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

樂閱讀/哪一種人容易染上酒癮?

樂閱讀/哪一種人容易染上酒癮?#酒精

任何人都可能依賴酒精,持續暴露在酒精下會改變大腦,產生酒精依賴性。每個人產生酒精依賴性及成癮的風險雖然不一,但是只要腦部長時間暴露在足量酒精下,身體都會產生酒精依賴。暫時撇開已知的酒精依賴危險因子不談,從數據上來看,一個人每天喝酒超過三到四杯,成癮的機會通常便會顯著增加。對女性來說,導致成癮的量大約是每天三杯。另一個一致的發現是,酒精成癮的人往往表示,他們喝酒是為了減輕情緒上或社交上的困擾。換句話說,如果有人想藉由喝酒來自我療癒,以逃避情緒或社交方面的問題,就特別容易染上酒癮。但是,借酒澆愁並不能解釋所有的酒精成癮,最大的問題仍在於: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會選擇喝這麼多酒而導致上癮?遺傳因素遺傳因素也可能導致酒精依賴,證據主要來自雙胞胎研究。這些雙胞胎的家長染有酒癮,但一出生就被沒有酒癮的養父母收養。這類研究讓研究人員得以釐清酒癮的先天與後天成因。目前很清楚的是,酗酒有一部分來自遺傳,但單憑遺傳並不足以發展成酗酒。這些研究到目前為止的實際價值,是在容易產生酒精依賴的個體及家族身上找到共同的性狀或標記,這有助於辨認可能染上酒癮的個體。如果某人知道自己罹患這種病症的風險高於一般人,就可以對喝酒做出更明智的決定。酒精成癮顯然就像糖尿病一樣,會在家族內流傳。家族沒有酗酒史的男性,發生酗酒問題的風險大約是10%,女性約為5%。然而,如果家族有酗酒問題的病史,風險幾乎增加一倍。例如,假設有個女性的一等親(子女、兄弟姊妹或父母)有酒癮,那麼她染上酒癮的風險將從5%上升到10%。以男性來說,若一等親有酒癮問題,他的風險就從10%提高到20%。因此,男性及女性的風險都增加一倍。如果一等親、二等親(如叔伯、阿姨、姑姑、祖父母)及三等親(如表親、曾祖父母等)中的兩方有人酒精成癮,男性染上酒癮的風險便上升至30%,女性則上升至15%。因此,父母有酒癮,孩子染上酒癮的風險也增加,而男孩的風險又比女孩高。重要的是,這些家族研究並不能確證酗酒的遺傳基礎。許多非生物學的因素也可能強烈影響飲酒行為,例如受有酒癮的父母養育。許多研究顯示,在酗酒問題嚴重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未來依賴酒精的機會也相對較高。男性特有的風險。雖然男女都可能因遺傳導致酗酒,但男性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似乎特別強烈。有一些研究比較了兩方人,一方的父親有酒癮而另一方則無,結果發現,父親有酒癮的人,受酒精傷害的程度通常小於父親沒有酒癮的人。然而,在剛開始喝酒時(酒精的愉悅效果較強),父親有酒癮的人似乎比較容易受酒精影響。這顯示,父親有酒癮的人,似乎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受到酒精的愉悅作用,身體所受的損害卻比較小,使得這些人更容易繼續飲酒,長久下來便更容易上癮。此外,有些特定類型的酒癮似乎只發生在男性身上,這種酒癮稱為第二型酒癮,特徵是在青春期就開始有喝酒、攻擊行為、犯法及其他藥物濫用問題。第二型酒癮被認為受到遺傳的強烈影響。第一型酒癮發生於成年的男性及女性,比第二型酒癮更普遍,卻比較不嚴重。父親或兄弟有第二型酒癮跡象的男性,喝酒前應三思。(本文作者/威爾基.威爾遜、辛西雅.庫恩等)(摘自/藥物讓人上癮/大家出版社)

