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

控制型教養 孩子易成「被動受害者」

控制型教養 孩子易成「被動受害者」#控制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是非題」需要「是」與「非」,只有一個答案不能成為「選擇題」,這個道理放在心靈與人生中同樣適用。一個人要能夠發展出「面對選擇,做出決定」的能力,光是找到自己想要的並接受,是不夠的,還需要學會「說不」與「放下」。在親子關係中,如果母親無法「放下」,女兒也就難以「說不」。依賴會讓我變成妳的附屬品無法拒絕是一種變相的失去自由,最終的反撲可能是青春期激烈的叛逆,而另一種常見的抗議方式,就是像厭食或暴食這類的飲食困難。身體會攝取食物當成養分,就像心靈需要愛的滋養。在一個家庭中,每個成員是不是能自由選擇吃與不吃、什麼時候吃、吃些什麼、要吃多少,就好比這個家庭給予孩子的愛,是不是彈性且貼切成員本身需求。正是因為在身心對比下,攝取食物與接受愛是如此相似,所以當親子關係中愛的流動被過度控制而僵化,常見的戰場就在餐桌上,但這不會是唯一的衝突點。身體成為抗議的戰場母親對雅貞的控制不是只有食物而已。成長過程中,她一直是父母生活的重心,特別是母親,每天媽媽都會關心雅貞大大小小的事情。這樣的關心,並沒有隨著她的年紀增長和能力增加而改變,小時候的教導到了青春期變成了干涉,滋養植物的肥料太多的時候,就會變成淹死植物的毒藥。在國、高中這個升學壓力極大的階段,母親缺乏界限的關心,讓她比一般青少年考生,多背負了缺乏自由而來的窒息感。最終,她的身體變成對家庭抗議的戰場,用「拒絕妳給的食物」,來表達「不要逼我,我不想成為妳的附屬品」。習慣扮演「被動的受害者」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會透過家庭互動,逐漸學會用言語說出需求,乃至表達情緒,然後在人際衝突中找到抒發情緒與化解爭執的方式。但如果家庭氛圍不允許犯錯,或將成員間不同的聲音或個人自主意識,當成是對家庭的不忠誠。在這類家庭長大的孩子,容易變得過於害怕犯錯,或惹別人不高興,因此難以主動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習慣壓抑或忽略自己的負面情緒,像是憤怒或悲傷等,最後累積下來的情緒壓力,就會透過身體症狀表現出來。一個人如果缺乏對自己的探索,不夠了解自己,再加上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緒,在人際互動時,就很容易發生誤解或衝突,讓長大後的人際情境重複著與小時候原生家庭相似的戲碼。不敢適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習慣將情緒壓抑下來,自己處理。在人際關係中,缺乏想要努力溝通的動力,因為她總是習慣扮演「被動的受害者」,所以連帶著影響到那些與她互動的人,使他們不由自主地坐上「主動的加害者」的位子,而她自己則不斷在每個故事中重演著被人「逼迫」的角色。(本文摘自/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寶瓶文化)

