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

研究:白內障未治療 骨折風險增7成

研究:白內障未治療 骨折風險增7成#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研究發現,患有白內障的民眾,因為看不清楚,相較於常人,更容易跌倒,白內障與骨折、骨質疏鬆習習相關。這篇研究論文獲得美國老年醫學會(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官方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刊登。白內障患者沒有接受手術治療 骨質疏鬆或骨折風險提高到7成這篇研究由花蓮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黃暉凱在高齡暨社區醫學部羅慶徽副院長的指導下,與團隊復健科醫師林書蔓、研究部醫學統計諮詢師王仁宏、復健科主任梁忠詔,利用健保資料庫資料,進行骨質疏鬆、骨折與白內障的風險研究。黃暉凱醫師表示,在門診時遇到一名病人不只頭部包紮、手上也打著膏,經詢問得知病人是因為白內障看不清楚,踢到地上物品而跌倒。骨質疏鬆或骨折可能與白內障有關連?黃暉凱醫師依居家醫療的經驗,也發現視力模糊的病人,活動力下降很多,因此開始探查相關文獻資料,並著手研究。黃暉凱醫師針對健保資料庫10萬筆65歲以上長者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發現病患罹患白內障,骨質疏鬆及骨折風險比常人上升將近3成,也發現白內障的患者若沒有接受手術治療,骨質疏鬆或骨折風險提高到7成。老年人白內障率高達6成 怕受傷不出門曬太陽反而骨鬆根據臺灣的眼疾流行病學研究,65歲以上老年人的白內障盛行率約為60%,也就是說每2位65歲以上老人,就有1位患白內障。花蓮慈濟醫院眼科醫師何明山表示,隨著年紀越來越來大,眼睛水晶體會慢慢變形,就像相機鏡頭起霧看不清楚。而水晶體經過紫外線照射,經年累月也會產生白內障。眼睛受過傷、常使用3C產品、高度近視等都是白內障的高風險群,初期症狀會怕光,如果有以上症狀,建議找眼科醫師診治。何明山醫師指出,常在門診時遇到患有白內障的病人,因為視線模糊,為避免產生意外傷害,逐漸減少戶外活動,導致紫外線、維他命D攝取不足,造成骨質疏鬆。骨折導致老年人失能、罹患退化性疾病 甚至也提高死亡率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50歲以上民眾,男性骨質疏鬆的比例超過2成,女性接近4成。黃暉凱醫師表示,長者隨著年齡增加,骨質密度下降,骨質疏鬆症造成骨折的危險性會大幅提高,而骨折導致老年人顯著的失能、罹患退化性疾病增加外,甚至也會提高死亡率。提醒白內障長者應積極接受治療,同時到醫院檢查骨質密度,及時介入治療,預防骨質疏鬆及骨折。

