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

高血糖患者 罹患腎臟病率較常人高2.35倍

高血糖患者 罹患腎臟病率較常人高2.35倍#高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腎臟病是個無聲無息的隱形殺手,因為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到了後期才產生不適,所以,有多數民眾發現時,已罹患慢性腎臟病卻渾然不知。然而,根據國健署2007年調查研究顯示,三高患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罹患腎臟病之發生率及危險性,分別為非三高患者的1.66倍、2.35倍及1.58倍,由此可見,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若無將血壓、血糖控制好,恐怕就會容易引起腎臟病。高血壓、泡沬尿要注意 恐是腎臟在抗議在臺灣,腎炎、腎病症候群及糖尿病腎病變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根據健康保險署資料庫顯示,臺灣地區末期腎臟疾病發生率與盛行率皆持續增加,至民國101年止共有6萬7,665名末期腎衰竭病患正接受長期透析治療,其透析病患發生率及盛行率仍為世界第一名。對此,台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平時就要多加留意身體問題,透過5字訣:泡(泡沫尿)、水(水腫)、高(高血壓)、貧(貧血)、倦(疲倦),來檢視小便是否有泡沫久久不散、下肢水腫或眼皮出現水腫、高血壓、臉色蒼白等貧血症狀及容易疲倦等。當有上述症狀時,須提高警覺心,儘速至醫療院所接受醫師診治,此外,糖尿病是引發腎臟病惡化的主要因素,所以,患有糖尿病的民眾,應每年進行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及眼底視網膜檢查,以早期發現腎臟及眼睛病變,早期治療。謹記八點顧腎黃金法則 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最後,衛生局提供了八點黃金法則,幫助民眾自己保護的腎臟,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1)維持適當的運動,並控制體重。2)糖尿病人需注意血糖控制。3)定期量測血壓。4)健康飲食,避免攝取過量的鹽。5)每天喝1500~2000c.c.的水。6)不吸菸。7)謹守用藥的「五不原則」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不推薦。8)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有腎臟病家族史等高危險群者,應定期監測腎臟功能,以確保腎利人生。

糖尿病患應定時血糖監測 避免引發酮酸中毒

糖尿病患應定時血糖監測 避免引發酮酸中毒#高血糖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阿源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某天因頭昏想吐,就醫後發現血液中酮體濃度過高,引發酮酸中毒,經急診室醫師施打胰島素後,阿源的症狀即緩解,出院前,醫師特別叮嚀他,一定要按時監測血糖、血酮及使用胰島素,以免酮酸中毒再度發生,引起生命的危險。醫師指出,在台灣第一型糖尿病患發生酮酸中毒比例約達65%,酮酸中毒症屬於高血糖併發症狀,尤其是胰島素缺乏的糖尿病患,更要小心酮酸中毒發生的危險。酮酸中毒死亡率約5~10% 5大高危險族群需小心什麼是酮酸中毒?中山醫學大學設醫院新陳代謝科楊宜瑱醫師表示,所謂的酮酸中毒是由於糖尿病患體內的胰島素不足,而無法分解利用葡萄糖時,體內便會以分解脂肪作為能量來源,造成過多的脂肪分解因而產生酮體,當血液酮體濃度越來越高,身體會發生頭暈、噁心想吐等症狀,嚴重可能會脫水,造成意識混亂、昏迷,統計顯示酮酸中毒症死亡率高達5~10%。楊醫師說,糖尿病引發酮酸中毒,其實就意謂著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而臨床上發現,酮酸中毒高危險族群包含:1) 第一型糖尿病的兒童及青少年。2) 使用胰島素幫浦的糖尿病患者。3) 當使用胰島素注射的患者生病、處於壓力,或遭感染、發生嘔吐時。4) 使用胰島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忘記施打胰島素。5) 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懷孕婦女:嚴重恐會造成胎兒的死亡。自我管理4步驟 糖尿病患不煩惱很多人都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尤其以酮酸中毒而言,台灣第一型糖尿病患發生比率有65%之高,也意味著台灣糖尿病患多數血糖控制不佳的事實,楊醫師表示,糖尿病患有規律的監測血酮,除了可以減少急診及住院事件發生外,也可以幫助醫師快速辨別病患的病情;對姙娠孕婦而言,也可以降低胎兒早產及死亡率的發生。為此,楊醫師提供糖尿病患自我管理關鍵四步驟,1) 飲食:依照營養師的建議監控飲食。2) 運動: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以333為原則,每周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心跳130下。3) 藥物:依照醫師的指示服用相關藥物。4) 監測:定期使用血糖機測血糖及血酮,一旦發現血酮值過高,可先施打胰島素,補充水分、預防脫水,若已經開始喘、噁心想吐時,就建議立即就醫。楊醫師也提醒,透過良好的飲食及定期的運動習慣,並配合醫師的指示服用藥物,同時定期測血糖及血酮值,才是控制糖尿病的不二法門。

