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作用

怕類固醇副作用亂停藥 氣喘男無法呼吸

怕類固醇副作用亂停藥 氣喘男無法呼吸#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人對類固醇都避之唯恐不及,因為第一個想到的畫面就是我會變成月亮臉、水牛肩。所以,對於醫生開的藥,能少吃一次就少吃,當心最後造成病情起伏不定或惡化。像是一名32歲有氣喘的林先生,原本依照醫師指示用藥,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控制,後來聽說類固醇易引起「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他越想越害怕,就自行停藥。結果感冒引起胸悶,幾乎要喘不過氣來,才知道擅自停藥害自己呼吸不過來。吸入型類固醇  全身性副作用機率不大吸入型類固醇是逹到氣喘良好控制最重要的藥物,但仍有許多患者怕副作用、上癮而排斥使用,造成控制不佳,常常急性發作反覆就醫,這時候就得使用針劑或口服類固醇,反而會造成全身的副作用。豐原醫院胸腔科吳宜謀醫師表示,其實治療氣喘的吸入型類固醇,直接作用在呼吸道,反應時間短,只有少量藥物會經由消化道及血液吸收,幾乎沒有全身性的副作用。比較需要注意的,反而是使用吸入型類固醇之後,要記得漱口,不然容易引發口腔黴菌造成聲帶發炎。貿然停藥恐致休克昏迷藥師梁玉芬也說,類固醇有人叫它「美國仙丹」,其實是「副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一種,有抗發炎和免疫調節作用;但若不當長期過量使用,會造成血糖控制不良、骨質疏鬆、肌肉無力、高血壓、免疫力下降、及情緒異常等症狀,外觀可能會出現水牛肩、月亮臉、中心型肥胖及皮膚變薄。但民眾也無須過度擔心,因為醫師都會盡量在避免副作用的前提下,用適當的劑量達到治療效果,情況穩定控制再循序減量。而要注意的是,類固醇長期使用會抑制正常腎上腺類固醇的分泌,貿然停藥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昏迷及休克。

化療副作用難抵擋 中藥+針灸助化解

化療副作用難抵擋 中藥+針灸助化解#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治療癌症的過程中,十之八九會發生不適,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抗拒治療。中醫師說,中醫藥在療程的各個階段及時擔任救援角色,減緩治療過程中避免不了的副作用。畢竟副作用影響的層面,除了病患生活品質與治療流程,照護者負擔也不容忽視。 中醫治腸胃道不適   補氣健脾提升食慾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廖芳儀醫師指出,一般常見的副作用出現於腸胃道,包括疲倦、食慾低落、腹瀉、嘔吐等症狀。這些屬於中醫所謂的氣虛和脾胃虛弱,治療時必須採取補氣健脾、行氣和胃的原則。適當以黨參、薏仁、茯苓、黃耆、白朮、陳皮等來提升食慾,還可改善排便,進而增加體力與免疫力。 至於比較嚴重的貧血、白血球低下、血小板低下等問題,通常以疲倦、發燒、瘀青等非特異性症狀表現。廖芳儀認為,處理血虛、氣虛兼血瘀、血熱,必須攻補兼施,才能矯正這類骨髓抑制症狀。枸杞、女貞子、生地黃、澤蘭、赤芍、牡丹皮等,都是常用的藥引。 勿信偏方 干擾正規治療廖芳儀醫師也提到,西醫的癌症療法,不外乎開刀、放療與化療。常見的副作用,除了前述的腸胃道不適和血液變化,掉髮與肢體麻木也很常見。無論在哪個階段,中醫都能提供輔助治療。譬如針對治療各時期設計的放心二號方、化福飲、逍遙湯、活力元氣湯、甘之飲、扶氣飲等處方,針灸與傷科也有配合療程。值得提醒的是,患者和家屬面對重病衝擊之際,心生徬徨,很容易採信來路不明的貴重偏方。事後往往證明,這些偏方不僅無濟於事,干擾正規治療,也徒然增加經濟壓力。