白內障併散光 視力「日全蝕」險意外

白內障併散光 視力「日全蝕」險意外#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6歲的李先生,白內障嚴重到無法測量度數,極度畏光,甚至在明暗交界處會瞬間出現視力「日全蝕」現象,嚴重影響視力及行車安全,一次差點因此發生嚴重意外,就決心進行白內障合併矯正散光及老花手術,術後視力恢復1.0,開車不再膽顫心驚。七成長者散光 合併白內障視力雪上加霜台灣65歲以上散光人口比例高達74%,可能會造成頭暈、頭痛、噁心、遠近都看不清等,若長期忽視散光問題,最後合併白內障,視力就會雪上加霜。眼科診所賴威廷醫師解釋,白內障的型態有很多種,有些人可能原來近視五、六百度,突然跑到八百度、九百度、一千度,這叫核性白內障;另有一些人碰到強光就看不清楚,例如開車時太陽一來就看不清,戴上墨鏡才看得到,叫後囊性白內障;另外有些人是看東西總覺得有一層煙霧感,則是皮質性白內障造成的。簡單來說,視力越來越不清楚,配眼鏡也很難解決就要小心,可能就是白內障已經形成,一定要找眼科醫師做檢查。白內障手術後還戴眼鏡?精準醫療一併處理若有散光,白內障術後視力就可能仍然不清晰,初估只有6%患者會在白內障手術是合併矯正散光度數,所以許多患者術後仍因散光配戴眼鏡,所以如何將白內障手術做得更精準是醫界一直關心的課題。近年興起白內障手術「精準醫療 」趨勢,能一併矯正散光老花等屈光問題,讓術後視力更進階。眼科中心張正忠院長表示,現在3C產品盛行,很多患者的用眼需要一直調節遠、中、近的焦點距離,如果視力不清就會造成生活上諸多的不便,尤其更會有行車上安全上的隱憂。現在出現的新科技——SMART人工水晶體晶體,植入後可以針對患者需求量身訂做的動作。張院長進一步說明,像是在看智慧型手機、還有平板或電腦時距離會一直換,傳統的科技的人工水晶體雖然也有多功能,但強調在遠、近兩中距離角度,而現在新型科技透過光導技術,把光線分配得更均勻,加強中近距離,也保留了遠、近距離的清晰視力,所以在患者能在生活上有更便利。新技術讓中近距看得更清晰 白內障治療新選項進階多焦點結合散光矯正的人工水晶體新技術的面世,讓白內障患者在治療上也有了新的選擇。但老來想擁有清晰視野,平常的眼睛保養還是一樣不可少。(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白內障術後須戴眼鏡嗎?考量5要點

白內障術後須戴眼鏡嗎?考量5要點#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58歲男性,近視戴眼鏡40幾年,近2年視力逐漸模糊,自以為是近視度數加深,門診檢查確診白內障影響視力,須手術治療才能改善視力。治療方式是清除白內障,植入人工水晶體,但手術後就不必再戴眼鏡嗎?白內障手術後是否需要戴眼鏡 須考慮5點眼科醫師廖昶斌表示,隨著3C產品盛行,白內障患者也有增加趨勢,約8成戴眼鏡民眾在聽到需要接受白內障手術時,會詢問是否術後就可以擺脫眼鏡。一般需要配戴眼鏡多是因散光、近視、遠視、老花等問題,透過眼鏡改善視力。白內障手術後是否需要戴眼鏡要考慮下列幾點:(1)術前檢查是否有散光必須矯正、(2)人工水晶體度數測量準確度、(3)人工水晶體的選擇是否能改善老花及散光、(4)對視力的特殊需求、(5)術後畏光。通常超過100度的散光就會影響視力,倘未選用散光矯正的人工水晶體,術後就要依賴眼鏡來改善視力。同時小切口無縫線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能提高術後散光控制,並可考慮搭配飛秒雷射白內障前置手術,減少角膜內皮細胞的傷害,增加人工水晶體的長期穩定度。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降低術後老花眼鏡依賴程度一般人40歲以上就會開始有老花眼,單焦點人工水晶體沒有調節作用,只能選擇看遠或看近。不論術前是否有老花眼,選用單焦點人工水晶體,術後95%以上必須戴眼鏡。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可降低術後的老花眼鏡依賴程度,白內障手術同時改善老花,隨著人工水晶的進步,白霧及眩光狀況較以前大幅改善。廖昶斌醫師表示,有些行業對視力有特殊要求,如珠寶鑑定必須觀察入微,即使選用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還是需要特殊眼鏡輔助。此外術後傷口恢復期間易畏光,必須暫時配戴太陽眼鏡遮光。接受白內障手術前,須詳細檢查了解眼睛狀態,依需求及習慣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考慮清楚人工水晶體選擇,了解手術內容及可能改善的程度。

