併發症的風險,包括降低43%因末稍血管疾病所引起壞死或截肢,小血管疾病風險則能減少37%,白內障風險則可減少19%,心臟衰竭、心肌梗塞以及中風的機率,則分別下降16%、14%、12%。口服降血糖藥物 吃到一半會有瓶頸社團法人宜蘭縣愛胰協會理事長游能俊分析,在現有口服降血糖藥物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往往會有瓶頸,無法繼續有好的控糖效果、讓數值達標,糖友也可能因為口服治療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或因服藥種類過多所帶來的不便性,因此沒有完全遵從醫囑好好服用藥物,導致控糖效果不佳。新型針劑降血糖藥物 腸泌素GLP-1助達標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針劑降血糖藥物有4種,注射頻率分別有1天2次、1天1次和1周1次,提供醫師與病人治療上不同的選擇,游能俊院長表示,新藥有機會幫助病人降低糖化血色素並控制體重,減少低血糖風險,透過控糖能有效預防腎病變、腦中風、心肌梗塞、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

睡不著 恐為糖尿病神經病變

睡不著 恐為糖尿病神經病變#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四肢末端局部組織潰瘍、壞死,而必須面臨截肢的原因之ㄧ,但很少人關注糖尿病神經病變所引發的疼痛-糖尿病周邊神經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ain, 以下簡稱DPNP),根據調查發現,糖尿病患者對於DPNP的認知很低,DPNP更導致糖尿病患者出現睡眠障礙、憂鬱、焦慮、無法專心或正常工作等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除了痠痛 也有刺痛、燒灼或電擊般疼痛DPNP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25%糖尿病患者會有此一困擾,DPNP主要發生於下肢或腳部,可能持續性或陣發性,患者會感受到位於腿部深處的酸痛,除了痠痛感,也可能是刺痛、燒灼或電擊般的疼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致病機轉不明,未有根治的療法,在夜間或天氣太冷、太熱時,疼痛感會變得更嚴重,下肢可能會喪失疼痛的感受,以及對溫度變化的感覺,容易不知不覺就受傷,導致足部的潰爛或神經病變性骨關節病變,嚴重恐致截肢。超過5成患者有睡眠問題 4成出現焦慮一項針對台灣、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泰國等5個國家,年齡介於18~65歲的500位糖尿病患者所進行的調查發現,平均高達60%以上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會導致DPNP,大多數的受訪者平均在第1次症狀出現後1~2年,才會向醫師反應疼痛的問題,而在台灣,則有超過5成的患者有睡眠問題,4成出現焦慮的症狀。目前臨床上以血糖、腎功能及血脂為評估糖尿病控制的主要指標,有鑑於糖尿病及DPNP的盛行率明顯增加,早期診斷、及時治療相當重要,因此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在2015年提出臨床建議,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首次確診時,至少每年接受糖尿病神經病變檢測,而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則應該在確診5年後每年接受檢測。

打針會截肢?延誤控糖恐失明!

打針會截肢?延誤控糖恐失明!#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國內糖尿病罹患人數今年首度突破200萬人,從2013年的173萬人,短短3年成長率竟有3成多,而今年國內已有227萬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蟬聯國人10大死因前5名10年之久。針劑藥物 仍有錯誤迷思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造成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來自國人多年來對於胰島素等針劑治療藥物,仍存有許多錯誤的迷思和恐懼,因此時常延誤黃金治療時機,以門診經驗觀察,在門診中跟患者建議轉換胰島素治療時,有7成患者會拒絕。延誤病情 增致死風險至今仍有許多糖尿病患認為「打胰島素就會洗腎、失明、截肢」,雖有多項研究證實針劑糖尿病藥物如:胰島素、腸泌素GLP-1,在降低糖化血色素效果及安全性都是優於傳統口服藥,在國外已普遍使用,國內大部分患者往往還是不願意接受針劑藥物治療,而延誤病情、增加心血管病變及致死風險。不透過代謝 而是直接補充台灣有超過200多萬糖尿病患,目前胰島素的使用率僅有16%,歐美國家已將胰島素針劑當作糖尿病患者的第一線用藥,在胰島素的使用率有40%,國內目前糖尿病臨床常用的針劑藥物有胰島素和腸泌素(GLP-1),不透過肝、腎代謝,而是「直接補充」體內所缺少的胰島素和酵素,因此在控糖效果和安全性都比口服藥還高。心理壓力 影響控糖時機只是國內民眾長久以來對胰島素的錯誤認知、及對扎針的心理壓力產生的害怕,影響多數醫師錯失最佳控糖的時機,糖尿病為不可逆的慢性病,很多病患卻都是等到血糖已經過高、出現併發症時才願意用針劑藥物來治療。

