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菌斑

刷牙流血驚藏「掉牙」危機!醫警告「牙周病」別以為不痛就沒事

刷牙流血驚藏「掉牙」危機!醫警告「牙周病」別以為不痛就沒事#牙菌斑

不少大學生會趁著暑假就醫檢查牙齒,其共同點都是「喝冰水會痠」、「刷牙常流血」等,細看發現竟都是一口爛牙,屬於「青年型牙周病」,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牙科主任廖明德指出,牙周病近來年齡層似有逐年下降趨勢,若是初期治療大多能好轉,但仍呼籲要正確潔牙、少喝甜飲,以防未來增加「無齒」風險。

刷牙不確實!小心牙周病導致這5病

刷牙不確實!小心牙周病導致這5病#牙菌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牙周病是由牙菌斑引起,若沒有每天刷牙或用牙線潔牙,牙菌斑就會堆積;牙菌斑不只會感染牙齦與牙齒,而且最後還會侵犯牙齦與支持牙齒的骨頭,嚴重恐導致牙齒變得鬆軟,甚至自然脫落。牙周病是指牙齦的發炎症狀,是一種慢性細菌感染,早期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更不會痛,大多數民眾皆必須靠牙醫師的檢查才發現有牙周病問題。牙周病跟生活習慣問題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在吃完東西5到10分鐘後,牙齒表面就會開始產生牙菌斑,12小時之後這些牙菌斑就會開始鈣化成牙結石,牙菌斑變成牙結石後,僅光靠刷牙不容易清得掉;所以要養成吃完東西10分鐘內刷牙的習慣,否則日積月累下來就容易得牙周病;另外像抽菸、長時間熬夜、壓力大、營養不均衡也是牙周病的危險因子。牙齦紅腫、脫落是徵兆牙周病的患者會有牙齦紅腫、有口臭的症狀,嚴重的還會有牙齦萎縮、牙縫增闊,甚至整顆牙齒鬆脫的現象,症狀主要有間歇性的呼吸困難、喘鳴、胸悶、痰量變多以及咳嗽,在咀嚼食物時變得相當困難,由於牙齦萎縮後,導致牙齒敏感,在吃冷熱酸甜的食物時,容易感到敏感疼痛,牙周病不但影響儀容外表,而且會妨礙他們的正常社交生活,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都受到很大的影響。牙周病易導致5種疾病牙周病的患者會有牙齦紅腫、有口臭的症狀,嚴重的還會有牙齦萎縮、牙縫增闊,甚至整顆牙齒鬆脫的現象,症狀主要有間歇性的呼吸困難、喘鳴、胸悶、痰量變多以及咳嗽,在咀嚼食物時變得相當困難,由於牙齦萎縮後,導致牙齒敏感,在吃冷熱酸甜的食物時,容易感到敏感疼痛,牙周病不但影響儀容外表,而且會妨礙他們的正常社交生活,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都受到很大的影響。牙周病不只是口腔問題,還與失智症、糖尿病、高血壓、腦血管疾病、胎兒早產等五種疾病有關。牙齒保養狀況Check如果你/妳有以下五點狀況,有可能形成牙周病:1.刷牙時間不夠2.刷牙方式不正確3.缺牙而不處理,可能導致咬合傷害4.壓力過大,免疫力下降徹底治療:牙根刮治、牙周手術如果已罹患牙周病,應從生活習慣著手改變,每天早、晚徹底清潔牙齒,並且依病況進行追蹤與治療,常見的牙周病治療方法有牙根刮治,是利用牙科儀器清刮牙根,或是進行牙周手術,清除牙周及牙根表面的牙菌膜和牙石,讓周圍組織和牙根能盡快癒合。

