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建立龐貝氏症幹細胞 技術領先全球

中研院建立龐貝氏症幹細胞 技術領先全球

2011/11/29(2022/3/15 19:43更新)

台灣的醫療技術越來越成熟,最近有許多突破性的研究都登上國際的舞台,而最近中央研究院也發表一篇研究,成為全球第一個建立龐貝氏症的「誘導式全能幹細胞」(PomD-iPSCs),不僅可以瞭解龐貝氏症的致病機轉,還可以提供更進一步的治療,這項研究也被刊登在「人類分子遺傳(Human Molecular Genetics)」國際期刊上。(圖片為染色體,翻攝自維基百科)

根據罕見疾病基金會的文章表示,龐貝氏症是因為第17對染色體異常,導致缺乏酸性α-葡萄糖苷酶的基因(acidic α-glucosidase,稱為GAA基因)),造成身體無法分解肝醣所引起的疾病。龐貝氏症主要可以可分為三型:嬰兒型、年輕型及成人型。嬰兒型通常在6個月大時就發病,且會迅速惡化致死,這型病人的的心臟、骨骼及呼吸肌均受到很嚴重的損害,而心肺衰竭往往是最大的致死原因。

成人型則是慢慢惡化,且其心臟沒有受損,但通常在20-60歲時會出現四肢肌肉無力之現象,也和嬰兒型的病患一樣最終會死於呼吸衰竭。年輕型則指會在嬰兒期和6歲前發病,其受損傷之部位也有肌肉無力,但大多沒有明顯的心臟疾病。大致說來,若越晚發病越不會有心臟疾病。在台灣的發生率為每3萬到4萬分之一。

但是目前龐貝氏症已經不算是絕症,因為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所前任所長陳垣崇曾發明治療藥物,幫助早發症孩童延長生命時間。但藥物無法完全治癒龐貝氏症,長期施打也可能因排斥作用而導致藥效降低。所以郭紘志博士透過研究這種幹細胞,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更快速地發展出有效的藥物,來治療龐貝氏症的患者,同時郭紘志博士也表示,目前中研院已經針對許多遺傳疾病,利用這種模式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研發更有效的藥物。

治療龐貝氏症 早期篩檢早期治療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175

中研院研究證實 天麻萃取物可減緩神經退化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22

蠶豆症男童急性溶血險死 輸血救回一命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07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