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

冠狀動脈鈣化分析 讓你免憂「心」!

冠狀動脈鈣化分析 讓你免憂「心」!#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胸悶不在意,心肌梗塞要你命!57歲的鄭先生,過去有高血脂及高血糖的病史,平時有規律跑步、打高爾夫球等運動習慣,平時只偶有胸悶,因自覺沒有任何不舒服,鮮少接受健康檢查,最近健檢意外發現有中高度心血管疾患的風險,有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和迴旋支中度阻塞,立即接受治療,在狹窄處各放置了支架,目前恢復狀況良好。冠狀動脈阻塞 可能導致心肌缺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楊秉鈞表示,心臟主要由3條冠狀動脈供應心臟本身所需的氧氣及養分,若有阻塞情形,即可能導致心肌缺氧,也就是所謂的「冠心症」,嚴重更可造成「心肌梗塞」。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 危險因子冠狀動脈阻塞的原因,通常是因脂肪形成的斑塊沉積於血管內壁,日積月累,終究導致血管狹窄、血流不順,使得心肌缺氧壞死,而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齡、肥胖、長期抽菸、缺乏運動、冠心病家族史都是斑塊形成的可能危險因子。鈣化指數越高 冠狀動脈狹窄機率越高心臟冠狀動脈鈣化分析,為一快速、方便、非侵襲性的檢查,不須注射顯影劑即可進行檢查,以快速電腦斷層攝影取樣,重組計算出鈣化指數,若鈣化指數大於0,表示或多或少有冠狀動脈硬化斑塊的產生,研究顯示,冠狀動脈血管狹窄程度與鈣化程度成正比,鈣化指數越高,冠狀動脈狹窄機率越高。心臟冠狀動脈鈣化分析檢查 預測風險楊秉鈞醫師提醒,對於像上述鄭先生平時自覺無不適症狀,但具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齡、肥胖、抽菸、缺乏運動、A型人格特質、冠心病家族史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民眾,可以利用心臟冠狀動脈鈣化分析檢查,迅速得到冠狀動脈鈣化程度相關資訊,預測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程度,而及早規畫進一步的預防及介入處理。 

心肌梗塞 快服救心藥!

心肌梗塞 快服救心藥!#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0多歲男子平常就有心絞痛的症狀,曾經就醫診治有動脈血管痙攣的問題,雖然會準備救心藥隨時備用,然而卻因為來不及服用,進而發生猝死。心臟內科醫師提醒,若是診斷發現有動脈血管痙攣,千萬不要疏忽用藥治療,以免誘發心肌梗塞而猝死! 情緒障礙、自律神經失調心臟內科醫師王德和表示,動脈血管痙攣造成的心絞痛發生原因不明,但是病人往往會有情緒障礙,以及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而且不一定有血壓高,也不一定會抽菸與喝酒,但是卻會出現此病症。確診可經由鉈201來做心肌灌流檢查,若是有缺氧及抽筋現象,就可以看出是否有動脈血管痙攣。 心絞痛、胸悶、狹心症動脈血管痙攣會使得血管持續收縮且無法放鬆,以致於會造成心絞痛,王德和醫師指出,病人往往有胸悶及狹心症的症狀,而且常會在晚上發生,尤其是天氣冷時容易出現,也有人是運動之後,一旦靜態坐著時就會胸悶,心電圖檢查會呈現異常,但是卻因血管無法放鬆而無法放支架做治療。 鈣離子阻斷劑、硝化甘油舌下片由於動脈血管痙攣會造成心肌梗塞而猝死,所以要非常小心!王德和醫師進一步指出,治療方法就是要服用鈣離子阻斷劑與硝化甘油舌下片,門診中就有一名80多歲的阿公,在20年前被診斷有此病,而且曾經心肌梗塞很多次,所幸每次都能經由服用救心藥而救回一命。(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心肌梗塞電擊22次 男清醒對答如流

