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生活

長輩忘東忘西,是失智還是老化?名醫:出現「這些狀況」才該檢查

長輩忘東忘西,是失智還是老化?名醫:出現「這些狀況」才該檢查#熟齡生活

許多長輩忘記事情,總會擔心是否為失智症的前兆?事實上,突然「忘了」可能只是心不在焉。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失智症醫學權威劉秀枝於《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一書中,分享老年所需的醫療知識,包括獨老心態的建立、保健與預防,幫助民眾迎向獨立、自主的老年人生。以下為原書摘文:

老年惡夢「失智症」沒有那麼可怕!醫建議「做1動作」訓練大腦活力

老年惡夢「失智症」沒有那麼可怕!醫建議「做1動作」訓練大腦活力#熟齡生活

許多人對於「變老」有多負面想像,例如擔心老了會失智症,其實不需要過度恐懼失智症,而是保持平常心去面對。擔任老年精神科醫師35年、診治超過6000名老年人,日本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於《高年級的理想姿態》一書中,分享老年生活的正確價值觀,讓讀者活出健康的老年姿態。以下為原書摘文:

夫妻賣肉羹「養大小孩」晚年竟遭唾棄⋯林靜芸:父母無法期待兒女孝順

夫妻賣肉羹「養大小孩」晚年竟遭唾棄⋯林靜芸:父母無法期待兒女孝順#熟齡生活

阿雄夫妻倆大半輩子在台中市場賣肉焿,養大3個小孩,並支持他們成家。小孩都去台北上班,不願接手小吃攤,夫妻持續忙碌。阿雄64歲時,太太失智了,阿雄不想打擾孩子,自己陪伴照料。當太太失智進入中期經常走失,阿雄只得關閉店面全力照顧,直到太太失智末期,阿雄實在無力應付,才連絡外地的兒女希望他們回來幫忙⋯

失智者外出很危險?待在家就是最好的?醫揭真相:他們其實超怕死

失智者外出很危險?待在家就是最好的?醫揭真相:他們其實超怕死#熟齡生活

失智症的典型症狀是幻覺、躁動、忘東忘西,當高齡者被診斷出失智症,周遭的人就會瞬間轉變態度,甚至禁止患者去做各種事情,但這樣對患者就是最好的方法嗎?日本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於《如果活到80歲》一書中,分享實用、顛覆性的樂活方法,幫助讀者用積極且正確的態度擁抱衰老。以下為原書摘文:

如何創造更精彩的50歲生活?醫院宗教師:先思考「2問題」超加分

如何創造更精彩的50歲生活?醫院宗教師:先思考「2問題」超加分#熟齡生活

50歲是人生的分界點,我們都知道身體上的養生非常重要,其實,心靈上的養生才是掌握美好生活的關鍵,想要避免老年憂鬱的最好方式,就是培養快樂的心境。「關懷生命協會」共同創立人、台北和信醫院宗教師盧俊義於《預約50+好日子》一書中,分享激勵人心的真實範例,帶領讀者及早思索50後的生活方式。以下為原書摘文:

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就是自由!米蘭阿嬤張明淑用「這招」活出新人生

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就是自由!米蘭阿嬤張明淑用「這招」活出新人生#熟齡生活

你有沒有想過,70歲後會過什麼生活?擁有93萬訂閱、韓國超人氣Youtube頻道「밀라논나Milanonna」(米蘭阿嬤)創作者張明淑,於《我70歲,依然嚮往燦爛的明天》一書中,分享過往經歷淬鍊出的人生智慧,以自尊、充實、品味、責任等主題,和讀者談論如何學習尊重,並擁抱真實的自己。以下為原書摘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