牙菌斑長期堆積 當心毀了你的植牙

牙菌斑長期堆積 當心毀了你的植牙#牙菌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50多歲男性因為近20年的門牙植牙區的牙齦開始流血及化膿,經過檢查發現,植牙區周圍的骨質嚴重流失,且植體有晃動的現象,經過手術移除植體,發現植體周圍佈滿牙結石,診斷是「植體周圍炎」引起的植牙失敗。此病患經過數個月「骨再生手術」補骨重建之後,才得以重新植牙。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張瀞文醫師表示,植體周圍炎是造成植牙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指植體周圍的組織有發炎的現象,包括牙齦紅腫流血,嚴重則有植體搖晃而不堪使用的情形。而造成此炎症的原因是牙菌斑的長期堆積,病患的口腔衛生不佳所致。保持口腔衛生  植體周圍炎不發生張瀞文醫師建議,要預防「植體周圍炎」的發生,在植牙之後,病患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包括使用牙線或牙間刷,並定期回診,檢查牙齦的健康、齒槽骨的高度、假牙及植體的穩定;若有假牙或植體螺絲鬆脫的情形要馬上回診;而一旦發生植體周圍炎,需合併清創及抗生素治療,在更嚴重的發炎下,就需做手術清創再補骨,甚至移除植體。

不好好刷牙 牙周細菌恐釀嚴重疾病

不好好刷牙 牙周細菌恐釀嚴重疾病#牙菌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病從口入、牙齒的健康與其他疾病息息相關,醫療研究指出,有牙周病的懷孕婦女發生早產或嬰兒體重過輕的機率是健康孕婦的7倍;且牙周病患者罹患慢性呼吸疾病的機率是常人的1.3-4.5倍;罹患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的風險更是一般人的1.5-2倍,意即牙周病會引起其他全身性疾病,所以做好自身口腔的衛生與保健,是防堵牙周細菌影響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葛建埔博士表示,牙周病又稱口腔內的無聲土石流,是因為牙周病的產生與惡化主因在於牙菌斑沒有清除乾淨,使得牙菌斑堆積在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或牙刷刷毛難以深入清潔的齒縫間及牙齦線下,牙菌斑若不清除,會造成口腔細菌叢生,可能導致細菌破壞牙齦、齒槽骨和牙周韌帶等組織,加速牙周老化,演變成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而出現刷牙流血、牙齦紅腫發膿、萎縮、掉牙等症狀,嚴重危及健康。自我牙齒保養比治療更重要 葛建埔博士進一步說明,牙周病會連帶引發許多牙齒的相關疾病,若不及早進行牙周抗老與正確牙齒保健清潔的步驟,可能使牙周病細菌有極高風險侵蝕至體內,造成更嚴重的全身性併發症,因此提醒民眾自我牙齒保養比醫師治療更重要、可多刷牙減少細菌殘留在口中的時間,預防牙周病的產生。民眾可遵循「口腔點線面」和「潔牙333」黃金刷牙準則,來維持牙齒健康,務必掌握牙齒縫隙、牙齦線下、牙齒表面的徹底清潔,且每天至少刷牙3次、餐後3分鐘內刷牙3分鐘,讓牙菌斑徹底無所遁形。且清潔牙齒時切勿過於用力、或過度清潔,否則恐造成牙面傾蝕、牙根外露等後遺症;葛建埔醫師指出,過度刷牙就如同用鋸子在刮牙齒表面,應該持軟毛牙刷以30-45度角的手勢,輕輕地2顆牙齒一起刷,才是最適宜的。