小看傷口照護 恐導致截肢

小看傷口照護 恐導致截肢#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傷口的成因複雜,常合併多科的問題,惡性循環之下,會讓病況愈嚴重,嚴重者可能導致截肢,甚至危及性命,舉例而言:糖尿病足部壞疽,或接觸水體引起的海洋弧菌感染,都有致命的案例發生,成大醫院傷口照護中心醫師潘信誠指出,傷口表現的臨床樣態複雜,可能導致缺血性壞死、水泡生成,甚至急性蜂窩組織炎等。傷口照護中心 避免跨科不便傷口的治療方式變化多端,例如:高壓氧、清創、各式治療儀器、藥物、敷料,為提升傷口照護的品質,成立「傷口照護中心」作為處理這類複雜傷口問題的單一窗口,讓患者能獲得完善的照護,避免跨科門診就醫的不便,同時協助其他科別醫師解決困擾,建立傷口治療的單一準則,以改善傷口的癒合率。潘信誠醫師表示,置身慢性病房中的病患發生褥瘡時,往往由醫師依照各自的方式處理傷口,清創與否、如何治療,是否該截肢,或嘗試軟組織重建,瀕臨缺血壞死的肢體,應如何及時偵測並打通血脈,遇上這類課題,以往必須反覆照會整形外科醫師前往追蹤。生物性切割酵素 掃除病變區塊「傷口照護中心」能密切配合傷口的進展,如病灶感染嚴重,就積極清創,配合各類抗菌、抑菌或殺菌藥劑局部塗敷,並可加入生物性切割酵素、分解腐壞組織,以利掃除病變區塊,改善傷口局部環境及肉芽組織生長,還可添加生長激素促進細胞繁衍,待傷口進步、改善,改換保濕性的敷料,維持水分與養分,使上皮組織得以休養。潘信誠醫師指出,傷口照護中心也將是傷口癒合的臨床研究中心,除負責統一全院傷口衛教的標準作業流程(SOP)外,並計畫成立傷口病友會,並編配有傷口照護護理師,在協助醫師做傷口清創後護理外,並提供傷口衛教及各種敷料的推廣,以及傷口相關研發產品的臨床試驗的解說。

糖尿足部病變 吸菸惡化恐截肢

糖尿足部病變 吸菸惡化恐截肢#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台灣的洗腎朋友很多,名列世界前茅,其中又以糖尿病為主要病因,糖尿病的併發症很多,有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和視力及腎功能減退,糖尿病洗腎患者的足部尤其容易受傷,糖尿病的腳部潰瘍,起因於血糖控制不良引起的下肢病變,洗腎患者還常因為體內鈣磷不平衡,形成動脈血管鈣化而加重缺血症狀,因而形成周邊神經病變或動脈血管阻塞疾病。這些都會造成足部多重的病變,影響感覺、運動、循環功能與結構,所以病患的腳更容易產生傷口與感染,若合併吸菸則會更嚴重,傷口若持續惡化,將演變成感染、潰瘍與壞死,甚至必須要截肢。長期血糖控制、定期足部檢查有鑑於截肢和感染,對於個人生活功能與家庭的影響甚鉅,大家應不可輕忽這個問題,尤其在溼熱的夏天,台灣多雨和潮濕氣候下,更需注意腳部皮膚保健,以免小的傷口或感染日益擴大,導致嚴重併發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劉文勝建議,糖尿病足部潰瘍的預防,著重於長期血糖控制、定期足部檢查與衛教。此外,控制鈣磷平衡,減少血管鈣化,也是重要課題,劉文勝醫師說,糖尿病足部潰瘍的治療,需評估傷口與感染程度,選擇有效的治療方式,依照病患足部形狀與病況,可以考慮早期適時的鞋具輔助,以降低足部潰瘍發生與後續截肢風險,定期篩檢和自我照顧檢查仍是最重要的。