父母別自認開明!8特徵讓控制狂現形

父母別自認開明!8特徵讓控制狂現形#控制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養兒育女這件事要是搞砸了,人生中的其他事情也就沒多大意義了。」──前美國第一夫人賈桂琳.甘迺迪.歐納西斯(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健康的教養方式很簡單:好好的把小孩養大,然後放他們自由。當一個健康的孩子也很簡單:玩耍、學習、長大,然後離家獨立。健康型的父母 允許孩子自由發展人格這兩種職務內容的描述都很簡單,但這兩種工作做起來卻都不容易。在健康型家庭與控制型家庭之間,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健康型家庭的父母允許孩子自由發展人格。控制型父母做不好保護與養育的工作。他們用鐵的紀律或朝令夕改的規定剝奪孩子的玩樂時間。他們樹立不健康的習慣,限制子女在發展獨立人格上的努力。這就是為什麼在控制型家庭長大的人,有時到了三十好幾、四十好幾或五十好幾,都還沒辦法在情感上離家獨立。下列呈現的是健康型家庭和控制型家庭之間主要的八個差異。你或許能從中看出你自己的童年經歷偏向表格的哪一邊:健康型家庭與控制型家庭的特徵 健康型家庭1)呵護的愛/•父母的愛是相對持續不斷的•孩子得到情感、關注和溫暖的肢體接觸•孩子被告知他們是有人要、有人愛的2)尊重/•父母看見並看重孩子本來的樣子•父母接受孩子的選擇3)開放溝通/•重視誠實地表達想法,而不必以特定方式說話•允許提出問題與反對意見•問題受到正視並予以解決4)情緒自由/•可以覺得難過、恐懼、生氣和高興•情緒感受被視為自然的反應而被接受5)鼓勵/•孩子的潛能受到鼓勵•孩子成功時受到褒獎,失敗時得到安慰6)前後一致的教養原則/•父母適當地設下前後一致的限制•父母以身作則•父母允許孩子對自己的身體和活動有合理的控制權7)鼓勵內在生活/•孩子學會珍惜自己、疼愛自己•父母會與孩子溝通他們的價值觀,同時也允許孩子發展自己的價值觀•生活中有學習、有幽默、有成長,也有玩樂8)健全的社交互動/•鼓勵與他人往來互動•父母教育孩子以開闊的視野看待外界,並對他人與社會負起責任 控制型家庭1)有條件的愛/•父母的愛被當成獎賞來給予,收回父母的愛則被當成對孩子的懲罰•父母覺得孩子是「欠他們的」•孩子必須「爭取」父母的愛2)不尊重/•孩子被當成父母的財產•父母用孩子來滿足自己的需要3)拒絕溝通/•溝通受到「不要問為什麼」、「不可以說不要」等規則阻礙•不准提出問題與反對意見•問題受到忽視或否定4)不容許有情緒/•強烈的情緒會受到阻止或壓制•情緒感受被認為是危險的5)羞辱/•孩子有受審的感覺•孩子受到的批評多過讚美6)獨斷或混亂的教養原則/•規定往往很嚴苛,而且朝令夕改•父母把自己當成指使下屬的上司•父母不准孩子有隱私7)否定內在生活/•孩子學不會珍惜自己、疼愛自己•是非對錯比求知慾或好奇心更重要•家庭氣氛感覺不自在或很混亂8)失能的社交關係/•與外人少有真誠的接觸•孩子被告知「外面每個人都很危險」•人際關係建立在父母的首肯之上(本文摘自/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橡實文化)

童年過度「受控」 人際、職涯缺自信

童年過度「受控」 人際、職涯缺自信#控制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不當控制下成長,可能會影響你的人際關係、職業生涯、情緒、靈性、身心健康,以及整體的發展。以下是成年生活和受控童年間常見的關聯,不妨注意一下哪些敘述符合你情況。人際關係如果你在成長過程中背負了不切實際的期望,你可能會期望太多或太看輕自己。如果你必須為了父母而表現出特定的樣子,那麼你到了別人面前也可能很難做自己。如果你的父母愛批評,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很容易對人妄下論斷,又或者對別人關於你的評價很敏感。如果你的父母言行舉止變化無常,你在人際關係中的感受可能會讓你無所適從。如果你的家庭不安全,你對所有的團體活動都可能感覺不安全。愛、性與親密如果你在一個混亂的家庭長大,面對感情時,你可能會在不知不覺間受到混亂關係的吸引,而非受到健康關係的吸引。如果父母貶低你的權利、渴望和需求,你可能也會貶低自己在感情中的權利、渴望和需求。如果父母過度控制他們的人際關係,你可能也會過度控制你的人際關係。如果愛意味著控制、親密意味著危險,你可能會對愛和親密都很恐懼。如果肢體接觸受到誤用,或身體上的親近帶有痛苦脆弱、無力反抗的聯想,你對肢體接觸和親近可能會有很複雜的感受。如果父母立下了婚姻關係不佳、規則變來變去的壞榜樣,你可能會有承諾障礙。親職如果你的童年備受傷害,你可能會把童年與傷害畫上等號。如果你的父母控制你,你可能會對自己要不要為人父母有所保留。如果你在過多的控制之下成長,你在養育孩子時,可能會不自覺地給予過少的限制或控制。職業生涯如果父母支配你的決定,你可能會不敢自己做決定。如果父母對你不公平或很暴虐,所有的威權人物在你眼中都可能不公平或很暴虐。如果父母誤用他們的權威,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很難當一個威權人物。如果你的觸角被訓練得對家庭裡的混亂很敏銳,你可能會發覺自己對職場生態格外敏感。如果父母對你的期望和標準不切實際,你可能會不知道什麼時候該放棄,或者太快就放棄。如果父母貶低你,你在工作上可能會缺乏自信或沒辦法充分發揮。(本文摘自/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橡實文化)

