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

孩子生病讓她崩潰又自責⋯她經歷後才理解:照顧好自己也是一種責任

孩子生病讓她崩潰又自責⋯她經歷後才理解:照顧好自己也是一種責任#產後憂鬱

近幾年來,婦女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比例直線上升,在台灣的盛行率甚至高達4成,且不限於新手媽媽。身為母親與心理諮商師,梁禎殷於《走過「心理陣痛」,一個心理師的產後憂鬱告白》一書中,分享心路歷程、提供專業建議,陪伴身受其苦的人走過「心理陣痛」,一起蛻變成更健康、成熟的母親。以下為原書摘文:

約20%「新手爸爸」都有產後憂鬱!研究揭「3原因」壓力不輸給女性

約20%「新手爸爸」都有產後憂鬱!研究揭「3原因」壓力不輸給女性#產後憂鬱

隨著父親節到來,不妨主動給予身邊男性親友關懷與問候,特別是可能有心理健康困擾卻選擇不說的「新手爸爸」。根據研究顯示,將近五分之一的新手爸爸會有憂鬱症狀,男性會產生壓力與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其實源自於對父親角色的不了解,建議家人可以陪伴新手爸爸走過這段期間。

生下小孩後,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醫揭「這因素」讓產後憂鬱更危險

生下小孩後,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醫揭「這因素」讓產後憂鬱更危險#產後憂鬱

常見的「產後憂鬱」症狀包括長時間感到悲傷、心情低落、食慾不振、失眠等,嚴重甚至會出現討厭小孩的傾向,但這些都不是身為媽媽的錯。韓國精神健康醫學科主治醫師鄭宇烈於《媽媽的高敏感情緒自救書》一書中,從諮商案例與個人育兒經驗裡,揭露了媽媽們經常面臨的高敏感情緒,具體剖析各種心理狀態,並提供實用的改善方式。以下為原書摘文:

想甩開產後憂鬱?醫教「居家2運動」改善產後不適+緩解情緒

想甩開產後憂鬱?醫教「居家2運動」改善產後不適+緩解情緒#產後憂鬱

疫情期間待在家,又碰上陰雨綿綿的梅雨季,很容易引發心情上的憂鬱,若家中又有剛生產完不久的產婦,更要特別留意是否有產後憂鬱加重的風險。許多研究證實,憂鬱與血液中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的濃度過低有關,當特定腦部區域的血清素代謝速度過快、或是合成量減少時,就有可能讓人陷入憂鬱低潮。

想當神隊友?新手爸爸也有產後憂鬱症

想當神隊友?新手爸爸也有產後憂鬱症#產後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聽到產後憂鬱症,一般都會認為是媽媽才會深受其苦,但第一次當爸爸的隊友,其緊張程度不亞於媽媽,常常想幫忙卻不知道如何幫忙,不知道自己能否當神隊友以及稱職的好爸爸導致開始慮、情緒不穩。經濟壓力、妻子產後憂鬱 可能讓新手爸爸疲於應付研究指出,當新生兒來到世上時,周圍的親人都會產生焦慮感,而這焦慮感並不只發生在媽媽身上,新手爸爸同樣會感受到新生兒為家中帶來的轉變及角色的轉換。缺乏睡眠加上育兒重擔、妻子產後憂鬱,都可能使新手爸爸疲於應付,導致每10個新手爸爸中,就有1人面臨初為人父的憂鬱症,值得注意的是,爸爸的產後憂鬱症對寶寶發展的影響更甚。而新手爸爸的產後憂鬱症通常來自於以下壓力:經濟壓力:初為人父,身為家庭經濟支柱的爸爸,肩負工作壓力之餘,還得思考寶寶出生後新增的各項必要開支,讓壓力倍增。若是年紀較輕的爸爸或非預期懷孕,上述兩者的壓力則可能更大、需花更多時間調適。情感壓力:寶寶出生後,家庭的重心會轉移至寶寶,爸爸們常會有被忽視的感覺,且爸爸們容易壓抑情緒,當長期默默承受婚姻壓力,或本身原本就是較容易緊張焦慮的個性,又不肯承認自己不擅長育兒,都可能讓負面情緒雪上加霜。育兒經驗不足:爸爸對於孩子的養育、未來計畫,不確定是否能提供孩子最好的,不確定自己能不能當一個好爸爸。若發現爸爸疑似出現憂鬱狀況,媽媽可以藉由以下方式陪伴其度過:1.與丈夫一同做好於育兒的物質和知識雙重準備。2.多與丈夫溝通、傾聽,了解彼此想法。3.幫丈夫做放鬆神經的按摩。4.若丈夫明顯出現憂鬱、抑鬱症狀,盡快尋求專業諮詢。產後壓力導致的抑鬱不僅影響父母的心理健康,進而影響夫妻關係及家庭系統運作,同時也可能影響在孩子在生理、心理、認知上的發展。黃偉哲市長呼籲市民朋友,若孕產婦於孕期中有諸多不適症狀,或新手爸爸有相關育兒問題可至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網站(http://mammy.hpa.gov.tw)查詢;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付費安心專線1925,由專業的線上志工陪伴。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