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

眼鏡度數一直變 小心白內障!

眼鏡度數一直變 小心白內障!#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曾有過短時間度數加深、看遠看近都迷糊不清的現象嗎?部分民眾視力模糊,常以為是眼鏡度數不足,至眼鏡行驗光才發現在近視、散光度數改變,有的根本度數量不出來。另也有些族群是眼鏡度數配足仍看不清楚,夜間畏光、或看東西時會有光暈出現。醫師表示,這些症狀很有可能都是罹患白內障的徵兆。白內障不是老人家的專利亞東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王嘉康表示,白內障一直被認為是老人家的專利,近年來卻因為行動裝置的普及讓三大眼及青光眼、白內障及近視都有年輕化趨勢。因為國人健康意識抬頭,醫師提醒以下幾類病患要特別注意:1) 糖尿病/民眾若血糖控制不佳,就會提早產生,即使血糖控制得好,也要每年定期做眼科檢查,了解是否有白內障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2) 眼科病史/曾接受眼內手術、眼部創傷、虹彩炎、急性青光眼,都容易提早產生白內障,需定期眼科追蹤。3) 長期使用類固醇的病患/例如:有風濕免疫疾病須長期口服或注射類固醇。4) 有高度近視/近視大於六百度也會提早有白內障產生。另外做過近視雷射矯正的病患,仍然保有高度近視的體質,還是會提早白內障。5) 職業/長期陽光照眼的族群,例如:職業駕駛、漁民、農民、及長期戶外工作者,因為紫外線曝曬過多,也會提早白內障。白內障可透過控制血糖、戒菸預防王嘉康主任表示,白內障就是水晶體混濁,若人的水晶體混濁,看見的影像會模糊不清或產生雙影。白內障的預防,可以點預防白內障的眼藥水、服用維他命C及E(綜合維他命更好)、控制血糖、以及戒菸,因為陽光是造成白內障一大主因,所以戶外陽光強烈的地方要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一旦白內障形成,就無法再消失,白內障輕微時可以配戴或更換眼鏡矯正視力,嚴重時需以手術摘除白內障。

兩眼霧煞煞 出門迷路才知白內障作怪

兩眼霧煞煞 出門迷路才知白內障作怪#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徐伯伯眼睛視野常常「霧煞煞」,長年點眼藥水都無法改善,不但報紙、電視看不清,出門也常走錯路,就醫後就診後才發現原來兩眼都罹患白內障。白內障指眼球內水晶體發生混濁,導致光線無法穿透水晶體,影像無法聚焦於視網膜,於是患者視力下降。主要原因多為後天性的老年性白內障。嚴重白內障多以手術方式置換人工水晶體為主。白內障手術時間短、術後不需住院目前白內障最廣泛使用的手術方式為「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優點為手術時間短,大多使用局部麻醉,術後多數不需住院,可降低病人的不適感。術後傷口因切口極小,多可快速癒合並且迅速恢復視力。可折疊式人工水晶體 提升視覺品質食藥署表示,人工水晶體的設計由傳統硬式球面鏡片,發展至最新的可折疊式多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使術後癒合時間降低並提升視覺品質。雖產品選擇性增加,各種產品有其不同的優缺點及適用性仍應請教醫師評估。一定要選擇經衛生福利部核准合法產品以保障健康。若在術後感到眼睛不適或其他眼部問題,需立刻洽請眼科醫師診斷。目前已取得許可證之人工水晶體,皆經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審查其生物相容性、滅菌確效以及功能性(如屈光度數、光線穿透率、成像品質等),確保安全及效能無虞,才可取得上市許可證。食藥署提醒,在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術前務必與眼科醫師充分溝通,依照病情、職業、生活習慣等,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並於手術前、後注意事項。

防治兒童惡視力 6大徵兆及早發現!