控制型教養 易致孩子負面思考釀悲劇

控制型教養 易致孩子負面思考釀悲劇#控制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控制型家庭之所以傷人,原因在於講求的是討好和保護父母,而不是提供家庭成員理想的成長環境和自我表達的機會。這樣偏頗的系統,對孩子自我扭曲會一直延續到成年以後。以下是成年生活和受控童年間常見的關聯,不妨注意一下哪些敘述符合你情況:情緒如果你不被允許表達傷心難過,那份哀傷可能會一直跟著你。如果繃緊神經是生活的方式,你可能現在還是時時保持警戒。如果生氣是不被允許的,你可能會覺得很難允許自己生氣,即使是在應該要生氣的時候。如果小時候你必須管好自己的情緒,現在你主要的感覺可能就是麻木。如果你的感覺被否定或禁止,你可能會對自己的感受很困惑,或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情緒。如果生氣、恐懼或憂傷等「負面」情緒受到壓抑,你可能也會壓抑自然而然產生的正面情緒。如果你的父母是剝奪型或利用型,每當有好事發生,你可能會直覺地認為一定有什麼你在乎的東西會被奪走。精神生活如果你在不當控制下成長,你可能很難找到符合你需求的精神信仰。如果父母在你心目中的形象等同於懲罰與控制,上帝在你心目中可能就等同於懲罰與控制。生理健康如果你受到不當控制,你的身體可能會付出代價,例如罹患壓力相關疾病、常常精神不濟、或有慢性疼痛的問題。如果你受到剝奪,你可能會從上癮或冒險的行為尋求慰藉。如果父母過度控制你,你可能會面臨來自飲食失調的挑戰。如果父母對你施以身體控制,你對自己的身體形象可能會有不實的認知。如果父母對你揶揄嘲諷或嚴加懲罰,你可能很難愛惜並照顧自己的身體。心理健康如果父母是完美主義者,你可能還是很努力要追求完美。如果父母是嚴厲的批評者,你的思緒可能會被一個「內在暴君」占據。如果父母有雙重標準,你可能會選擇相信別人而怪罪自己。如果父母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世界,你可能很難看見灰色地帶。如果父母看輕你,你就可能也會看輕自己。如果父母的言行舉止充滿恨意,你可能會覺得自己不討人喜愛。如果小時候很少受到讚美或自尊受到打擊,你可能很難建立應有的自尊。整體發展如果父母不允許反對意見,你可能會有自我表達的障礙。如果父母控制你的一舉一動,你可能很難採取主動。如果父母將你的獨立精神視為一種罪過,你可能會持續依賴父母,或不斷尋求其他能讓你依賴的人。如果父母把你當成小孩,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沒辦法負起成年人的責任。(本文摘自/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橡實文化)

春節孩童用眼頻率增 別忽略近視控制

春節孩童用眼頻率增 別忽略近視控制#控制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C產品普及,高度近視的人越來越多,併發視網膜剝離等各種眼部病變病例跟著增加。不少家長為預防子女近視度數飆升,讓孩子從小點藥,配合生活作息減少眼睛負擔。但春節短短幾天可能百密一疏,務必持續點睫狀肌麻痺劑,節制生活作息,避免孩子近視度數失控。點藥更必須按照規則,否則效果也不好。平躺下巴抬高姿勢 點眼藥水能停留較久臺中慈濟醫院眼科醫師袁漢良提醒,點睫狀肌麻痺劑的正確方式,重點在讓藥水停留時間更長、吸收藥水更好。建議孩子平躺,頭部位置放低,下巴抬得比額頭高如仰頭姿勢。讓藥水流到上眼皮內,停留時間久一點。晚飯前後5、6點是眼睛最疲勞的時候,流淚反射最少,此時點藥水比較不會引發眼涙馬上流出來,減少藥劑被淚液沖走的機會。平日近視控制得宜,千萬不要因為農曆年大團圓,一家人趕著返鄉吃年夜飯,待到初二再回娘家,行囊太多常忘了藥水在冰箱。睫狀肌全年無休 度數控制不應鬆懈多數家長平日約束子女在家不能看電視、玩電動,一到春節家族團聚,各方親戚見面守歲話家常,打牌、看電視,完全沒時間觀念。孩子忙著交流3C經驗成天盯著手機、電腦,大人小孩難得放鬆,生活步調都亂了。袁漢良醫師表示,眼睛一張開,只要有光,睫狀肌就一直動,所以近視控制是全年無休。新學期回診,很多視力維持穩定的學童都增加,有些人的度數就一直沒再能降下來。家長一旦不以為意,年年如此難回頭,累計下來恐增數百度,家長一定要多多注意。

