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顎矯正

進行齒顎矯正也可改善國字臉

進行齒顎矯正也可改善國字臉#齒顎矯正

談到齒顎矯正,有經驗的人往往視如夢魘,因為矯正時間長達一、兩年不說,過程中還不免疼痛,也沒辦法吃較硬的食物,十分不便。但近年來矯正器、線材日益進步,已可大幅降低疼痛、縮短療程,齒顎矯正不僅可以是輕鬆愉快的,也能在短時間內收到成效,察覺牙齒及顏面外觀的改變。傳統矯正器及線材大多由不鏽鋼製成,矯正器與鐵線緊密附著於牙齒表面,因此疼痛感較大,往往需要一、兩星期,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適應;而綁在矯正器及鐵線上的橡皮結紮圈環,因為吃喝冷熱食物,容易彈性疲乏,所以患者必須每個月回診進行調整才行。永和耕莘醫院齒顎矯正科 - 邱婉棋醫師表示,近年來,火速竄紅的自鎖性矯正器,如戴蒙、凱莉系統及魔線(LH wire)等,則顛覆了傳統對齒顎矯正的觀念。自鎖性矯正器有一個獨立的開關,可將線材固定於矯正器內,矯正器和鐵線之間的摩擦力小,牙齒時時刻刻都可以移動;邱婉棋醫師指出,因牙齒和矯正器、線材沒有緊密接觸,因此疼痛感大幅減少,整個療程可縮短半年至一年以上,回診時間也可間隔一個半月以上,確實是快速、低疼痛的矯正!不僅如此,有國字臉的咀嚼肌肥厚者進行齒顎矯正時,常期待能達到縮小臉頰的效果,但因齒顎矯正只針對牙齒進行調整,對於軟組織的雕塑,效果不佳,往往無法瘦臉,邱婉棋醫師說,現在則可在齒顎矯正後,針對仍肥大的咀嚼肌,施打肉毒桿菌素,再配合軟質飲食,一舉達到牙齒整形、縮小臉頰的雙重效果。不過,邱婉棋醫師也提醒,儘管現今材料日新月異、發展迅速,但新技術未必適合每一種咬合異常的患者,能否輕鬆矯正、完美整形,還須先經專業醫師的檢查診斷及評估,才能避免期望過高,屆時失望也大。

兩岸四地  齒顎矯正學術會議登場

兩岸四地 齒顎矯正學術會議登場#齒顎矯正

由中山醫學大學及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兩岸四地齒顎矯正學術會議暨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二十周年年會,將於十二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假台北圓山飯店舉行三天。本次會議的宗旨在促進兩岸學術交流及醫療經濟發展,活動吸引了超過八百位的台灣、大陸、香港、澳門四地的牙醫師齊聚台北,預期將帶來最新的觀點交流與契機!第三屆兩岸四地齒顎矯正學術會議大會會長蘇明圳醫師表示,齒顎矯正是省錢又能促進美觀的醫療技術,相較於時下流行的植牙,費用動輒上百萬元;如果患者有多顆缺牙,而且伴隨難看的暴牙,這類病例就很適合採用矯正來治療,不但不用植牙,一輩子還可省下百萬元,而且可以大幅改善外貌。蘇明圳醫師說,臨床經驗裡出現類似的病例,像是因有嚴重暴牙導致嘴巴閉不起來,檢查出總共有4顆爛牙及缺牙,如果接受植牙及裝假牙,花費可能需要上百萬元,而且還不能改變外表。後來跟患者討論後決定進行矯正治療,先將這些爛牙齒拔除,再將前牙往後拉,讓缺牙的空隙合攏,還省下假牙製作的費用。蘇醫師表示,如果病人第一大臼齒蛀光拔掉了,也可用矯正治療將健康的第三大臼齒(智齒)往前移位而不用作植牙,估計下來也可以比植牙省下幾十萬元。另外,對於各種嚴重的全口咬合困難且外表不佳的病例,只補假牙是無法解決的,若能以齒顎矯正配合正顎手術合併治療,就可改善臉部外形並讓咬合功能健全,可說是一舉數得!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研究中心齒顎矯正科主任,同時也是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理事長高嘉澤醫師表示,雖然現在經濟不景氣,但建議民眾應在這時候投資自己、投資子女,尤其是口腔問題,不只影響健康,也影響美觀!近年來,兩岸四地美齒整牙風盛行,也促使齒顎矯正技術不斷提升,提醒有嚴重缺牙又伴有外觀不雅的民眾,應該尋求專業齒顎矯正醫師會診或治療,不但可以找回健康,又可以改善外表美觀,也為民眾的荷包省下一筆。高嘉澤醫師也提醒,門診中經常遇到父母親把小孩的六歲牙(第一大臼齒)誤以為是乳牙而忽略,導致孩子容易出現缺牙問題。其實,健康的智齒也有保留的價值,齒顎矯正科醫師可以將智齒做廢物利用,讓缺牙的民眾不用再花大錢植牙!