大掃除好輕鬆 2招去除廚房浴室頑垢

大掃除好輕鬆 2招去除廚房浴室頑垢#酒精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年節將近,家家戶戶忙著大掃除!但你是不是被頑強的污垢,給打敗了呢?別擔心,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教你2招,自製清潔劑輕鬆去除浴室與廚房的頑強汙垢,天然、健康又乾淨。● 橘子清潔劑、輕鬆完結廚房油膩/環保局表示,油膩膩的廚房可用橘子皮加酒精,自製橘子清潔劑,讓你輕鬆打掃、去除陳年油膩汙垢。自製橘子清潔劑/準備1個乾淨的玻璃罐,將吃剩的橘子皮撕成小片放入罐中,然後加入市售濃度75%的藥用酒精浸泡,一週後,橘子皮中的精油成分被酒精溶解出來,罐內的酒精會變成橘色,就完成天然的橘子清潔劑。環保局說明,柑橘類果皮中含有檸檬烯「Limonene」,可以將附著在器具上的油溶性污垢溶解、形成油脂微泡,因此易於清潔油膩的廚具。● 小蘇打粉+白醋、輕鬆KO浴室頑強污垢/環保局表示,浴廁馬桶的尿垢、汙垢,用小蘇打粉+白醋就能輕鬆去除,讓你的馬桶不再黃黃黑黑,煥然一新。自製萬能蘇打清潔劑/白醋先加水、以1:1的比例稀釋,再將醋水均勻噴在馬桶內壁,然後灑上小蘇打粉靜置30分鐘,最後用馬桶刷刷洗。環保局說明,馬桶上的尿垢及水垢皆屬於鹼性汙垢,而白醋的主要成分為醋酸,利用醋水的弱酸讓汙垢溶解、軟化,使其不易沉澱,最後利用小蘇打粉的弱鹼,加上醋酸就會發生酸鹼中和反應,輕鬆除掉頑垢。

青少年戒菸 父母與學校應多方協助

青少年戒菸 父母與學校應多方協助#酒精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曾有家長詢問「我家小孩因為吸菸被抓到,通知要去上戒菸教育,那要去哪裡上?我要跟著他去上課嗎?」。依照菸害防制法規定在學者應在學校完成戒菸教育,非在學者到衛生所接受戒菸教育,父母不必跟著到場上課,但應盡其督導責任,督促孩子完成戒菸教育課程。青少年時期因生理、心理仍處於發展階段,若此時期接觸菸品除了對健康影響不容小覷,進而增加物質濫用機率,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研究指出,每天吸1包菸的青少年,使用酒精的機率比不吸菸者高3倍,使用毒品機率更高達10倍。所以為維護青少年的健康,菸害防制法第12條規定未滿十八歲者,不得吸菸。違反者依同法規定,應該接受戒菸教育,而吸菸者未滿十八歲且未結婚時,父母或監護人應命令當事人到場接受戒菸教育。幫助青少年戒菸的方法,可以運用網路資源(如:華文戒菸網)、免費戒菸專線諮詢,以及醫療院所和社區合約藥局,由專業醫事人員提供協助。青少年菸害問題需要仰賴家庭、教育、衛生單位多方面共同配合,協助青少年擺脫菸癮糾纏,迎向健康生活。

