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聽器

聽不清楚沒關係?專家:先天聽損將影響日後學習

聽不清楚沒關係?專家:先天聽損將影響日後學習#助聽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孩子的教育是每個爸媽最在意的事情,針對學齡前期的孩子,身教、言教固然重要,但若孩子有先天性的聽力損失,對於其語言發展以及日後的在校學習,甚至是社交能力都會造成負擔;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每1000個新生兒中,有4~6人有聽力障礙,若沒有及早發現、治療,恐造成學習障礙和溝通障礙。不愛表達、對大聲響無反應 均為聽損徵兆聽力師林淑芬表示,通常6個月大的小朋友會開始牙牙學語,發出「咿咿啊阿」的聲音,約一歲時陸續出現有意義的口語,若到了應該開口說話的年紀還沒有聲音表達,就應該進一步檢查。此外,若寶寶對於聲音的反應較不一致,尤其對節慶時放鞭炮沒有任何反應,也可能需懷疑有聽損問題。她補充,一般小朋友的聽力損失從外觀上是看不出來的,尤其年紀越小越不容易發現,必須依靠照顧者對寶寶的觀察,早期常有到了2~3歲,甚至更晚才發現聽損問題,療育效果也跟著受限,但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檢實施後,更能幫助新手爸媽們提早發現問題。聽力損失影響說話清晰度 溝通、人際互動備受影響聽覺口語師李韵葳也指出,聽力損失的孩子,日後造成的影響最明顯的非語言發展莫屬,尤其1歲~1歲半是開始建構單字、詞以及表達能力的時候,聽力損失更可能影響其說話清晰度、完整度,甚至日後句型結構也會出現問題,例如想表達哥哥打他,卻說出「哥哥我打」的句子。此外,對於日後的溝通、人際互動、專注力都會有影響,還會造成對於突發狀況警覺性低等問題,因此她也呼籲家長,若發現孩子有任何聽力方面問題,就應該盡早就醫治療,以避免影響小朋友日後學習。她也強調,聽力損失的兒童因為仍有殘存的聽力,可以訓練並強化其使用聽力的習慣,輔以讀唇或是視覺方式來認識新的事物,才是幫助聽損兒學習口語的最佳方式。而「新生兒聽力篩檢」已於101年上路,藉由此篩檢,可提早發現先天「感覺神經性聽損」及先天「傳導性聽損」,費用皆由政府支出,鼓勵各位新手父母攜出生後24-60小時之寶寶做免費聽力初篩,若初篩未通過,則需由初篩醫院安排複篩,若仍未通過,則需要安排一系列的檢查來確認聽力損失的類型及程度,進行助聽器選配及聽語療育課程。若能在三個月內確診,六個月大以前就開始進行聽語療育課程,可確保讓聽損寶寶在未來也能擁有良好的「聽說」能力。

