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導,47歲台語歌手葉勝欽於今年3月因罹患骨髓癌病逝,讓許多親友及粉絲都相當震驚。醫師就表示,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其實相當常見,但因容易被誤會是正常老化或是其他慢性疾病,導致診斷不易,已提醒若出現5大警訊,就要當心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
近日媒體報導,47歲台語歌手葉勝欽於今年3月因罹患骨髓癌病逝,讓許多親友及粉絲都相當震驚。醫師就表示,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其實相當常見,但因容易被誤會是正常老化或是其他慢性疾病,導致診斷不易,已提醒若出現5大警訊,就要當心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 一名59歲住新竹的周姓女患者,長期以來都感到骨頭痠痛,到當地醫院看診,醫師都告知患者是因為骨質疏鬆導致,7個多前因為牙齒治療到該醫院看診,沒想到在等候時因倚靠的屏風倒下而跌倒,覺得左腿疼痛不堪,根本無法站起來,送急診檢查發現左腿嚴重骨折,需要手術住院。化學治療與骨髓移植 恢復造血功能醫師評估患者病情與年紀後,認為依患者年紀不應該骨質疏鬆這麼嚴重,安排相關精密檢查,確診患者罹患了骨髓癌,經由診視病情後,發現患者病情嚴重,已為骨髓癌第三期,立即安排進行化學治療與自體骨髓移植來恢復病患造血功能,先行儲存自體骨髓,等整個化療結束再進行骨髓移植,患者移植過程順利且恢復良好,目前已返家休養並定期回診。長期骨頭酸痛、貧血 可能是骨隨癌許多骨髓癌患者都以為骨頭痠痛是骨質疏鬆造成,導致沒有再做進一步的檢查,血液腫瘤科沈俊佑醫師指出,骨髓癌是骨髓中變異的血漿細胞的惡性疾病,導致正常骨髓功能遭到破壞,最後侵襲破壞鄰近的造血結構,進行自體骨髓移植,是為了因應病患在使用高劑量的化學治療後,會損害正常的骨髓細胞。所以在化學治療結束後,再將正常骨髓移植回體內,使骨髓功能恢復正常,沈俊佑醫師呼籲,骨髓癌的典型症狀是出現骨頭酸痛、易疲累、貧血等症狀,如果長時間痠痛都沒有辦法獲得改善,就應該到醫院就醫找出真正病因,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一名70歲的高齡企業家,因皮膚出現多處丘疹就醫,經醫師確診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癌(NHL)第四期,之後展開化學治療,但化療副作用讓老人家難以忍受;為達到更好的治癒率,醫師建議患者可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但化療的陰影讓他卻步,最後和醫師詳細討論下,順利接受移植,目前復原情況良好。根據2013年國際血液及骨髓移植登錄中心統計指出,美國每年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人數最多的一、二名,分別為多發性骨髓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此類患者在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至少3成以上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病患與超過5成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皆能有效延長存活期達6年。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台灣接受度相對較低臺大醫院血液科唐季祿醫師表示,美國50%以上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會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但台灣卻僅有12.5%的患者接受,造成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國內民眾對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接受度較低,可能因而失去延長存活的機會。目前造血幹細胞的收集 已較容易、低風險臺大醫院血液科林建廷醫師也表示,目前造血幹細胞的收集,除了透過骨髓外,亦可從周邊血液收集,此種方法可免除全身麻醉的風險,且透過藥物的驅動,讓周邊血液裡的幹細胞增加10~20倍,達到和骨髓內造血幹細胞相同的比例,有效收集幹細胞供後續治療使用。唐季祿醫師最後說明,近10年間,國外超過8成的自體幹細胞移植的患者利用周邊血液,取代傳統的骨髓移植方式收集幹細胞,只要透過皮下注射一種刺激白血球的生長因子,4~5天後,骨髓內的幹細胞就會被動員起來,釋放至血液中,就能輕鬆的從血液中收集到大量的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