防治兒童惡視力 6大徵兆及早發現!#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最新統計,每2位學齡兒童中,就有1人近視,寒暑假更是度數增加的高峰期。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強調,越早得到近視、度數增加越快,未來罹患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退化、視網膜剝離的風險,更會大幅增加。6大徵兆及早發現惡視力眼睛是靈魂之窗,眼睛保健要從小開始。王孟祺院長表示,成長發育階段的兒童,要特別留意弱視及近視的問題,建議家長留意孩子的日常行為,若是發現有姿勢異常、常瞇眼、斜著頭、走路常撞到、經常跌倒,甚至是瞳孔反射呈現白色,就要盡快帶到診間檢查。治療弱視、近視有黃金治療期王孟祺院長指出,弱視的原因有斜視、屈光異常、眼瞼下垂,或是先天性白內障,在診間可以透過「亂點立體圖」篩檢;確診後,最好把握3歲前的黃金治療期。而近視的原因則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造成眼軸過長而視力模糊,18歲前可以藉由點散瞳劑藥水,或是配戴角膜塑型鏡片,達到輔助控制近視的目的。戴眼鏡治療迷思醫師來解答越晚戴眼鏡越好嗎?許多家長認為,小孩越早戴眼鏡,度數可能增加越快。王孟祺院長說明,一般來說,裸視視力低於0.5,也就是約150度的近視度數,就需要配戴眼鏡。若是太遲配戴眼鏡,反而會造成眼睛容易疲勞、近距離用眼時間增加,以及影響學習。(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用眼過度?簡單2道明目料理報你知!

用眼過度?簡單2道明目料理報你知!#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玉米護肝利膽,利水消腫,兼防白內障,是世界各地餐桌上最古老的穀物食品之一。隨著吃粗糧的口號越喊越響,人們重新認識到玉米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它味甘性平,具有保肝明目,清濕熱,利肝膽,防治白內障、老年黃斑變性之效,並可降壓、降脂、降糖。舒緩眼睛疲勞、改善白內障玉米是很多人很喜愛的食品,由玉米製作而成的菜式成千上萬。柔滑可口的水煮糯玉米、清甜可口的甜玉米湯、細膩香濃的玉米糊……想想都要吞口水了。可是您知道嗎?這種被稱為「黃金作物」的粗糧還有治病的功效呢。我們先來看看它的明目作用。朋友的老爸退休前是位中文系的大學教授,退休後患上了老花眼。雖然人退休了,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老人家說退休前的時間被很多雜事占用了,現在退休了,正好可以潛心研究學問。他給自己定了個龐大的寫作目標,要在五年內寫出一部一百萬字以上的著作。於是每天他都有七八個小時坐在電腦前查閱資料、奮筆疾書。朋友擔心老人家用眼過度、眼睛進一步老化,於是向我請教該如何調理預防。我給他推薦了一道菜——枸杞子玉米羹,先來看看這道菜怎麼做。【枸杞玉米羹】作法/1) 取一百克玉米粒洗淨。2) 取十克枸杞洗淨泡軟。3) 鍋內加適量清水,下玉米粒煮至熟爛,再放入枸杞子和白糖,煮約五分鐘,勾芡後起鍋即可。注意/可根據個人喜歡增加青豆、香菇、蝦仁等食材。功效/滋肝明目,緩解眼睛疲勞,防治白內障、老年性黃斑變性。補充葉黃素可降低眼睛疲勞人老了,各個器官都會退化,如果只是得個老花眼問題還不大,但如果得了白內障就麻煩多了。患者一開始只會覺得眼睛像蒙了層東西,發展下去就會有徹底失明的危險了。不過還好,現在醫學技術發達,白內障手術安全又高效,但引起老年人失明的另一個常見病:老年性黃斑變性,往往沒有什麼太好的治療方法。現代研究發現,玉米含有豐富的玉米黃質和葉黃素成分,對於白內障、黃斑變性均有預防作用,對於已患病的人亦有延緩病情進一步加重的效果。此外,對於長期用電腦的人群來說,補充葉黃素還可降低射線對視網膜光感受細胞的傷害,以及有效緩解視力疲勞。再加上養肝明目有口皆碑的枸杞子,這道玉米羹絕對是過度用眼者的理想選擇。維生素E改善動脈硬化、調節內分泌作為粗糧中的保健佳品,玉米的功能當然不止這些。玉米中的脂肪(玉米油),50%以上為亞油酸和卵磷脂,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治高血壓、冠心病、細胞衰老及腦功能退化等效果,並有抗血管硬化的作用。玉米還含有大量維生素E,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和氧化物的形成,且有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的功能。此外,維生素E還可促進細胞分裂,調節神經和內分泌功能,使皮下組織豐潤、皮膚細胞富有彈性和光澤。不過維生素E對溫度比較敏感,如果像做玉米羹那樣把玉米粒煮爛,裡面的維生素E可能就要被破壞殆盡了,所以要想發揮出玉米中維生素E的效果,吃玉米沙拉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下面這道芹菜玉米沙拉就值得推薦。【芹菜玉米沙拉】作法/1) 將芹菜莖沿縱線切開,並切成約三釐米長的小段;2) 將玉米粒和切好的芹菜段在添加了少許鹽和沙拉油的沸水中汆燙數分鐘,撈出後瀝乾水分;3) 將玉米粒和芹菜段放到盤中,還可放入少量枸杞粒,用沙拉醬攪拌後即可食用。功效/解煙毒,防治動脈硬化,美容嫩膚。(本文摘自/長壽之鄉的食療祕方/時報出版)