男性有豐滿胸部 竟是肝硬化前兆

男性有豐滿胸部 竟是肝硬化前兆#酒精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男人胸前隆起,小心是肝硬化警訊!萬芳醫院消化內科鄭照霖醫師表示,男性女乳症恐是罹患肝硬化的特徵,若還出現黃疸、腹水、下肢水腫、胸前蜘蛛痣等情形,肝硬化的機率就更大。肝堪稱無聲器官,民眾可留意身體細微變化,早點發現就能早期控制與治療。鄭照霖醫師說,當肝臟受傷會使得肝細胞發炎壞死,長期下來,壞死的組織會被纖維組織所取代,此時肝臟呈現纖維化狀態,而纖維化情形嚴重就成了肝硬化。酒精是導致肝硬化的主因,因此控制酒精的使用量和時間長短能有效減少罹患肝硬化的機會,醫師建議正常男性每日不可飲用超過50公克的酒精、而女性應控制在每日40克;此外,若是已患有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者絕對禁止飲酒,同時應避免攝入不明來源藥物,保障肝臟健康。此外,非酒精性的「脂肪變性肝炎」也是造成肝硬化的元兇,是因體重過重、高血脂、低活動量、糖尿病所引起,因此醫師會提醒患者減重、提升運動量、控制血糖與血脂來控制病情。肝硬化恐轉為肝癌 定檢控制病情為首要肝硬化分為A、B、C三級,級數越高,肝硬化的併發症會越多,存活時間也越短,且肝硬化的病人每年至少有1~6%的機會演變成肝癌,因此須定期追蹤,建議每3~6個月進行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避免病情惡化。

酒精提高老人的記憶力 預防癡呆?

酒精提高老人的記憶力 預防癡呆?#酒精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編譯)喝酒傷身?不喝傷心?啜酒對老年人身體有益?最新的研究指出,適量的酒精可預防老年癡呆及中風。8成年長者 每日適當啜酒助記憶研究結果顯示,高達8成的老者,適當飲酒能幫助改善記憶、預防老人癡呆,但這個益處只限於中年(50歲以上)後的族群,因此並非所有人每日啜酒,就對身體有益;主要的機制是因為規律飲酒能調整老年族群的認知能力,幫助修補「APOE e4」基因,此基因研究證實與阿茲海默症有關。酒精抗發炎特性 適當飲用 能預防多種慢性病研究指出,酒精對老者有益的機制是因為酒精「抗發炎」的特性,適當飲用可幫助免於罹患癡呆、中風、心血管疾病和第2型糖尿病等常見老年慢性病。肯塔基州和馬里蘭州大學(Universities of Kentucky and Maryland)自1948年長期追蹤619位美國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年齡69-92歲的老年人「健康監督計畫」所得以上的研究結果。

中秋烤肉免不了!燒烤少吃遠離癌症

中秋烤肉免不了!燒烤少吃遠離癌症#酒精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中秋烤肉已是全民運動,但醫師擔憂其高脂、燒烤、醃醬等食物、再加上暴飲暴食,不只影響腸胃功能,也是誘發癌症的因子,因此呼籲要拒絕癌症,高脂和燒烤等食物還是少吃為妙。紅肉、高脂、燒烤食物 增大腸癌風險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安仁表示,中秋佳節總是瀰漫著烤肉香和月餅甜,必須提醒民眾過胖、抽菸、過度攝取紅肉、酒精、動物性油脂及糖類,恐使罹癌風險上升,因此雖時逢佳節、免不了大啖烤肉和月餅,建議還是淺嚐為宜,多吃新鮮蔬果,賞月多散步幫助消化,才是良好飲食習慣。全球癌症研究報告顯示,適度運動、攝取高纖飲食、非澱粉類蔬菜等,均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醫師提醒,除了定期健康檢查外,養成良好生活方式更顯重要,並維持理想體重、每日保持大便通暢的習慣,都是基本的養生之道。良好生活方式+定期篩檢 降低罹癌威脅大腸癌發生率已逐年上升和年輕化的趨勢,民眾需要保持警覺,大腸癌已居全國發生率首位,且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約有1萬2千人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且死亡率高居癌症致死因第三名;大腸癌雖惡名昭彰,但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國民健康署目前補助50-74歲的民眾,每2年接受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大腸內若有腫瘤或瘜肉,受到糞便摩擦流血後排出,即有可能導致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陽性。若出現相關症狀,民眾應及早至專科門診諮詢並檢查,最好能接受全大腸鏡檢,以確保健康。 