聽不清楚沒關係嗎?專家:先天性聽損將影響日後學習

聽不清楚沒關係嗎?專家:先天性聽損將影響日後學習#助聽器

(撰文/Suzy Chen) (諮詢/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力師林淑芬;聽覺口語師李韵葳) (圖/優活健康網)   (少子化社會下,每位父母都盼望孩子各項表現不落人後,卻疏忽各項新生兒健康篩檢的重要性,而錯怪孩子學習力不佳。) 孩子的教育是每個爸媽最在意的事情,針對學齡前期的孩子,身教、言教固然重要,但若孩子有先天性的聽力損失,對於其語言發展以及日後的在校學習,甚至是社交能力都會造成負擔;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每1000個新生兒中,有4~6人有聽力障礙,若沒有及早發現、治療,恐造成學習障礙和溝通障礙。 外觀看不出聽損 不愛表達、對較大聲響無反應均為聽損徵兆   (若非小耳症所導致的聽力問題,一般聽損單用外觀無法看出來,家長需靠注意孩子平時行為來判斷。) 聽力師林淑芬表示,除非是小耳症造成的聽力問題,否則一般小朋友的聽力損失從外觀上是看不出來的,尤其年紀越小越不容易發現,必須依靠照顧者對寶寶的觀察,早期常有到了2~3歲,甚至更晚才發現聽損問題,療育效果也跟著受限,但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檢實施後,更能幫助新手爸媽們提早發現問題。 然而並非每個孩子雙側耳朵都有聽損問題,部分孩子單耳聽力正常,聽力師林淑芬進一步說明,單側聽損孩子,症狀雖比雙側聽損稍顯輕微,卻也較難發現。然而任何聽力問題,都需要積極關注及治療,以避免造成日後學習的絆腳石,因此呼籲父母親或照顧者們,當發現孩子對聲音的敏感度不佳,就應該有所警覺。 她提到,通常6個月大的小朋友會開始牙牙學語,發出「咿咿啊阿」的聲音,約一歲時陸續出現有意義的口語,若到了應該開口說話的年紀還沒有聲音表達,就應該進一步檢查。此外,若寶寶對於聲音的反應較不一致,尤其對節慶時放鞭炮沒有任何反應,也可能需懷疑有聽損問題。 聽力損失影響說話清晰度 溝通、人際互動備受影響   (倘若聽損的孩子在出生後沒有做聽篩、及時予以矯正及治療,長大之後容易因溝通產生問題而影響學習能力及人際關係。) 聽覺口語師李韵葳也指出,聽力損失的孩子,日後造成的影響最明顯的非語言發展莫屬,尤其1歲~1歲半是開始建構單字、詞以及表達能力的時候,聽力損失更可能影響其說話清晰度、完整度,甚至日後句型結構也會出現問題,例如想表達哥哥打他,卻說出「哥哥我打」的句子。 此外,對於日後的溝通、人際互動、專注力都會有影響,還會造成對於突發狀況警覺性低等問題,因此她也呼籲家長,若發現孩子有任何聽力方面問題,就應該盡早就醫治療,以避免影響小朋友日後學習。 聽損兒仍有殘存聽力 可善用聽力進行學習   (孩子就算有聽力損失,不代表完全聽不見,仍可配戴合適的輔具,善用聽覺進行學習,加上視覺學習的輔助,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聽覺口語師李韵葳也表示,聽損問題分為輕、中、中重、重度及極重度,然而根據聽障教育及幼兒發展的研究,無論聽力損失的程度是輕是重,只要不是雙耳聽力正常,都有可能在未來影響孩子的學習及口語發展,久而久之,小朋友可能會有說話清晰度不佳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反而造成日後人際溝通隔閡。因此只要寶寶的聽力有問題,都需儘早配戴助聽器矯正。 她強調,聽力損失的兒童因為仍有殘存的聽力,可以訓練並強化其使用聽力的習慣,輔以讀唇或是視覺方式來認識新的事物,才是幫助聽損兒學習口語的最佳方式。   新生兒聽力篩檢 把握寶寶出生後3個月黃金時期 據衛福部公佈,「新生兒聽力篩檢」已於101年上路,藉由此篩檢,可提早發現先天「感覺神經性聽損」及先天「傳導性聽損」,費用皆由政府支出,鼓勵各位新手父母攜出生後24-60小時之寶寶做免費聽力初篩,若初篩未通過,則需由初篩醫院安排複篩,若仍未通過,則需要安排一系列的檢查來確認聽力損失的類型及程度,進行助聽器選配及聽語療育課程。若能在三個月內確診,六個月大以前就開始進行聽語療育課程,可確保讓聽損寶寶在未來也能擁有良好的「聽說」能力。

