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

手腳冰冷怎麼辦?天氣好冷快用「足穴道按摩法」暖全身

手腳冰冷怎麼辦?天氣好冷快用「足穴道按摩法」暖全身#足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近日全台遇強烈寒流侵襲,夜晚低溫下探不到10度,連白天都要包緊緊、戴暖暖包才能出門上班,但有許多民眾平常在辦公室裡久坐,遇到天冷降溫更不想動,腳怕冷連穿襪子也暖不起來,怎麼做才能讓身體暖呼呼呢?按摩足部3穴位,中醫:可搭配熱敷、泡腳中醫師王心眉在臉書專頁表示,若是腳底容易怕冷,簡單3招「足穴道按摩法」可幫助促進體內氣血循環,讓你輕鬆從腳底暖到心頭。1. 足三里穴位置:膝蓋外側下方的凹陷處,稱為膝眼,穴道位於此點下4指隆起處。為足陽明胃經,是改善腸胃健康的重要穴道,能改善身體的陽氣,使身體的循環順暢,自然能改善手腳冰冷的情況。2. 湧泉穴位置:第2、3趾沿線,腳底板前1/3 凹陷處。足少陰腎經中的「井穴」,為匯聚身體氣血,反應內分泌、生殖系統健康狀況之穴位。 腳底正好就是血液堆積的地方,透過按摩,可以幫助推動淤積的血液、讓血流回心臟,自然就恢復腳底溫熱。3. 三陰交穴位置:內側腳踝骨尖最高點往上4指,脛骨後緣凹陷處。肝脾腎三經交會之處,有健脾利濕、補肝益腎、調和營血,調治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帶下、月經不調、經痛不孕、下肢冰冷無力。以上穴位也可用按摩搭配熱敷或泡腳的方式進行,可改善血液循環,同時紓解壓力及放鬆肌肉。此外,王心眉更提醒手腳經常冰涼的民眾,飲食上應盡量避免寒涼食性食物,建議可適度的吃些溫性、熱性食材,例如薑、蒜、熱湯、羊肉、肉桂、栗子等,生活上也要避免過勞及睡眠不足,才能讓身體維持良好的保溫功能。

修正步態與足部輔具 可改善足底疼痛

修正步態與足部輔具 可改善足底疼痛#足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足底疼痛是現代生活常見的不適症狀,不論是青少年、上班族群、或是退休後的老年族群,都造成日常生活上的不方便。臨床常見的足部疼痛,有一部分是源於足部局部的因素,譬如足底筋膜炎、前蹠痛、因步態和受力不當造成的第五蹠骨疼痛、因副舟狀骨突出或過度內旋造成的內側足弓疼痛、跟腱疼痛、以及高跟鞋族群常發生的姆趾變形疼痛等等。雖然足底疼痛症狀輕微者可以在休息後自行緩解,但在許多情況下如果另有其他因素諸如:骨骼排列異常、走路的步態和力學上施力不當、以及更上游的神經與相關的筋膜緊繃或受壓迫等而導致的足部疼痛-則多半不易自然緩解,有一部分疼痛的原因,卻不是在腳本身,而是更上游的神經或筋膜緊繃或受壓迫,或者有不對稱的骨架排列(譬如脊椎、骨盆與下肢等)而造成次發性的足部疼痛。仔細檢查足底疼痛的原因對於足部局部的原因造成的疼痛,臨床上會先檢查靜態的足部結構,看看骨骼排列有沒有異常或不對稱,足弓是否過高或太塌,前後足有沒有過度內翻或外翻,軟組織是不是過度鬆弛或者緊繃。接下來可以研究患者在走路、跑步時的步態以分析在動態下各個關節施力和受力的交互關係。另外觀察患者和使用的鞋子之間的互動結果(譬如磨損方式和變形狀態)。也可以檢測其足底受壓的分布情況,看看是否和疼痛或長繭的位置相對應。有時足底疼痛的問題點並不在腳但有時候足部疼痛得原因並不是發生在足部本身,而是更上游的問題,譬如雙腿、骨盆、脊椎和神經筋膜等,就需要多花一些時間找原因和處理。例如是否有雙腳長不等的情況、是否因下肢骨折或外傷後造成阿基里斯腱攣縮、纖維化以致步行時無法充分做好踝關節的背屈、是否雙下肢後側以及延伸到背部甚至顱骨後方的淺背線的筋膜與其中的神經緊繃、單側或雙側的脊神經根壓迫導致的坐骨神經痛,都可能是足底疼痛的原因或加重因子。此類的問題比較複雜,往往需要影像檢查脊椎或下肢骨骼的排列,或者經由神經學檢查來尋找可能的原因,將上游的障礙排除,才能使得症狀獲得解決。針對足底疼痛的處理方式,可經由修正不當的步態、改善鞋具選擇,或者製作鞋墊或支架輔具來修正站立和步行時的生物力學,就往往可以得到解決。

