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

水痘疫情升溫!滿1歲幼兒速接種

水痘疫情升溫!滿1歲幼兒速接種#嬰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國內近期氣溫逐漸下降,水痘疫情逐漸上升,進入流行季節。上週水痘門診就診達833人次,已連續3週增加,為今年最高。水痘好發於冬季及早春,主要為發生於19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族群。學校與家長應提高警覺,降低疫情風險。嬰兒、孕婦 水痘併發症高危險群水痘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為高傳染性疾病,可經由皮膚接觸、空氣或飛沫、或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傳染。潛伏期約2至3週,小於1歲之嬰兒、孕婦、成人及免疫缺陷者為水痘併發症高危險群,容易併發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腦炎等及死亡。疾病管制署提醒,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也能降低孩童及成人因感染水痘引發嚴重併發症的機會,提醒家長應於幼兒出生滿12個月時攜往合約院所完成水痘疫苗接種。疑似症狀速就醫、隔離 避免接觸嬰幼兒如校園發生水痘疫情,疑似症狀者儘速配戴口罩就醫治療,落實生病不上課。在家隔離期間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做好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避免接觸未接種水痘疫苗的嬰幼兒、孕婦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高危險群,經醫師評估傳染力已大幅降低後再復課。疾管署表示,與隔離病患同住者應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保持雙手清潔,經常正確勤洗手。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

寶寶呼吸有雜音?當心罹患喉頭軟化症

寶寶呼吸有雜音?當心罹患喉頭軟化症#嬰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孩子「一眠大一吋」,是每位家長最大的期望!日前,剛升格為新手媽媽的本土劇女星陳子玄,兒子因出生後罹患喉頭軟化症,半夜一度出現缺氧休克的現象,幸好在緊急施以心臟急救後,順利挽回一命。先天性喉部結構異常 喘鳴聲為典型症狀振興醫院小兒科醫師羅玉芳表示,喉頭軟化症一般和先天性喉部結構異常有關。因為嬰幼兒喉嚨會厭上方結構支持性軟骨較軟,導致吸氣時,造成負壓狹窄,進而產生一些喘鳴聲。多數患有軟喉症的嬰幼兒會在一周內產生症狀,少數可能在數周或者幾個月大後才會出現,但父母不必過於擔心,絕大多數症狀輕微的喉頭軟化症會於1歲左右自行痊癒,一旦痊癒,即無需擔心有其他後遺症發生。嚴重喉頭軟化症 恐造成生長遲緩羅玉芳醫師補充,在喉頭軟化症尚未痊癒前,嬰幼兒的餵食與哭鬧,還是需要家長額外費心照料,免得愈趨嚴重,造成吸氣及進食困難。嬰幼兒若長期吸氣量不足,除了引發休克外,對腦部及智能的發育都有極大的影響;餵食困難則會導致營養攝取不足,造成生長遲緩。因此,家長應特別謹慎留心。新手爸媽若覺不對勁 應及早就醫診斷治療羅玉芳醫師提醒,大部分的軟喉症嬰幼兒多屬於輕症,雖然有喘鳴的症狀,但不至於嚴重影響生長,只要確定不是呼吸結構異常,假以時日,支持性軟骨硬了,病徵一般在6個月後就會自然消失。若父母對於新生兒的健康狀況有所疑慮,還是應尋求專業醫師進行評估診斷,進一步接受治療,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助寶寶口腔發展 副食品何時該上場?

助寶寶口腔發展 副食品何時該上場?#嬰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寶寶在吃副食品前,不論是瓶餵還是親餵,奶都是由口腔的後方直接注入,誘發吞嚥反射。一旦寶寶開始吃副食品,想要能順利進食,首先要能接受固體食物由口腔前方進入,接著舌頭將食團送到口腔後方。過程中,舌頭會保護氣管不讓食物進入,讓食團順利進到食道。如果是泥狀食物,本身就是食團,不需要特別處理;若是固體食物,則是大工程,首先要先咀嚼成小塊,接著混合唾液形成食團,送到口腔後方嚥下。剛學吃副食品時要幫寶寶切小塊一點寶寶早期的咀嚼動作只有「上」與「下」兩種而已,僅能處理軟的小塊食物,不足以處理硬的、或帶有纖維的食物,例如肉條。大塊食物送入寶寶口中時,為了咀嚼成小塊,寶寶會含比較久,利用唾液讓食物軟化,且舌頭必須將食物帶到牙齦邊緣,這時舌頭就無能力避免食物進入氣管通道;再加上剛學吃副食品的寶寶們,還分不清多大的食物才能吞入,寶寶的呼吸道又只有他們的小指甲這麼寬,因此容易產生嗆到而窒息的危險。6個月起可開始給予泥狀食物寶寶的門牙大約在6至8個月、後面的臼齒大約都在1歲之後冒出,而咀嚼動作由本來的上下進階到斜向旋轉,大約也要在12個月大時才發展。配合寶寶的口腔發展,6個月起給予泥狀食物,讓寶寶練習舌頭後送動作;8個月大時則可以給寶寶嘗試質地較柔軟的食物,加強咀嚼能力。而較有口感、富含纖維的食物,因為需要更靈活的舌頭控制,則建議1歲後再給予。副食品會增加口腔的感覺與動作 (本文摘自/教養的秘密/時報出版) 

