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

新生兒腦部缺氧 當心造成智能受損

新生兒腦部缺氧 當心造成智能受損#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醫療發展雖然逐漸進步中,但對於生產方面卻還是存在著許多未知的變數,其中,新生兒的周產期窒息為足月新生兒死亡常見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子癲前症、子宮內生長遲滯、臍帶繞頸或胎盤早期剝離都是新生兒周產期窒息的高危險群。新生兒器官缺氧 恐造成永久的傷害所謂的周產期窒息指的是在分娩期間,胎兒和母體之間氧氣交換不足或血流受阻,造成胎兒器官缺氧的變化,其中腦部因缺氧或缺血所造成的傷害,可能產生永久的神經學後遺症,稱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變。奇美醫院表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發生率占活產中的千分之一到二,死亡率占10~20%,而存活者中產生神經學上的後遺症可能占20~45%,包括癲癇、肢體功能障礙甚至腦性麻痺,視覺或聽力障礙或是智能受損。傳統治療恐致終身臥床、腦性麻痺在過去的治療中,主要是以支持性療法來維持嬰兒的呼吸道和血液灌流,矯正體內代謝酸堆積並控制抽搐和腦部水腫的情形,然而,有多數嚴重窒息的病嬰,雖然從鬼門關搶救回來,卻難逃變成終生臥床和腦性麻痺的困擾。對此,透過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低溫療法能夠降低腦部的代謝率,減少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自由基和炎性物質的產生,從而阻斷細胞死亡和凋零的一連串連鎖反應,且根據臨床實驗結果表示,低溫療法對於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新生兒有降低死亡率並改善神經學後遺症的嚴重程度,尤其在中度腦病變的新生兒上,效果更為顯著,幫助病患改善原本預後的困擾。

中醫教你對抗腸病毒 3茶飲提升免疫力

中醫教你對抗腸病毒 3茶飲提升免疫力#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氣溫逐漸升高,腸病毒疫情也來到了流行高峰,對此,中醫提醒民眾,除了透過洗手、環境清潔、均衡飲食等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降低感染機會外,平時也可利用中藥煮成的免疫茶來提升免疫力。新生兒及3歲以下幼兒為高危險群根據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楊紓怡醫師表示,腸病毒是經由接觸、飛沫傳染,或食入受到病毒感染的食物、水而引發的,其中又以10歲以下學童為好發族群,尤其是新生兒及3歲以下幼兒更為高危險群。一般潛伏期約3~6天,多數人感染後沒有症狀,而典型的腸病毒感染臨床症狀為手足口症,包括口腔黏膜、牙齦、舌頭等出現潰瘍,手足掌側、臀、膝蓋等處出現紅皮疹,雖然以上的臨床表現都可透過治療緩解,但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持續嘔吐、呼吸急促等情況,則需立即就醫治療,以避免疫情更加嚴重。中醫治療預防3部曲 降低腸病毒發生率就中醫觀點來看,認為腸病毒以臨床表現應歸屬溫病、濕溫、時疫,為風邪熱毒,兼夾濕邪,蘊於肌表為病,治療以疏風清熱、涼血解毒為方向,因此,楊紓怡醫師提出治療、預防3部曲,幫助民眾對抗腸病毒。1)預防勝於治療/針對高危險群的新生兒及嬰幼兒,補足脾、肺之氣,以加強提升免疫力,避免感染腸病毒,建議用免疫茶做為調節,材料包括黃耆3錢、白朮3錢、防風2錢、茯苓2錢,以1000c.c.水煮開後轉小火悶30分鐘,待涼即可飲用。2)清熱解毒/感染腸病毒後會出現發燒、咽喉疼痛、嘔吐、身痛等症狀,此時可用銀花薄荷茶來緩解,材料為金銀花3錢、板藍根3錢、連翹2錢、薄荷1.5錢、紫蘇1.5錢,以1000c.c.水煮開後轉小火悶30分鐘。若是出現手足、臀部等的水泡,則可酌加涼血藥如生地黃2錢、白茅根2錢一同熬煮。3)益氣養陰/腸病毒發病後期,水泡、潰瘍等皆已減輕,此時體力尚未恢復、容易感到疲倦等,也可能會產生咳嗽、慢性咽炎等症狀,建議可用養陰生津茶來滋養,材料包括沙參2錢、麥門冬2錢、桔梗2錢、紫蘇2錢、玉竹2錢,以1000c.c.水煮開後轉小火悶30分鐘即可。改善飲食、生活習慣 降低感染機會最後,楊紓怡醫師提醒各位民眾,除了中藥茶飲可以幫助症狀緩解外,飲食方面也要以清淡、冷熱適宜的流質食物為主,另外,可適量飲用椰子汁、蓮藕汁等來達到清熱涼血的功效,在生活習慣上,注意居家衛生及個人衛生問題、勤洗手,將感染機會降至最低,進而達到標本同治的效果。 