牙齒有年齡 初老牙周也需凍齡

牙齒有年齡 初老牙周也需凍齡#牙菌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高達99.1%國人有輕重不一的牙周病,居亞洲之冠,傳統認為牙周病多好發於45歲以上,但目前臨床案例指出,45歲以下進行牙周統合的患者已超過治療總數的1/4,專家不禁對居高不下的牙周病罹患率感到憂心,更察覺牙周年輕化的趨勢。為此,提醒大家除了在意歲數增長與肌膚老化外,更要注意牙齦是否出現刷牙流血、牙齦紅腫、口臭等「初老」警訊。葛建埔博士表示,2012至2013年9月進行牙周統合治療的病患中,有26.7%的年齡是介於18-44歲的青壯年,且其中100人中就有4人是屬於年輕型牙周病;除此之外,因罹患牙周病而掉牙,來進行植牙手術的患者年齡,更是下探至18歲,顯見出牙齦未老先衰的問題已不容忽視。未老先衰 不只皮膚要凍齡 牙周也要保養抗老更有一名病患在25歲時,因輕忽「牙齦初老」的徵兆,長期下來飽受牙齦紅腫發膿、牙齦萎縮、掉牙等牙周病症狀所苦,全口牙齒僅剩不到一半,但因植牙費用所費不貲,患者只能選擇配戴活動式假牙,不僅造成生活不便,也讓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因此葛建埔博士提供「牙齦年齡自我檢測表」,讓民眾可以定期簡單檢視牙齦狀態,儘早發現是否出現牙周病徵兆並做出因應對策,及早為牙齦「凍齡」,也可省去大筆植牙費用。「牙齦年齡自我檢測表」評估:在刷牙或使用牙線時,是否會流血;牙齦是否時常敏感、紅腫;吸舔牙縫時,是否有異味;在咀嚼時是否有無力感;牙齦呈現何種顏色;牙齒是否有鬆動情形;按壓牙齦、是否紮實;牙縫是否越來越大;牙齒是否位移或變長(牙齦萎縮);牙齒是否曾自動脫落。分數越高表示,牙齦越健康、年輕。葛建埔博士進一步說明,牙齦正常時呈粉紅色,若出現暗紅色時,表示已經有相當程度的牙結石;若發現牙縫有越來越大的趨勢,則表示牙周病已使得骨質越來越少,要更加留意牙齒的健康。透過牙齦年齡自我檢測,可以培養民眾養成牙周抗老的新觀念,杜絕牙周病的侵襲,讓口腔清潔和身體健康維持更輕鬆。

驚!牙周病恐增掉牙風險

驚!牙周病恐增掉牙風險#牙菌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好怕看牙!看牙齒時機器發出的吱吱聲,總令人不自覺害怕!因此民眾看牙總是抱著能閃則閃、能躲則躲的鴕鳥心態,而延誤治療的時機,台灣竟有9成9以上的成年人有輕重不一的牙周病,恐危及身體健康。民眾不知牙周病危險性 疏忽影響健康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高達9成9的成年人有牙周病的困擾,卻因為疏於對牙周病的認識,無法在初期時及早發現而日益嚴重,最後甚至造成牙齒脫落,影響身體健康;為了確實掌握牙齒病灶,萬芳醫院推出「牙周攝影檢測」檢視口腔狀況,透過口內攝影機、再輔以色彩放大和藍光專利技術,不同顏色顯示牙菌斑和牙齦發炎的部分,讓醫師容易辨別新舊牙菌斑的範圍。牙周攝影檢測也讓病患看見平時不易清潔的牙齒區域,如後牙和舌側,透過影像瞭解牙周狀態和如何清潔,避免牙周問題擴大;不只用攝影找出病灶所在,更要徹底解決牙周問題,因此「洗牙」清除牙結石相當重要,洗牙引起的痠痛感有時也會加深患者看牙的恐懼,因此「新一代無痛洗牙-牙結石導引系統」技術,讓痠痛感降低,減少患者恐懼。看牙又驚又怕 引進新技術 減輕生心理負擔「新一代無痛洗牙」利用螢光技術讓牙結石清晰可見,連肉眼不易辨識的牙結石也一覽無遺,讓醫病間都更能瞭解牙周狀況,且新一代洗牙機頭出水採線性震盪技術、降低洗牙時的不適;萬芳醫院牙周病科黃培琪醫師表示,傳統的牙菌斑顯示劑使用後容易殘留紅色痕跡,新型態的螢光技術徐了讓牙菌斑清楚可見、利於和患者溝通外,洗完牙只需漱口就能清除乾淨,相當便利。牙菌斑若不去除、在口內鈣化形成牙結石,若是不予理會可能造成牙齦發炎和破壞牙周組織,產生嚴重不一的牙周疾病,因此口腔衛生非常重要,如正確刷牙、定期洗牙,做好牙周保健的第一步,讓牙周遠離、避免後續掉牙困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