台灣高達65%第I型糖尿病患 曾併發酮酸中毒

台灣高達65%第I型糖尿病患 曾併發酮酸中毒#高血糖

(撰文/Megan Chen)(圖片/優活健康網提供)(專業諮詢/中中山醫學大學設醫院新陳代謝科楊宜瑱醫師)什麼!台灣第一型糖尿病患發生酮酸中毒比例竟高達65%,比對岸中國大陸的41.7%還要高出五成多!酮酸中毒症屬於高血糖併發症狀,好發於血糖值高於250mg/dL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醫師指出,尤其是胰島素缺乏的糖尿病患,更要小心酮酸中毒發生的危險。阿源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某天因頭昏想吐,就醫後發現血液中酮體濃度過高,引發酮酸中毒,經急診室醫師施打胰島素後,阿源的症狀即緩解,出院前,醫師特別叮嚀他,一定要按時監測血糖、血酮及使用胰島素,以免酮酸中毒再度發生,引起生命的危險。糖尿病患引發酮酸中毒 死亡率約5~10%什麼是酮酸中毒?中山醫學大學設醫院新陳代謝科楊宜瑱醫師表示,所謂的酮酸中毒是由於糖尿病患體內的胰島素不足,而無法分解利用葡萄糖時,體內便會以分解脂肪作為能量來源,造成過多的脂肪分解因而產生酮體,當血液酮體濃度越來越高,身體會發生頭暈、噁心想吐等症狀,嚴重可能會脫水,造成意識混亂、昏迷,統計顯示酮酸中毒症死亡率高達5~10%。 楊宜瑱醫師接著說,糖尿病引發酮酸中毒,其實就意謂著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而臨床上發現,酮酸中毒高危險族群包含:(1) 第一型糖尿病的兒童及青少年。(2) 使用胰島素幫浦的糖尿病患者。(3) 當使用胰島素注射的患者生病、處於壓力,或遭感染、發生嘔吐時。(4) 使用胰島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忘記施打胰島素。(5) 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懷孕婦女:嚴重恐會造成胎兒的死亡。 測血液中含酮量相較尿液測試較為準確 身體中的酮體有三種類型:β -羥丁酸 (β–hydroxyburate)、乙醯乙酸(Acetoacetate)及丙酮(Acetone),在身體處於正常狀態下,β -羥丁酸及乙醯乙酸的成分幾乎是各一半,從尿液及血液都能測得酮體,但當酮酸中毒發生時,β -羥丁酸會高達九成的比例,這時候單靠尿液測乙醯乙酸就無法完整呈現酮酸中毒時的酮體值,楊宜瑱醫師說,加上尿液檢查因干擾物質較多,且為非量化測量,故測試結果會有相當誤差,還是建議以測血液中酮體的量較為準確,而目前測血酮不再只有透過醫院生化儀器,因其需要一段時間後才能知曉血酮值,利用血糖機可以立即測值比較迅速方便,只要糖尿病患在測血糖時發現有血糖值較高的現象(一般為250mg/dL以上),直接以同機換成血酮試紙測酮體反應,若測量出的血酮值過高(正常值為<0.6mmol/L),請至醫院與醫師協尋治療方式! 血酮監控好 糖尿病不煩惱很多人都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這句話可真一點也不誇張,尤其以酮酸中毒而言,台灣第一型糖尿病患發生比率有65%之高,比起鄰近大陸的41.7%,及澳洲的37.2%都高出許多,也意味著台灣糖尿病患多數血糖控制不佳的事實,楊宜瑱醫師就這麼說,糖尿病患有規律的監測血酮,除了可以減少急診及住院事件發生外,也可以幫助醫師快速辨別病患的病情;對姙娠孕婦而言,也可以降低胎兒早產及死亡率的發生。楊宜瑱醫師呼籲,「飲食」、「運動」、「藥物」及「監測」是糖尿病患自我管理關鍵四步驟,透過良好的飲食及定期的運動習慣,並配合醫師的指示服用藥物,同時定期測血糖及血酮值,才是控制糖尿病的不二法門。(1) 飲食:依照營養師的建議監控飲食。(2) 運動: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以333為原則,每周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心跳130下。(3) 藥物:依照醫師的指示服用相關藥物。(4) 監測:定期使用血糖機測血糖及血酮,一旦發現血酮值過高,可先施打胰島素,補充水分、預防脫水,若已經開始喘、噁心想吐時,就建議立即就醫。想了解更多血糖相關知識,請上:http://www.abbott-freestyle.com.tw/