男子痣凸起變大 檢查竟罹皮膚癌

男子痣凸起變大 檢查竟罹皮膚癌#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35歲的張先生,去年六月發現後腦勺有異物突起,但他卻不以為意,直到有一天,他不慎抓傷流血,被家人發現到傷口底部呈現黑色,此時,才到醫院就診,切片結果後發現竟罹黑色素細胞瘤。起初,在治療的過程中為切除病灶,進行了兩次大範圍的手術,但同時卻發現癌細胞已轉移至淋巴腺,因此,展開為期半年的化學治療與免疫治療,但病情沒有因為這些治療而所有改善,甚至在治療期間更數度發生休克及敗血的病危狀況,不僅讓張先生感到絕望外,也使得家人擔心不已。皮膚癌發生病因 以過度日曬為主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100年癌症登記整體報告顯示,皮膚癌為國人常見前十大癌症第8名,平均約每3小時就有1人罹患皮膚癌,而皮膚癌發生的原因,主要有遺傳、紫外線、曬傷等其他危險因子。此外,皮膚癌可分為黑色素細胞癌和非黑色素細胞癌兩種類型,其中黑色素細胞癌雖然僅占所有皮膚癌患者的7.8%,但它惡性高也容易轉移,患者往往僅能存活數個月,致死率相當,所以,千萬不能輕易忽視它,且根據台大醫院皮膚科朱家瑜醫師表示,黑色素細胞癌有近四分之一是由BRAF基因突變而成的,而這種基因在正常情況下,是屬於接受指令才會活動的,一旦當它突變後,自己就會不斷地釋放活動訊息產生致癌物質。細胞癌深度若過深 恐得接受截肢過去黑色素細胞癌治療,主要以手術、化療、放射線、藥物為主,且據朱家瑜醫師表示,在化療過程不管是好的細胞還是壞的細胞,通通都會被清除,另外,就是在皮膚癌早期時,是以切除病灶為主,但若是黑色素胞癌深度過深的話,就必須接受截肢,不然癌細胞容易轉移至淋巴結,所以,就傳統治療而言,療效算是很差的。但現在衛福部核准一種抗BRAF基因標靶藥物,透過阻斷BRAF基因傳導路徑的方式抑制腫瘤成長,可用於治療BRAF突變陽性且無法以手術切除,或是轉移性的成人黑色素細胞癌患者,以提升反應率及存活率,只是,目前這種藥物尚未被健保局給付,一個月就得自費30萬在標靶藥物上,而且這種抗BRAF基因標靶藥物,僅適合使用在黑色素細胞癌中晚期及細胞轉移的病患上。留意黑點黑痣五原則 有效預防皮膚癌最後,朱家瑜醫師要提醒各位民眾,若是身上的痣或莫名出現黑點時,除了要多注意外,更要掌握住皮膚癌五不辨識方法,才能即早發現即早治療,擁有較好的恢復率及存活率,另外,外出時應盡量避開早上十點到下午三點這段時間,且外出前半小時,應塗抹防曬品,最好每3個小時補充一次,如此一來,才能做到真正有效的預防。1)形狀不對稱2)邊緣不規則3)顏色不均勻4)病灶不小,超過0.6公分,且擴張速度快5)病灶不平且突出

