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

3招掰大肚腩 練腹肌比仰臥起坐有效

3招掰大肚腩 練腹肌比仰臥起坐有效#有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練核心不只腹部平坦有線條,對於體態維持與肌肉神經協調會更好。常看到健身族用仰臥起坐練腹肌,但事實上仰臥起坐不容易做正確,不少人做完仰臥起坐,脖子和腰部也會痠,這是危險的。因此,跟著教練官學習更安全、效果一級棒的虐肌訓練「捲腹」運動吧! 第1招-基本捲腹(1) 平躺在瑜珈墊上、屈膝,接著腳底板踩滿地面,雙手輕碰膝蓋。(2) 吐氣時,利用腹部發力,將肩膀和上背帶離地面,停頓約1到2秒,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重複動作。切記,過程中動作都要緩慢,突然發力可能會造成運動傷害。 第2招-轉體捲腹(1) 先平躺在瑜珈墊上,雙手扶耳朵,雙腳屈膝,腳底板穩穩地踩好地面。(2) 吐氣時,腹部發力,將肩膀至上背帶離地面,再扭轉腹部,讓身體朝向右邊,停頓一下,腹部扭轉讓身體面向左邊,左右各算1下,可做6到8下,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重複動作。 第3招-下腹捲腹(1) 將壺鈴或是有重量能夠穩定身體的道具,放在頭部上方。(2) 接著平躺在瑜珈墊上,雙腳屈膝,雙手抓住壺鈴,同時抬起雙腳,小腿平行地板。(3) 吐氣時,下腹發力,將臀部抬離地面,吸氣時再回到起始位置,重複動作。 捲腹訓練時的注意事項1.雙手不抱頭,否則容易給脖子加壓造成負擔,導致頸椎受傷2.不能在過軟或過硬的地上練習,例如:床上、水泥地,建議鍛鍊前準備好瑜珈墊,再做訓練。3.做捲腹運動時,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腹肌上,靠核心的力量把肩膀帶離地面。4.如果做得太累就要先停止或休息,否則很容易代償到腰部力量,增加腰部的壓力之外,腹部也沒練到,那就得不償失囉! 

乳癌搭配中醫調理 有效改善生活品質

乳癌搭配中醫調理 有效改善生活品質#有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統計,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之癌症,發生高峰在45~69歲之間,每天約有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男性發病率則約為女性的1%。43歲顏小姐為乳癌第一期術後患者,目前服用抗荷爾蒙藥物並定期回診檢查追蹤,因仍受乳房脹痛偶發、抗荷爾蒙藥物所致之關節痛與睡眠不佳所苦,影響生活品質,至中醫門診就醫,經內服藥及針灸治療後不適症狀明顯改善許多,有更多體力陪伴孩子成長。台灣乳癌相較於歐美國家大約年輕了10歲,乳癌的危險因子除了家族史、基因異常、初經早、停經晚、生育少外,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都與乳癌有密切的關係。乳癌常見症狀為乳房出現不痛、硬且粗糙、不可移動、分界不明顯之腫塊;乳頭凹陷且有不正常分泌物;乳房皮膚粗糙;腋下淋巴結腫大等;在心理層面,可能會因面臨健康及生命威脅、甚則因切除乳房失去身體完整性而產生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西醫治療包括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荷爾蒙控制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中醫根據望聞問切四診合 減低乳癌治療副作用乳癌在中醫屬於「乳岩」、「乳石」之範疇,其病因大致可分為正氣不足,外邪侵襲;情志失調,肝鬱脾虛;膏粱厚味,痰濁內生;臟腑虛損,衝任失調等證型,根據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病程(早中晚期)、手術前後病況變化歸納病人之證型而對「證」下藥。此外,針灸治療在臨床上亦有相當良好之療效:根據病人證型體質循經取穴並調暢情志;選擇乳房附近淋巴結之穴位如缺盆、極泉,以封鎖腫瘤轉移;抑制預防藥物所產生之副作用如子宮內膜癌風險、水腫及關節痛等。病人亦可接受薰蒸治療,利用活血化瘀之藥草蒸氣以助組織新生、舊傷復原。目前在台灣,乳癌雖仍以西醫治療為主(例如手術、化學藥物、放射治療、標靶治療及荷爾蒙療法。),但中醫實證研究指出,若同時接受中醫治療之乳癌病人,其西藥所產生之副作用明顯較僅接受西醫治療之病人少,並可降低復發率、死亡率及轉移率,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用「高血壓導管」控制高血壓更有效

