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病變

老人失明主因!篩檢揪出黃斑部病變

老人失明主因!篩檢揪出黃斑部病變#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高齡化已經是全球趨勢,隨著年齡增加,視力亦逐漸退化,其中網膜、黃斑部與視神經等病變,是造成老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這些眼疾在初期有的並不會產生症狀,只有經過眼底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與治療,以防止視力惡化。長者中 老年黃斑部病變最常見免散瞳眼底照相系統廣泛用於眼科門診中,經由醫師判讀可診斷病患網膜、黃斑部與視神經的疾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深入社區,將免散瞳眼底照相系統用於篩檢,在南港區針對65歲以上長者進行行動式視力與眼底檢查。接受篩檢的2,176位長者中,有721人(33.1%)眼底發現異常。其中以老年黃斑部病變為常見的眼底病變,高達14%長者有程度不等的老年黃斑部變化。然而分析視力小於0.2以下符合低視能的老年人中,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與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造成台北市南港區老人視力損傷網膜疾病的前2名。多從事戶外活動、外出佩戴太陽眼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主任方怡謨指出,隨著飲食習慣與平均壽命延長,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盛行率逐漸增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的盛行率沒有非常高,然而產生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易造成視力不可逆傷害。方怡謨主任表示,防治近視要從小做起,多從事戶外活動、注意均衡飲食並減少近距離的活動。此外,也要減少吸菸,多攝取綠色蔬菜,外出配戴隔離紫外線太陽眼鏡,減少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發生與進展。利用免散瞳眼底照相系統進行社區視力與眼底篩檢,有助提早發現社區長者網膜、黃斑部與視神經的健康問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近視多於600度 黃斑部血管恐病變

近視多於600度 黃斑部血管恐病變#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2歲的林先生年輕時熱愛閱讀,雙眼近視達750度,成高度近視者。7年前,林先生上班途中雙眼突然視力模糊、視線有黑影,趕緊至大醫院求診,確診為「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雙眼矯正後的視力剩下0.3,先以藥物治療維持視力,為此休養1年。高度近視年輕人 常見黃斑部疾病臺大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何子昌表示,「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好發於高度近視者,是年輕成人最常見的黃斑部疾病。國內18至65歲成年人中約22%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為近視度數大於600度,或視眼軸長大於26.5毫米,若是做過近視雷射手術、白內障手術的患者,是「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的高風險族群,主要症狀為中心視線暗影、直線扭曲、中央視野缺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統計指出,全球約有2.85億人口視力受損,其中3900萬人失明。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心,是眼球視野最佳位置,主宰中心視力、具有辨別物體清晰度及顏色功能。若輕忽黃斑部病變,小心視力受威脅甚至失明。可至醫院索取方格表 自我檢測眼睛健康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前理事長翁林仲醫師指出,眼睛是靈魂之窗,民眾應定期關心自己的眼睛健康,可至醫院索取「阿姆斯勒方格表」初步篩檢,或於家裡以左、右單眼依序蒙眼注視格線,若視線出現模糊、扭曲變形、中央視野有黑影,請盡速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近視不可逆,應從小養成愛護眼睛的習慣,若太早過度使用眼睛,可能提早讓眼球增長,造成日後近視。高度近視者應避免接觸有害藍光、搬重物造成眼壓升高,切勿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降低黃斑部疾病風險。

大胃王們注意! 糖份過量恐失明

大胃王們注意! 糖份過量恐失明#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3歲的黃小姐是位老師,因為經常用眼加上用眼不當,時常感覺眼睛緊繃。經檢查後發現滲血,不料術後視力沒有改善,反而因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出血,在二度出血後,透過眼球內抗新生血管因子減輕黃斑部水腫,視力獲得改善,生活也回歸正常,目前僅須定期回診追蹤。早期難發現 暗影、視力模糊速就醫黃小姐笑稱自己曾是大胃王,愛好麵食、飯食類,每餐要吃到12分飽,糖化血色素高達9.9%,已超出糖尿病標準的7%。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醫師陳珊霓提醒,若血糖控制不良將造成黃斑部病變惡化,黃小姐在家人協助下,嚴格控制糖分攝取,將糖化血色素降至6.4%,成功遏止糖尿病黃斑部病變惡化。 陳珊霓醫師表示,黃斑部病變早期不易發現,當雙眼視力模糊不清時,往往已錯過治療黃金期。若發現單眼視物扭曲變形、視野出現中央暗影或中央視力模糊等現象,便是黃斑部病變前兆,應立即求助眼科醫師且接受積極治療。糖尿病患護眼 綠色蔬菜每天至少吃2碗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東華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中老年人失明主因,糖尿病人失明率為一般人的25倍,且患病10年後,視網膜病變發病率約60%,20年則高達90%。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血糖、血壓控制不良、高血脂、懷孕、吸菸、肥胖等。 血管醫學防治中心主任蔡玲貞表示,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可能引起血脂、血糖的問題及其它血管相關的病變。多攝取葉黃素、玉米黃質豐富的食物,有抵藍光、紫外線、自由基的作用,例如深綠色蔬菜,糖尿病患者1天應至少吃2碗以上,還有柳丁、葡萄、奇異果、芭樂等水果,也富有上述營養,有助於血糖控制或保護眼睛。