維骨力、葡萄糖胺對骨鬆有效?醫生:並無療效

維骨力、葡萄糖胺對骨鬆有效?醫生:並無療效#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症對民眾而言雖然了解,但卻容易忽略它的重要性及危險性,目前骨質疏鬆症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二大的流行病,且不論男女一旦過了30~35歲骨骼質量達顛峰後,就會開始以每年約0.5~1%的速度流失,尤其女性在停經以後,流失速度會更快,更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根據全民健保資料顯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台灣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腕骨、脊椎或髖部骨折,因此,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黃盟仁醫師建議年長者,可從攝取足夠鈣質、多曬太陽、適度運動、按時服用骨鬆藥及避免跌倒五管齊下,以預防骨折對生命造成威脅。 骨鬆問題多 斷裂、背痛樣樣來黃盟仁醫師指出,骨質疏鬆在臨床上會有身高變矮、背痛、駝背,甚至輕輕碰撞就發生斷裂、骨折等症狀,可怕的是骨質疏鬆症尚未造成骨折前,多不易被察覺,所以,有隱形殺手的稱號。 然而,骨質疏鬆症所造成的骨折,依不同年齡層常見的狀況也有所不同,就好比女性在50歲時發生腕骨骨折機率最多,60歲則是發生脊椎壓迫骨折機率多。此外,在臨床統計上也發現,有超過50%年愈80歲的女性曾有骨折的經歷,黃盟仁醫師表示,台灣每年髖骨骨折人數約2萬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病患從此無法行走,由於行動不便或卧床導致肺炎或腦心血管疾病而致死,死亡率亦達15~20%。平時多運動補充鈣 能有效避免骨折為避免骨折對生命造成危害,黃盟仁醫師表示,應加強補充鈣質,其中男性及未停經女性,每日攝取量為1000毫克,停經女性則應增加至1500亳克,若選擇直接服用鈣片製劑,則以檸檬酸鈣吸收率最佳。不僅如此,維生素D也會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因此,除了多攝取鈣質外,適度的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也十分重要所以,建議長者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對保骨是很有幫助。透過治療增加密度降低風險另外,骨質疏鬆在臨床上還會輔以藥物治療,目前治療主要分為2大類,一種是破骨抑制劑,一種是造骨促進劑,根據黃盟仁醫師指出,破骨抑制劑就是抑制骨質的流失,鞏固骨質並增強骨密度,進而減低骨折風險;另一種則是造骨促進劑,它能使造骨細胞的數量及活性增強,刺激骨頭生長,快速增加骨密度及骨質。但有多數民眾認為食用維骨力或葡萄糖胺能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對此,黃盟仁醫師表示,類藥品的作用是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對骨質疏鬆並無治療效果,所以,提醒民眾若身體出現不適時,應盡速就醫檢查,而不是自己購買藥品、保健品當作治療使用。

他不菸不酒竟罹胰臟癌 連醫師都驚訝

他不菸不酒竟罹胰臟癌 連醫師都驚訝#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55歲的林先生,身為公司負責人,平時不菸不酒,生活作息規律,20年來身體檢查都正常,連醫師都覺得你怎麼會得胰臟癌。5年前,林先生開始覺得睡覺時肚子痛,且一路痛到背,原以為只是吃太撐胃不舒服而不以為意,直到就醫時,還曾被誤診為腸躁症,醫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罹患胰臟癌。不過,幸運的是林先生發現得早,及時以手術成功切除癌細胞,持續接受醫院針劑化療,但經過追蹤發現癌細胞復發,有轉移至肺部的現象。接受化療期間,必須每週到醫院報到,不僅導致情緒壓力大,還要頻繁進出醫院,因此,在生活品質的考量下,林先生與太太選擇自費使用口服化療藥物,至今進入第5個月,目前為止病情控制穩定,甚至還能出國參加兒子畢業典禮。症狀不易察覺 以致發生率等同於死亡率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楊士弘醫師表示,胰臟癌是惡性腫瘤中,最具侵襲性的一種,也因為胰臟位處臟器深處,胰臟癌早期發生時臨床症狀不易察覺,不僅如此,就連發病的主因到現在也查不出原因,唯一只知道有抽菸、喝酒、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是高危險群。然而,正因為它不易察覺,所以,有高達6成患者確診時已出現轉移,據統計指出,晚期胰臟癌平均存活期為4.5個月,僅約2成患者可存活超過一年,五年存活期僅2%,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此外,楊士弘醫師表示,雖然胰臟癌早期不易察覺,但仍可透過不明原因的腹痛、體重下降、黃疸來提高警覺,像是腹痛來說不管是醫師或是民眾,通常都會判定是腸胃道不適,所以,會藉由胃藥等來緩解不適,但提醒民眾若都查不出病因,且持續發生腹痛現象時,這有可能是警覺之一,另外,醫師也表示有7~8成的糖尿病民眾也會併發胰臟癌。口服化療取代傳統針劑 減輕壓力提高生活品質過去胰臟癌的治療,主要以針劑化療為主,但對於接受治療的民眾而言,每周就必須要有一天耗在醫院裡接受治療,長時間下來不僅會增加心理壓力,還會花很多時間在醫院裡頭,對此,根據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趙毅醫師表示,在臨床實驗中發現,傳統針劑化療與口服化療相比,無論在整體存活期或是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兩者效果相當。口服化療基本上與針劑化療效果、存活率等是一樣的,只是,在傳統針劑上民眾須備負著沉重的心理壓力及需耗時在醫院裡頭,而口服化療則只需要每天服用藥物即可,除此之外,健保局從6月起將針對局部晚期無法手術切除或轉移性胰臟癌病人,健保給付使用口服化療,提供患者另一個治療選項,不會再讓病情影響生活品質,也能變得方便。

