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

夏季汗斑惱人 讓身體乾爽避免黴菌

夏季汗斑惱人 讓身體乾爽避免黴菌#黴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炎炎夏日到來,悶熱的天氣不僅讓人心情煩躁,若再加上汗斑、癬類等黴菌感染的皮膚疾病,更是讓人受不了,其中討人厭的汗斑,又稱花斑癬,就是台語俗稱的白癬,既讓人不舒服又不美觀。聖馬爾定醫院皮膚科主任何官倫醫師表示,隨著天氣轉熱到皮膚科就診的患者增加,尤其是在烈陽高照下,因皮屑芽胞菌所引起的汗斑,更是常見的夏季皮膚病之一。汗斑通常好發於流汗量大、工作環境悶熱者,於汗水與皮脂分泌較旺盛的地方,如背部、臉部、腋下等四肢及軀幹,呈現白色、棕色等不規則斑點,汗斑患者起初因症狀輕微,大多都不予理會,但夏季隨著汗斑範圍擴大而不美觀,且處於高溫下開始出現微騷癢的感覺,直到汗斑發作嚴重時,才會開始尋求醫師協助。何醫師同時也提醒,汗斑屬於復發機率高的疾病,雖然治療過程不難,醫師通常會給患者服用抗黴菌的口服藥或藥膏塗抹患處,但如果不保持身體乾燥,流汗後未立即更換衣物,汗斑又會找上身,治療過程又必須重新來過,因此預防汗斑最簡單又直接的方法,就是避免讓身體處於潮溼悶熱的狀態下,且盡量待在通風環境中,流汗後就趕緊擦乾,並穿著透氣、棉質容易吸汗的衣物,才不會再次成為黴菌的溫床。

與寵物兔愛的抱抱竟染黴菌 擦錯藥反成偽裝癬

與寵物兔愛的抱抱竟染黴菌 擦錯藥反成偽裝癬#黴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位女高中生在手背和臉頰突然長出癢癢的紅斑,至就近診所就醫被當成濕疹治療,結果擦了藥膏後反越來越嚴重,甚至有擴散現象,由於發炎嚴重除了騷癢、脫屑外還有滲液的情形,急忙到澄清醫院皮膚科求診,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林鴻欣表示,台灣夏日氣候悶熱潮濕,研判該患者應是被自己的寵物兔感染了黴菌,但因擦錯藥而形成「偽裝癬」。追蹤病史瞭解到這位女高中生她養了一隻寵物兔最近經常脫毛,由於常抱在懷裡並以臉頰親貼兔子,因此她被兔子身上黴菌感染的部位也很特別,同時在右手背和左臉頰,這是抱寵物的習慣姿勢,而該患者被感染的黴菌屬於人畜共通的黴菌,其來源以寵物居多。後將寵物兔送獸醫檢查後,果然在身上亦發現了黴菌,這種人畜共通的黴菌常長在貓、狗的身上,林鴻欣醫師提醒,台灣夏天高溫潮濕,有毛的寵物很容易長出黴菌,如果不察覺是有可能傳染給飼主,最重要的是民眾如果發現皮膚有不正常的紅斑出現,千萬不要自行買藥膏擦拭,不然反而會因擦錯藥而造成「偽裝癬」延誤治療狀況。之後患者經林鴻欣醫師給予口服及藥膏的對症治療後,兩週就獲得很大的改善,約一個月後紅斑就消失。

