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牙

牙痛就拔牙?醫師來解密!

牙痛就拔牙?醫師來解密!#缺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牙痛要人命!牙痛突然發作時,到底要先救牙或乾脆拔掉、重新做假牙或植牙?首先需要先評估保留或拔除患牙,若醫師評估患牙可治療、留下的機率也大,一般而言,救治保留真牙有其好處,如評估後牙疾嚴重或預後不良,則建議拔除以降低感染或掏空基骨等風險。拔牙、缺牙 3重建選項報你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牙科主治醫師宋博達指出,拔牙後產生的缺牙有可能造成鄰齒及對咬牙逐漸向缺牙區傾斜或移動,想要降低日後做假牙或植牙的困難,宋博達醫師提供以下常見的缺牙區重建選項:1) 傳統固定假牙/此種假牙乃是修磨缺牙區兩邊的牙齒作為橋墩,以搭建出相連的假牙。此方式的優點是美觀自然、比植牙便宜、方便也不太須要動手術。2) 植牙(人工植體支撐式固定假牙)/植牙優點就咬合力學及方便性而言,最接近自然牙,安裝植體假牙等待期平均3~6個月,個人缺牙區的條件不同也會影響手術的複雜度及植體假牙的成功率。術後對於植體的清潔及回診追蹤維護亦相當重要,因為植體雖不會蛀牙也不會生鏽,但其牙根表面粗糙,清潔不當則易藏匿細菌,進而發生植體牙周炎並使得植牙失敗,不可不慎。3) 安裝活動假牙/局部缺牙的時候,也可選擇製作「部分活動假牙」來重建缺牙區,此種假牙乃是透過鄰牙作為支柱並以鈎靠卡住,若是遇到全部的牙齒缺失,則採「全口活動假牙」。建議細嚼慢嚥、勤於清潔宋博達醫師建議,現代人對於拔牙後產生的缺牙區日益重視,無論是使用傳統固定式牙橋、活動假牙或人工植體支撐固定式假牙來重建缺牙區,都建議以細嚼慢嚥,平時勤於清潔,除一般牙刷外,使用醫師建議適合您的輔助清潔工具,如:單束毛(圓錐束毛)牙刷、牙橋穿引線、牙線、齒間刷等,並定期回診保養,如此牙齒與假牙方能長久。

每口咬30下、吃飯不配水 預防生活習慣病

每口咬30下、吃飯不配水 預防生活習慣病#缺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日本人傳統的米飯餐點可以均衡攝取米飯、味噌湯、魚和蔬菜,包含很多可以增加咀嚼次數的食物。一直以來,日本人都在吃大豆製品、海藻或根菜類等各式各樣的蔬菜。這類食材多半可以增加咀嚼次數。像羊栖菜、蓮藕、蘿蔔鹹菜、油炸豆腐、蘿蔔乾、炒牛蒡絲、魚乾和乾魷魚等,這類傳統平民食物富含纖維,可增加咀嚼次數。相反地,漢堡這類柔軟且可迅速食用的速食會降低咀嚼次數。比較兩者的咀嚼次數和用餐時間,米飯餐點的咀嚼次數是1019次,而用餐時間是13分28秒,速食則是562次和8分27秒。米飯餐點的咀嚼次數壓倒性較多。而且,就營養成分而言,米飯餐點的總卡路里數較低,蛋白質多而脂肪少,非常適合預防生活習慣病。中小學現在進行的「飲食教育」目的之一是透過飲食方式來保持健康。厚生勞動省正在推動「咀嚼30」運動(牙齒保健和飲食教育的檢討會),建議大家要確實咀嚼再吃下去。如果小時候就養成正確咀嚼的習慣,不但可以預防生活習慣病,對維持健康也有效。因此,建議要咀嚼30次。日本口腔衛生師會發表的「確實咀嚼十項目」如下,歸納出了咀嚼方式的重點。只要注意咀嚼方式即可,是任何年齡層的人都可以輕易做到的保健方式。1)每一口都咀嚼三十次才吃下去。2)想要吞下去時,再咀嚼十次。3)要咬到食物的形狀消失。4)混合著唾液品嚐美味,然後才吞下去。5)不要用水幫助吞嚥。6)減少每一口的份量。7)吞下口中的食物之後,才將下一個食物放入口中。8)選擇有嚼勁的食材。9)每吃一口就把筷子放下來。10)一邊享受對話,一邊吃。(本文摘自/0~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天下生活出版)