用「高血壓導管」控制高血壓更有效#有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63歲的黃先生罹患高血壓十餘年,雖然持續用藥控制、但血壓始終起伏不定,有時收縮壓甚至飆破180毫米汞柱。由於他父親當年一度嚴重心肌梗塞命危,醫師建議積極控制血壓,他因而決定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終於讓血壓達標,擺脫心頭大患。十大死因「高血壓」死亡率上升最鉅!穩壓刻不容緩醫師指出,血壓每增加20/10(收縮壓/舒張壓)毫米汞柱,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就會倍增!我國十大死因當中,高血壓位居第八,但死亡率上升最鉅。台灣高血壓學會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呼籲民眾不僅要「知道自己的血壓」,高血壓患者則應積極配合醫囑將血壓控制達標,降低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疾病風險!高血壓控制不良,小心心肌梗塞突襲台灣高血壓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指出,台灣超過二十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但將近五百萬高血壓病患中,卻有三分之一患者不自覺有高血壓。一般人血壓應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若經診斷為高血壓,血壓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下者,可先透過SABCDE(限鹽、限酒、減重、戒菸、飲食控制、適度運動)等生活方式調整,經觀察3個月後血壓仍未獲得控制,則應用藥治療。血壓降不下來? 導管治療可助血壓達標什麼是「高血壓導管治療」?醫師解釋,腎臟在血壓的調控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若腎臟交感神經過度活化,會導致腎素分泌增加,進而提升鈉再吸收作用、降低腎臟血流,導致血壓升高。高血壓導管治療是從患者鼠蹊部,以導管進入腎動脈後以微能量降低末端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活性,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誰適合裝「高血壓導管」?1.已使用三種以上降壓藥達最高劑量2.持續一個月血壓仍無法控制達目標值3.無法按時服藥4.難以忍受藥物副作用5.合併有心腦血管疾病或器官受損6.繼發性高血壓經治療後持續三個月血壓仍無法獲得足夠控制「穩壓三部曲」--- 準確測量、有效治療、控制達標王宗道也特別提醒,治療高血壓的第一步,是要正確測量血壓。除了門診測量血壓、居家自行量測之外,24小時連續血壓測量,可測定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均血壓值及變動的情形,對於高血壓的診斷及評估高血壓患者的藥物使用情形,也有相當大的幫助。

不是濃度高就有效 食藥署破除美白迷思

不是濃度高就有效 食藥署破除美白迷思#有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所謂一白遮三醜,現代人追求肌膚白皙,方法是五花八門,尤其是化粧品中只要冠上「美白」兩字,就能夠讓消費者怦然心動,掏出錢來購買。食藥署表示,多數消費者對於美白產品觀念並不完全正確,恐導致美白不成,反害皮膚受傷。黑妞不能變白雪公主 民眾勿期待過高食藥署指出,目前衛生福利部共核准13種美白成分,核准使用的美白成分除結構不同,其作用機轉亦不相同,美白化粧品其中的美白成分的主要作用,分為「抑制黑色素形成」或「兼具抑制黑色素形成與促進已產生的黑色素淡化」兩類,現行核准使用的13種美白成分中,除「Ascorbyl Tetraisopalmitate」使用濃度3%為「含藥化粧品」管理外,其餘12種成分均為一般化粧品使用成分,消費者在選購這類化粧品時,可依需求從產品標示之全成分選購適合自己的產品。食藥署指出,民眾選購及使用美白化粧品時,常有「濃度越高越好」、「美白成分加得越多越有效」的迷思,實際上成分濃度愈高或添加越多不同成分,對皮膚的美白效果不一定就愈好;此外,也有部分消費者以為「使用美白產品,黑妞也可以變白雪公主」,食藥署表示,美白成分的主要機轉,是抑制黑色素形成與促進已產生的黑色素淡化,因此,使用美白產品的美白效果,主要是針對色素斑的部分來做改善,而不是改變自己原本的膚色、變得更白皙,所以民眾千萬不要對美白產品有過高的期待。偏方恐致皮膚受傷 遵醫囑+防曬更重要在過去,發現坊間有民眾誤信偏方,以荖花葉敷臉美白,導致皮膚受到破壞,產生網狀黑色白色交織的斑點;也有民眾盲目聽從美容達人建議,以雙氧水自製面膜美白進而灼傷臉部肌膚之事件。食藥署提醒,想要擁有白皙肌膚,仍應循正確管道,並詢問專業皮膚科醫師建議。使用美白化粧品時,應避免使用於發炎部位,若曾有過敏經驗時,應先確認過敏成分,或先做皮膚過敏性測試,確認對產品沒有過敏反應再使用。最重要的是想要擁有白皙肌膚,除了使用美白化粧品外,消費者仍需注重防曬工作,才能讓美白功夫不白費。