黃麴毒素食物增肝臟負擔 恐引發肝癌

黃麴毒素食物增肝臟負擔 恐引發肝癌#酒精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臟是人體重要的解毒代謝器官,它可以中和及破壞有毒物質、同時代謝酒精、幫助身體抵抗細菌感染,因此若是食用過多藥物、毒素、酒精等恐加重肝臟負擔,容易造成肝病、嚴重者可能引發肝癌。肝臟是重要解毒器官 勿讓過量藥物、毒物、酒精傷害它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陳鴻運醫師表示,若長期食用受黃麴毒素汙染的米、豆乾、花生等食物,恐傷害肝臟、造成肝病,增加肝癌的風險;肝臟是身體內的化學工廠和電力工廠,是負責破壞有毒物質、代謝酒精、藥物的重要器官,但肝臟只有在嚴重發炎時,才會有悶痛不適感,因此肝病很難發覺。肝病難發覺 保肝之道和定檢 維護健康 陳醫師呼籲,肝臟肩負起調節生命過程的重要角色,應好好養肝,避免食入過多有害物質、增加肝臟負擔;平時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充足休息與睡眠、勿酗酒抽菸、避免食用不新鮮或發霉食物、不與人共用針頭、針筒、牙刷和刮鬍刀等,都是保肝之道。研究顯示,台灣每年約有7千人死於肝癌,其中B型肝炎和C型肝炎是引起肝癌的主因,其中有6-7成是B肝所引起的,2-3成是C肝造成;陳鴻運表示,感染B型或C型肝炎後,有部份人會演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可透過定期檢查追蹤是否罹有肝炎、確保自身健康。

驚!食道癌病患9成有飲酒習慣

驚!食道癌病患9成有飲酒習慣#酒精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飲酒作樂?無酒不歡?飲酒常是最大的消遣,但根據最新的發現指出,將近9成罹患食道癌的病患,有長期飲酒的習慣,且高濃度的酒精對喉嚨、食道的刺激更大,因此經常性喝酒和有酒癮者,無形中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高濃度酒精和長期飲酒 食道癌的罪魁禍首根據衛生福利部101年十大癌症排名,食道癌名列第9,相較於10年前,口腔癌、前列腺癌、胰臟癌、食道癌和女性乳癌等死亡率、人數都明顯增加,因此食道癌是國人不可輕忽的疾病之一;且近年來發現食道癌和飲酒習慣息息相關,台南市立醫院胸腔暨食道外科發現33位罹患食道癌的病患中,近9成有長期喝酒的習慣,誇張的甚至有人一天喝1-2瓶高粱酒。一名57歲的林姓病患,30多年來每天至少有喝150CC高粱酒的習慣,今年2月初感到吞嚥困難、胸部抽痛、易嗆到、體重減輕等症狀,前往醫院檢查後發現,罹患食道癌,目前已進行手術開刀治療,持續觀察中;這種個案不勝枚舉,南市醫胸腔暨食道外科吳明和教授指出,造成食道癌的因素有很多,但根據他的臨床經驗、在治療食道癌病患時發現,有將近9成的患者有長期飲酒的習慣,且高濃度的酒精對喉嚨跟食道的刺激影響很大,偶爾小酌無妨,但經常性飲酒、甚至有酒癮的人,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增加。酒是健康殺手 食道癌初期症狀不明顯 不只如此,飲酒造成的健康問題也很多,除了常見的慢性胃炎、胃潰瘍、肝硬化、肝炎等疾病外,食道癌、喉癌、胃癌、肝癌等癌症,在嗜飲酒的人身上,發病率也明顯增高,其風險實在不容小覷;吳明和教授表示,他十分了解酒精造成的嚴重性,會破壞你我的健康,且早期食道癌幾乎沒有症狀,因此民眾若發現身體出現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等症狀時,儘速就醫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