妙齡女多汗纏身 日洗3次澡仍洗不去異味

妙齡女多汗纏身 日洗3次澡仍洗不去異味#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6月已正式進入夏季,溫度開始逐日攀升,悶熱高溫不僅一般人難以忍受,對多汗症患者來說更是一大酷刑。有一名24歲女性攝影助理,從青春期過後就深受多汗困擾,不僅不敢穿淺色系衣服,一天甚至要洗3次澡;本想透過手術治療,但因畏懼開刀及擔心恢復期太長影響工作因而放棄;此外,她除了多汗也因有異味問題,害怕與他人互動,導致人際關係越來越封閉,個性也變得較自卑。但經過微波熱能除汗術的治療,腋下已不會出現濕一片的窘境,也助她擺脫多汗這個惱人的困擾。積極治療比例低 多汗症5指標自我辨別根據統計,全台大約有3%到6%民眾有嚴重程度不一的多汗症!開業診所陳俊宏醫師指出,天氣熱溫度高,多汗常帶來尷尬處境,除了讓腋下處,明顯溼一大片。還會帶來社交上的困擾,及影響心理層面,讓人自信心受挫、害怕與他人互動親密,尤其有多汗症狀的未成年者,更是會感到自卑,嚴重還會遭到排擠。但陳醫師提到,從求診人數來看,多汗症主動就診的比例不高,所以他也提醒若已出現以下症狀,符合條件達2項以上,且超過6個月,就算是必須治療的程度:1)稍微活動就可能有雙側性且相對對稱出汗,如雙手雙腳多汗。2)多汗異味已對日常活動造成影響。3)有家族病史。4)多汗發作年齡小於25歲。5)在冷氣房溫度26度C以下還會出汗。多汗症手術治療後遺症:代償性出汗、留疤針對這類多汗異味的患者,陳醫師表示,治療方式有螺旋刀汗腺刮除術、交感神經燒灼術、注射肉毒桿菌、雷射治療、超音波等,但常有復發率高、破壞周圍組織、燙傷等問題。此外,傳統手術會採用交感神經燒灼術,卻可能有代償性出汗的後遺症,腋下疤痕也較明顯,讓患者望之卻步。而肉毒桿菌素注射,僅能維持3至6個月,就需再補打,長期下來所費不貲。微波熱能非侵入 縮短恢復期所以近年來,許多患者會考慮非侵入性的微波熱能除汗術。陳醫師解釋,微波熱能除汗術是利用攝氏約60度的微波熱能,深入真皮層與皮下脂肪間的交接處產生熱能,讓汗腺萎縮,因鎖定區域加熱,較不會破壞其周圍皮膚組織,同時輔助冷卻表皮的系統,也減少留下疤痕的可能性,較不會產生灼傷皮膚的問題,因此術後的恢復期可大幅度縮短,多數患者隔天便可正常上班,不須住院恢復,成為多汗者另一種治療選擇。

