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部骨折

長者跌倒藏危機!髖部骨折手術助恢復

長者跌倒藏危機!髖部骨折手術助恢復#髖部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莊阿嬤雖然已經高齡99歲,但平常生活大多能自理。然而10天前在家中不慎滑倒後就無法行走,即使旁人攙扶也無法站起,於是被家人帶去就醫,診斷出右側髖部轉子間骨折。在解釋完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的預後與風險後,患者家屬因為擔心手術的高風險性,陷入了手術與否兩難的情況。阿嬤的家屬和醫生經過討論,決定選擇手術治療。患者接受了細節術前評估,包含心臟超音波等。受傷後隔天,使用股骨髓內釘進行微創髖部骨折手術(最大的傷口4公分,3個傷口總長度約為7公分),配合麻醉科醫師的術中管理,病人的失血量得到控制,術後狀況穩定,患者在出院後也盡早開始復健,目前恢復良好。約3成髖部骨折病人在受傷後1年死亡安南醫院骨科部醫師李威佑指出,台灣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因為跌倒而造成骨折也時有所聞,根據研究指出,髖部骨折通常會造成高罹病率與死亡率,其中約有30%病人在受傷1年後死亡,但髖部骨折並非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而是因為長期臥床引起併發症,例如褥瘡、肺炎、下肢靜脈栓塞、泌尿道感染等。研究也指出手術治療的死亡率與併發症明顯低於保守治療,之後獨力行走的可能性也較高,所以現在針對老年人髖部骨折的治療方式,還是以手術為主。手術好處能讓患者減輕疼痛、減少臥床衍生的併發症儘早活動恢復功能。髖部骨折建議在發生48小時內手術 提升預後李威佑醫師表示,根據美國骨科醫學會的老年髖部骨折臨床指引,髖部骨折若為移位性的股骨頸骨折,建議半髖人工關節置換;如果是轉子間骨折,則建議內固定手術。手術時間點建議在骨折發生後的48小時內接受手術,病人結果較佳。選擇半身麻醉會比全身麻醉來得安全,併發症機會較低,且出血量較少。但不管是全身麻醉或是半身麻醉對於病人的術後結果都適合。另外對於使用內固定治療的老年病人,後續通常傾向不移除內固定物,因為骨頭癒合速度較慢,而且再次手術的麻醉風險高。

摔車髖部骨折!鈣質、維生素D防骨鬆

摔車髖部骨折!鈣質、維生素D防骨鬆#髖部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骨質疏鬆莫輕忽!一名70歲的伯伯因騎腳踏車跌倒,感覺右膝疼痛腫脹,當時伯伯還可以自行起來騎腳踏車回家。但後來右下肢的疼痛卻愈來愈加劇,變得不能踩地。股骨頸骨折 常併發股骨頭壞死及骨折處不癒合雖然伯伯右膝腫脹,但檢查發現右髖關節活動也因為疼痛受限,X光檢查發現右髖關節股骨頸骨折,右膝腫脹經關節抽液取出50毫升的黃色稍微黏稠液體,猜測是右膝退化性關節炎所引起的。右髖關節股骨頸骨折則安排伯伯住院接受右髖人工關節置換。術約2週後,伯伯已經可以拿助行器行走,加快恢復行走能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醫師李佳霖表示,台灣目前邁入超高齡的老年化社會,而年齡較大族群常伴骨質疏鬆問題,常一摔跤就導致髖關節骨折。股骨頸骨折,發生在股骨頭及股骨幹交界,因為血液循環,這個部位骨折常併發股骨頭壞死(10至45%)及骨折處不癒合(5至30%)的併發症。老年人補充鈣質、維生素D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超過65歲的老年人,若股骨頸骨折已經移位,大部分醫師為了讓病人早點恢復行走的能力及減少第2次手術機率,會直接把股骨頭置換成人工關節。但年輕人的股骨頸骨折,還是會嘗試把骨折處復位後打螺絲固定。李佳霖醫師提醒,家中有老年人的民眾,平常要注意家中環境是否讓老年人容易跌倒。老年人平常要注意鈣質及維生素D補充,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避免罹患骨質疏鬆。跌傷需趕緊就醫,尋求醫師專業意見,才能避免成為身上充滿人工關節、螺絲的「鋼鐵人」。