新興寵物小刺蝟夯 小心刺蝟毛癬菌找上門

新興寵物小刺蝟夯 小心刺蝟毛癬菌找上門#黴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目前在台灣,小型刺蝟是越來越受歡迎的新興寵物之一,一名在寵物店工作的陳小姐覺得養貓養狗不稀奇,對刺蝟卻是情有獨鍾,不過就在與心愛的「小刺」朝夕相處後,陳小姐的腿部出現約一元銅板大小的紅疹,一度誤用濕疹藥膏塗抹,但紅疹搔癢情況不但月獲得改善,而且患部區域愈變愈大;而後到醫院就診為刺蝟毛癬菌感染,於是以外用抗黴菌藥物治療,不到兩個禮拜,症狀已明顯獲得改善。(圖片取自維基百科,作者為Jpbw)去年7月陳小姐在寵物店購買一隻刺蝟,這隻「掌上型寵物」 可以說是陳小姐養過最特別的動物,但就在飼養2、3個月後,大腿皮膚出現紅腫搔癢的情形,不過因外觀與表現和濕疹很像,於是自行使用濕疹藥膏塗抹近兩個月卻未見好轉,幾經輾轉到馬偕醫院皮膚科求診。經過顯微鏡皮屑檢查,在皮屑檢體中發現黴菌菌絲,結果確診為刺蝟毛癬菌感染,此病症為人畜共通的。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孫培倫表示,近年來陸續有飼養刺蝟後出現皮膚病灶求診的案例。病人患部多會出現在臉部、手掌及四肢等常與寵物接觸的部位,出現紅色帶屑斑塊,嚴重時還出現膿疱且伴隨紅腫搔癢,不過因為患部外觀與表現跟一般體癬、濕疹相似,無法用肉眼判斷感染原因,需透過皮屑的顯微鏡檢查才能初步判定是否為黴菌感染,進一步黴菌培養才能找出確切的感染源。而刺蝟毛癬菌感染個案平均每年都會出現2、3例,患者通常以為是一般的皮膚濕疹,很難聯想是與家中的「小刺」有關,於是延誤治療的情形十分常見。馬偕醫院皮膚科主任吳育弘也提醒家中飼養寵物的民眾,平時應多注意環境清潔及通風,與寵物貼身接觸後,也應養成洗手清潔的好習慣。若因家中寵物刺蝟而感染黴菌的患者,應盡速就醫診斷確切感染源並加以治療,一般治療時間約需2至4週。至於被感染的寵物刺蝟亦應接受專業診斷及治療,切勿任意棄養。

衰!穿新褲卻得到股癬 黴菌感染男子紅腫發癢

衰!穿新褲卻得到股癬 黴菌感染男子紅腫發癢#黴菌

正逢百貨周年慶期間,不少民眾都搭上這波熱潮搶便宜去,不過買了新衣服、新褲子回家時,最好先下水清洗過比較好,日前根據電視媒體報導,就有一名男子買了條新牛仔褲,沒想到才穿了一天,鼠蹊部就紅腫發癢,男子誤以為是濕疹自行買藥來擦,結果更嚴重,就醫後才發現,是黴菌感染造成的股癬。醫生表示,有可能是之前試穿的人身上有黴菌留在褲子上,男子買了牛仔褲,也沒先下水清洗過就穿上,殘留的黴菌與皮膚接觸後,加上這一兩天,天氣潮濕,才會被傳染,雖然這種狀況很少見,但建議民眾如果有感染狀況,不應自行買藥塗抹,應立即就醫。根據彰化秀傳醫院衛教文章表示,股癬,如同足癬(俗稱香港腳)一樣,也是由皮癬菌所引起,多分布在鼠蹊部,包括生殖器、恥骨、會陰、肛門周圍,紅疹會擴散到臀部和大腿內部,治療方面,醫師會依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塗敷劑.嚴重病情可能須搭配囗服藥劑,且為了避免股癬再度復發,通常在疹子消失之後需再接受治療二至三週。醫師提醒,尤其是夏天,需要特別注重局部的衛生,避免穿著緊身的內褲或牛仔褲,且每天應換洗內衣褲,並用熱水清洗,運動或流汗後立刻換衣服,保持身體清潔,也不要和別人共用浴巾等。擦汗不徹底 當心全身長「癬」難癒!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310尷尬的肛門癢 抓抓抓只會更嚴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9596「癬」不下來的皮膚病 應耐心治療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9416

