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

她雙腿僵直、麻痺 深部腦刺激手術助恢復

她雙腿僵直、麻痺 深部腦刺激手術助恢復#帕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70歲的黃女士,9年前發現罹患帕金森氏症,而過去原本只靠藥物治療,但隨著藥量越來越多,情況也日漸惡化下,在7月時雙腳已呈現僵直、麻痺狀態,幾乎無法走路,根本沒辦法正常生活,直到後來接受了手術,目前她的狀況良好,不僅藥量變少,就連生活品質也變好了。深部腦刺激手術 是治療巴金森病的方法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功能科陳新源醫師表示,對藥物無法發揮功效的巴金森病患者來說,深部腦刺激手術(DBS)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而DBS手術,主要是將電刺激晶片置入約8公分的腦部,並以微電量刺激,達到腦部神經調控之目的,改善患者症狀,且為了精確定位晶片放置的位置,一般是採用局部麻醉,過程中需要病人的配合,來偵測腦神經細胞的微電位訊號,調整出最適合的治療模式。患者壓力除了動作障礙 更重要的是醫療負擔目前全台大約有3萬人罹患帕金森氏症,但治療人數僅有600多例,因為對於患者來說,壓力不光是疾病帶來的動作障礙而已,對此,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蔡昇宗醫師表示,對病友來說,除了無法控制自己身體的壓力與外界不諒解的眼光之外,還有藥費及手術費造成的經濟壓力,其中包括手術之後,約五年要換一次電池的費用,但健保署自明年起將DBS刺激器納入給付,如此一來,就可以幫助患者減輕負擔。 

走路慢易跌倒非老化 當心帕金森氏症

走路慢易跌倒非老化 當心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65歲的陳先生,去年開始覺得腳會痠麻,漸漸無力行走,甚至足不出戶,活力直直落。最近家人發現,右側手腳顫抖更明顯了,說話和動作也變遲緩容易跌倒,經診斷為帕金森症,經藥物治療後,手抖和行動遲緩情形已有改善。帕金森症致步態不穩 易造成骨折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神經內科簡崇曜醫師表示,造成行動困難的帕金森症並不少見,大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表現如動作遲緩、走路小碎步、肢體僵直、說話不清、手腳顫抖、姿勢協調不良;患者往往抱怨腳無力、麻或緊、站不穩等,連最簡單的站起來走路都不容易。而帕金森症常會因姿勢協調不良而跌倒,尤其老人,造成骨折嚴重甚至腦出血;其實這些只要有正確診斷及治療,往往可以獲得顯著的進步。簡崇曜醫師也說,帕金森症的成因主要是腦中多巴胺神經功能下降、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不足所導致;而多巴胺是人體體內製造的,不像維生素等營養素可以從飲食中獲得,必須藉由左多巴胺製劑來補充。 然而帕金森氏病是退化性的帕金森症,不是只有「退化」會導致帕金森症。腦血管栓塞、水腦症、腫瘤也可能會導致帕金森症。藉由腦部影像學檢查可以快速區分,不同的原因治療方式也不相同。因此簡醫師呼籲,帕金森症即早診斷及治療能明顯改善症狀,走向更好的生活品質。 