講座/爸媽教室

講座/爸媽教室#嬰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手爸媽有許多事情要煩惱,目前逐漸入秋,日夜溫差漸大,第一個面臨到的就是寶寶的健康問題。寶寶抵抗力沒有大人這麼頑強,因此容易受到病菌入侵,因此必須依靠感冒等疾病慢慢累積抵抗力,面對寶寶健康問題,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有鑑於此,特邀阮偉醫師主講「人體免疫─從疫苗談起」,後由張美傜護理師接續主講「常見哺乳母親乳房問題」希望能透過此講座,幫助新手爸媽更加了解相關知識。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爸媽教室時間:106年9月23日(六)09:30-11:00地點:衛福部南投醫院二樓會議室(南投縣南投市復興路478號)洽詢:049-2231150分機3298

「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新生兒黃疸」怎麼辦?#嬰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8成的嬰兒會有黃疸問題,有些患者還會合併蠶豆症、紅血球過多,或是先天代謝異常如甲狀腺低下症等原因,這種狀況稱為「病理性黃疸」。早產24周的陳小妹妹因極度早產體重過輕,出生後即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醫師發現陳小妹妹的黃疸值為10,經照光治療4小時後效果未達預期,後經黃疸換血治療才獲得改善。血紅素壞過多、無法排出 皮膚黃黃的黃疸源自於身體紅血球的破壞,如果血紅素破壞過多或無法排出體外,導致膽紅素累積在體內,致使皮膚、體表和眼睛看起來黃黃的,就是「黃疸」。成大醫院小兒部醫師陳東華表示,極度早產兒的黃疸處理需特別小心,照光監測的效果如未達預期,可能屬於「病理性黃疸」,就得在確認病情後進行黃疸換血治療,以避免膽道閉鎖的風險。一般來說,膽紅素會與白蛋白結合後排出體外,過多的膽紅素會游離出來穿過嬰兒的血腦障壁造成腦損傷。這時會有厭食、活力不佳、張力過強影響心智成熟及生命危險的狀況,稱之為「核黃疸」。觀察嬰兒膚色、活力、大便顏色有無異常陳東華醫師表示,嬰幼兒初生時因為血紅素較成人多、血紅素壽命較短,以及肝臟機能較弱,容易產生黃疸,這種現象稱為「生理性黃疸」,約在出生2-3天出現,並於1-2星期左右消退。黃疸是否需要治療,必須觀察出生周數、病情狀況及初生後的時間。因此,家長應觀察嬰兒的膚色、活力、大便顏色等,如發現任何異狀應提早回診請醫師協助評估。

解決寶寶分離焦慮 就靠這4招!