電子耳現「聲」機 聽障爸聽見女兒哭

電子耳現「聲」機 聽障爸聽見女兒哭#助聽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李先生5歲時一次遊戲跌倒撞擊頭部後,出現聽力受損,於是開始戴助聽器,不料2年前竟完全聽不到,直到接受醫院補助裝置人工電子耳後才讓他重獲聽力。李先生表示,現在他終於能清楚聽到女兒的哭聲,騎車時也能聽到後方來車的引擎聲和喇叭聲,非常感謝能聽到這麼多美好的聲音。國泰醫院耳鼻喉科方德詠醫師表示,聲音的接收是透過外耳、中耳、內耳的各聽覺構造到聽神經、腦幹傳到大腦,由大腦解讀聲音的意義,這段路徑任何一個位置受損,都會影響聽力;李先生患有「前庭導水管擴大症」先天構造異常,但並未在第一時間察覺,直到5歲時因頭部撞擊而聽力受損後,開始戴外掛式助聽器,不料2年前卻突然完全聽不到,醫師建議他植入人工電子耳,才恢復聽力。聽力惡化、配戴助聽器也無效 電子耳重獲新聲方德詠醫師說,人工電子耳是經由手術將電極放入耳蝸,取代嚴重受損的耳蝸毛細胞,每個電極負責分析不同頻率,然後直接刺激聽神經,經過一段適應時間,便能漸漸區分出各種聲音、了解語言,讓聽障者能夠重獲聲音與人溝通。方德詠醫師提醒兒童家長,切勿因新生兒聽力篩檢正常,就忽略遲發性的聽力異常疾病,如前庭導水管擴大症,它會因跌倒碰撞或感冒打噴嚏,造成聽損症狀出現,所以在小孩成長過程中,千萬要觀察孩子跌倒後的聽力與語言學習發展狀況,一旦發現異常,及早就醫診斷治療,把握語言發展黃金期。

廢核恐台美惡化? 政院:環境生態為優先考量

廢核恐台美惡化? 政院:環境生態為優先考量#助聽器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廢核是否會影響台美關係?行政院表示,核能存廢問題攸關我國能源政策及未來民眾生活、產業發展及環境永續,與全體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更與正常發展的台美關係無關。行政院表示,是否放棄核能發電作為能源選項,其考慮因素包括電力供應是否短缺、發電成本是否提高,乃至於是否衝擊環境生態及氣候變遷等問題。行政院強調,核四議題涉及高度工程及能源專業,需要透過多方資訊公開與理性對話提供事實,俾民眾做出理性判斷的基礎。行政院將持續監督相關主管機關確保核安,並提供充分資訊予民眾了解。

輔助治療效果大 唐氏症兒聽說無障礙

輔助治療效果大 唐氏症兒聽說無障礙#助聽器

小慈是家中的老么,出生時媽媽因為年紀輕、沒有做唐氏症篩檢,所以曾經沮喪了好一陣子,也很在乎別人的異樣眼光;還好聽到醫生的介紹,不滿三歲送她到心路早療中心上學,現在的她,愛笑、愛哼歌、愛跳舞,大家都說她是心路愛兒的「蔡依林」呢!君宜老師回憶說,因為小慈有先天心臟病,剛到愛兒發展中心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在喝奶、睡覺;單一的詞彙說不出來,一般的人稱、動作指令、物品名稱也聽不懂,只是靜靜地在一旁看別人。進入愛兒中心一年後,老師發現小慈的理解力進步了,但是對別人的說話沒什麼回應,非得要在她旁邊很大聲的說,所以建議媽媽帶她做聽力檢查。經過三總耳鼻喉科的鑑定,發現她的雙耳都有聽力損失,原來小慈是依照對話的情境和累積的經驗來與人回應,而不是真的先聽到語音之後才理解指令內容,所以一直處於半猜半懂的狀況。 在助聽器的協助下,小慈不但解決聽力損失的問題,還開始出現仿說的能力、開始使用不同的語彙與人互動,口語能力也從原本的單一詞彙進步到可以說出簡單句。或許仍然說不清楚,但是加上肢體動作、表情、實物等輔助溝通系統的協助下,就可以和別人溝通無障礙。老師在教小慈操作教具的時候,會適當的使用口語及肢體提示和視覺提示,將專屬於 小慈的溝通輔具與溝通方法落實在所有課程當中,來補足孩子口語溝通能力的不足。在適當的協助下,孩子不僅可以用聽的、也可以用眼睛看符號的方式,來了解老師給予的指令進行活動。

聽力損傷險釀交通意外!