缺牙、咀嚼力不佳 恐提高失智風險

缺牙、咀嚼力不佳 恐提高失智風險#缺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目前已知,咀嚼能力不佳也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以4425位65歲的高齡者為對象追蹤調查了4年。結果發現,因失去牙齒而無法咀嚼的人,其失智症風險最多可增加1.9倍。此外,還有一篇東北大學齒學部的渡?誠名譽教授,以1173位高齡者為對象調查失智症和殘存齒關係的報告。詳細情形之後會再敘述,根據這份調查,剩下的牙齒愈少,記憶和運動方面的能力都有變差的傾向。這應該是因為,沒有牙齒而無法咀嚼時,控制咀嚼的神經或主宰感覺等部份的腦神經會萎縮,也就是出現無機能症候群。無機能症候群是指不使用功能就會變差。人類的身體機能只要不用就會變差。臥病在床不活動,會出現病態的功能低下,腳的肌肉衰弱無力,因而無法行走。換言之,無機能導致肌肉萎縮、退化,又或陷入肌無力的狀態。雖然也會發生在孩童或年輕人身上,不過更常發生在高齡者身上;有時候,一個星期就無法走路了,復原要花很長時間。無機能症候群也會發生在咀嚼上。咀嚼看似簡單的行為,其實會以複雜的方式用到多種器官,算是高階的腦部運作。失智症會導致腦部的高階機能變差,因此,失智症患者即使有牙齒也變得無法咀嚼,這正是因為大腦和咀嚼的關係很密切。重要的咀嚼功能衰退,也意謂著腦部、腦部延伸出來的神經和運動機能也會變差。之所以強調要維持咀嚼能力,正是因為「咀嚼」提供了人類活下去的基礎。(本文摘自/0~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天下生活出版)

長期缺牙沒補 咬合不均恐臉歪

長期缺牙沒補 咬合不均恐臉歪#缺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缺牙造成危害多,從外觀可能因咬合不均,產生大小臉;大至咀嚼困難、消化不良都是常見的問題。缺牙是許多人常見的口腔問題,一般的直覺反應,都以為除了植牙或安裝假牙,治療別無他途。醫師說,長期放任不處理缺牙空間,往往會因小失大;若能及早面對,扶正附近的牙齒,減少後續處理的麻煩,倒是可以省下一大筆花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齒顎科余建宏醫師指出,局部缺牙的起因,有時是因蛀牙,或者先天沒有後繼恆牙,導致大臼齒缺席。倘若置之不理,鄰近牙齒遲早跟著傾倒。這是因為上面的牙齒沒有對咬牙,久了就會往下長出,形成嚴重的咬合或牙周問題。即使日後想靠裝假牙修復,也常因空間不足,角度不對,或牙齒嚴重磨耗等情況,讓治療變得更加棘手。影響所及,因兩側咬合不均,容易造成咀嚼肌肉不平衡,產生大小臉。也可能引發顳顎關節疾病,嚴重者將為偏頭痛或頸肩痠痛所苦。填補缺牙空隙  矯正也能補救另一方面,藉由植牙或裝置假牙來填補缺牙,其實所費不貲。余建宏說,應優先修正角度,關閉缺牙空間,扶正齒列才對。同時在矯正過程中,要儘量保留原齒,因為天生的牙齒咬來特別舒服,也比人造齒付出的代價少很多。像是最近有位女病患,下顎兩側的第一大臼齒,從小就因故拔除。長期下來,齒槽骨已見萎縮,咀嚼和美觀雙雙受到影響。所幸經過檢查後,確定她還有第二大臼齒和智齒可用。透過耐心矯正,歷經補骨的辛苦,她終於將兩顆大牙成功往前拉,填補好空隙。缺牙問題多 外觀、發音、肌肉皆受影響余建宏醫師認為,許多缺牙病患都因拖延就醫,將小問題養成大麻煩。其實無論就咬合功能面,或口腔照護面,甚至從發音、肌肉、關節受牽連的程度來著眼,及早治療才是口腔保健的不二法則。

樂閱讀/牙齒少一顆 不補沒關係?