心肌梗塞電擊22次 男清醒對答如流#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6歲來自澳門的李先生,到台南參加足球友誼賽,球賽中突然急性心肌梗塞而休克,緊急送醫救治,經過20多分的急救與心導管手術,總算保住一命,台南市立醫院副院長方慶章說,一般人經過這麼大強度的急救,即使醒來也可能成為植物人或喪失記憶,李先生恢復狀況良好,不到1星期就可出院,算是奇蹟的特殊案例。到院無生命跡象 施以22次心臟電擊台南市立醫院急診室主任陳寶田表示,該患者到院時幾乎無生命跡象,所幸昏倒時身旁有緊急救護技術人員,馬上施以心肺復甦術與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到院時,進行22次心臟電擊以及急救藥物施用,終於把患者搶救回來。對答如流、記憶未損、恢復良好該患者有高血壓狀況,但沒有按時吃藥,心血管有3處阻塞,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急救後馬上施以心導管手術,轉送加護病房,術後恢復狀況良好,通常患者經過22次心臟電擊,醒來可能成為植物人或喪失記憶,李先生清醒後,對答如流,記憶也沒有受到影響,恢復狀況非常好,不到1星期就可出院,算是非常幸運的特殊案例。氣溫落差、運動 心肌梗塞的潛在因子心肌梗塞在男性發生的比例較女性高,約占7~8成,氣溫的落差、強度大的運動、或者血液循環差,都是容易導致心肌梗塞的潛在因子,心肌梗塞都是突然發生,因此如果平常沒有好好關注自己身體,就易將自身陷於危險之中。李先生表示,他平常每天都有運動習慣,雖然自己知道患有心血管疾病,卻認為是老毛病,沒有好好留意,擇日會再進行2處心血管的手術,未來也會好好注重自己的健康。

嗶!心跳一停 腦4分鐘就缺氧

嗶!心跳一停 腦4分鐘就缺氧#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50幾歲中年男性,參加星光夜跑,於終點附近店家突然倒下,救護人員以自動電擊器(以下簡稱AED)電擊一次恢復心跳,就近急救診斷為前壁急性心肌梗塞,1位80歲曾姓男性在音樂會中,突然失去呼吸心跳,救護人員立即急救後恢復呼吸,就近送醫,2者皆順利出院。心臟血管疾病 居10大死因前3名國人注重休閒運動與健康保健,近年來路跑、自行車及各項大型戶外活動的機會增加,自從去年八仙塵暴事件後,民眾更加重視到大型活動緊急救護及醫療的重要性,此外,心臟血管疾病長期高居國人10大死因前3名,台灣每年約有2萬人發生心跳停止,而由消防局救護車送醫,這些有許多是心室顫動或心室頻脈等致命性心律不整。缺氧逾10分鐘 腦部恐永遠死亡進行CPR及電擊去顫,病人才有希望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當心跳停止,腦部在4分鐘後就會因為缺氧而受損,缺氧超過10分鐘後,腦部就可能永遠死亡,當病人心跳停止,卻沒有施行CPR,病人的存活率每分鐘將下降7%~10%,如果能在第一時間實施CPR並且加上AED的使用,和只實施CPR比較起來,存活出院的比率可提升到2倍。AED可自行分析心律 及時電擊去顫民眾往往會擔心要是自己做得不夠專業,反而害了病人,其實AED的操作十分簡易,民眾只要打開機器,聽從語音的指示就會使用,AED可以自行分析心律,提供及時的電擊去顫,拯救病人生命,而且AED是非常安全的,對於不需要電擊的病人,絕對不會施以電擊。心肺復甦、5分鐘內電擊 可保全病人近年來,世界各先進國家都積極地推廣在公眾場所擺放AED,便於民眾取用,台灣也不例外,在目擊病人倒下時,民眾能夠立即協助施行心肺復甦,並在5分鐘內取得自動電擊器(AED)並施與電擊去顫,當救護車與救護技術員抵達時,就能夠保全病人。