聽力損傷險釀交通意外!#助聽器

「聽覺」是上天為我們量身訂做,用來接收環境回應的一個重要感官功能。曾幾何時我們開始需要調高音量才能與身邊的長輩交談?甚至他們經常因會錯意而產生嚴重的言語爭執而產生溝通問題?沒錯,「聽覺」這個功能會隨著年齡逐漸流失;甚至是不可逆轉的老化現象,因此人人都有可能面臨聽不清楚甚至聽不到等聽損問題。若對於自身聽力有疑慮者不妨可主動上網,參加由中華民國慢性病患關懷協會主辦的聽力保健專案,了解自己現階段聽力程度,如有明顯或嚴重的聽力損傷問題,建議諮詢耳科醫師及聽力師相關助聽輔具的使用,以提高生活與溝通品質。台灣聽力語言學會葉文英理事長表示,許多人可能不了解聽力損傷的重要性,她舉自小因病奪走視力及聽力的海倫凱勒說過的一段話,「若我能恢復視力或聽力,我願能聽見,因為看不見使我與事物隔絕,聽不見卻與人隔絕」。多數人都認為失去視力會造成自身安全上的隱憂,但其實失去聽力除了直接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外,亦會造成個人安全的盲點,甚至可能提早引發老年失智症。葉理事長表示,自己就曾遇過有位年逾七十的老翁欲強行穿越馬路,未聞身旁呼嘯而過且狂鳴喇叭的汽車,所幸一輛小客車駕駛緊急減速後輕微撞上,老翁因飽受驚嚇而送院,醫師檢查後發現該老翁雙耳聽力損傷嚴重,卻因不願意使用助聽器而險釀生命意外。經過聽力師及耳科醫師諄諄勸導下及提供輔具的試戴,老翁終於配戴助聽輔具。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指出,聽力損傷是老人失智症引發因子最關鍵的因子之一,因此如能及早介入聽力損傷使用輔具使用助聽輔具不僅是提升溝通品質及安全的考量,更可以持續提供大腦中樞語言區的刺激,延緩失智症發生時間。葉理事長表示,目前對成年人因外力或年齡老化所引起的聽力損害,仍須仰賴民眾自身察覺而就醫。想知道自己或家人的聽力受損程度為何嗎?請上中華民國慢性病患關懷協會線上聽力問卷評估網址(http://phonak.clweb.com.tw/case03.htm)延伸閱讀「助聽器相關資訊」:http://www.uho.com.tw/HotMsg.asp?aid=11513

關心聽力損傷 善用助聽輔具走出幽閉生活

關心聽力損傷 善用助聽輔具走出幽閉生活#助聽器

聽力損傷對於多數民眾而言就像一種老化疾病,會隨著年紀的增長逐漸失去敏銳的聽覺。一但這個與環境互動的重要感官功能失去作用,很可能會因為溝通不良或對於環境失去敏銳度而使人日漸封閉。所幸拜科技進步所賜,助聽器近年已發展到個人化且精品化的境界,使得使用助聽器不再是一件令聽損者難以面對的困擾。台灣聽力語言學會葉文英理事長表示,除了極重度聽損者已完全喪失聽力外,聽力損傷的表現可能是沒有辦法聽到較小的聲音或對語音理解出現困擾,甚至是聽取某些頻率的聲音或音調比其他聲音來的困難。因此國際標準則藉由兩耳對於聲音的低中高頻(赫茲)及音量(分貝)的聽力範圍,來了解聽損的範圍與嚴重性。因此即可依據這兩項因素為每個人繪出二維的聽力圖做為診斷的依據。一旦因聽力障礙影響到溝通或造成生活及工作上的不便,就應該開始考慮使用助聽器來進行改善。台大醫院耳鼻喉部劉殿楨醫師表示,近年來助聽輔具大量應用高科技技術,例如紅外線及藍芽傳輸、或以晶片將聲音進行數位化處理等等,使得助聽器輸出的聲音品質不再像傳統類比式的助聽器僅能做到大小聲的調整,而更可以優化聲音達到悅耳及清晰的程度。目前常見的助聽器依照外型可以分為:口袋型助聽器。耳掛式助聽器。耳內及耳道形助聽器。深耳道型助聽器等。口袋型助聽器因聲音接受器較大可給予較大的輸出音量,但相對其體積較大,且具有電線而不易隱藏。耳掛式助聽器則是用於孩童及輕度至極重度聽損者,由於其體積小可藏於耳後較不明線外,目前多數使用新科技零件,具有音質優化、可快速切換情境設定等特色,但容易受到汗水侵蝕,且配戴步驟較多等小缺點。耳內及耳道型助聽器適用於八歲以上,耳道大小已固定的聽損者,其優點為外觀不明顯且配戴較舒適,但缺點惟因麥克風及接受器較接近,可能有回饋音的缺點,甚至因為體積較小,因此需使用較小的電池而得經常更換,並且不適合濕耳者。而深耳道型助聽器適用於聽損程度低於70分貝者,但耳道畸形或有慢性中耳炎者則不適合使用;深耳道型的隱蔽性更佳,但因體積過小而無法設計音量控制鈕與感應線圈,且麥克風及接受器容易被耳垢塞住,也容易產生回饋音。除上述助聽器類型外,尚有跨傳型助聽器、骨導型助聽器可以選擇。葉理事長補充,目前針對高頻率聽損者,亦有助聽器採用「非線性頻率壓縮技術」來處理高頻率的聲音,用以幫助高頻率聽力受損者改善噪音下的聽辨能力,甚至對於患有聽損的學齡兒童更可幫助其建立對於如英文子音或中文塞擦音的聽辨能力。甚至部分助聽器亦可依照個人需求設定如開車、會議、吵雜環境等情境,讓使用者可以快速切換以達到最佳的助聽效果。劉醫師強調,民眾如第一時間察覺自己聽力有問題,不妨可至具有聽力業務之醫院,如各地區域及教學型醫院的耳鼻喉科進行檢查,待醫師排除疾病後,再交付專業的聽力師協助了解個人的聽力圖,以找出缺失的聽力範圍,進而給予是否需使用助聽輔具及如何挑選合適的輔具等專業建議。此外,民眾在挑選助聽器時,應善用「試聽」之功能,充分與聽力師溝通自身需求,以確實找到合適且喜愛的助聽器。並且,如已配戴助聽器者,也應於使用後定期回到配置的地方做調整,以確保助聽器達到最佳效用。