白內障年輕化!醫師破解治療3迷思

白內障年輕化!醫師破解治療3迷思#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別再說白內障是老人病!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近十年來40歲至50歲白內障就診人數成長增5成,青壯年民眾要當心。民眾在治療常有三大迷思,害怕手術、聽別人的經驗選人工水晶體、要對醫院設備精挑細選,反而拖延白內障的治療,恐導致失明。視力模糊、怕光、複視、近視度數遽增 都可能是白內障徵兆現代人的生活已脫離不了3C產品,但對於眼睛負擔大幅增加,眼疾也更容易上身!眼科醫師王馨慧表示,水晶體原本是透明,但吸收3C產品散發出的熱能,長期下來水晶體會逐漸變混濁甚至全白、形成白內障。如果視力模糊、怕光、複視、近視度數突然遽增,都可能是白內障徵兆;若原本已有老花,突然覺得老花狀況改善,也可能是罹患白內障。民眾除了定期檢查,眼睛視力的任何變化都不能輕忽,才不會錯失黃金治療期。白內障治療三迷思 拖延治療加重病情眼科醫師賴威廷表示,雖然進行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已是主要的治療方式,但卻發現民眾在治療上有三大迷思:(1)害怕手術、忍到不行再說;(2)不了解人工水晶體差異,聽別人的經驗選就是;(3)開眼手術很重要,要對醫院設備精挑細選,反而拖延白內障的治療,恐導致失明。迷思一:白內障手術過程劇痛、恢復期長?擔心手術風險,忍到不行才開刀。王馨慧醫師表示,眼科手術進展日新月異,雖然白內障手術困難度相較高,但術前全面檢測,術後就能有良好的效果,建議術前經過2至3次的精密詳細的檢查以及高階光學測量仔細評估。現今手術傷口比起過往小,術後只要1至2週就能恢復,對日常生活影響並不大,不需過度害怕。白內障拖到晚期使水晶體含水量增高、膨脹,誘發青光眼等併發症,恐造成失明。若疑似罹患白內障,應盡快就醫檢查與治療,避免影響視力,或導致後續手術併發症風險提高。迷思二:單焦點水晶體還是多焦點水晶體?選大家用過都說讚的那一個!王馨慧醫師提醒,有時他人推薦的並不適合自身。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僅能改善聚焦看遠距離的單一功能,患者術後若有老花在閱讀時仍需配戴老花眼鏡;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較為方便,可以讓患者術後兼具看遠和看近的功能,若有老花問題不需再另外配戴老花眼鏡。不同人工水晶體有不同的優缺點,建議術前經過多次精密詳細檢查。迷思三:白內障手術很重要,要挑醫院、挑設備!有些民眾會覺得要到醫院才能得到良好的治療。賴威廷醫師表示,目前台灣的眼科醫療環境完善,不論是診所或醫院,在手術設備上並無太大差異。白內障也是眼科醫師常規的手術,所以無論是醫院或是診所醫師都可以有足夠的經驗協助病患評估與進行手術。使用3C用品適度休息 避免白內障報到王馨慧醫師提醒民眾,日常使用3C產品要適度休息,避免白內障提早報到,也建議定期進行視力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處理視力問題。若發現已罹患白內障也不用擔心,治療方式成熟,與醫師討論找出最符合需求的治療方式,有機會恢復清晰視野。