不是中風!手抖不停竟是高血糖所致

不是中風!手抖不停竟是高血糖所致#高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名79歲的婦人,日前發現右手突然出現不自主運動,手抖不停、步態不穩,起初懷疑是腦中風,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未有出血,抽血發現血糖血脂異常,以降血糖藥物治療後,狀況改善,醫師指出,其症狀為高血糖引起的不自主運動。現代人因生活習慣西化,過度攝取高熱量高糖類飲食,運動時間不足,人口平均年齡老化,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逐年增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蔡孟釗醫師指出、代謝症候群指的是體重過重、腰圍過粗、血壓過高、血糖及血脂代謝異常等問題,和心血管疾病與腦血管疾病發生有密切關係。精神病患 易有三高問題蔡孟釗醫師表示,精神科病人亦為代謝症候群危險族群之一,如重度憂鬱症,焦慮疾患,和其他精神官能症患者,也因本身情緒障礙,恐慌,失眠,物質濫用等問題,影響其生活習慣,如減少外出,藉由高熱量高糖分飲食宣洩情緒,身心壓力過大影響代謝等,都是促成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因子。蔡孟釗醫師也提醒,高血糖所引起的不自主運動,為四肢的不自主持續性抖動,與中風突然的半側臉部或肢體無力、麻木、偏癱等有所不同,而不自主運動只要將矯正高血糖的問題,便能改善其狀況。而要預防代謝症候群,必須長期規則注意體重,血壓,血糖及血脂狀態,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培養規律運動,健康飲食。

遠離三高威脅 應符合「三少二多」

遠離三高威脅 應符合「三少二多」#高血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15歲以上國人五年內三高發生率以高血壓最為嚴重,其次為高血脂、高血糖。要遠離高血壓的威脅,應改善飲食與生活作息,飲食方式應合乎「三少二多」的均衡飲食原則。高血壓對身體健康的危害甚大,血壓若控制不好將導致許多器官的併發症,如腦中風、心臟病與腎臟病變等嚴重疾病。三少二多均衡飲食  生活作息正常保健康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遠離高血壓的威脅,應改善飲食與生活作息。飲食方式應合乎「三少二多」的均衡飲食原則,其分別為少油脂,如少用動物油並適量使用植物油;少調味料,如少糖、少鹽與少味素等;少加工品,如少吃火腿、燻雞、香腸及罐頭類食品;多蔬果,如天天五蔬果;多纖維,如食用糙米、大麥、燕麥或堅果類食物。除了飲食要均衡外,也要節制飲酒、不抽菸或戒菸,以及配合運動如每週5次、每次30分鐘中等費力的身體活動以維持健康的體重,並且定期測量檢視血壓,以防高血壓上身並降低未來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濫用類固醇 當心變胖、造成糖尿病

濫用類固醇 當心變胖、造成糖尿病#高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老年人因為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引起骨頭上的疼痛,都可以藉著服用含有類固醇的藥物而達到抗發炎效果,使疼痛能得到緩解,也因為其效果神速,而且服用的人會精神變好而贏得「仙丹」的美名。正常人本身有一內分泌的器官稱為腎上腺,位於腎臟上方,左右各一,腎上腺所分泌的賀爾蒙其中之一,就是可體松,俗稱的類固醇。坊間常有一些標榜治療關節酸痛的用藥,有些藥者或醫生會在其內添加類固醇成份,而未告知使用者,若長期自我使用類固醇會干擾自身可體松的分泌,而可體松在體內的濃度過多或不足都可能對人體造成不良的影響。濃度過高可能造成食慾變好體重增加,身軀變胖,尤其是腹部,四肢則變得較細瘦,主要是脂肪移積到腹部所致,也會造成鹽分及水份的滯留而造成高血壓;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糖尿病高血糖血症等,但如濃度不足,可能會造成患者食欲不振、影響消化吸收,造成患者終日無力。類固醇既可殺人又可救人,在有經驗的醫師謹慎使用下就是治病救人的恩物,但使用不當卻是殺人的利器。濫用類固醇固然不對,但碰到當用類固醇才能控制的疾病,基於考慮,必需使用類固醇時,病人應信任專業人員,萬不得已時還是要面對藥物的一些負作用,否則可能導致病情更加惡化。

