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

糞便潛血檢查 遠離大腸癌死亡風險

糞便潛血檢查 遠離大腸癌死亡風險#糞便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預防勝於治療,定期檢查,如有異狀可即早發現趁早治療,恢復健康機率較高。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99年大腸癌發生人數已增為14,975人,高居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呈現上升趨勢,每年亦造成4千多人死亡,死亡率高達20%,亦即每5人罹患大腸癌就有1人死亡。然本市99年大腸癌發生人數達1,862人,101年因大腸直腸癌死亡人數高達558人較100年增加116人,分析主因為發現時大都為晚期癌不及治療而死亡。不怕麻煩事 只怕有問題去年一位住在永康區的55歲郭姓市民,平日不大注重健康,家人接獲永康區衛生所舉辦的行動醫院健康檢查通知,拖著他前去參加,郭先生覺得還要將糞便繳回衛生所檢查嫌麻煩,故一直將糞便檢體擱在家中,偶然被女兒發現將其送往衛生所,檢查結果為異常,經至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發現是大腸第一期癌,接受手術治療後拾回健康。目前台南市50至69歲民眾接受大腸直腸癌糞便潛血檢查率只有35%,尚有65%(約27萬人)的市民未曾接受檢查,接受過糞便潛血檢查異常的民眾還有近2,500人未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50~69歲(易罹患大腸癌高危險年齡層),及尚未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的民眾,儘早接受檢查才不會失去治療的先機。最後,提醒各位民眾若有大腸癌家庭遺傳病史,建議篩檢年齡更應提前並定期大腸鏡檢查,另外50至69歲民眾至少每兩年作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以降低罹癌風險或早期治療提升治癒率。

定期腸癌檢查 可降低死亡風險

定期腸癌檢查 可降低死亡風險#糞便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你知道嗎,大腸癌的臨床表現相當多,而且容易混淆及忽略,隨著大腸癌所在位置不同,臨床上出現症狀也不同,若定期檢查可降低死亡風險,因大腸直腸癌從異常病變發展成癌症組織,多半需要十到十五年時間。我們通常以橫結腸的中點來區分為左、右側大腸,左側大腸因為離肛門較近,所以容易出現肛門出血的症狀,同時也因為左側大腸較細,較容易因腫瘤長大而壓迫使糞便變細、便祕、腹瀉,甚至使腸道阻塞。右側大腸因管徑較大,很少引起阻塞,較典型的症狀為慢性大腸出血而造成貧血,但是因為血液與糞便混合,病人往往不易察覺到出血,有時候反而是便祕及腹瀉交替發生,這種大便習慣的改變是唯一的症狀,但是如果等到摸到腫塊或體重減輕時才發現,常常不是早期了。 近年來國人飲食習慣逐漸西化,加上速食文化流行,及攝取過多紅肉與缺乏運動,造成大腸直腸癌發生率急速攀升。而現代人生活緊張壓力非常大,暴飲暴食且三餐不定時,若加上吸菸及酗酒等習慣,常會出現胃酸分泌失調消化道潰瘍等情況。 根據國外研究報告顯示,若能每年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大腸直腸癌死亡。目前提供50至69歲民眾2年免費1次「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糞便潛血檢查,只需採集少許糞便,方便又不疼痛,民眾可多加利用。民眾可持健保卡至西嶼衛生所,填寫篩檢表後,領取採便管採集糞便,採集完畢後,儘速送回該醫療院所進行檢驗。