綠色葉菜+莓果 麥得飲食有效防失智症

綠色葉菜+莓果 麥得飲食有效防失智症#有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失智症人口不斷上升,而台灣的失智症比例,隨年齡增加也有上升的趨勢,該如何預防失智症一直是令專家們頭痛的問題。美國洛許大學醫中心在2015年發表了一種新的飲食型態-麥得飲食(MIND),對失智症的預防有良好的效果。麥得飲食 大腦較同齡年輕7.5歲麥得飲食是以得舒飲食(DASH)與地中海型飲食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飲食型態,經過5年追蹤,發現飲食型態愈偏向麥得飲食的老年人,認知功能退化速度較慢,而麥得飲食得分較高族群比低得分族群在相同年齡時認知功能年輕了7.5歲。此外,遵守這三種飲食型態皆可減少阿茲海默氏症發生的機率,也有助於減輕認知功能退化,但麥得飲食得分高者明顯優於其他兩種飲食。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營養師呂忻瑾表示,麥得飲食特別強調綠色葉菜類攝取,建議每週攝取6份以上,因為綠色葉菜含豐富葉酸、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類黃酮素等,這些物質可以抗氧化、抑制發炎反應、清除神經毒素以減少失智症發生及認知功能退化。水果則特別建議攝取莓果類如蔓越莓、藍莓、桑葚、黑醋栗等,這些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花青素,為天然抗氧化物質,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莓果類可減緩認知功能退化,動物研究甚至認為攝取莓果類可幫助記憶力與學習能力提升。而魚類及海鮮富含ω-3脂肪酸,可減少大腦中澱粉斑蛋白沉積,並增加神經傳導物質與強化神經元樹狀突脊的密度以減緩認知功能的退化。多堅果、少紅肉 避免認知功能快速退化呂忻瑾營養師表示,台灣當地莓果類產量較少,一般飲食中難以獲得新鮮來源,且莓果類偏酸,常被加入大量精緻糖做成果醬或甜點,無形中增加了熱量攝取,但其實可試著將莓果類搭配較具甜味的水果打成果汁、加入低脂乳品、製成沙拉醬汁或佐以適量堅果食用,都是可以在日常飲食中增加莓果攝取的好方法。而此三類飲食的共同點是,麥得飲食一樣建議攝取堅果類,因為堅果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也一樣強調減少紅肉及其製品與速食食品、精緻甜點的食用,因為這些食物中大量的飽和脂肪酸與反式脂肪酸,易造成血腦屏障受損與增加澱粉斑蛋白堆積,加速認知功能的退化。

防骨鬆!飯後2小時及睡前 補鈣最有效

防骨鬆!飯後2小時及睡前 補鈣最有效#有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症患者在沒有發生骨折以前,往往沒有明顯症狀,然而其目前已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全球第2大重要流行病,且根據研究顯示,除了女性外,男性骨質疏鬆患者也有增加趨勢,並呈現年輕化的現象,藥師建議,預防骨鬆的方法,除了維持好的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外,在對的時間補充營養補給品同樣重要。9成國人鈣、D不足 30歲起骨質流失骨質疏鬆症被稱為「沉靜的疾病」,往往在骨折前沒有明顯症狀,但若有局部遍佈全身的腰酸背痛、身高明顯變矮以及脊椎或關節變形等症狀時,就是骨質疏鬆所發出的警訊!台灣罹患骨質疏鬆的年齡層逐漸年輕化,除了不正常飲食習慣外,熬夜、不當減重都是影響骨質提早流失的重要因素。骨質疏鬆症最新調查顯示,9成國人有維生素D與鈣質攝取不足狀況,人體從30歲開始骨質流失加速,罹患骨質疏鬆症機率更高!專家指出,若能趁年輕儲存骨本,透過足量鈣質攝取、蛋白質與維生素D,加上適度且有效的運動,可減緩骨質流失。骨鬆年輕化 男性也無可避免此外,研究顯示,骨質疏鬆症已非女性專屬疾病,男性患者也有增加並年輕化的現象,骨骼保健已是全民皆應重視的健康議題!專業藥師提醒,預防骨質疏鬆症最重要的就是維持正規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避免熬夜、刺激性食物,並多到戶外走動、養成運動習慣;同時透過營養補給品補充足夠的維他命D及鈣質,最佳補鈣時機為餐前1小時、飯後2小時以及睡前,且需避免和菠菜、空心菜等草酸過高食物一同食用。除了補充維他命D及鈣外,骨質疏鬆也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開始,適度補充維他命C可幫助關節及軟骨修復,藥師提醒,關節保健食品鈉離子含量高,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小心服用。