義乳變型走「黴」運! 美女硬擠事業線要當心

義乳變型走「黴」運! 美女硬擠事業線要當心#黴菌

許多名模、女星出席公開場合時,穿著性感洋裝小露香肩加上胸前傲人的事業線,很容易就成為鎂光燈追逐的焦點。不過最近皮膚科醫師發現,有女性民眾為了要露出事業線,穿特殊的內衣或塞襯墊,在炎熱的天氣汗流浹背,反到讓胸前悶出了一大片濕疹,甚至還感染黴菌成為名符其實的「黴」女。整形外科醫師也曾遇過胸部整形過的女性,硬擠事業線害得義乳變形移位,想靠事業線開運不成還得花大錢回醫院把變形的義乳「喬」正。皮膚科醫師發現,許多女性為了調整胸型、擠出事業線會用機能內衣或襯墊來輔助,但被太陽曬得汗流浹背加上紫外線的刺激,胸前長出一大片濕疹甚至被黴菌感染,求助醫師的比例增加了兩成。醫師指出,內衣穿得太緊或不透氣,胸罩脫掉後出現了界線分明的紅疹、乳暈受到擠壓而產生汗疹使得病患癢得不得了,這時若不就依自己胡亂擦藥,很可能會反覆感染而留下難看的黑色素沉澱。醫師指出,還看過有女性用奶罩來強力「集中拖胸」,擠壓到胸骨出現壓力性潰瘍或是肩膀留下肩帶摩擦的印子,造成乳房疼痛、極度不適。甚至有女性隆乳之後,義乳承受不了外力不斷擠壓,導致義乳變形、移位,不但外觀醜陋還得花大錢到醫院重新修補。醫師建議,使用一些輔助性的內衣或襯墊時,應該要注意保持乾燥及清潔,避免皮膚病的產生,也要盡量避免因外力過強造成胸部、乳房的傷害。