謹守足部衛生四原則 不當菌男黴女

謹守足部衛生四原則 不當菌男黴女#足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香港腳又稱為足癬,一到悶熱夏天就造成許多人困擾,甚至不少人不小心就加入「菌男黴女」行列。香港腳是黴菌沾染到皮膚上所產生的皮膚病,黴菌侵入腳的角質層在裏頭繁殖,形成香港腳。臺中慈濟醫院家醫科醫師林巧容提醒,要先確認足癬型態,用對藥再配合藥師指導正確擦藥,謹記足部衛生「四原則」保持雙腳健康,告別惱人香港腳!香港腳有四種型態 猛抓還是好癢真痛苦悶熱天氣還整天在外工作,張先生兩腳底又悶、又濕!更糟的是癢到脫下鞋襪猛抓還是無法止癢,嚴重時除了脫皮和奇癢,腳趾縫或腳底、腳掌邊緣乾裂甚至還出現小水泡,找醫師看診拿外用藥擦,好了一陣子就又復發,超無奈。林巧容醫師指出:「香港腳的臨床特徵大致有四種型態,可能合併出現,或接續發生,分別是:腳趾型、乾燥角化型、水泡型、潰瘍型」。張先生的臨床病徵是屬於合併型的足癬症狀。塗抹抗黴菌藥膏需2~6週香港腳是因為頑強、傳染率高的黴菌引起,悶濕溫暖的環境特別容易滋長。腳是全身最容易感染黴菌的部位,若感染黴菌未接受治療,可能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例如:胯下、身體、臉、頭皮,嚴重還可能併發蜂窩性組織炎,一旦感染香港腳應積極治療,以免傳染。臺中慈濟醫院藥師劉凡瑀表示,醫師治療香港腳大都以塗抹抗黴菌藥膏為主,治療時間會因嚴重程度有所差異,大部分症狀要塗藥二到六周以上。藥膏需涵蓋病灶外圍2公分 且不可自行停藥劉凡瑀藥師提醒:不是把藥擦滿、塗厚就好,而是要讓皮膚吸收才會有效果。擦藥時應將藥膏塗抹於涵蓋病灶外圍2公分的正常皮膚,並且要按摩,藥膏才容易被皮膚吸收。另外擦完藥膏後,必須立即用肥皂洗手,防止黴菌傳染。他強調:不可自行停藥,配合醫師走完整個療程,才能真正根除皮膚黴菌孳生。台灣氣候潮濕,若過早停藥,很容易再重複感染黴菌。 林巧容醫師提醒,香港腳除了使用藥膏治療外,保持個人衛生也很重要,想要脫離「菌男黴女」的行列,可以力行「足部衛生四原則」: 「保乾燥」:雙腳與趾縫、鞋襪常保乾燥最重要,可嘗試穿著五指襪,或工作場域可以的話,可著涼鞋或拖鞋替換,不用整天穿皮鞋或布鞋。 「勤換洗」:襪子應每天清洗,鞋子也要常替換。可用高溫水浸泡、去除黴菌(建議45度的水,浸泡10分鐘,能殺死約9成的皮癬菌)。 「選舒適」:選擇吸汗佳的棉質襪及透氣性好的鞋子。鞋內可定期噴灑防黴劑,以防黴菌再次附著。 「不赤腳」:公共場所(例如溫泉、游泳池)不赤腳也不穿公用拖鞋,建議穿著個人拖鞋。