別貪玩!男子潛水割傷險截肢

別貪玩!男子潛水割傷險截肢#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台中一名31歲劉先生,五月結束為期一年的壯遊,帶著歐洲、南美的美好回憶,返台前到泰國拿潛水執照,右腳踝意外被礁石割傷,抵達澳門幾天後,突然發燒且腳踝嚴重紅腫,當地醫師診斷是蜂窩性組織炎,擔心狀況再惡化可能面臨截肢,要求立刻住院。蜂窩性組織炎,若拖延會變成筋膜炎,深部是肌肉炎,再嚴重是骨髓炎或關節炎,臺中慈濟醫院感染科醫師王瑞興表示,細菌培養顯示感染的是「化膿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這是蜂窩性組織炎常見細菌,傷口發炎感染,嚴重的需要清創手術,更嚴重時如有局部壞死情況就要考慮截肢。紅腫熱痛加劇 應盡速就醫王瑞興醫師提醒,國人國內外旅遊頻繁,尤其夏天到了,很多人熱衷自然生態野外與海上海島等水上活動,過程易有受傷卻輕忽致處理不當,萬一受傷應注意傷口變化,一旦發炎感染,應儘早就醫,出現以下情形建議火速就醫:1)紅腫熱痛加劇進展快速。2)發炎紅腫跟疼痛情形不成比例,例如紅腫的範圍不大不紅,但痛的範圍很大,感覺也異常疼痛,要擔心已經深部感染,以致表面看不出嚴重性。3)異常水泡、出血性水泡,這暗示疾病嚴重且會快速進展,應趕緊跟醫師討論住院與外科治療。 必要時 暫停行程返國治療王瑞興醫師建議,人在國外發生緊急醫療需求,要依不同情形處理,若是自由行建議求助附近醫療機構甚至外交辦事處,看如何處理與協助醫療,跟團的話就由旅行社與當地導遊領隊協助評估,必要時,暫停行程返國治療,千萬不要覺得不嚴重不想打壞遊興,撐完再回國,應及早就醫避免造成遺憾。 

手指疼痛險截肢 週邊動脈阻塞所禍

手指疼痛險截肢 週邊動脈阻塞所禍#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六十六歲的林先生平時習慣每日抽一包菸,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近期因右手無名指疼痛且無法活動,他連續求診幾家醫院,都被告知截肢的可能性相當高,而至斗六成大醫院就診,醫師觸診發現他右手無名指冰冷且發紺,指動脈搏動消失,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也延長,但尺動脈與橈動脈的脈動則正常。所幸在經過嚴格的血糖控制、戒菸,並輔以藥物治療一個月之後,無名指逐漸恢復溫度及血色,活動時也不再有疼痛的情況。老化、糖尿皆是主因 好發中年人斗六成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胡祐寧醫師表示,身體的動脈受到年紀、血脂、血壓、糖尿病等影響,長期下來可能會發生動脈硬化及狹窄甚至阻塞。而身體的動脈一旦阻塞,得不到血液的組織就有可能缺血壞死;發生在冠狀動脈會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發生在頸動脈會造成中風,發生在週邊動脈則是像案例中的林先生一樣,有截肢的風險。抽菸加快發病時間 下肢居多胡醫師又說,週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常發生於六十五歲以上中年人,若有抽菸或糖尿病史則可能提早於五十歲就開始發生。案例中的林先生是發生於手指頭,但臨床上更常見發生在下肢,病患常以間歇性跛行的症狀表現。其餘常見的臨床表現還包括慢性傷口以及肢體末端不明原因冰冷或疼痛。醫師也呼籲,年紀本身就是週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危險因子,為了延緩動脈發生動脈硬化及狹窄,一般建議民眾適度運動,控制血脂肪在正常值內,若有抽菸的習慣則建議戒菸,有糖尿病的病患需嚴格控制血糖,如此才能好好保養自己的動脈。

下肢傷口爛十多年 疏通靜脈免截肢

下肢傷口爛十多年 疏通靜脈免截肢#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陸福建廈門市的蘇明獎、蘇明木兄弟,因腳有水泡、遭割傷等問題,傷口無法癒合,十多年來,飽受下肢水腫,長期傷口潰爛之苦。當地醫師曾判定須截肢,兄弟倆於是尋求台灣醫療的協助,在靜脈疏通手術及相關治療後,恢復狀況良好,蘇氏兄弟也免除被截肢的危機。現年35歲的哥哥蘇明獎,曾在十八歲時發生腦栓塞狀況,與小他兩歲的弟弟蘇明木十多年來承受病苦,讓務農的父母散盡家產四處求醫,卻都未能治癒。在慈濟基金會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的促成下,蘇氏兄弟順利跨海來台求醫。先天凝血功能異常 傷口難癒合2016年初蘇氏兄弟轉診到台北慈濟醫院,由心臟管內科、周邊血管中心吳典育醫師主治,診斷他們是因為先天血液凝結功能異常,造成靜脈長期栓塞,引發慢性潰瘍,傷口無法癒合。而進行靜脈栓塞疏通手術,吳典育醫師為弟弟蘇明木的右下肢靜脈裝了三支鎳鈦合金支架,並在右大腿輔以局部球囊溶栓法。至於哥哥蘇明獎兩邊下肢靜脈栓塞,需要重建回到心臟的血路,吳醫師替他的左右腳各裝兩支支架。靜脈疏通手術後,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兄弟倆的傷口復原狀況良好,原本腫脹的腳已消,他們也帶著感謝的心搭機返回廈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