別小看藥物副作用!老年人服藥9大注意事項

別小看藥物副作用!老年人服藥9大注意事項#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除了醫師對老年人開立藥物應小心謹慎外,關於老人服用藥物,一般民眾要注意哪些事呢?1)抄下藥名,隨身攜帶。一定要把目前所吃藥物的英文名稱(藥袋上所列的藥名)抄下來,寫在一張紙上,隨身攜帶。就診時給醫師看,即可一目了然,不要光描述藥丸是紅的、是白的,讓醫師猜半天。尤其是會導致過敏的藥物名稱,更需要讓醫師知道。2)最好在同一家醫院就診。如要看不同科別時,最好在同一家醫院就診,這樣資料集中,醫師參考起來比較方便。也可以掛高齡醫學或老年醫學科的門診,以整合用藥。但是有些專科用藥,或者病情嚴重、複雜的,如帕金森氏症患者,在多年之後出現難以控制的「步態凍結」(患者在走路過程中突然出現短暫的障礙)或「異動症」(出現無法控制的不自主動作)等,還是需要在原來的專科門診追蹤調藥。3)不需要的藥或沒有確定療效的藥,不要吃。除了必要的預防型藥物(如阿斯匹靈預防中風、心肌梗塞),以及需長期控制的藥物(如高血壓、糖尿病)之外,有些症狀只是短期出現的,不需要長期服藥,在症狀改善後,即可詢問醫師是否能停藥。4)長效型藥物的方便性。醫師若開給長效型藥物,一天只要服用一次,對病人很方便,不會因為忘記服藥而影響病情。而且服用長效型藥物,通常血中藥物濃度較穩定,不需要擔心藥效不夠。5) 領藥時,若發現藥不同於以往時,可向藥師或醫師詢問是否換了廠牌或改藥,這樣也可避免給錯藥的疏失。更換藥物的廠牌對一般人沒有問題,但是可能會造成失智長者的困擾。有位失智長輩的安眠藥,被換為成分相同、但由不同藥廠製造的藥,因為是不同廠牌所以長相不一樣,這位長輩堅持不肯服藥,她的家人只好自行購買原來藥廠的藥。6)自己詳加查詢。如果醫師太忙,無法詳述藥的副作用時,可以自己上網、看藥物手冊,或閱讀藥盒內所附的仿單(藥品的說明書)。但是要注意,並非一種藥的所有副作用都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仿單內通常都會註明副作用發生的機率,發生的比例通常並不大,也不太嚴重,不必因為害怕而不敢服用。7)如果服了藥之後不舒服或過敏,則應停藥。若是不能停的藥(如降血壓或降血糖藥),則應盡早回診看醫師,或許需要換藥。8)千萬不要私下相互給藥。有特殊療效的藥,往往也有與之而來的副作用,所以不要「吃好逗相報」地私自相互給藥。9) 做子女的,請定期幫父母檢查家裡的藥物是否已經過期。許多老人家都有一抽屜的藥,定期整理很重要。若包裝上有保存日期,過期的就立即丟掉;若是散裝的,看不出日期,如變色、變形,當然也不能吃。即使沒有異狀,但感覺已經放了超過一年,或者根本不記得那是治什麼的,為了保險起見還是丟掉比較安全。另外,有時醫師開給昂貴的藥,但是病人吃了覺得不合適,醫師也重開了藥,不妨把原來的藥帶回醫院,問問看藥房是否願意回收,以免浪費。雖然不能退錢,但是惜藥也是一種美德啊!(本文摘自/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寶瓶文化出版)

享用火鍋要注意 清淡適量為首要

享用火鍋要注意 清淡適量為首要#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天冷吃鍋、過年圍爐也吃鍋,火鍋對於有些民眾來說,已逐漸成為團聚時刻的最佳首選,因此,食藥署特地委託調查54件市售火鍋湯底(粉)之標示符合性,其中32件產品之標示不符合規定,已由所轄衛生局要求業者依法改正。市售包裝火鍋 共32件標示不合格103年度委託計畫,針對54件市售包裝火鍋湯底(粉)檢驗其動物性成分,以調查其標示之符合性,調查結果發現,共32件市售包裝火鍋湯底(粉)產品之標示不符合規定,包括18件產品未詳細標示其成分,16件產品之品名與本質不符,5件產品之品名未依「包裝食品宣稱為素食標示」規定標示,及1件產品標示之宣稱涉誇張或易生誤解。前述標示不符合規定之產品,除4件產品之原料仍由所轄衛生局調查外,其餘產品已依法改正。吃火鍋應注意均衡飲食 減少肉類保健康食藥署表示,火鍋為國人冬天喜愛之餐飲,火鍋種類多元且成分複雜,因此提醒民眾,在購買火鍋湯底(粉)等產品時,應慎選有完整標示之產品,並儘量以新鮮食材烹調。此外,在大啖火鍋時應均衡飲食,高湯之攝取應適量,並搭配時蔬食用及減少高脂肉類的攝取,減輕身體不必要之負擔,以確以確保飲食健康。

胃藥胡亂吃 7成國人不知副作用

胃藥胡亂吃 7成國人不知副作用#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民眾普遍存在著「吃藥傷胃」之錯誤觀念,不少民眾就醫都會主動要求醫師開立胃藥,希望減低對腸胃的傷害,其實大部分的藥品並不會造成腸胃道不良反應,反而是因為民眾「加個胃藥顧胃」的錯誤概念,自行購買制酸劑跟其他藥品一起服用,可能會影響疾病治療效果或增加藥品副作用。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年8月中進行全國性制酸劑(胃藥)用藥行為調查,顯示近2成的民眾在最近3個月內至少服用1次以上之胃藥,且當民眾就醫時,有高達約2成7會要求醫師開立胃藥,盼減少胃部傷害,其中以40到59歲民眾要求開立胃藥比例達3成5,惟高達7成民眾對於使用制酸劑長期風險不清楚。 適得其反 長期服用胃藥恐讓細菌孳長長期服用胃藥會使胃內酸鹼值升高,胃酸變少,反而造成腸胃細菌過度生長,適得其反。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提醒錯誤的用藥行為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使用藥品須遵守五要原則「要知風險、要看標示、要告病況、要遵醫囑、要問藥師」及五不原則「不要求、不併用、不長期、不刺激、不亂買」。  