解決寶寶分離焦慮 就靠這4招!#嬰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久沒聽到寶寶哭聲,突然有一天媽媽從座椅上站起來他也哭,一離開他看不到也哭,哭到你心慌意亂、心煩氣躁,這就是寶寶的分離焦慮症。為什麼有分離焦慮症?出生後約3個月開始,寶寶會認定主要的照顧者產生依附關係,並排斥陌生人,約6~8個月間開始直到分離焦慮症結束前,寶寶並無「物體恆存」的觀念,誤以為媽媽只要看不見就是不見了。1) 從同理心出發,幫助寶寶度過這段時期/寶寶驚恐的是「媽媽不見了」,而你的工作就是幫助他建立「物體恆存」的觀念。白天寶寶清醒時,多抱抱他,用溫柔的語氣跟寶寶說:「我知道你不希望媽媽離開,可是媽媽真的有事情要做,媽媽不會不見,馬上就回來。」你真的有事情要做時,也不要因為寶寶嚎啕大哭又回到他身邊,可以斬釘截鐵的跟寶寶說:「媽媽去上個廁所(或其他事情),保證五分鐘就回來。」上完廁所後,等哭聲變小時又出現在他面前說:「媽媽回來了!媽媽沒有不見,不要哭喔!」稱讚他、抱抱他,慢慢建立起「媽媽並沒有消失」的觀念,走出分離焦慮期。2) 遊戲的教導/平時多跟寶寶玩「物體恆存」的遊戲,比如:•  不見了:把手帕放在寶寶臉上,然後說:「媽媽在哪裡?」接著寶寶會把手帕拿掉,你就說:「媽媽出現了。」•  躲貓貓:站在寶寶看不見的角落(或另一個房間),大聲喊寶寶,讓他爬來找你。•  假設你現在需要上廁所,先將他抱到廁所門口,不關門,告訴他:「媽媽要上廁所。」再帶他回遊戲場所(或房間),藉此教導物體恆存,且他也可以在廁所找到你。3) 讓安撫物陪寶寶一起睡覺/你可以給寶寶一個玩偶、小被子,或帶有媽媽味道的物品,讓此安撫物陪伴寶寶睡覺。4) 安全感的培養/幫寶寶克服分離焦慮症,給予足夠的關懷,才是培養孩子日後自信和安全感的來源,簡單的解釋就是讓寶寶相信媽媽言出必行且不會騙他、媽媽不會消失不見。(本文摘自/管他百歲千歲,能帶好孩子才是萬歲/所以文化出版)

異位性皮膚炎惡化 清水擦身體可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惡化 清水擦身體可改善#嬰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夏季炎熱又潮濕,外出沒走幾步路,馬上就汗流浹背、衣服濕成大一片!根據醫師診間觀察發現,夏季期間,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特別容易復發,病情也更加惡化,推測原因可能是汗水刺激皮膚所致,建議回家後應盡快洗澡。異位性皮膚炎 好發於嬰幼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劉怡伶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通常好發於嬰幼兒。隨著年齡增加,大部分小朋友的症狀會越來越輕微,慢慢地逐漸好轉,甚至可以痊癒不再發作。炎熱潮濕夏季 流汗病情惡化劉怡伶醫師觀察發現,夏季是國內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病情最容易惡化的季節,推測原因可能與台灣夏季的天氣炎熱、潮濕且悶熱,更容易流汗有關。當皮膚表面滯留汗水,容易感覺黏膩不舒服,進而刺激皮膚產生搔癢感,小朋友不小心搔抓產生傷口,就使病情更加惡化。膚質敏感脆弱 清水擦拭除汗劉怡伶醫師強調,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較脆弱、敏感,只要汗水停留的時間過長,就可能刺激皮膚發炎反應,建議家長與孩子外出時,可多攜帶一件衣服,先將小朋友全身以清水擦拭,再以乾淨的衣服替換;或是回家後,趕緊幫孩子洗澡洗去汗水。過度清潔皮膚 恐造成搔癢感劉怡伶醫師提醒,若小朋友比較容易流汗,每天需要洗澡1次以上,就不建議每次都使用肥皂、沐浴乳,只要輕輕沖去皮膚表面的汗水即可,以免過度清潔,反而造成皮膚太過乾燥,也更容易產生搔癢感;若是長期間待在冷氣房內,也可適時使用乳液幫助保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三伏貼抗暑防過敏 這些族群不適合!

三伏貼抗暑防過敏 這些族群不適合!#嬰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夏至是一年之中日照最長的一天,夏至後的第三個更日人體毛孔大開,有助藥物滲透及排毒。「三伏貼」是中醫學對於慢性、虛寒性疾病的保養方法,利用特定的節氣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是中醫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敷貼藥材多選擇辛溫中藥調製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鄒曉玲表示,「三伏貼」所使用的穴位敷貼藥材多選擇辛溫、溫通經絡的中藥調製而成,例如元胡、細辛、白芥子等等再加上生薑汁調製成膏狀,在背部膀胱經或督脈的穴位(如:大椎、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進行敷貼,這些辛溫走竄的藥物作用於皮膚可以達到溫通經絡、祛除寒邪與痰濁的功效。這些族群不適合「三伏貼」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簡便,無毒副作用,易被小兒接受,但孕婦、一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經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不適合三伏貼灸治療。治療期間並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三伏貼後應注意事項:敷貼當日一定要禁食生冷、油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若皮膚起紅腫、搔癢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的消炎藥膏。今(106)年初伏在國曆七月十二日、中伏在國曆七月二十二日、末伏在國曆八月十一日。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訂於國曆七月三日至八月十二日,中醫部所有門診醫師均有提供三伏貼治療服務,敬請有需要的民眾把握機會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