糞便潛血因素多 衛生局供免費篩檢

糞便潛血因素多 衛生局供免費篩檢#糞便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提供40歲以上市民,兩年一次免費大腸癌篩檢(FOBT糞便潛血檢查),在基隆市中正區7月7日的社區闔家歡篩檢中符合免費檢查者有69人,但近兩年未篩檢者佔41人,顯示基隆市民對接受免費糞便潛血檢查之接受度並不高。基隆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可參與免費篩檢,掌握腸道健康。「糞便潛血檢查」是一種大腸癌初步篩檢的方式,只要將採檢管領回自行採檢後,帶健保卡交到指定的窗口刷卡繳交檢體即可,不需要掛號也不需要等候。基隆市中正區提供糞便潛血檢查的院所計9處篩檢點,民眾其實可選擇離家近的篩檢點就近領管篩檢,不限定您的戶籍所在地,只要您的年齡符合資格即可領管。造成腸道出血的原因很多,例如:痔瘡、大腸憩室、大腸瘜肉和大腸癌等,唯有透過大腸鏡檢的方式才能夠確認真正造成出血的原因。一般來說,初期大腸癌的出血可能是間歇性的,故一旦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者,不應以再次糞便潛血檢查排除陽性診斷。而兩年內已篩檢結果為陰性者也不須再次做糞便潛血檢查,兩次篩檢時間太接近檢驗的結果將會失去參考價值,故無須每年都篩檢。基隆市衛生局呼籲,只要帶著健保卡至提供相關篩檢服務的院所,即可得到與闔家歡一樣的免費篩檢服務。另外,提醒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異常)的民眾,務必要向原檢查院所索取陽性個案轉診單,至可提供大腸鏡檢查醫院做進一步的確診。勿以再次的糞便潛血檢查排除診斷,因為大腸癌的出血是間歇性的,可能會造成癌症診斷上的延誤,影響後續的治療成效。民眾若有疑問可電洽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

諾羅病毒感染力強 糞便、嘔吐物成病源

諾羅病毒感染力強 糞便、嘔吐物成病源#糞便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炎炎夏日,食物保存要特別注意,諾羅病毒(Norovirus)這時容易趁機侵害人體,更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平日需要適時、適切的補充流質,病人多會自然康復少有後遺症發生。但對於嬰幼兒、身心障礙者或是有生理障礙的老人,一旦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由於這些人缺乏足夠的自我照顧能力,可能因體液流失而導致脫水,電解質不足進而抽搐甚至死亡等嚴重症狀。雖然諾羅病毒的毒性並不強、致死率也低,但因疫情好發於秋冬,且病毒能夠長時間存活在排泄物及嘔吐物中,具有高感染力,大部分的人在感染後,抵抗力約可持續4~6個月,但諾羅病毒感染後還是可能被不同型的病毒再感染,越多次的感染似乎可以增加人們的抵抗力,但這些保護力約在2~3年後會完全消失。諾羅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如經由與病人的密切接觸(例如:透過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吃到或喝到汙染的食物或飲料。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部分會有輕微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倦怠、頸部僵硬、畏光等現象,發病期約為2~3天,潛伏期:約24~48小時。感染諾羅病毒一般在急性腹瀉停止之後48小時內依舊有傳染性。重症高危險群:老年人、嬰幼兒、慢性病、腎臟或心臟病患者。預防與處理:勤洗手;食物應該徹底清洗;避免生食;若發現有人感染,應立即進行區隔,避免交互感染,並以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由於諾羅病毒只要少量就可造成腸胃炎,且病毒能長時間存活在糞便或嘔吐物中。目前並無治療諾羅病毒的抗病毒藥物,也沒有疫苗可供接種預防。其治療多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患者除了多休息外,應該要注意營養及水分、電解質的攝取,以避免脫水。最好的預防措施就是:勤洗手、徹底清洗食材、利用漂白水徹底清潔與消毒被污染的地方、被污染的衣物應立即脫掉並以熱水或肥皂清洗、嘔吐物及糞便應小心 處理、被感染者不應製備食物,以免家人感染。(資料來源:健康九九網站-健康專欄)