50歲就視茫茫 患這病讓她認不出女兒

50歲就視茫茫 患這病讓她認不出女兒#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0多歲的美秀幾年前發現自己視力變差,觀看手機螢幕也容易疲憊,初期以為只是長期使用手機的不適,然而有一天女兒經過房門,美秀卻尖叫吶喊問你是誰。前往醫院檢查後確診罹患黃斑部病變,然而醫師宣判美秀已經失去了治療黃金期。黃斑部病變年輕化 見暗影、模糊速就診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暨網膜科主任陳珊霓指出,該患者已產生視野扭曲、變形,就連在社群平台瀏覽照片都可能產生障礙。根據英國研究發現,黃斑部病變患者高達74%無法正確識別照片中的喜、怒、哀、樂。美秀滑手機時再也無法看出照片裡的面部表情,照片裡的人都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陳珊霓醫師提醒,高度用眼時代來臨,手機、平板不離身,但長時間、不正確的用眼方式,導致以往常見於70歲以上長者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提早報到。黃斑部病變早期不易發現,但雙眼視力模糊不清時,已錯過治療黃金期。若發現單眼視物扭曲變形、視野出現中央暗影或中央視力模糊,是黃斑部病變前兆,應立即求助眼科醫師且接受積極治療。糖尿病致失明 關鍵在血糖控制陳珊霓醫師提醒,若血糖控制不良將造成糖尿病黃斑部病變惡化。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東華呼籲,第2型糖尿病人,應在診斷出糖尿病時,就做第1次視網膜檢查,及早發現及時治療,之後依醫師建議追蹤,至少1年應做1次檢查,而嚴重患者須更頻繁回診追蹤。蔡東華醫師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中老年人失明主因。據統計,糖尿病患失明率為一般人的25倍,且患病10年後,視網膜病變發病率約60%,20年則高達90%。長期罹患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血壓控制不良、高血脂、懷孕、吸菸、肥胖都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子。因此積極嚴格控制血糖、血壓、血脂肪,有助於控制或減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低視能特別門診 改善視覺品質有一套!

低視能特別門診 改善視覺品質有一套!#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過八旬的張奶奶因為黃斑部病變的關係,兩眼視力皆只剩下0.1,不但生活無法自理,更無法從事最喜歡的閱讀報紙。在偶然的機會下,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門診,經過詳細評估及訪談,協助申請身心障礙手冊,透過整合性窗口,取代以往必須自行前往各行政區輔具中心試用及區公所申請,讓張奶奶順利取得擴視機,重拾閱讀的樂趣。透過科技能夠改善視覺品質以眼科來說,視網膜色素上皮失養症、嚴重的黃斑部病變、Leber遺傳性視神經萎縮症等,不管是再昂貴的藥物或是手術能達到的治療效果都很有限。因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特別成立低視能特別門診,希望藉特別門診提供這些看不到的病患再次重見光明的希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主治醫師陳少鈞表示,在特別門診中,會和病人深度訪談,瞭解病人平時影響視力最顯著的生活能力以及最想改善的視覺品質,透過科技的幫忙,現在已經有許多不同視覺輔具能夠提供這些幫助。透過特別門診、病友會活動改善視覺陳少鈞醫師表示,透過特別門診的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務,讓有需要的人可以盡快得到幫助。同時,透過病友會的成立以及不定期的活動,能夠讓病友之間彼此分享心路歷程及互相鼓勵。雖然這些病患看不到許多精彩的影像,也被現在的醫療所看不到,希望整合醫療及社福資源幫助這些患者重見光明。