晚期腸癌懼怕化療副作用?醫:基因檢測掌握化療適藥性

晚期腸癌懼怕化療副作用?醫:基因檢測掌握化療適藥性#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根據國健署統計,大腸直腸癌多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第一名,且因症狀不明顯,約有21%的病患在第一次診斷時就屬癌末。診間一名60歲王先生,年初檢查發現大腸癌末期,但因王先生擔心化療可能會產生副作用,遲遲不肯接受化療;經醫師建議可先透過基因檢測,提前了解身體是否會對某些化療藥物產生嚴重副作用,再依據個人狀況調整適當的化療方案;王先生經檢測後,目前已穩定接受化學治療中!婉拒化療恐導致末期腸癌病情惡化!據統計,大腸直腸癌是近年來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天有高達38人罹癌,且約21%的病患在第一次診斷時已確診為末期,癌細胞已轉移到其他器官,無法單以手術方式切除,必須利用化療配合標靶藥物來治療,但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吳鴻昌醫師表示,不少病人因擔心化療產生的副作用,會選擇婉拒化學治療,最後造成病情無法控制而惡化。擔心化療副作用?可先做腸癌基因檢測對此,吳鴻昌醫師說明,早在3年前國外已經利用基因檢測的方式,讓大腸直腸癌末期病患在施打某種特定的化療藥物前先進行檢測,能及早發現身體代謝某些化療藥物的基因是否異常。舉個例子來說,化療前,如果能事先檢測一種人體肝臟酵素的UGT1A1,就能了解身體對此化療藥物的適藥性;如果發現基因異常,那麼醫師在擬定治療方案時,就可能需要更換藥物,或者降低藥物濃度,排除出現嚴重副作用的可能。反之,若檢測結果發現基因表現正常,病患即可按照醫師的建議劑量來治療。腸癌末期不等於奄奄一息!醫師提醒,晚期大腸直腸癌患者不應將化療視為恐怖的治療,雖然有可能會出現嘴巴破皮、噁心、想吐等副作用,但目前已經能透過事前的基因檢測,了解身體對某些藥物的適藥性,除了能大大降低化療副作用的產生,最重要的是能給予醫師在治療時的藥量參考,找出適合個人的治療方式。

中藥緩解化療副作用 漱口水減疼痛

中藥緩解化療副作用 漱口水減疼痛#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中醫輔助癌症治療,有效降低化療副作用?54歲的陳女士,一年多前因長期鼻塞與右耳悶脹感深受困擾,前往醫院求診、切片診斷為鼻咽癌。起初她非常擔心放化療的副作用,如皮膚炎、黏膜炎、口腔乾燥、吞嚥困難、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或是顏面外觀、吞嚥功能受損等,最後在醫師的建議下,使用中藥漱口水、外用中藥藥膏,並服用科學中藥來減緩副作用、降低不適感。長庚醫院中醫部楊賢鴻醫師表示,中醫部提供放化療中之頭頸癌患者專業的中醫治療,包括外用、內服的中藥及漱口水,作用主要在益氣養陰、健脾和胃、清熱祛痰,藉以減緩放化療過程中,病人產生的皮膚炎、口腔黏膜炎、食慾不振與噁心嘔吐等不適。陳俊良醫師也表示,利用中藥輔助治療,能減輕患者因放射合併化學治療,產生的體重驟降、體力衰弱,降低中斷治療的機率,或減少因免疫力降低而感染的風險,副作用和併發症也相對減少,對頭頸癌患者而言,生活品質更好。中草藥治療 歐增8倍!近年在歐洲,頭頸癌患者之中草藥的使用率增加8倍;而台灣亦有不少患者會尋求中醫藥治療,目前頭頸癌中西醫合療的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於2013年SCI國際醫學期刊《整合性癌症治療》中,未來中西醫合併治療不失為另一項治療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