餐前想3秒 6招輕鬆降血糖

餐前想3秒 6招輕鬆降血糖#控制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餐餐精密計算卡路里?只吃蔬菜不吃肉,或多吃肉不吃米飯?想要控制血糖,但你真得做對了嗎?暫時拋開你的飲食成見,來看看正確的飲食法吧!掌握正確飲食 簡單降血糖「吃肉會造成膽固醇上升,所以只吃菜不吃肉!」、「醫生說要戒菸!要戒酒!」,關於糖尿病的飲食禁忌,你真的了解嗎?幾十年養成的飲食習慣,又該如何改變呢?想要控制血糖值,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本文要告訴你,只要掌握正確的飲食觀念,讓你不多走冤枉路,簡簡單單就能降低血糖值。1) 用餐前想三秒,改變吃的順序!用餐時別從主菜或主食下手,試著從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蔬菜、菇類開始吃吧!接著再享用高蛋白質的肉、魚類,最後才選擇最容易造成血糖值上升的米飯、麵食。按照這樣的順序吃,可以延緩食物在體內的消化速度,維持血糖穩定。2) 搭配肉一起吃,比光吃飯更好糖尿病患者究竟可不可以吃肉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肉類本身幾乎不含醣質。但紅肉中的飽和脂肪可能造成膽固醇上升,因此才會被視為有風險的食物。真正重點在於適量跟健康吃法,烹調時要以水煮或清蒸為佳。3) 酒戒不掉?那麼改喝紅酒就OK酒不是不能喝,問題在於喝的是哪種酒!紅酒、白酒、燒酌等,這類幾乎不含醣質或低醣質的酒,只要適量就可以享受。紅酒中的多酚能抑制活性氧,也有調節血糖的作用。但是加糖製成的酒,例如日本酒、水果酒、紹興酒等,會引起血糖波動,就要盡量避免。4) 一餐都不能少大量的蔬菜蔬菜的優點包含高纖維、高營養素且高含水量,大量吃蔬菜絕對是控制血糖的不二法門,特別推薦洋蔥、豆芽菜、花椰菜、深綠色蔬菜、菇類等。唯一要特別留意的就是根莖類蔬菜,因為含有澱粉,反而會引起血糖高速上升,攝取量必須控制。5) 少鹽少糖,用辛香料提高代謝自己做料理時,盡量減少鹽、糖等調味料,改用天然辛香料為料理增添風味吧!大蒜、生薑、肉桂、辣椒都是代表性的食材,不僅可以促進糖分代謝,還能協助燃燒熱量,減少糖分轉化成脂肪囤積的機會。6) 不吃澱粉,血糖不會降碳水化合物在體內會分解成葡萄糖,是提供身體熱量的必須來源。理想的營養均衡狀態是碳水化合物55%、蛋白質20%、脂質25%,再加上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如果營養不均衡,反而會導致糖尿病惡化。「有糖尿病就不要吃澱粉」這樣的想法絕對是錯的!(本文摘自/不被糖尿病殺死的57個方法/台灣廣廈出版)