工程師僅4旬 白內障「早」上門

工程師僅4旬 白內障「早」上門#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白內障一直被視為老年人專屬的眼部退化眼疾,但近年來,3C產品的普及讓眼睛使用時間大幅增加,根據眼科醫師門診觀察,白內障患者年齡層明顯下降,民眾如從事需長時間暴露於電子屏幕、紫外線、強光作業下,須注意工作時間並適時放鬆,別讓雙眼用眼過度,否則極易造成眼睛提早退化或急性白內障,如視力或近視度數有變化,應盡速就醫檢查。白內障易被誤認老花 度數變化應盡速求診有位現年40餘歲的張先生是科技業工程師,工作需長時間使用電腦,而且近視度數高達1000度以上以及有 200度散光。長期過度用眼之下,一年前看近有明顯的模糊感,並檢查出老花度數;但日前發現看遠和看近的視力都產生模糊的問題,以為是老花度數增加,求診就醫後竟發現早發性白內障。在了解目前白內障手術中所置換的,可選擇三焦點人工水晶體一次解決白內障、近視、散光、老花等問題,因此決定採用三焦點人工水晶體。由於術前良好的溝通做最適當的選擇,手術恢復良好,視力彷彿回春又恢復清晰,生活及工作上都得到舒適的用眼品質。人工水晶體三焦點設計 首重穩定性眼科醫師郭明倫表示,人工水晶體技術日新月異、不斷進步。以三焦點水晶體為例,在夜間視力也非常清楚,更具備獨特的雙重繞射合併光波迴旋專利技術,可提高對比敏感度,有助優化遠、中、近距離的視力品質,把白內障、老花、散光及近視或遠視等5合1問題一併解決;包含支架採用雙C型專利設計,在植入眼睛後可強化穩定性,讓精準性、安全性及便利性大為強化。白內障人工水晶體置換 有效治療助恢復由於白內障是源於蛋白質的變異,無法藉由藥物回復,使用藥物治療只能延緩惡化程度,而手術合併人工水晶體置換植入才是有效的治療方法。醫師提醒若突然感覺視力持續模糊、色調改變或是出現畏光、複視的狀況,又或是半年內度數快速增加,都可能是白內障警訊,最好儘快就醫檢查、治療,同時建議每半年進行定期眼睛檢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白內障術後乾眼 人工淚液成救星

白內障術後乾眼 人工淚液成救星#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白內障是老年人的視力殺手,而且年紀愈大、白內障盛行率愈高,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自2001年至2013年, 65歲以上老年人患有白內障的比率超過30%,儼然成為老年人視力的一大威脅;所幸目前手術治療可協助患者恢復視力,也是白內障治療的主要方式。白內障術後乾眼症狀 配合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緩解根據美國2017年一項研究發現,針對平均年齡70歲,並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的老年人,超過半數在接受手術前檢測時出現乾眼症狀,所幸在配合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緩解下,乾眼症狀多半可獲得改善。眼科診所李永誠醫師指出,有一位70歲的老婆婆,因罹患白內障導致視力不佳,經手術後成功恢復視力,但卻出現乾眼症狀,包括眨眼時常常覺得有異物感、流眼淚,回診時,開立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使乾眼症狀獲得緩解,眨眼時也不再有異物感。眼科手術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引發乾眼症狀李永誠醫師表示,白內障手術造成的乾眼症狀,可能起因於手術前麻醉藥造成角膜上皮脫落、手術時造成角膜上皮損傷、手術後發生發炎反應或組織水腫、或手術傷口不平整造成黏液層穩定度下降等等。除了白內障手術可能造成術後乾眼症狀,李永誠醫師也提到,近視雷射手術、青光眼手術、角膜移植手術、視網膜剝離手術等與影響到角膜組織的手術,亦容易直接引發乾眼症狀。術後乾眼症狀須儘早諮詢醫師李永誠醫師呼籲,年紀愈大的患者,因為老化導致乾眼症狀愈明顯,而白內障又好發於老年人,因此術後的乾眼症狀更要多加留心。除正常作息、充足睡眠、攝取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減少3C產品使用時間等,從生活習慣著手改善,有時也可熱敷眼睛,都能對乾眼症狀有所幫助。當然,最重要的是,發現症狀後應盡速前往眼科門診諮詢,對症下藥就能獲得改善。(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微創手術治白內障 彷彿重返年輕