學齡童過動?每2人有1人近視是原因

學齡童過動?每2人有1人近視是原因#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別讓「惡視力」綁架未來!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告,新北市國小學生乎每2名學童就有1名有視力不良的問題,近視盛行率約48.7%,其中7-11歲學童甚至有48.8%有近視問題。學習如何保護眼睛,才能早些預防未來的視力問題。近視後平均年度數會增加50-100度兒童太早近視度數增加越快,若刻意不配眼鏡反而會增加眼睛惡化的機會。過早接觸這些聲光效果的電子產品,甚至也可能引發白內障。近視不僅可能成為未來隱憂,學童近視問題也有可能會導致學習障礙。臨床上發現,兒童近視後平均年度數會增加50-100度,若刻意拖延不戴眼鏡矯正,日後變為高度近視(>600度)的機會也增加許多。看不到黑板、無法集中精神被誤認為過動恩主公醫院眼科主任江怡慧表示,近視問題不僅可能成為未來隱憂,也有可能會導致孩童看不到黑板,注意力無法集中,有可能被認定為愛搗亂的過動症孩子。另外也有許多眼睛病變無法透過眼鏡或手術解決,如早發性白內障、黃斑裂孔、黃斑部出血等,嚴重也有可能導致失明。因近視屈光手術只能矯正度數,減少配戴眼鏡需要,卻無法改變眼軸變長,視網膜變薄等眼球構造改變的問題,甚至可能使近視性黃斑部病變機率增高的機會。新北市國小一~三年級小朋友能免費檢查江怡慧主任表示,「正確視力保健」觀念應該從小扎根,讓學童了解如何保護眼睛免於近視威脅,104年起配合新北市衛生局,免費提供國小一~三年級小朋友的視力檢查,及早發現兒童視力問題、越早介入控制近視度數就能及早介入治療。

白內障盡早就醫 享受「睛」采人生

白內障盡早就醫 享受「睛」采人生#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高齡化社會中,眼睛老化是一項老化警訊,根據眼科醫學會資料顯示,推估台灣約有6成高齡者罹患白內障,就醫比例卻僅有2成,55%高齡者甚至會等到眼睛出狀況後才就醫,是歐洲國家的3倍!醫師提醒,白內障會導致視力越來越差、容易跌倒,增加外傷的機會,也會因為活動範圍越變越小、足不出戶引發老人失智等其他疾病。不愛檢查原因可能是擔心療法無效、影響生活隨台灣老化速度加快,白內障患者預計未來將再創新高!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暨白內障手術委員會召集人潘志勤醫師指出,國人固定檢查習慣偏低不只在眼科發生,歸咎原因可能在擔心新療法成效不佳、不願面對眼疾真相、擔心術後引發併發症等。隨著醫療進展,台灣白內障手術日趨精進與世界同步,國人也應隨時接受新資訊,才不致讓視力問題因害怕不敢手術而影響老年生活。白內障患者可能引發骨鬆、關節退化問題潘志勤醫師指出,「還有更多疾病躲在白內障後面」,白內障患者不僅要面對生活上的不便,還可能因為減少活動引發骨質疏鬆、關節退化等問題。另外也會因此負擔龐大的醫療費用,因此治療白內障僅是邁向良好老年生活的第一步。視力差不僅會影響活動範圍,越來越模糊的世界也會讓老年人,在生活上面對重重關卡以致拋棄戶外生活。其實只要積極尋求治療方法、與專科醫師討論,有機會一次解決白內障、遠視、近視及散光等問題。高危險群1~2個月就要檢查一次應定期及規律檢查白內障全台患者更已於103年突破百萬大關潘志勤醫師提醒,現代醫學進步,65歲以上一般高齡者,應以半年至一年檢查一次,但有高危險因子的人如糖尿病、青光眼及其他慢性病患者,檢查頻率約1~2個月一次。出現眼部不良反應時應盡速就醫並與專業醫師討論解決方法,才能在退休後持續擁有「睛」采人生。