驚!髖部骨折又稱「人生最後的骨折」

驚!髖部骨折又稱「人生最後的骨折」#髖部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全球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症盛行率高居全球第2。台灣邁向2018高齡社會,國人髖部骨折發生率竟為亞洲第1、世界第9,一年內死亡率近2成,死因以長期臥床引發感染為主。無明顯症狀、病識感不足 接受骨質疏鬆檢測比例低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高田表示,台灣今年起邁入高齡社會,未來青壯世代的照護負擔只會日益沉重,國人不僅需要醫療照護,更要具備預防照顧觀念,減少失能,而骨鬆與骨折防治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研究發現,導入照護服務能降低一半髖骨骨折死亡率,更提升病患家庭對於骨鬆的保健知能與醫囑遵從性,減少失能,對於整體社會照護負擔與經濟效益具正面幫助。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骨科主任陳崇桓提醒,台灣髖部骨折的盛行率極高,從健保資料庫中追蹤,發現只有1/4接受骨密度檢測、1/3接受骨鬆藥物治療。很可能因為骨鬆是沉默的殺手,平常沒有明顯的症狀、不痛不癢,也不會將骨折與骨鬆聯想,病識感明顯不足。髖部骨折2成嚴重失能或死亡 「人生最後一次骨折」骨鬆患者若不慎跌倒而骨折,輕者傷及手腕或手臂肩膀,需打石膏固定,日常生活就可能需要協助;重者造成髖部骨折,痛到無法站立、走路,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住院期間也可能因長期臥床造成感染;若復原情況不佳,據估計一年後約8成患者至少失去一項日常生活活動功能,4成無法獨立行走,3成永久殘障,2成嚴重失能或死亡,也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認為,骨折對社會和經濟都會造成長遠的影響,尤其對家庭和社會的衝擊最大,然而骨鬆骨折的發生可以預防,許多健康介入方式均已證實將有助降低因骨質疏鬆症引發骨折的可能性,對於自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的台灣刻不容緩。

人瑞跌倒骨折 微創手術後可趴趴走

人瑞跌倒骨折 微創手術後可趴趴走#髖部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102歲的黃奶奶平日身體硬朗,因不小心跌倒,導致左髖疼痛無法活動,被家人帶到佳里奇美醫院求診,經檢查診斷出病人左側的大腿骨轉子下骨折,也就是髖部骨折。醫師為他實施微創股骨骨折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佳里奇美醫院骨科余宗興醫師表示,為人瑞手術有一定的壓力,為了縮短手術時間及降低術中出血,採取微創股骨骨折手術,傷口較小,術後三個月人瑞奶奶恢復良好,甚至不須輔具輔助亦可行動自如。髖部骨折最易發生在老人  死亡率高隨著年紀愈高,人體的反應也跟著變慢,再加上骨質疏鬆,不小心跌倒便有可能造成重大的髖部骨折。髖部骨折最容易發生在老年人,特別是患有骨質疏鬆症的女性。減少臥床、及早活動為首要余宗興醫師說,病人因為疼痛無法行走只能臥床,會造成高罹病率和死亡率,約有30%至40%的病人在受傷後一年死亡。如果老人發生跌倒後疼痛無法站立,一定要盡快就醫。加上由於髖部骨折病人年紀大,常常有其他的內科疾病像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曾經中風或營養不良的現象,手術比一般青壯年承受更大的風險。所以,治療骨折的主要宗旨是早期活動,減少因臥床而產生之併發症,及早恢復日常生活功能。

老人隱形殺手 髖部骨折亞洲之冠!

老人隱形殺手 髖部骨折亞洲之冠!#髖部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台灣的健保資料發現,國人髖骨骨折比率為全華人地區之冠。且65歲以上老人,大約30%曾在一年內跌倒過,而跌倒過的老人,有二分之ㄧ會再跌倒,且老人常會合併多種內科疾病,因此一旦發生髖部骨折,則會造成高死亡率,不可不慎。髖部骨折易失能、併發症多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楊宗頴醫師指出,依健保紀錄,發生髖部骨折的老人,一年內的死亡率女性約為15%,男性則高達22%。死因跟骨折本身無關,許多病人死亡是因為長期臥床造成併發症所引起,如肺炎、尿道感染、靜脈血栓等。老化使老年人反應遲緩、肌力降低、平衡和步態功能明顯下降,加上骨質疏鬆造成骨量不足,很容易因低能量創傷便造成重大的髖部骨折。而髖部骨折9成是因從自身高度跌倒引起。引發跌倒的因素分為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環境因素如地面不平、滑溜積水、光線昏暗等。個人因素則包括運動功能變差、跌倒時保護反應變慢、罹患影響行動功能的疾病,如視力障礙、失智症、服用藥物、中風或帕金森氏症等,都會增加跌倒機會。及早預防骨鬆   減少跌倒造成骨折此外,骨質脆弱,也是決定骨折的重要因素。停經、體重過輕、抽菸、喝酒、長期使用類固醇等,都是骨質疏鬆導致髖部骨折的危險因子。平日除小心防範跌倒外,更應該注意保健骨骼和訓練體能,才可減少跌倒造成骨折的危險性。楊宗頴說,醫師會依據病人本身的狀況如年齡、身體狀況,以及骨折後的時間長短與骨折類型來決定治療方式。除了手術風險非常高的病人,髖部骨折病患絕大部份需要儘早開刀以利早期開始活動,避免併發症發生。