擺脫汙名化!思覺失調症患者應樂觀治療

擺脫汙名化!思覺失調症患者應樂觀治療#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全台領有身障手冊的精神疾病患者已達119,514人,中部地區就有21,224人,占全國的17.8%,其中「思覺失調症」(原「精神分裂症」)比其它精神疾病更容易因為長期污名的影響,造成疾病患者治療及回診比例低、治療不易。但其實,「思覺失調症」和其他疾病一樣是可以經過治療回歸康復之路的。可惜精神康復者常在症狀減緩後就鬆懈停藥,結果卻惡化。為減少疾病名稱引發的誤解,鼓勵精神康復者正確就醫、持續治療,在眾多單位超過十年的努力之下,「精神分裂症」終於在今年(2014)正名為「思覺失調症」。經過治療 患者有極高機會回歸正常生活彰基副院長孫茂勝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因為大腦內分泌失調所引起的疾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因為沒有即時被察覺而錯失早期的治療時機。所以一旦出現社交退縮、學業和就業能力下降、思考內容和行為變得神秘異常時,應及早至精神科就醫,早期治療可減輕機能退化、協助疾病患者儘早接受後續以回歸社會為目標的復健活動。他強調一般經過適當治療與復健服務,約30%可以回歸原本的社區生活;30%可藉由社區資源逐漸康復,切勿因為疾病名稱忌諱就醫與求援,耽誤精神康復者康復的潛能。病患驚治療後勿擅自停藥歐陽文貞醫師也指出,「思覺失調症」常發生在青少年至成年階段(18歲至25歲),有可能是突然發作,也可能潛伏一段時日才出現症狀,所以需要超過六個月以上的病程才能確診,但臨床上發現,許多病患確診後會因為對疾病不瞭解或外在污名影響而自行中斷治療,造成病情變嚴重。其實「思覺失調症」的復發與中斷治療是息息相關的,研究顯示停藥半年,復發率是50%;停藥一年,復發率增加到80%;停藥兩年,復發率高達90%以上,因此要預防疾病復發,即使症狀得到改善或緩解,仍建議維持最低有效劑量藥物治療2至3年,才有機會康復回歸社會。因此鼓勵精神康復者,能透過專業衛教師的幫助,學習自我照護、破除中斷治療的迷思,逐漸邁向康復之路。

全國8%兒童有過動症 及早治療還他真正「實力」!