樂閱讀/牙齒少一顆 不補沒關係?#缺牙

當健康出問題時,身體往往會出現症狀,可能是疼痛或各種不適,但很多時候身體也會以不容易發現的結構改變來表現。比方說右側因為蛀牙而拔掉了一顆牙,如果沒有製作假牙,會因為吃東西不方便,而改用左側的牙齒來咀嚼食物,時間久了,牙齒的咬合平面會開始往左側偏移,頭顱也漸漸往左偏,身體的構造為了保持平衡,左側肩膀會抬高,但左側骨盆卻會往下,長期下來,就會造成脊椎側彎!人體會因為姿勢是否端正、牙齒是否脫落、身體是否受到外傷等各種原因,而讓身體的結構做出各種補償。當脊椎出現過度的彎曲或異常時,有問題的脊椎所負責的身體器官就會產生疾病,很幸運的,當人的身體出現了疾病,可以用藥物治療、可以調整骨盆、可以整脊椎、甚至可以調整頭顱,但最困難的是將牙齒調整回最符合人體需要的位置。因為牙齒移位後,不只是做好假牙或是種好人工植牙就行,還需要牙醫師將牙齒移回原來的位置,或是把磨損的牙齒補高,工程遠比其他醫療工作要複雜得多!牙齒不僅承擔了咀嚼的重責大任,也協助支撐臉型與輔助發音,更是身體最重要的感覺器官,掌握了身體最重要的位置感覺(本體感覺,例如閉眼時仍能感知身體各部位的位置),一旦結構發生問題,不是人工植牙就可以解決的。所以一定要把牙齒照顧好,牙齒脫落時,更要在第一時間將牙齒重建完成,以免造成更多的後遺症。(本文作者/趙哲暘)(摘自/牙齒有毛病,身體一定出問題/時報出版)

黃金比例補骨術重建地基 微創植牙拯救一口缺牙

黃金比例補骨術重建地基 微創植牙拯救一口缺牙#缺牙

人工植牙在近幾年廣泛被大眾討論,而這項技術經過多年的研究、演進,不但臻於成熟,術後滿意度也達8成以上,成為風靡全球的缺牙救星!對此執業多年且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蔡忠翰醫師指出,缺牙的原因很多,除了大家熟知的成年型牙周病導致牙齒留不住外,也有人打從娘胎裡出來就少了幾個牙胚導致先天缺牙,另外蛀洞過大或是出車禍、打球,把牙齒撞斷也時有所聞。然而,不管什麼原因導致缺牙,蔡忠翰醫師強調,不拖延治療黃金期並以人工植牙復原,才能有效解決問題。但是,植牙也需配合牙床骨的客觀條件,才能確保植牙的成功率。蔡忠翰醫師舉例說明,植牙就像蓋房子,必須確定底下的地層有一定深度,地基才能夠穩固,房子也才能堅固耐用。所以植牙的成功要素之一,就是植牙部位的骨質要有足夠的高度與寬度。一般來說,齒槽骨高度約需0.8~1公分,寬度約需0.5~0.6公分以上,才能將人工牙根牢牢鎖進去。如果是骨質條件不佳的病患,就必須先進行「黃金比例骨質重建」手術,等骨頭條件恢復之後再進行植牙手術。補骨手術視病患骨量缺損的多寡,進行的時機也不盡相同,有時可在植牙的同時順便進行,有時則必須先後完成,也就是先重建骨質,等骨頭長好後再植牙。也有少數患者骨質差到根本無法修復,當然也無法做人工植牙,這時候還是建議以傳統牙橋或活動假牙來治療。蔡忠翰醫師強調,缺牙的時間越久或是牙周病越嚴重的牙齒,齒槽骨流失的越多,需進行骨質重建的機率也越高。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常看到一些病人的齒槽骨很薄,就算進行骨質重建手術也無法修補到足夠植牙的條件,這類病人大多是牙齒拔除後,沒有進行任何處理,久了齒槽骨也就跟著萎縮。因此,若是有植牙意願但暫時還無力負擔的病人,可以告訴醫師將來有植牙打算,牙齒拔掉後不要將齒槽骨捏密合,同時可先進行骨質重建手術,才能確保將來植牙的成功機率。最後,蔡忠翰醫師強調,缺牙不像感冒自己會好,齒槽骨流失也是一去不復返的單行道,建議有缺牙的病患為避免治療的難度及費用無限上綱,還是儘早與牙醫師諮詢尋找合適治療計畫,才能將牙齒問題化繁為簡,看緊荷包不失血。