9成都市小孩近視 失明危機恐找上門

9成都市小孩近視 失明危機恐找上門#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視年輕化正在發生!台灣都市地區高達9成的小孩有近視,且年紀越輕近視比例越高,小朋友的近視如未能控制而惡化,可能導致高度近視引發黃斑部出血,甚至增加視網膜剝離機率,即使治療後,視力仍可能受損而影響學習。小朋友的高度近視引起併發症恐失明成大醫院眼科部醫師蕭淑方表示,從1983年到2000年,7歲小朋友的近視率由5.8%升高到21%。高度近視不但會引發視網膜變性、視網膜剝離、視網膜裂孔、黃斑部退化、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睛的併發症,嚴重的需要開刀治療,甚至可能導致失明。預防近視主要方法包刮點散瞳劑、戴角膜塑型片。散瞳劑副作用包括畏光、看近時會視力模糊,也可能增加眼睛水晶體、視網膜對紫外光的暴露造成加白內障與黃斑部病變。因此,長期點散瞳劑的小朋友外出要記得遮陽,以排除畏光與紫外線暴露的副作用。無法定期點散瞳劑的患者可使用角膜塑型片蕭淑方醫師特別指出,對於無法配合定期點散瞳劑且近視速度增加很快的小朋友,會推薦使用角膜塑型片。若出現紅腫、刺痛、癢等副作用,也要記得停戴鏡片立刻回診,才能確保靈魂之窗的健康。

蛇毒變新藥 黃斑部病變、癌症有救了?

蛇毒變新藥 黃斑部病變、癌症有救了?#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蛇毒研究聞名國際,如今更有突破性發展!成功大學研究團隊利用蛇毒蛋白開發蛋白質新藥,將可治療黃斑病變、骨關節炎,以及癌症,預計2018年進入人體臨床試驗。蛇毒蛋白能有效抑制組合蛋白成功大學生物化學科暨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莊偉哲表示,蛇毒蛋白是由毒蛇唾液腺所分泌的毒液,功能在於固定和消化毒蛇的獵物,並防禦外來的威脅,且含有去組合蛋白成分,可以抑制組合蛋白的功能。阻合蛋白可影響癌症增生、轉移莊偉哲教授說明,蛇毒蛋白的組合蛋白是細胞膜上的一個重要黏著分子,主要負責細胞及細胞間質的相互作用,在人體內一共有24種,由2個次單元α及β組成,是臨床上重要的藥物標靶,組合蛋白在許多種類癌細胞與內皮細胞中大量表現,與癌細胞的增生、轉移,以及血管新生有關。2項蛋白質新藥可治黃斑部病變、癌症莊偉哲教授帶領研究團隊,以馬來腹蛇的抗血栓蛇毒蛋白,進行藥品設計,並利用基因工程方式改變專一性,目前發展出3項蛋白質新藥,其中2項藥品可降低至少千倍以上,其對血小板的抗凝血作用,具備同時抑制血管新生、發炎反應及癌細胞轉移作用,將可應用於治療眼部黃斑部病變、骨關節炎及癌症等疾病。人體臨床試驗可望於2018年進行莊偉哲教授候進一步說明,候選蛋白質藥物應用於治療眼部黃斑部病變,可在2018年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另外,應用於治療癌症的蛋白質藥物,將在2019年進入人體臨床試驗。(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視力模糊要當心!黃斑部病變恐致失明

視力模糊要當心!黃斑部病變恐致失明#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人口失明的第三大原因即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而「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被認為是類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一種特殊黃斑部病變。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吳廷郁表示,「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目前罹病原因不明,可能與脈絡膜層結構或其血管構造異常有關,好發於中老年人,臨床上就有一名65歲男子,因突然視力模糊至醫院就診,經檢查後確診罹病,趕緊接受治療並合併眼內注射療法,視力也大幅進步。眼底的不定時炸彈! 血管破裂恐喪失視力吳廷郁醫師解釋,「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主要是脈絡膜層的血管出現病變,眼底有不正常的網狀血管構造或是息肉狀的血管組織,導致患者視力變差、視線扭曲,若不小心血管破裂出血,嚴重者可能會喪失視力。過往的患者大多被診斷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由於現今影像科技的發達以及對此疾病的認識,能透過螢光血管攝影(FAG)加上循血綠眼底攝影(ICG)做更精確的診斷,及早治療降低疾病的影響。新型抗血管新生抑制劑 挽救「視」界吳廷郁醫師指出,部分病灶可用雷射光凝固治療。不過病灶若在黃斑部中央,對於視網膜的傷害很大,就必須利用光動力療法(PDT)以及抗血管新生抑制劑(Anti-VEGF)來治療。而前者若反覆施作對視網膜仍可能有永久性傷害;後者安全性相對高,惟治療次數可能較多。醫師強調,治療方式因人而異,建議在治療前與主治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方式,也提醒,「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復發率高,應定期回診追蹤與治療。年長者可自我檢測 注意黃斑部病變徵兆吳廷郁醫師也呼籲民眾,平時應該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避免過量陽光曝曬,適時配戴太陽眼鏡。此外,長輩也可利用方格表或家中磁磚自行檢測,一旦發現視力變差、視線模糊、扭曲時,小心可能罹患黃斑部病變,應立即至眼科檢查並治療。(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