身體僵硬、走路變慢非老化 當心是帕金森氏症

身體僵硬、走路變慢非老化 當心是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身體僵硬、步伐變慢,你以為是正常的衰老現象嗎?錯,這可能是帕金森氏症的前兆。台灣神經學學會陸清松醫師表示,民眾常會把身體出現僵硬、走路步伐變慢等症狀誤以為是衰老的正常現象,但事實上,在一般大眾所認知的正常衰老現象,都有可能是帕金森氏症所造成的。此外,每當提到帕金森氏症時,民眾往往會將它與失智症連在一起,但事實上帕金森氏症是可透過治療而獲得改善的一種疾病,與失智症完全不同。藥物治療+藝術課程有助改善目前台灣帕金森病患就醫人數推估約為3萬多人,主是由於腦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產量不足所導致的疾病,而目前的治療方式皆是以補充多巴胺為主。該疾病除了會使動作遲緩外,更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失眠、認知困難等非運動症狀。因此,醫師們建議帕金森病的治療應該多管齊下,除了透過藥物治療外,也鼓勵病患參與感覺統合藝術課程,增加自我表達及社交能力,而藝術治療徐葦芸老師表示,在藝術課程中民眾可藉由陶土及撕紙的動作,來體驗動作協調,而在手指畫畫的部分,有助於刺激感官,重新燃起生活的動力。透過自我10點檢測 即早發現助治療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林瑞榮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症就目前的治療方展,已經從動作症狀發展為非動作症狀的早期診斷,但由於普遍民眾對於早期症狀不熟悉的關係,導致許多病患常常是從骨科、外科轉診而來,以至於延緩診斷、延誤治療,贈造成許多不必要的病狀。因此,為提升大眾對帕金森氏症的認知,台灣動作障礙協會陳柔賢醫師特地發表了一份自我檢測表,使得民眾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指標,來檢測自己或親友是否可能為派金森氏症的危險族群,能提早發現並治療,在這份檢測表中共有10項症狀,若出現3項以上的話,提醒你應盡速就醫檢查。1)是否曾在休息放鬆的強況下,手出現顫抖的現象?或當手完全在不用力的情況下,出現顫抖現象?2)走路時有一隻彎曲且不會擺動?3)在站立或走路時,身體會向後彎曲?4)走路姿勢雜亂、不順暢,好像打結或有一隻腳拖在後面?5)步伐小且常常摔倒或跌倒?6)常常覺得懶洋洋,做事情都沒動力?7)常常覺得頸部後方或肩膀會疼痛?8)刻意避免與聊不來的家人或朋友們保持距離?9)音調變小聲或沙啞?10)寫字變慢且字體變小?

醫訊/動作變遲緩?是帕金森氏症?

醫訊/動作變遲緩?是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活中常可見到一些步態蹣跚、智能減退、活動遲緩或手腳顫抖的中老年人,許多都是患有「神經退化性疾病」,其中大家最熟悉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是「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病是第二個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因中腦的黑質神經細胞退化,多巴胺量減少,因而有休息性顫抖、僵硬、動作遲緩等症狀,其實醫師指出,帕金森氏病的患者只要按時吃藥、多做運動還有充足睡眠,可以避免疾病帶來的不適,提升生活品質。為協助帕金森氏病患與家屬對疾病有更深入的認識,並增進病友間情感交流及經驗分享,林口長庚醫院特別邀請神經內科葉篤學醫師主講「遺傳密碼」、陳瓊珠醫師主講「舞動人生」、莊雯莉醫師主講「武功祕笈」及林衛邑醫師主講「應對進退」,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講座時間:8/12(日)上午8:20~中午12:20講座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復健大樓1樓第一會議廳講座洽詢:(03)3281200轉5129,林口長庚醫院社會服務課 葉怡岑小姐

失智婦人吃東西噎到 送醫不治

失智婦人吃東西噎到 送醫不治#帕金森氏症

一名失智婦人,疑似因吃東西噎著,導致呼吸困難,前天早晨被家人發現時,已經沒有呼吸,送醫急救後仍然宣告不治,醫生在婦女口中發現痰、食物,因此懷疑是吃東西時噎著,但正確死因目前仍待檢警相驗釐清。照顧婦人的翁姓先生說,妻子罹患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根據台北大學附設醫院衛教文章指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疾病,好發50-60歲左右,主要是影響身體活動力,大部份患者思考及智力均是正常,有部分患者會在疾病後期出現老年失智的症狀。文中也指帕金森氏症,初期會出現身體異常抖動、僵硬、步態不穩、動作緩慢,說話的聲音愈來愈小、字也愈寫愈小,隨著多巴胺數量減少,症狀會愈來愈明顯,平衡感變差,走路還會跌倒,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失調,容易影響吞嚥,照顧者要特別注意。目前仍無根治方法,但透過藥物、手術及其他輔助性治療,可以大大減緩症狀,讓患者能獨立生活,且大部分可享有正常壽命,不過患者除了須配合規則服用藥物外,保持運動習慣可預防因肌肉僵硬引起的併發症,另外均衡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治療帕金森氏症已有一定療效,若懷疑有帕金森氏症時,應及早接受診斷及治療,以獲得較佳的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