睡覺腳麻恐神經病變 足部4大跡象看健康

睡覺腳麻恐神經病變 足部4大跡象看健康#足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編譯)足部是支撐人體重量的地方,但隨著身體做出不同動作,腳部會受到外力及摩擦,造成磨損、受傷、變形;事實上,足部除了要承受全身重量外,還具有支撐、伸縮、扭曲、彈跳和吸震等功能,因此照顧足部絕對是一生的功課。一直以來,腳都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因足部血液回到心臟過程長,若沒有足夠壓力很難順暢回流;因此離心臟最遠的足部血液就必須憑藉腳部肌肉,利用收縮功能使積存廢棄物的靜脈血液經由血管、靜脈流回心臟。因此腳的健康即十分重要,一旦出現不適應立即處理;以下提供足部常發生的4大跡象,供民眾參考。●雙腳冰冷/當心甲狀腺功能減退,血液循環差。相信大家都聽過「只要腳暖了,身體就暖和」的道理,其實長期足部冰冷正是健康警訊,表示甲狀腺已出問題!由於甲狀腺就像是身體的「空調」,若時常冰冷,即代表此功能退減,也可能是血液循環不好的徵兆。因此應時常保持雙腳溫暖,尤其天冷時節更要注意,盡量避免打赤腳、穿涼鞋等機會讓腳受涼。●腳麻、末梢變色/麻痺恐是周圍神經病變,末梢變色疑「雷諾氏症」。而不少人都經歷過睡著時雙腳麻痺,只要輕輕一動就哇哇大叫的經驗;有時候為肌肉受到壓迫所致,若一陣子恢復正常倒還好;但如時常發生此狀況,恐要擔心引發周圍神經病變。此外,當腳趾頭出現特殊顏色,如紅、紫或白色,很可能為「雷諾氏症」,以上兩種情況都應立即就醫。●時常抽筋/表示缺少鉀、鈣及鎂,可多吃香蕉改善。最後,一旦發現腳有時常抽筋的情況,除了審視自己是否工時太長、久站久坐及勞累外,也要判斷平常的食物中是否缺少鉀、鈣及鎂;建議可多採富含此類的食物。如香蕉含有豐富鉀,可多吃以增加營養攝取;但若情況遲遲沒有改善,則需詢問專業醫師。

樂閱讀/5個重點 挑對健康好鞋

樂閱讀/5個重點 挑對健康好鞋#足部

「怎麼樣的鞋才是好鞋?」簡單來說,適合自己的、走起來舒適的,就是好鞋。我們每個人因為天生骨骼結構不同、步態不同,適合的鞋子不會一模一樣,因此,好鞋其實有很大的學問,無法一概而論。一般來說,鞋跟太高的鞋會讓腰椎前傾角度加大;鞋頭太尖的鞋容易引起拇趾外翻;楦頭太窄容易讓前腳掌受壓不均,嚴重時可能導致神經瘤;夾腳拖則容易導致肌腱疲勞,以上這些都不能算是好鞋。想要挑一雙好鞋,有一些基本原則可依循,以下提供大家參考,挑鞋子請務必注意這幾個重點:5重點 挑對好鞋• 楦頭部位/空間一定要足夠,台灣人多半腳板較寬,卻又特別喜愛細窄的鞋型,硬穿只會讓腳掌受壓不均,若影響步態,難免形成痠痛。前幾年一度流行女巫鞋,尖尖的鞋型,其實很容易造成足部變形而引起痠痛。另外,楦頭部位屬於鞋前區塊,這裡的鞋底一定要有彈性,這麼一來,行走時腳趾和腳掌的分解動作才能順利完成。• 鞋中部位/鞋中部位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穩定腳板,因此良好的支撐性是必要條件,挑選時最好選擇有鞋中部位韌性的鞋子,如此可以避免腳板外翻或內翻。• 鞋後跟部位/鞋後跟部位:鞋後跟部位必須有一定的穩定性與支撐性。這麼一來,有助於強化踝關節的穩定度,才不會容易發生拐腳甚至扭傷的情況。• 鞋底部位/鞋底最重要的是必須有彈性,如此不僅能減輕腳底的壓力,也能緩和關節的撞擊跟摩擦,達到保護背部、膝蓋關節的目的。特別提醒,鞋墊要有彈性,這道理就如同床墊一樣,尤其當你的腳已經有變形,或者步態不夠正確、穩定,太硬或沒彈性的鞋墊會使情況更惡化。另外,太薄的鞋底也不好,鞋底提供避震效果,過薄的鞋底等同於喪失壁震作用,容易造成跟腱發炎、足底筋膜炎等。• 鞋跟高度/雖然高跟鞋一直被認為是造成腰痠背痛、膝蓋退化的原兇,但實際上,這跟鞋跟高度過高、走路方式不正確都有關。嚴格說來,鞋跟至少要有1公分以上的高度,才能發揮避震及緩衝的效果,因此平底鞋其實並不是適當的選擇。理想的鞋跟高度是3公分,最高不要超過5公分。(本文作者/賴清旭)(摘自/腰痠背痛不要來/凱特文化出版)