老人骨折術後快復健 長期臥床易中風

老人骨折術後快復健 長期臥床易中風#髖部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來,緊來學走路!」90歲的阿梅阿嬤,剛動完髖關節手術一星期,就勇敢下床開始復健。阿嬤前些日子在家跌倒,造成右髖關節骨折,經開刀放置股骨動態骨釘,手術順利,一個星期後即下床做復健。阿嬤很開心一星期就能下床,很努力練習要快點「走」回家,她說8年前左髖關節手術,家人擔心影響傷口,不敢讓她下床,躺了一兩個月,感覺全身骨頭都要生鏽了,實在很不舒服。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高齡醫學科張敬仁醫師表示,復健師替阿嬤安排每天半小時復健,再加上15分鐘電療,阿嬤都很認真配合,步行復健的輔助已經從助行器改為四腳拐杖。術後長期臥床   增死亡率張敬仁醫師也說,老人家手術之後最怕從此臥床,因為臥床容易造成靜脈栓塞引發中風,患者的健康狀況就越一步一步走下坡,髖部骨折患者一年死亡率高達2成,其中大部分就是臥床患者。因此,患者術後越快下床復健越好,西方國家通常在24小時就讓患者下床復健,為的就是防止靜脈栓塞,國內做法比較保守,醫師會評估患者的傷口復原情況、疼痛程度,還有患者的體力、負重能力,建議情況允許就要下床復健。

不可輕忽骨鬆威力!髖部骨折恐致死

不可輕忽骨鬆威力!髖部骨折恐致死#髖部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人口邁入高齡化,骨質疏鬆的患者正逐漸增加中,且骨鬆會影響骨骼的強度,若一不小心跌倒就可能會造成嚴重的骨折,例如髖部骨折、肩部骨折等,其中又以髖部骨折最為可怕。對此,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陳天雄醫師表示,根據臨床統計,髖部骨折是所有老人常見骨折中影響較為嚴重的,若發生髖部骨折,在一年內將會有超過2成以上的病患,會因長期臥床發生褥瘡,進而傷口感染而導致死亡。另外,超過3成會造成嚴重的殘障,最終4成以上會不良於行,因此,就整體而言,將有近8成以上的患者無法恢復到原來的功能狀況。髖部骨折+骨鬆 手術後產生併發症率高而此類病人往往會合併有中度到重度的骨質疏鬆,產生手術後併發症的機會頗高,一旦發生併發症,最後只能以髖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來處理,但手術後常會有鋼釘穿出骨頭而造成失敗的問題,所以,為減少鋼釘穿出骨頭的機會,在手術中會加入骨水泥固定,防鋼釘穿出。只不過,骨水泥加入的步驟會增加手術的複雜性、操作不易,因此,台北榮民總醫院與陽明大學醫工系合作,研發出一款抗穿出動態骨釘骨板系統,幫助民眾提高手術成功率,以及避免術後鋼釘穿出骨頭併發症。

當心老人骨鬆 髖部骨折恐致死

當心老人骨鬆 髖部骨折恐致死#髖部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有位84歲的患者,因走路不慎跌倒,導致髖部劇烈疼痛且無法行走,至醫院急診求診,經X光檢查診斷為近端股骨骨折,後來透過手術治療,疼痛較為緩解,一週後順利出院,但仍行動不便需持續復健,最後經過骨質密度檢查,確診為嚴重骨質疏鬆症。發生髖部骨折 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部黃哲南醫師表示,隨著人口的高齡化,骨質疏鬆症的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且骨質疏鬆會導致骨骼的強度減弱,若稍微一個不慎跌倒就可能造成嚴重的骨折,例如髖部骨折、脊椎骨折、肩部骨折或腕部骨折等,其中又以髖部骨折最為可怕。根據統計,老年人發生髖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高達15%~20%,若患者身體狀況不適合接受手術,往往會有嚴重疼痛和肢體變形、無力、僵硬等後遺症,而即使接受手術治療,也仍需很長的恢復期,且最終活動功能通常還是會比受傷前差,因此不論是對病患或是家人,都會造成莫大的困擾。預防重於治療 民眾應多加留意黃哲南醫師指出,面對髖部骨折應採取預防重於治療的態度,預防的重點就在於保密防跌,也就是保持骨密度和預防跌倒,因此,在保持骨密度的方面,建議所有人都應攝取足量的鈣質和維生素D,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保持體重,避免菸酒。而65歲以上女性、70歲以上男性及具有骨質疏風險因子者,應由醫師評估骨密度檢查之必要性以及骨折風險,對於中高骨折風險者應考慮加上藥物治療來降低發生骨折的機率。至於預防跌倒更是重要,黃哲南醫師建議應保持居家環境的明亮,地面不可濕滑,地上勿擺放太多雜物以免絆倒,浴室及廁所可加裝防滑裝置及扶手,勿隨意更動家具擺放位置,而肌力不足、平衡感不好或有失智症之老人活動時更應多加留意,減少跌倒的機會,防患於未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