「癬」不下來的皮膚病 應耐心治療

「癬」不下來的皮膚病 應耐心治療#黴菌

「醫生,我長癬了嗎?」很多皮膚科患者一進診間就會問醫師這句話。到底什麼是癬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李麗容解釋,所謂的癬是指皮膚受到黴菌感染,統稱為癬,由感染部位不同,又可分為頭癬、體癬、股癬、手癬、足癬等。李麗容說,臺灣位於亞熱帶,氣候悶熱潮濕,是黴菌孳生的絕佳環境,因此各種奇癢難耐的「癬」,常成為最惱人的皮膚病。她進一步說明如下:足癬:俗稱香港腳,又稱腳氣,是因為黴菌在皮膚角質層寄生所引起,香港腳有許多不同的臨床表現:糜爛型:是最常見的,患部足趾縫間脫皮糜爛,常會併有厲害的搔癢和灼熱感。水泡型:脫屑性紅斑合併水泡,水泡主要分布於足底弓部,通常相當癢。角化型:整個足底角化脫皮,這類型的足癬通常不會有搔癢症狀,所以有些患者會認為自己的足底只是乾燥脫皮而已,忽略了可能患有香港腳,這類型足癬冬季常因過度角化皸裂而疼痛。李麗容表示,香港腳如果不做適當治療,常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也就是細菌從糜爛的足趾間、破掉的水泡、皸裂傷口侵入皮膚,造成足背、小腿紅、腫、熱、痛,甚至合併發燒,這時就必須以抗生素治療。香港腳另一個常見合併症就是甲癬,俗稱灰趾甲,也就是趾甲受到黴菌感染,呈現黃色混濁、增厚變化或變得易粉碎。手癬:通常只侵犯一手,常因抓香港腳又不洗手而引起,可於手掌出現邊緣稍明顯的脫屑,或於手背出現邊緣稍明顯的紅斑。股癬、體癬:如同足癬一般亦由皮膚黴菌引起,只是發生部位不同。股癬臨床症狀是位於鼠蹊部、大腿內側或臀部,有隆起性、脫屑性紅斑,界線清楚,伴隨搔癢;體癬是位於軀幹的癢性脫屑性環狀紅斑,氣候悶熱、潮濕時,體癬容易蔓延擴散,常被誤診為溼疹而使用類固醇藥膏,造成體癬、股癬惡化。汗斑:亦由皮膚黴菌所引起。在氣候悶熱、潮濕時,以年輕人、流汗較多者較常罹患,故俗稱汗斑。主要分佈於胸背部,呈分散性棕色、白色混雜的橢圓型斑,所以又稱為花斑癬,因為患處顏色會改變,所以也稱為變色性糠疹,表面有輕度屑狀,大都不覺得癢,有時併有癢感。甲癬:俗稱灰指甲,也就是指趾甲受到黴菌感染。症狀:通常是自指甲游離端開始有白或黃褐色或黑色小班,病變向指甲下緣延伸,甲身逐漸變混濁、變厚。治療方法:外用:可用水劑或膏狀抗黴菌劑點或塗抹患部。內服:口服抗黴菌劑,需肝腎功能正常者才可服用。口服抗黴菌劑所需之治療時間,手指甲需6週,足趾甲需12周。預防:甲癬會逐漸傳染蔓延,剪指甲時,好的指甲用一把指甲刀,壞的指甲用另一把指甲刀,避免傳染。甲癬大都合併手癬、足癬。手癬、足癬的黴菌侵犯指甲就變成灰指甲。要避免灰指甲,先要把手癬、足癬治療好。許多人認為癬不容易治療,事實上是治療及預防措施不當,才會有這種錯誤的觀念產生。李麗容提出以下幾點必須注意的事項供大家參考:盡量保持身體通風及乾燥。衣物避免穿緊身不透氣的穿著。鞋子最好穿涼鞋,長筒密封的皮鞋最不適宜。準備二、三雙鞋子,可每天輪流更換。穿純綿、吸汗的襪子,每天勤換洗。李麗容強調,治療黴菌感染一定要有耐心,要遵照醫師指示擦藥,醫師會依不同情況給予不同塗擦劑,遇到頑固病情還需給予口服藥,她特別提醒大家,大部分病人至病情好轉就不再治療,事實上,皮膚表面仍有黴菌寄生,完整而徹底的治療應該是皮膚疹子完全消退後再繼續治療二、三週,以免黴菌沒有完全殺滅,很快又再度復發。

懷孕期間妳有分泌物困擾嗎?

懷孕期間妳有分泌物困擾嗎?#黴菌

媽咪窩雜誌 採訪/陳紹綺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詹景全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任 徐明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 陳曉萱懷孕的婦女,陰道分泌物增加本屬正常現象,但若分泌物的量、顏色、氣味出現異常,甚至伴隨外陰部搔癢、紅腫熱痛、尿道燒灼感、性交疼痛、下腹痛等症狀,就必須懷疑陰道是否受到感染了。孕媽咪常見的陰道感染問題與一般婦女大同小異,但為了胎兒著想,可是一點都不能大意喔!為此,本刊特別在5月份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上舉辦問卷調查,以了解孕期媽咪的分泌物問題。「孕期分泌物調查」問卷結果公佈調查時間:98年5月調查對象:孕期及產後媽媽調查媒體: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有效樣本:1,000份懷孕時是否有分泌物增多情形?分泌物增多的原因為何?是否有接受藥物治療(一般為陰道塞劑)?從以上的調查結果可發現,超過一半(53.1%)的孕媽咪在孕期都有分泌物增加的情形,不過這當中有高達三成的媽咪皆為正常的分泌物,僅有一成多的孕媽咪陰道曾受到感染,另外一成的孕媽咪則是不清楚自己分泌物變多的原因為何。因懷孕而分泌物增多的孕媽咪中,有7.7%為受到白色念珠球菌感染;其次則是細菌性陰道炎,佔了2.3%;而受到滴蟲感染與其他性病感染的孕媽咪,分別各佔0.2%。在治療方面,只有16.0%的孕媽咪曾接受過藥物治療,另外未接受治療的37.1%的孕媽咪中,扣掉為正常分泌物的31.9%孕媽咪,顯示有5.2%孕媽咪,雖有異常分泌物卻完全沒有接受治療。有鑑於半數以上的孕媽咪都有正異常分泌物增多的困擾,後續將為您一一介紹常見的孕期陰道感染原因及其治療方式,並教您在孕期中正確保養私密處,讓陰道維持乾爽、舒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詹景全表示,一般婦女陰道的PH值在3.8~4.5之間,容易感染的時機有二,一為性行為之後,由於男性的精液是鹼性的,所以在陰道射精之後,會破壞陰道的酸鹼值,使陰道呈現偏鹼性的環境,造成細菌增生,引發黴菌或滴蟲類的感染。其次經期的前後也會改變陰道的酸鹼值,增加感染的機會。然而,懷孕後的婦女,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轉變,包括:腸胃道、泌尿道及陰道等。以陰道來說,懷孕後陰道的酸鹼值會偏酸性,一般細菌雖然不容易增生,但過酸的環境反而容易滋生黴菌,所以很多孕媽咪在懷孕初期、中期時,會抱怨外陰部搔癢及分泌物變多,事實上高達80%都是源自於黴菌感染。想了解更多: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1743