預防聽力「未老先衰」 重視耳朵日常保健

預防聽力「未老先衰」 重視耳朵日常保健#助聽器

近年來,由於台灣社會高度經濟成長,公共衛生發達,平均壽命延長,逐漸邁向歐美等「老人國」的社會形態,根據另一項統計指出,七十歲以上的銀髮族,每兩人便有一人患有重聽,溝通困難。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耳鼻喉科陳正文主任指出,銀髮族的聽力減退,除了少數是由耳垢栓塞,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等外耳及中耳的問題而引起的,其他絕大部份的問題出在內耳耳蝸毛細胞或聽神經的一種良性的生理退化現象。而此種聽力退化的現象乃是緩慢徐徐而生,患者本身往往並不自覺,等到出現溝通上的困難,此時通常已經是中度或重度重聽了,因此如何能早期發現而加以矯治(配戴合適的助聽器),對於適應未來的生活起居一定大有幫助。「聽力退化」雖然是一種自然老化的過程,但是許多研究均顯示,若是不及早好好地保養聽力,則這種老化的現象有可能提早出現,並且加速惡化,陳正文醫師提供一些日常保健之道,以預防「未老先衰」!1. 避免噪音:研究顯示噪音與聽力退化有加乘作用,長期暴露在噪音的環境下絕對會加速聽力老化的程度,只是因個人體質不同而影響程度不一而已。像長期使用隨身聽,累積下來後,便對耳朵造成莫大的負擔,加速聽力的退化。2. 控制心血管疾病:研究顯示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脂症等均可能影響內耳血管循環,進而加速聽力老化,因此好好控制這些疾病,則有助於減緩退化的進行。3. 慎用耳滴劑及耳毒性藥物:多數耳滴劑及某些藥物都已被證實具有耳毒性,長期使用可能會破壞內耳聽覺神經細胞,因此必須在醫師的指示下謹慎使用。4. 定期聽力檢查:一旦檢查出聽力已有早期病變,則定期追蹤是相當重要的,至少一年應有一次完整的聽力檢查。即使已有配戴有助聽器也應該時時注意聽覺的變化,一有問題務必求教於專業的聽力師、耳鼻喉科醫師或助聽器廠商廠商做必要的檢查或調整。資訊時代來臨,生活形態的改變,家庭制度的簡化,已經使得「耳根清靜」不再是老人的一種福氣;相反的,為了不與社會脫節疏離,造成更多家庭悲劇,我們更應一起來重視銀髮族「聽」的權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