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後咳嗽一直好不了⋯久咳不癒怎麼治療?醫:先看你是乾咳還濕咳

感冒後咳嗽一直好不了⋯久咳不癒怎麼治療?醫:先看你是乾咳還濕咳

2024/4/18(2024/4/18 15:24更新)
春天是感冒、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好發季節,但不少民眾病癒後咳嗽卻好不了,往往一咳就是幾個星期,或是咳到晚上無法入睡,只得漸漸習慣與咳嗽共存。中醫師指出,若是久咳不癒的慢性咳嗽患者,可對應咳嗽常見相關的4大病症,透過穴位按摩並搭配運動、中藥調理。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王健豪表示,咳嗽是一種呼吸道常見的突發症狀,當氣管、支氣管黏膜或胸膜,受到炎症、異物、空氣汙染等刺激時,會反射性引發的自然生理反應,咳嗽具有幫助肺部清除呼吸道異物和分泌物的保護性作用。

延伸閱讀:
呼吸困難、咳嗽有痰當心肺阻塞!小心「這些症狀」連2天發作恐惡化

1關鍵判斷乾咳或濕咳

王健豪指出,咳嗽的成因相當複雜,除了呼吸道本身因細菌、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發炎,引發胃食道逆流,鼻涕倒流,過敏反應等症狀外,也會考量患者自身的體質和個人生活習慣,例如體質虛冷、長期抽菸或處在空氣品質不佳的環境中等,所導致的各種急慢性咳嗽。

許多人有久咳不癒的困擾,王建豪提到,中醫治療慢性咳嗽,要先看是無痰的乾咳還是有痰的濕咳。前者與腎臟陰虛有關,多伴隨口乾舌燥,可用麥冬、百合來滋陰潤肺;後者則與脾肺容易生長、蓄積痰液有關,常有痰黏、四肢無力等症狀,建議用陳皮、茯苓以健脾除濕,或用桔梗、貝母來清熱解毒。

延伸閱讀:
腸病毒症狀有哪些?一定發燒嗎?感染徵兆、潛伏期、預防方法一次看

咳嗽常見4大疾病保健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陳博淵表示,春季有許多呼吸道疾病都會引發咳嗽症狀,他舉例最常見的4大類疾病,包括: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症,並提供運動、營養、穴位按摩等預防保健建議:

【哮喘】
哮喘是一種支氣管過敏疾病,嚴重可能造成支氣管痙攣。以中醫來看,哮喘是「外感」及「痰濕」所引發:外感可透過藥物袪風、解表,痰濕涉及肺、脾虛弱,導致痰濕蘊結。調理重點應注意調理肺脾,像是夏日三伏貼、補益肺、腎,溫陽驅寒,可增強免疫力。

  • 穴位保健:以下穴位按壓30秒,重複3次為一組。
  • 尺澤、魚際:可宣暢肺氣、降低支氣管發炎程度。
  • 天突、膻中:有助平息喘促、增加胸部氧氣灌流量。
  • 大椎、肺俞:可退肺熱、也是三伏貼穴位之一,可增加免疫力。

【慢性支氣管炎】
呼吸道疾病、長期抽菸、空氣汙染都可能誘發慢性支氣管炎,中醫根據疾病特性,將此病分屬在「咳嗽」、「痰飲」及「悶喘」的病症治療裡,中醫會根據病人咳嗽的聲音及頻率,或是痰的色澤及稠度變化,並搭配脈象來診斷。

穴位保健:

  • 魚際穴:手部太陰肺經的穴位,位在第一掌骨橈側中點。常用在改善肺部有熱、痰黃稠、咳喘嚴重、咽喉疼痛的症狀。
  • 列缺穴:手部太陰肺經的穴位,當食指交疊到對側手,約在食指壓到的橈骨莖突上方,有宣肺平喘的功效,臨床也常用來處理呼吸道的各式問題。

【肺氣腫】
肺氣腫屬於中醫「喘症」範圍,臨床診治分為病位主要在肺、脾、腎,嚴重可能涉及到心臟。中藥治療上常用可補氣的藥物,如:五味子、黃耆、黨蔘、麥門冬等,若咳嗽喘明顯會加上化痰平喘藥物,如: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防風、杏仁等。

預防保健:

  • 運動:加強橫膈膜的呼吸運動鍛鍊,採取站立、手放腹部姿勢,作腹式呼吸,每日2次,每次15~20分鐘。
  • 戒菸:大多數的肺部疾病都會因為吸菸而加重。
  • 空氣品質:空氣品質差的天氣最好不要出門,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在家要開空氣清淨機。
  • 加強營養:肺氣腫會消耗身體的營養,可能出現體重下降、肌肉無力的症狀。
  • 忌冷熱刺激、甜的食物:過冷或辛辣的食物都會刺激氣管、甜食容易生痰,都會造成呼吸不順暢。
  • 穴位按摩:合谷穴、魚際穴,前者可治療頭痛、喉嚨痛、鼻塞鼻水、眼睛痠痛,同時促進血液循環;後者可抑制咽喉搔癢和咳嗽。

【支氣管擴張症】
支氣管擴張症的主要症狀以久咳有膿痰、黏痰為主,甚至會有咳血的情形,除了寒熱體質調理之外,更要注意久咳者可能兼有氣虛、脾虛、腎虛的問題;如果出現咳血,則可能有陰虛燥咳的情形。平時保養以減少痰液分泌、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為主。

生活保健:

  • 減少生痰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吃生冷食物,以免影響腸胃運作。
  • 適當補充營養及中藥調理:飲食上適當補充蛋白質,也能請醫師搭配適合自身體質的藥膳。
  • 多運動:因脾臟的運化與心臟力量息息相關,心臟功能猶如發電機、心臟力量強,身體的代謝也會比較快,也會加速痰液排出。因此可以適當地運動訓練、強化心肺功能。同時也能提振免疫力,降低感染的機會。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