齒顎矯正治療,擺脫戽斗族

齒顎矯正治療,擺脫戽斗族#齒顎矯正

十多年前,名聞國際的政治漫畫家勞瑞先生曾以類似「戽斗」造型的「李表哥」來代表中國人之漫畫形象,當時有人就質疑「難道中國人就是戽斗族嗎?」勞瑞先生表示,卡通漫畫的誇張下巴表現中國人堅忍毅力與不屈不撓的精神,彷彿間,突顯的下巴似乎是老外眼中中國人的另一種象徵!在解剖位置上,俗稱的「下巴」意指下顎及其前端頦部,在中國面相學中,「下巴」位處五嶽中之北嶽恆山,又稱「地閣」,屬於「十二宮」中的「奴僕宮」,代表一個人的「意志力、忍耐力、居家、愛情、下一代、部屬統馭及晚年運勢」,一般認為理想的下巴需圓厚寬隆,可謂「北方公候大貴,皆由地閣寬隆」,「地閣方圓,必主錢財堆積」,古人對圓厚寬隆下巴,表示這類人氣量大、耐力強,深得部屬及群眾擁戴,具有領導統御能力,給人一種安全感與信賴感,倘若大家注意觀察台灣官場人物,就有不少屬之!對「齒顎矯正」醫師而言,所謂的「戽斗」乃特指明顯突出的下巴,一般正常人上顎骨的相關位置皆較下顎骨(即下巴)來得前面,若由側面看一個人的外觀,從眉間、仁中至下巴前凸點的聯線大致呈直線,但當下顎骨太大或位置太前突或上顎太凹陷時,則就呈現下巴戽斗的外觀,此時下排牙齒常咬在上排牙齒的外側,矯正學上稱之為「前牙倒咬」(正常的上下牙關係應為上排前牙咬在下排前牙的外側約1到2mm),即俗稱「地包天」或「倒戽斗」,不過戽斗外觀的程度需視前牙倒咬的嚴重性與下顎骨前突多寡或上顎骨凹陷程度來決定,如有些人沒有前牙倒咬,但下巴明顯突出,卻呈戽斗相貌,有些人具骨骼性戽斗,牙齒卻因代償性作用使前牙免於倒咬,上述情形都會造成外觀上及功能上不等程度的缺陷與障礙,極度的下顎前突甚至會產生「芋粿翹」或「半月臉」的外觀,前牙無法切咬食物,說話產生障礙,與心理問題等,便需要作矯正治療。至於為何會產生前牙倒咬或戽斗呢?其原因錯綜複雜,大致上可歸納如下:功能性或假性前牙倒咬:常因牙齒早期咬合干擾或不良口腔習慣致使下牙咬到上牙的外面,臨床上最常看到的是乳臼齒早期嚴重蛀蝕,使後牙區無法咀嚼,為了切咬食物,常強迫下巴往前以利前牙咀嚼食物,如此長期持續易造成習慣性或假性的前牙倒咬或戽斗,若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弄假成真」,變成倒咬齒列。齒性前牙倒咬此乃單純因前牙生長位置異常或齒軸方向異常所致,常好犯單顆或幾顆牙齒,外觀上大致不會有戽斗現象。骨骼性或真性前牙倒咬此乃下顎骨太大,太前突或上顎骨發育不足所致,其原因大多是遺傳因素,少部份為唇顎裂病患之上顎因手術縫合造成發育不足,突顯下顎突出或是某些特殊顏面畸型的病例。混合型前牙倒咬臨床上的戽斗或前牙倒咬,大部份是綜合前面三種原因的表現型。因此,當要治療這種前牙倒咬或戽斗時,首先就需作完整的齒顎矯正檢查與正確的鑑別診斷。對於戽斗或前牙倒咬的治療時機與原則雖未確切定論,但早期改善倒咬,至少能誘導下顎骨正常發育,減少牙齒因倒咬導致之牙齒切損,牙肉萎縮,增進小孩之咀嚼功能,與心理健全,若診斷確知為骨性戽斗或前牙倒咬時,其治療時機與方式即有所爭議,有些學者認為早期利用功能性矯正裝置改變下顎骨生長方向,有些學者則認為從小就有顯著的骨性戽斗,除了長大後以外科手術配合齒列矯正治療外,其他治療效果相當有限。不過,無論任何方式的戽斗與牙齒倒咬,早期的就醫與正確的診斷是幫忙處理這類問題的最好方法;下巴是意志力與自信心的表徵,除非過突的下巴與前牙倒咬影響到咀嚼功能與口顎健康,需靠齒顎矯正醫師的幫忙,「戽斗」人生的創造還是要靠自己後天的努力與耕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