缺牙不補問題大 恐讓牙齒亂長

缺牙不補問題大 恐讓牙齒亂長#缺牙

一名病患因左下後牙區缺一個牙已經好幾年了,突然想請醫師裝假牙或植牙,但在經過醫師檢查口腔狀況及根尖X光片,全口環景X光片後卻發現,左下第一大臼齒喪失太久,後面的牙齒(第二大臼齒)已經朝向缺牙區傾斜,上面的牙齒因沒有對咬牙而往下增長,造成缺牙區的空間不夠做假牙或植牙,同時傾斜的第二大臼齒也有嚴重的牙周破壞。阮綜合醫院牙科醫師侯儀芬說,像上述的例子,缺牙不處理,真的是「虧」很大!台灣的患者常常因為家庭或事業忙碌、經濟因素、不注重口腔環境,或是害怕看牙醫,拔了牙拖延了好幾年才求診,面對已走位的咬合及有牙周問題的前傾大臼齒,要單純的的裝固定牙橋或植牙已經是「不可能的任務」了;為了要恢復剛拔牙時正常的咬合,必須先施予矯正治療,將前傾之大臼齒予以扶正,增長的對咬牙予以壓入(或選擇將增長的牙齒修短或根管治療,再切短),如此必須多花費金錢與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治療成效。類似這樣的情況,也會在小朋友身上看到,在門診裡常常有家長詢問,小朋友乳牙蛀牙為什麼要補,乳牙不是掉了就好了嗎?臨床上常見的乳臼齒蛀牙危及牙齒神經,常常反覆有腫脹、膿包症狀,並且會導致乳臼齒的空間喪失,進而使後面的恆牙第一大臼齒朝向缺牙區傾倒,而佔據原來恒牙小臼齒空間。等到恆牙小臼齒要萌發時,已沒有足夠的位置,就會發生長不出或亂長,排列不整齊的情形。這個時候父母親又必須花大錢幫小孩做矯正治療,才能重新獲得健康美麗的齒列。總之,不論是恆牙或是乳牙都要好好珍惜,如果不幸到了非拔牙的地步,也要在拔牙後趕快做假牙贗復或空間維持器等適當的處理,一但經年累月的置之不理,等到求診時,才發現要另外花大錢才能恢復原有的咬合,荷包就要大失血了。

微創植牙具備微創、微痛、微笑三特點 補足缺牙求職蓄勢待發

微創植牙具備微創、微痛、微笑三特點 補足缺牙求職蓄勢待發#缺牙

就像近來最夯的iphone強調「輕、薄、短、小」一樣,現代人對牙齒保健的知識越來越成熟,對牙科的治療品質也更趨要求。已執業超過10年,資歷豐富的牙科專科蔡忠翰醫師就提到,近幾年來大家對於「微創植牙」療程的信任度大大提升,且微創植牙克服了舊式牙橋犧牲前後牙的缺點,也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更舒服、傷口更小,復原更迅速,因此諮詢與手術人數在暑假求職潮湧現前就先感受到攀升變化。蔡忠翰醫師表示,人工微創植牙簡單來說是運用在缺牙的部位,將鈦合金的人工牙根埋入齒槽骨內,等到牙根與牙床緊密結合後,確定牙齦傷口癒合良好,最後才將牙冠套上去。而「微創植牙」是改良傳統翻瓣植牙手術,將手術過程簡化的新式植牙方式。「微創植牙」顧名思義,就要很迷你,不但手術步驟精簡,傷口也可迅速復原,這也是「key hole surgery」的原義精神。蔡忠翰醫師強調,「微創植牙」強調的是「三微」,即是「微創、微痛、微笑」三個特點。「微創」與「微痛」指的是植牙傷口微小,因此流血與疼痛感低微。而且,若是條件許可,「微創植牙」手術當天還可以製做過渡性的樹脂假牙,讓缺牙期縮短,減少對病人日常社交活動的影響,自信展現美麗「微笑」。此外,微創植牙表面麻醉即可,將有效降低麻醉風險。以前,若是缺一顆牙齒,醫師多會將前後兩顆牙齒磨小做為支撐,再套上三顆一組的假牙牙橋,若是缺牙顆數越多,為了確保完整的支撐及平衡,可能前後需要犧牲更多健康的牙齒。蔡忠翰醫師表示,在臨床反應上,傳統牙橋因為要磨牙,常會造成敏感酸痛,甚至有些患者還得要先抽神經,痛苦指數不可言喻。而傳統翻瓣植牙因為要切翻牙齦,疼痛感與感染的風險也比較大,至於「微創植牙」,如果由經驗充足的醫師施做,通常療程較前兩者快速,術中較為舒適,術後效果佳,使用壽命也較長。不過,因應病患本身的口腔狀況及客觀需求,不一定所有缺牙部位皆可適用微創植牙復原。蔡忠翰醫師指出,若是嚴重牙周病的患者,可能需先施行骨質重建手術,待牙齦骨的地基恢復後才能夠植牙。而若是病患口腔狀況複雜或兼具美觀需求等,醫師也可能採取互相搭配的治療方式以求得最好的術後結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