醫訊/如何處理足部疑難雜症

醫訊/如何處理足部疑難雜症#足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足部是肢體中唯一每日承受全身所有重量與壓力的器官,因此足部平日的保養保健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老年後,特別容易出現問題,如腳底脂肪消磨掉等傷病出現。現今,在聯合報系聯合學苑有場講座,主題為「足部疑難雜症」,將邀請林維政物理治療師主講及帶領。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足部疑難雜症時間:102年6月28日(五)上午09:30~10:30地點:聯合報系聯合學苑(台北市基隆路1段180號3樓)洽詢:0800 060 080轉8989

糖尿病友護理足部 疏忽感染恐截肢

糖尿病友護理足部 疏忽感染恐截肢#足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葉臻/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對足部的檢查及護理十分重要,由於患者隨著老年的血管硬化血液循環減慢,再加上因糖尿病所引起的神經功能退化,容易引致手腳麻痺、感覺遲鈍,當足部受損也不容易察覺,若受到細菌感染而造成潰爛,甚至會有截肢危險。 糖尿病友應該每日自我檢查足部,是否有硬皮或龜裂,如有出現異常現象須立即向醫生求診。平時可以在足部塗抹足部專用護理霜保養,但要避免塗於腳趾縫間,防止足癬的發生。如有皮膚破損之處,可使用能產生隔離效果的隔離霜或清潔品,隔離傷口避免因接觸外來刺激物而惡化。對於活動較少的長者,應盡量抽空做些足部運動以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每天以溫水清洗足部,然後撤底抹乾,並保持趾縫間的乾爽;趾甲需定時修剪不宜過長。選擇鞋子不宜過寬或過緊,鞋內以留一指寬的空間為宜。只用棉質襪子,每天更換及清洗以確保雙腳衛生。

超級愛健康/好「腳」色!足部看出你健康與否?

超級愛健康/好「腳」色!足部看出你健康與否?#足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腳真的是很奧妙,像是人體器官的縮影一樣,但是又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足部是人類身體健康的一個特區,是全身器官的一個投射區;身體的疾病可以通過足部觀察出來。首先可先從腳指甲看出端倪,中醫師羅明宇說,指甲過白的人,可能有慢性貧血或肝、腎有問題;容易斷裂,恐是缺乏鐵質,可補充深綠色葉菜類、魚類、豆類、五穀類等;趾甲過黃應是缺乏維他命E,也可能是淋巴系統、呼吸系統有問題,維他命E可由深綠色蔬菜、水果中攝取。而腳趾甲塌陷、兩端翹起來,像湯匙一樣中央凹陷的「匙狀甲」,和缺鐵性貧血有關;過敏的小朋友趾甲會出現白色斑點;營養不良趾甲紋路會有變化、表面凹凸不平。羅明宇醫師也說,腳掌紋也是透露著訊息,如果紋路非常明顯,可能精神較為憂鬱;拇趾腹側皮膚有網狀粗紋,且有針孔狀損害的女性,可能會有性腺內分泌失調的各種症狀,如月經失調、性慾減退等。另一個是許多人常見的毛病,那就是腳水腫,羅醫師指出,水腫的腳壓下去不會馬上恢復。腳水腫就是血液循環不好,如果受傷的話也比較會沒有感覺,嚴重的話免疫系統會失靈。而導致水腫的原因,包括:生活過渡勞累,疲勞、熬夜會造成身體新陳代謝與血液循環變差的主因。以及久坐或久站,因為長時間固定不動的姿勢,都容易造成下半身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的浮腫。還有重口味的飲食,鹽分不只是單指食用鹽或吃起來鹹的東西,其實是泛指所有的醬料、醃製物、或含鈉量高的飲料,如:電解水、蕃茄汁等。羅明宇也建議:想要消水腫,就要多攝取維他命C、E、鐵、鉬等營養素,以及冬瓜、白菜及花椰菜拿來消水腫是很有用的。平常也可吃些薏仁、紅豆,可去濕利尿,消除腳氣;而晚上睡覺時,將雙腳墊高,限制鹽分的攝取,對水腫的治療,都有幫助。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54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