新型白內障手術 傷口可縮小5/6

新型白內障手術 傷口可縮小5/6#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白內障主要是因為水晶體混濁導致,除了高齡化社會來臨,致使罹患白內障的比例越來越高之外,糖尿病、外傷及遺傳等因素,也會出現白內障。傳統白內障手術,傷口大、復原時間長、術後易產生併發症;目前對於白內障治療,已有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由於手術切口小、無縫線,術後復原也很快速,這對於白內障病人而言,是很好的選擇。傷口只有2.2mm 僅傳統手術1/6大眼科醫師王孟祺表示,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引進台灣已有20年,優點是取出水晶體的傷口很小,只有2.2mm,對眼球結構傷害小,傷口只是原來傳統手術方式的1/6,且手術不用縫線、拆線,也不用打針劑麻醉藥,只需在眼球表面點眼液麻醉藥,而且可以隨時補充,因為不用打針,產生併發症的機率較低。飛秒雷射輔助 手術穩定性高又安全超音波晶體乳化術治療白內障的傷口小,使得感染發生率較低,恢復較快。因為眼睛是球形,傷口小對於眼睛的改變就小,所以術後因為傷口造成的散光也大幅減少,並且可以預測術後度數。王孟祺醫師已有10年都用超音波晶體乳化術進行白內障手術;此外,他並指出,因為醫療科技越來越進步,新的醫療儀器也越來越多,目前還有飛秒雷射來輔助進行白內障手術,由於穩定性更高,可以更安全且快速的進行手術。傳統白內障手術傷口大、可能傷害其他結構不過,仍有很多人仍停留在要等白內障成熟後才手術的觀念;王孟祺醫師說,傳統白內障手術要等白內障成熟才取出置換人工水晶體,但是傷口就有1.2公分,而眼球直徑只有2.4公分,所以對眼球而言,破壞很大,而且還要縫線、要住院,以及要拆線,手術還要打針劑麻醉藥,就有可能傷害到眼窩其他結構,並且恢復也較慢。男子懼怕手術 導致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王孟祺醫師進一步指出,其實有很多人懼怕手術,並且擔心術後照顧麻煩或是覺得會很疼痛,而不敢做手術。就有一名60多歲男子,在10年前已經有白內障,當時就必須要做手術,但他卻因為害怕手術,結果竟造成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發作,視神經受損,手術後視野也受到影響,非

逾半數熟齡族 眼睛岀狀況才就醫!

逾半數熟齡族 眼睛岀狀況才就醫!#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白內障不只是眼睛疾病,其所可能導致的照護問題,更將耗費不容小覷的社會成本與家庭負荷!隨著老化指數越來越高,台灣將迎來第一個老年人口超過幼年人口的父親節,與老化關聯緊密的白內障全台患者更已於103年突破百萬大關。台灣人白內障就醫比例僅2成一份橫跨歐亞18國、調查人數逾8,000人的「歐亞熟齡白內障認知大調查」顯示,55%台灣熟齡族從眼睛出狀況仍沒有在第一時間就醫,是亞太其他國家平均2倍,更是歐洲平均3倍,堪稱歐亞最ㄍㄧㄥ熟齡族。檢視台灣健保資料可以推估,全台65歲以上白內障盛行率達60%,但白內障就醫的比例僅有2成,顯示高達4成65歲以上白內障患者未就醫。新技術可以一起解決近視、散光問題隨台灣老化速度加快,白內障患者預計未來將再創新高,調查顯示,高達94%的台灣熟齡害怕罹患白內障將阻礙自己追尋人生未完成的夢,93%擔心無法到異地旅行,89%覺得會影響社交等生活娛樂!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暨白內障手術委員會召集人潘志勤醫師指出,白內障手術治療日趨成熟,選擇新科技治療方案對罹患白內障的熟齡來說,除了滿足看得見的基礎需求外,並有機會同時一併解決近視、散光、老花 等相關問題,而能看得更清楚。「視」在必行 人生更「睛」采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呼籲,白內障是不可避免的老化眼疾!鼓勵民眾多關心家人並協助定期就醫檢查,若有症狀出現,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及早恢復視力,讓下半場人生更「睛」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