小「心」!高溫恐致心肌梗塞

小「心」!高溫恐致心肌梗塞#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日頭赤炎炎」是最近幾個月大家出門的切身感受,夏季高溫除了要小心中暑以外,還有一種致命的疾病不可不小心,那就是心肌梗塞,一般認為心肌梗塞好發在冬天,但據佳里奇美醫院急診醫學科統計發現今(105)年夏天心肌梗塞病例數,比起去(104)年冬天卻不減反增。今(105)年1~3月份急性心肌梗塞病例有28例,但5~7月份的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例數竟然高達35例!今年1~3月份的平均氣溫為18.1°C,而5~7月份的平均溫度則高達29.2°C。男性發病個案比女性多 占7~8成佳里奇美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朱逢源表示,心肌梗塞的疾病發生率不僅沒有隨著溫度上升而減少,反而異常炎熱的極端氣候,甚至可能會導致心肌梗塞的疾病發生率增加,此外,在心肌梗塞病人族群中,男性發病個案數顯著比女性多,男性約占7~8成,且男性發病的平均年齡64.6歲也遠比女性的76.6歲來的低。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是因為冠狀動脈疾病的高危險群產生血管阻塞的急症,危險因子有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年齡(男性>45歲,女性>55歲)、家族史、懶散不運動的生活型態。每1小時 休息10~15分鐘至於夏天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確切原因,仍需醫學研究進一步證實,目前醫界推測可能和高溫脫水,以及冷熱溫差劇烈變化有關,因此夏季高溫從事戶外活動或工作,建議每1小時就要尋找遮陰處,適當休息至少10~15分鐘,並且隨時補充足夠的水分,以避免產生脫水現象。夏天產生胸痛 應迅速就醫高危險族群盡量避免冷熱溫差變化太快的環境,導致心臟血管無法適應,例如從戶外高溫要進入冷氣房前,建議先在緩衝空間慢慢適應溫度變化至少5分鐘,或是在冷氣房中穿件外套保暖,以避免離開冷氣房溫度劇烈變化,佳里奇美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朱逢源提醒,如果發生夏天產生胸痛等典型心絞痛症狀,記得迅速至急診室就醫以早期診斷並早期治療,才能增加急性心肌梗塞的存活率。

靜脈雷射助血液流速 降低心肌梗塞風險

靜脈雷射助血液流速 降低心肌梗塞風險#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從藝人戎祥、音樂人馬兆駿到近期知名製作人劉天健,皆因心肌梗塞過世,突如其來的驟世消息,讓大家措手不及,外科診所潘明享醫師說,近幾年因心肌梗塞死亡的人數,有升高的趨勢。心肌梗塞男性居多 抽菸、喝酒易引發潘明享醫師說,統計上心肌梗塞發生以男性居多,通常易發生在抽煙、喝酒等族群,具有心血管疾病、高膽固醇、糖尿病、高血壓與肥胖等疾病都屬危險因子,且好發年齡在四十五歲左右,而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緊張、熬夜與酗酒也有可能引發心肌梗塞。潘醫師表示,心肌梗塞症狀如心絞痛、呼吸與心跳不穩定等,而心絞痛的痛點常在胸部、上腹部與左肩頸的部位。如遇天氣冷熱變化,特別是氣溫驟降,早晚溫差大,血管易急速收縮或舒張,心肌梗塞也容易出現。預防心肌梗塞 飲食為主 靜脈雷射為輔而要預防心肌梗塞的方法,就從每天都會接觸的飲食著手,減少油膩,以清淡飲食為主,培養運動習慣,及規律的睡眠,另外,也有借助外力,如靜脈雷射幫助「保養血管」。潘醫師進一步說明,靜脈雷射是忙碌的現代人保養身體的選擇之一。其原理是,透過光纖將低能量雷射光導入血液,經由靜脈照射血液,提升血液循環,潘醫師解釋,「可以適當幫助擴張血管、增加血液流速,較能夠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簡單白話來說,就像是清理血管的動作,著重讓紅血球含氧量與變形能力提升。」靜脈雷射副作用少 4族群療程前需醫師專業評估「靜脈雷射目前為止較沒有什麼副作用。」潘醫師說到,由於僅是光纖針放置在血管處,經由血液流動照射,只要不直視雷射光,身體幾乎沒有副作用產生,有些民眾結束後會有頭暈症狀,大多是因為細胞含氧量增加,一陣子身體就可以適應。潘醫師說明,接受療程前請先評估,是否有服用抗凝血劑或是凝血功能異常的病患,需先告知醫師,由醫師評估是否執行,療程中避免空腹,結束後需飲用大量水份促進循環與代謝。另外,若民眾本身對光過敏、有凝血機能異常、有心臟疾病節律器配戴,及孕婦,較不適合接受靜脈雷射療程,需經專業醫師詳細評估後決定是否適合進行療程。潘醫師強調,民眾接受靜脈雷射療程前,需確認儀器是否有經過衛福部核可,並找有接受過儀器教育訓練、有經驗的專業醫師執行,使用的雷射管、雷射光纖針,也要注意產地來源,如有德國生產或其他地區,了解越清楚越能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民眾進行療程時也才安心又放心。