微創手術治白內障 彷彿重返年輕#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0歲的西餐廳廚師,近年來感到視力模糊、畏光,切菜、煮菜越來越吃力;就醫檢查才發現,雙眼老花達4、500度,且有白內障,經醫師評估仍有中近距離用眼需求,建議施行白內障手術,並植入「進階版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提升術後生活的便利性。術後他感覺視力回到30歲,且眼睛痠澀問題也改善了,又能夠盡情料理美食。進階版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中近距離看得清楚秀傳醫院副院長林浤裕指出,廚師需要切菜、料理、擺盤,工作時主要的用眼距離大約在一個手臂40至60公分中近距離的長度,考量到病患術後不需要配戴老花眼鏡,建議進行白內障手術移除霧化水晶體後,同時植入使用光動科技的「進階版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來同時治療白內障及老花眼,這款水晶體最能夠符合他的中近距離視力需求;另外,文書工作、畫家、書法家及司機等職業,需要打電腦、看報表、畫畫、寫書法,甚至在車上使用導航,生活視物在中距離時間較長者,都很適合。視力品質更佳 大幅改善夜間光暈林浤裕副院長表示,使用單焦點人工水晶體,看近物、閱讀需配戴老花眼鏡;若使用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雖然能看近、看遠,但中近距離的視力,仍看不清楚;而「進階版多焦點黃色人工水晶體」,可看遠、中、近三種距離,視力品質更佳,尤其40至60公分的視力優於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同時光動科技可增加光能利用率,大幅改善夜間看近物時因為光線不足而比較吃力的情況。使用高階精密人工水晶體 術前需詳細檢查選擇高階功能的人工水晶體,度數誤差應控制在50度以內,而且不是人人適合,因此術前測量必須非常詳細,做客製化的評估。林浤裕副院長指出,白內障影像導引系統是讓手術成果更趨理想的一大利器,影像導影系統會進行完整的檢查與規劃,能將患者角膜結構全方位呈現、角膜弧度數據完整記錄,檢查作業完成後,系統會進行規劃手術方針,同步設定散光軸度,並計算人工水晶體作業程序,提供手術切口位置、水晶體數值與置中性,提供給手術醫師精準的判斷,大幅提升手術後屈光矯正的準確度,對於需要散光矯正的患者尤其重要。微創傷口僅傷0.2公分 術後一周勿碰水林浤裕副院長提醒,雖然目前進行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以飛秒雷射微創手術為主流,傷口僅0.2公分,但一星期內仍應避免碰水,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回診追蹤,減少發生感染的風險,並且平常應做好眼睛防曬。(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3C上癮致白內障?黃綠色蔬菜成救星

3C上癮致白內障?黃綠色蔬菜成救星#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2016年全民護眼趨勢調查,國人每日使用3C總時數平均近8小時,相當於1/3天眼睛睫狀肌都處在緊張狀態,容易造成眼睛乾澀、模糊,甚至提高白內障風險。想要改善視力上的問題,除了改變生活習慣之外,因為坊間盛傳多攝取葉黃素可以保護視力,因此葉黃素也成了最夯的護眼保健食品之一。日光、電燈都傷眼 葉黃素助減少傷害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教授陳俊榮說,葉黃素在主要分布於眼球水晶體的黃斑部、皮膚、乳房以及消化道。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是組成視網膜和黃斑部的重要物質,以及視網膜主要色素來源,對於神經系統傳導也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含有紫外線的日光、電燈、電腦、電視等等,都會對眼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葉黃素能中和藍光、減少藍光傷害,進而降低黃斑部病變和視網膜傷害,而葉黃素可以增進水晶體的抗氧化能力,抵抗紫外線與自由基的傷害,並可保護眼睛的微血管,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是保護眼睛的營養素。多吃綠黃色蔬菜 靠食物攝取葉黃素陳俊榮教授表示,一旦身體感到疲勞時,最重要的是適度休息與充足睡眠,如發現眼睛有乾澀、視力模糊等症狀出現時,建議就醫治療。並且平時養成良好習慣,例如電腦螢幕放置在直視的位置、調整室內照明、注意工作時的身體姿勢、長時間連續工作時需有休息時間,都是保護眼球健康的方式。葉黃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在甘藍、菠菜、綠花椰菜、胡蘿蔔、南瓜等綠黃色蔬菜,以及奇異果、葡萄、柳橙中含有豐富的葉黃素,適量攝取可降低白內障及黃斑部病變風險。美國食藥署建議,每天從食物中攝取6毫克就足夠,可降低罹患老化性黃斑退化症的風險。(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31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