按時服藥+蔬果汁控制血壓 竟讓他血鉀過高

按時服藥+蔬果汁控制血壓 竟讓他血鉀過高#控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更要注意飲食!52歲林先生患有高血壓,平時有服用血管加壓素阻斷劑類降壓藥,林太太認為高血壓患者飲食很重要,因此料理時都使用高鉀鹽,每天也準備800cc蔬果汁給先生喝。林先生的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沒有過低的情形,但卻出現虛弱無力的症狀,就醫血液檢驗顯示血中鉀離子輕微偏高,經調整飲食後,血鉀恢復正常。腎功能不良、藥物 皆可能致高血鉀症書田診所家醫科醫師何一成表示,血清中的鉀離子可維持細胞膜電位穩定,以調節肌肉及心肌的收縮。腎臟是鉀離子主要的排泄器官,當血清中的鉀離子濃度超過5.5meq/L以上即是高血鉀症 (正常為3.5~5.3meq/L) ,可能會出現麻木、肌肉無力等症狀,嚴重者會有心律不整的現象。他進一步解釋,高血鉀症發生的原因包括:腎臟功能不良、藥物引起、攝取過多含鉀的食物、腸胃道出血、血糖控制不良、感染等。血管加壓素阻斷劑類血壓藥 會降低鉀排出何一成醫師指出,高血壓患者經常會使用血管加壓素阻斷劑類藥物控制血壓,有保護心血管及腎臟的作用,但會降低腎臟排出鉀,易使身體鉀離子增加,因此有服用這類藥物時,飲食要特別留意。高鉀鹽含有多量的鉀,長期攝取過多含鉀的食物,也會使血鉀上升。高血壓患者 應使用一般精鹽常見含高鉀的蔬菜,如茼蒿、芹菜、草菇、金針菇、菠菜、空心菜、紫菜、海帶、莧菜、地瓜葉等;含高鉀的水果則有蕃茄、釋迦、香蕉、奇異果、香瓜、木瓜、櫻桃、柚子等;其他食物,包括芋頭、馬鈴薯、地瓜、山藥、南瓜等;此外,蔬菜汁、果汁、生菜、肉湯、雞湯、魚湯、菜湯等形式的食物,鉀鹽更是偏多。何一成提醒,高血壓患者常會使用血管加壓素阻斷劑類藥物,飲食上不適合食用高鉀鹽,建議採一般精鹽即可,蔬果汁也勿過量飲用。平時控制血壓要注意飲食均衡,養成運動的習慣,遵從醫囑用藥,並定期回診抽血檢查,監控腎功能與血鉀濃度。

糖尿病多25倍失明率 血糖控制差是元兇

糖尿病多25倍失明率 血糖控制差是元兇#控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如果有一天,你的世界變得只剩下一片黑暗,會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糖尿病患者失明率是一般人的25倍,也是導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醫師表示,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是導致眼球出血,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早期無症狀新北市衛生局長林奇宏表示,根據國健署2011年調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盛行率為27%,大約每3~4個糖友,就有1位併發視網膜病變,且罹病10年後,病變發病率上升至60%,20年內更急速攀升至90%。可怕的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並無任何症狀,當症狀出現時,病變已經對視力造成傷害,透過醫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大幅減少50%失明機率。林奇宏說,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主要是因為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進而破壞視網膜血管,導致眼球內出血、結疤。常見的症狀有視力減退,眼前出現浮動的黑點,除了視力下降以外,嚴重時,因視網膜缺血,造成小血管增生,這些新生血管很脆弱、容易出血,反覆出血後血塊結疤,使視網膜纖維化變形,甚至剝離而終至失明。眼底檢查率低 衛生局推轉診免掛號費衛生局健康管理科科長林惠萍指出,新北市102年度糖尿病有18萬3264人,但去(103)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病友眼底檢查率僅33%。為此,衛生局邀集轄內共82家眼科醫療機構共同合作,即日起至106年12月31日止,只要糖友們持醫師開立的「新北市糖尿病照護網-糖尿病眼科轉診單」至合作的眼科機構做眼睛檢查,即可享當次免掛號費優待,預計受惠人數達19萬人。針對新北市幅員遼闊,偏鄉地區甚至連一家診所也沒有的困擾,林惠萍科長表示,衛生局為解決城鄉醫療照護不足,推動「移動診間、新北醫動」政策,只要一通電話聯繫當地衛生所,即可協助安排視力篩檢巡迴車提供服務,偏鄉民眾可善加利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