保暖無法防流感!醫:疫苗接種最有效

保暖無法防流感!醫:疫苗接種最有效#有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天氣漸漸轉涼,一般民眾認為,多穿點衣服才不會得流行性感冒。然而醫師表示,目前並沒有「保暖就能預防流感」的文獻資料,接種疫苗,仍是最有效遠離流感的方式;疾管署表示,10月起,公費流感疫苗開始施打,凡65歲以上長者、50歲以上高風險慢性病患可接種。10 月份起公費流感疫苗開打疾病管制署莊人祥副署長表示,凡65歲以上長者及安養養護機構之住民、6個月以上至國小6年級幼兒及學童、孕婦,50~64歲高風險慢性病患、具重大傷病證明或從事醫事及衛生防疫工作及禽畜業及動物防疫人員,皆符合接種資格。此外,10月1日起也針對75歲以上,且於65歲後從未接種過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之長者,提供1劑肺炎鏈球菌疫苗,符合資格的長者也可以同時和流感疫苗一起接種,以獲得雙重保護,年長者、幼兒以及慢性病患者,都是流感重症的高危險群;台灣常見爺爺奶奶在家照顧幼童,或是已入學學童在校感染也可能將病毒帶回家傳給家中幼童與長者。因此疾管署建議,長幼都應按時接種疫苗。流感主要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播「天冷了,多穿點衣服才不會得流感」,是一般民眾對於預防流感的迷思。臺大醫院感染科謝思民醫師表示,目前並沒有保暖能預防流感的文獻資料;想遠離流感,最有效就是接種疫苗。流感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播,爆發快速且流行廣泛,常出現細菌性或病毒性肺炎等症狀,也可能有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老年、嬰幼兒及慢性病患者等都是高風險族群,民眾千萬不可輕忽。勤洗手、戴口罩也很重要疾管署提醒,疫苗數量有限且接種後2~4週才能形成最佳保護力,孩童及長輩接種也可避免傳染給家中其他成員。並提醒,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機率,但仍可能罹患其他病毒所引起的感冒,因此民眾仍應注意個人衛生保健及各種預防措施,平時也需養成勤洗手及咳嗽戴口罩等好習慣。

登革熱肆虐瘋買防蚊液 醫:含DEET才有效

登革熱肆虐瘋買防蚊液 醫:含DEET才有效#有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登革熱疫情嚴重,入夏以來累計病例數已破6千例,其中又以台南為最嚴重疫區;適逢學校開學季,大家南來北往,家長們為了預防學童被蚊子叮咬,相關防蚊產品也成為開學必備品之一,然而市面上防蚊品種類眾多,該如何選擇才能達到最佳防蚊效果及保護?醫師表示,化學性趨避是輔助,選用含有DEET成分防蚊液才能達到百分百防護。 物理性遮蔽為主 防蚊液只是輔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美容醫學中心邱品齊醫師表示,「防蚊」跟「殺蚊」不同,防蚊是減少皮膚接觸到蚊子的機會,主要利用一些物理或化學性的方式讓蚊子產生趨避效果,經衛生單位許可後可塗抹於皮膚;殺蚊則是利用能破壞蚊子神經細胞膜穩定性的物質,使其神經麻痺早成死亡,主要當作環境用藥。要做到有效防蚊,仍以物理性遮蔽為主,如避免在黃昏到黎明間出門,外出穿著淺色長袖、長褲,且袖口及褲管需具備束口設計,以防止蚊蟲鑽入叮咬,居家門窗使用紗窗、紗門,睡覺時掛上蚊帳等;而化學性趨避作輔助用,在皮膚裸露處塗抹具化學趨避能力的防蚊液,加強防蚊效果。自製防蚊液 藥效未經確認邱品齊醫師提到,防蚊液含有DEET成分,可影響蚊子嗅覺,進而減低其叮咬皮膚的機會;過去曾被指出此成分對孩童神經系統有危害,但近幾年來有研究證實兩者間關聯性不大,民眾可以放心使用。另外坊間常見自製防蚊液,或是不具藥品許可證含植物精油及植物油的產品,常添加香茅、檸檬胺、尤加利、樟樹、茶樹、薰衣草、貓薄荷、柚皮等,以及大豆油及麻油,此類外用品防蚊效果未經確認,不能標示或宣稱療效;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呼籲,找對防蚊產品,才是減緩登革熱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