懷孕初期覺得陰部分泌物變多嗎?小心80%是黴菌感染

懷孕初期覺得陰部分泌物變多嗎?小心80%是黴菌感染#黴菌

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提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詹景全表示,一般婦女陰道的PH值在3.8~4.5之間,容易感染的時機有二,一為性行為之後,由於男性的精液是鹼性的,所以在陰道射精之後,會破壞陰道的酸鹼值,使陰道呈現偏鹼性的環境,造成細菌增生,引發黴菌或滴蟲類的感染。其次經期的前後也會改變陰道的酸鹼值,增加感染的機會。然而,懷孕後的婦女,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轉變,包括:腸胃道、泌尿道及陰道等。以陰道來說,懷孕後陰道的酸鹼值會偏酸性,一般細菌雖然不容易增生,但過酸的環境反而容易滋生黴菌,所以很多孕媽咪在懷孕初期、中期時,會抱怨外陰部搔癢及分泌物變多,事實上高達80%都是源自於黴菌感染。詹景全表示,孕期最常見的陰道感染原因是白色念珠球菌感染,此外也有不少孕婦有滴蟲感染、細菌性陰道炎的困擾,少數則有性病感染的問題。詹景全說明,女性的尿道比較短(只有4公分),白色念珠球菌感染若不治療的話,可能引發反覆感染,造成頻尿問題。有時孕媽咪因受胎兒壓迫,小便時需要用力,用力時就會憋氣,最後放鬆時的一、兩滴尿容易回吸進去尿道,久而久之便容易引起膀胱炎或尿道炎。此外,陰道反覆感染會促進子宮收縮,因此在懷孕初期的白色念珠球菌感染,可能會因子宮收縮而增加流產機率,至於中、後期的感染則可能引發破水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陳曉萱也說明,懷孕的準媽咪,受到荷爾蒙的影響,會改變陰道的酸鹼值,因此陰道分泌物增加是正常情形,尤其在懷孕前後期,子宮頸腺體分泌較為旺盛,此時的分泌物會呈現透明或淡白色,這種情形孕媽咪無需擔心;但假使帶下異常的增多,或是帶下出現黃色、綠色、白色豆腐渣樣,甚至有腥臭味等情形,就必須就醫治療。以中醫的臨床觀點看來,婦女朋友想預防白帶,一定不能吃冰的東西,因為冰的食物容易使身體產生濕氣,濕聚為痰,痰濁下注,而成痰濕白帶。許多單純的帶下問題,往往都是長期吃冰所造成的;此外,長時間為白帶所擾的女性朋友,也建議避免食用生冷的食物。想了解更多「懷孕期間有哪些分泌物問題」: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174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