注意!夏季悶熱 心肌梗塞易上身

注意!夏季悶熱 心肌梗塞易上身#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50歲林先生是位果農,平日身體硬朗,有固定散步的習慣,日前在果園工作時,突然感到劇烈胸痛,倒地不起,緊急送醫後,醫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並立即進行心導管檢查與手術來打通血管。心肌梗塞 與溫度變化有關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內科醫師李志國表示,心肌梗塞與溫度的變化有關,當天氣悶熱或長時間劇烈運動導致心跳加速,心臟血流相對不足,就有心肌梗塞的風險,並非如一般人印象中天冷才會發生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經常令人措手不及, 103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高居第二位,特別在高齡族群(大於65歲)佔了13%,其中又以急性冠心症(民眾可以簡略稱為心肌梗塞)的發作,可能造成患者的突然死亡或心臟功能衰竭。胸痛、呼吸、困難盜汗李志國醫師說明,心臟和其它身體器官一樣,也需有動脈血管來供應氧氣和養分,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的典型症狀為:胸口壓迫感、其壓迫感可能會轉移下巴、左側肩膀、上臂及前臂之內側,甚至合併胸痛、呼吸、困難盜汗,在走路、爬樓梯及搬重物時,症狀會加劇,患者坐下休息時可以些微改善症狀。急性心肌梗塞病患,透過心電圖檢查,若發現ST節段上升,且發作時間小於12小時,需立即進行心導管檢查與手術來打通血管,若已超過12小時或診斷為非ST節段上升的心肌梗塞,需密切監測症狀,包含心電圖及心肌酵素,並給予藥物及住院以安排進一步的治療。熱傷害 會影響心肌功能近來天氣炎熱,熱傷害會影響心肌功能,尤其戶外工作者是中暑的高危險群,建議最好每小時找陰涼處休息10~15分鐘,同時務必要補充水分,此外,心血管疾病相當注重預防,日常生活中需針對可改變的危險因子進行嚴格控制,包括控制血壓、血脂肪、血糖及戒菸。

舌下錠防心肌梗塞? 醫:需評估

舌下錠防心肌梗塞? 醫:需評估#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急性心肌梗塞是大眾熟知的心臟疾病,最近網路流傳許多對於心肌梗塞預防,以及急救的文章,其中有一則提到每個人應備有耐絞寧藥品,來阻止悲劇發生,甚至提及該藥可自行至藥局購買,預防突發性心肌梗塞、突然昏倒狀況。南投醫院藥劑科林鴻昌醫師強調,這是不正確的觀念,此藥是醫師處方用藥,提醒民眾使用藥品,還是得經醫師評估本身身體狀況及指示後才服用,切記勿自行亂服用,耐絞寧舌下錠可以預防狹心症、擴張冠狀血管,改善心肌缺氧部份之血流,硝化甘油可以救急,但是因為是強力的血管擴張劑,具有血壓急降、心跳加速等副作用,如果民眾並非冠狀動脈阻塞病症而使用,反而可能弄巧成拙、發生憾事。  激烈運動、氣候轉變 心肌梗塞易發作心肌梗塞,是指血管內硬化斑塊剝落,而塞住後端血管,導致血流停滯、引起血栓,最後造成血管阻塞,心肌因為缺氧而壞死,一般來說,在激烈運動、情緒不穩或氣候轉變時,很容易發生冠狀動脈收縮,氧氣無法順利供應到心臟及身體其他器官,就會出現呼吸不順、胸痛、噁心冒冷汗等症狀。3大危險群 抽菸、肥胖、三高根據研究發現,將近半數心肌梗塞患者在發作時才知道自己有心臟病,甚至有6成男性、5成女性首次發生心血管問題,就是以心肌梗塞猝死來表現,其實只要及早發現自己有危險因子,包括家族遺傳、肥胖、三高和抽菸及年齡大於40歲者,定期篩檢、趁早治療都有辦法戰勝病魔。至於如何避免心肌梗塞併發症,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打通血管的黃金12小時,而打通方式包括「血栓溶解劑」、「心導管」,統計也發現,患者在及時打通血管後即成功降低2成死亡風險,因此趁早治療、避免危險因子為根本的防治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