血糖高不可忽視 糖尿病引發多病變

血糖高不可忽視 糖尿病引發多病變#高血糖

日前,嘉義醫院舉辦「甜蜜蜜糖尿病病友會」,宣導治療糖尿病的重要性,吸引六十幾位病友與會,一位60幾歲的蔡姓婦人表示,去年某日晚餐後突然暈眩,送醫院急診,抽血檢查,發現是血糖飆高造成的,診查原因是血糖失控,飆超過400mg/dl,經署嘉新陳代謝科陳順福醫師一段時間的治療,血糖控制得宜,兩天前還上阿里山看櫻花;陳順福表示,糖尿病是成年人失明、洗腎與下肢截肢的最大原因,有糖尿病,一定要定期就醫,才能保有生活品質。陳順福醫師表示,很多有高血糖的病人,初期發現時都不在意,不按時吃藥,這等於是慢性自殺,突發性高血糖造成的頭暈還算小事,許多人因此造成中風、洗腎、失明,甚至截肢,糖尿病慢性合併症中最常見的是末梢神經病變,在被診斷出糖尿病5年內,約有46.1%病人合併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也是成年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據統計,約10~12%糖尿病視網膜併發症因此失明,也使得糖尿病人失明率為一般人的25倍。糖尿病也會造成腎病變,尿中會出現明顯蛋白尿,破壞腎功能進而洗腎,糖尿病會增加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男性增加約2~3倍,女性增加約3~5倍。陳順福醫師強調,糖尿病目前高居十大死因之第 5位,國人每年平均有2.5萬人高血糖上身,97年台灣三高調查顯示,五年內約有13萬人新發生高血糖,40-59歲是高血糖發生率增加最快族群,依照2004年全民健保資料分析台灣糖尿病人約120萬 ,佔總人口約5%,年齡愈大,得糖尿病的風險也愈大。

腰肥肚子大不是「帶財」 是要小心代謝症候群

腰肥肚子大不是「帶財」 是要小心代謝症候群#高血糖

很多老人家認為,腰部、腹部多點肉,代表有財運亨通,但看在醫師的眼中,這代表你的身體出問題了。其實腹部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密度膽固醇過低及高三酸甘油酯,其中只要有3項或3項以上超標,即罹患代謝症候群,馬偕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黃麗卿表示,如果年輕時已經有腹部肥胖,年紀大後男性有23.3%會罹患代謝症候群,女性則有25.8%,而多運動,少吃高脂、高鹽食物及多蔬果,仍是遠離代謝症候群的不二法則。根據花蓮玉里榮民醫院陳冠儒護理師在衛教文章中表示,代謝症候群不是一種特定的病,而是一種病前狀態,代謝症候群泛指各種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腎臟病等,學者們在探討代謝症候群致病的過程中發現內臟脂肪的堆積為其主因,雖然代謝症候群不是由單一因素所造成,但肥胖及胰島素阻抗是最重要因素,一般民眾可先從飲食、體重控制及生活習慣上做改善。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基隆醫院營養室衛教文章中表示,研究指出,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死亡率是沒有代謝症候群的2.5倍,而國人十大死因中,代謝症候群相關者就占了五項,造成代謝症候群的主要原因是喝酒、抽菸、壓力過大及大魚大肉的飲食方式等所造成,改善方式則可先從健康的生活型態調整起,不吸菸、少喝酒、調適壓力、定期體檢及健康的飲食方式等做改善,預防慢性病的發生。代謝症候群是啥米碗糕?http://www.uho.com.tw/sex.asp?aid=4231腰圍過大,代謝症高危險群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3490中醫治療代謝症候群 分中藥、針灸、運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99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