全國8%兒童有過動症 及早治療還他真正「實力」!#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為什麼都講不聽?可不可以好好寫功課?作為過動症兒童父母的你,你是否也常如此指責自己的小孩?根據統計,過動症是我國最常見的兒童精神疾病,盛行率約落在8%左右,但有些家長因為諱疾忌醫,導致許多過動症兒童總是延誤就診,甚至因為父母的打罵,與老師的責備,還有同學的排擠,使得他們身心受創,送至治療時心靈早已千瘡百孔!寄居蟹、章魚、鯊魚、海馬 四大家長類型為了希望台灣家長能夠正視過動症的嚴重性,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將診間家長常見的作法分為拒絕接受的「寄居蟹」、追隨另類療法的「章魚」、嚴格管教的「鯊魚」及貼身照護的「海馬」等四大類型,針對個別做法的優點以及盲點加以分析,希望能提醒家長,讓孩子及早治療過動症,以發揮他們的真正實力。學會理事長張學岺表示,一開始得知孩子診斷為ADHD時,最常見到是「寄居蟹家長」,他們認為孩子只是好動,長大就會好,甚至不少家長不再尋求醫療協助。他說,有些ADHD的孩子長大有可能會好,但卻不能忽略孩子在成長時因症狀而導致的挫折、以及難以適應。研究已證實治療的益處,尤其社交能力、自尊心、學業等均比未接受治療者表現更好。而「章魚家長」則會嘗試各種方法,聽到ADHD是腦部疾病,家長會採取「補腦」行動,例如銀杏、人蔘或是綜合維他命。張學岺指出,已有研究逐一驗證每種飲食療法,除了魚油目前已有初步的證據,能幫助改善不專心之外,其他方式均無法證實可協助治療ADHD。鯊魚家長最糟糕!當所有方法都不見成效時,不少家長會化身「鯊魚家長」,採取嚴厲管教。張學岺醫師強調,雖然管教會建立紀律,但若動手打小孩,恐影響孩子身心靈的成長!更有「海馬家長」害怕ADHD孩子在外闖禍或受欺負,貼身照護孩子,但若過度保護,會讓孩子無法獨立。曾有一名ADHD男童,只要在校一遇到挫折,媽媽就讓孩子轉學,以致孩子在小三前就轉了七所小學,無法跟同學建立友誼,也讓孩子養成遇到挫折就逃避的習慣。張學岺也提醒家長,當持續嘗試一種方法兩週至一個月內,孩子無任何改善的徵兆時,就應該考慮諮詢兒童心智科或兒童精神科尋求第二意見。

甲狀腺癌追蹤難熬 治療後輕忽恐致死

甲狀腺癌追蹤難熬 治療後輕忽恐致死#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甲狀腺癌是內分泌門診中最常見的癌症,且很多人都認為它並不是癌症,而是一般的疾病,以致容易忽略掉它,甚至不去做治療,但你知道嗎?甲狀腺癌每十萬人中就有3~4位確診病例,且好發於20~40歲年輕女性,在所有癌症好發率中,女性佔第5名,男性則是第16名,目前每年正以2500人的數量持續增加中。甲狀腺是一個表淺的器官,很容易察覺異狀,所以,通常腫瘤大到看到或觸摸得到時,有90%還是良性的結節,且後及存活率極佳,經過手術等治療後都能得到相當好的控制,對病人的生活並沒有特別的影響,通常病人能夠維持原有的生活品質。甲狀腺癌易發現 卻也容易因為它而死亡據三軍總醫院核子醫學部諶鴻遠醫師表示,甲狀腺癌的10年存活率至少8~9成,男性病患較差可能只有7成,但因為整體預後較其他癌症為佳,許多患者常以為癌症的威脅已遠離,而醫師也常有忘了提醒導致輕忽持續追蹤病情的重要性,所以,在台灣每年平均約有200多人因甲狀腺癌過世,死亡率佔罹癌者的10%左右。諶鴻遠醫師表示,門診中的甲狀腺癌死亡案例,以罹癌了5~10年卻未定期追蹤的患者為主,他們皆因錯過了黃金治療期,而面臨死亡的威脅,對此,提醒各位罹甲狀腺癌的患者們,應每年定期做身體檢查、配合甲促素刺激的甲狀腺球蛋白檢測和放射性碘-131掃描、頸部超音波等,才能及時發現復發及轉移的病灶,嚴防病情惡化的發生。追蹤治療需停用甲狀腺素 憂鬱、疲憊問題多然而,要治癒甲狀腺癌,據諶鴻遠醫師表示,最主要是靠手術切除以及輔助治療(放射碘、甲狀腺素),加上術後追蹤約6年,才能算是真正痊癒,只是在追蹤過程中,須停止服用甲狀腺素4~6週,讓甲促素上升,才能有效追蹤甲狀腺癌的狀況。只是,在天然甲狀腺素停藥的過程中須忍受甲狀腺素不足的痛苦及危險,包括心跳變慢、精神不集中、行動遲鈍、憂鬱、疲憊等,甚至不建議開車,以免有安全上的疑慮。但現在可透過自費透過注射人工甲促素,素,不僅可以緩解副作用,也能將放射性碘自身體裡快速排除,使患者無需經歷停藥期的不適。術後應定期追蹤 才能確保健康最後,提醒各位民眾,甲狀腺素雖然不是惡性瘤,但仍有致癌風險,千萬不要輕易忽略它,若有發現身體異狀,應盡速就醫檢查,以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此外,也不要認為手術後就表示痊癒,需經過長期追蹤,才能真正得知是否已經痊癒,否則,當癌細胞轉移至其他地方時,也是有致死率的風險存在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