男童隨母返鄉 20公分蛔蟲跟回台

男童隨母返鄉 20公分蛔蟲跟回台#糞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一名五歲大的男童,被一臉驚恐的姑姑帶來求診,急問為何他的糞便裡會出現一條大蟲。經中國醫藥大學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追問之下,才發現病童母親是越南人,這兩年都曾攜子返鄉省親,可能是衛生環境相對落後的關係,不知不覺感染了寄生蟲。在外配人口越來越多之際,這起病例被視為警訊。男童的姑姑說,這條米黃色的蟲長達二十公分以上,像免洗筷一樣粗,剛解出來時還會蠕動。經與家人聯繫,及時將蟲體送到醫院,證實是久違的蛔蟲。黃高彬發現,母子兩人去年和今年曾回越南,兩次都住了一個多月,今年過年返台後,男童即斷斷續續喊肚子痛,且體重增加得很慢,既沒長高也沒長胖的現象,家長本已覺得不對勁,等到蛔蟲一現身,才驚覺事態非同小可。 黃高彬醫師說,蛔蟲俗稱面蟲,在民國五十年以前,是很常見的學童寄生蟲病。當時國小的感染率高達八成左右。蛔蟲的平均壽命可長達兩年,每條雌蟲每天可排出廿萬個蟲卵。過去的洗手間多為出糞式,民眾習慣用糞便澆養自家菜圃,孩童亦多在菜園旁玩耍,因此經由進食將蟲卵吃下肚的機會很大。類似的環境在越南仍相當普遍,推測病童是在這種情況下感染發病。近年來,國內開放外籍新娘之後,外配大部分來自越南、印尼、菲律賓、中國大陸,其中以越南最多,佔了四分之一。通婚乃至回娘家的習俗,每年每天都在上演,隨之而來衍生的問題也逐一浮現,可能導致學童寄生蟲盛行率大增,因此黃高彬醫師建議,政府不妨設立一套檢查機制,針對外配與子女省親返台展開追蹤,防止擴散,重出江湖的寄生蟲才不至於釀成災害。

上消化道出血拉黑便!甚至會吐血塊

上消化道出血拉黑便!甚至會吐血塊#糞便

舒爽上完大號,在沖水前,你會不會看一下糞便的顏色?大部分的人可能看也不看就順手按下沖水閥,殊不知觀察便便的顏色,可以看出一個人健康與否。尤其如果糞便呈現黑色,甚至像柏油一樣黏稠,但最近卻沒有服用含鐵質藥物或動物血、活性炭等,這時就必須提高警覺,很有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了。醫院常見到消化性潰瘍病患因解黑便、再度出血而就醫,也有毫無症狀、病史的人,因為擁有高度警覺性,看到黑便而主動就醫,有人則是不知不覺,等到昏倒才被親友送醫急救。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蔡毓洲醫師指出,一般來說,平常食用雞血、豬血等動物血或鐵劑,鐵經過胃酸作用,就會使糞便呈現黑色。同樣的,如果上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或十二指腸等任何部份出血,紅血球中的鐵自然也會經過胃酸作用,而排出黑便,或是從嘴巴吐出鮮紅或像咖啡渣的血塊。若失血過多將造成低血容積休克,可能會臉色蒼白、冒冷汗、頭暈甚至昏倒。蔡毓洲醫師說,造成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為消化性潰瘍(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約佔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一半,其次為肝門靜脈血壓過高,導致食道靜脈瘤破裂,多為肝硬化病患,約佔一、二成。其他則常見於酗酒後嘔吐病患食道與胃接合處撕裂,先天性或腎功能衰竭導致血管異常,以及胃癌患者等。糜爛性胃炎亦可能引發出血,但大部份病情輕微,多是由於服用消炎止痛藥、飲酒,或嚴重的內外科疾病所引起。一旦發現便便呈黑色該怎麼辦?如果近期內曾經服用鐵質或活性炭,可暫停服用,觀察是否繼續出現黑便。若糞便仍然是黑色,並確定最近沒有服用上述食物、藥物,則可推斷為上消化道出血。

藝人康丁罹癌傳病危 大腸癌年奪四千多條命

藝人康丁罹癌傳病危 大腸癌年奪四千多條命#糞便

今年75歲的資深演員康丁,曾經演出許多電影、電視劇,把劇中角色演得活靈活現,但是現實生活中的他罹患大腸癌,目前正在跟病魔纏鬥,日前傳出病危,很多藝人都為他祈福。而過去也罹患大腸癌的楊烈,經過手術治療之後,目前身體狀況似乎不錯。大腸癌目前是國人死亡率第三高的癌症,目前認為成因是飲食習慣不良所引起,也有國外的研究認為是細菌造成。高雄榮總醫院正子造影中心的衛教文章中指出,大腸癌發生率雖然高,但因為比較容易發現找到病灶,且癌症演變的時間較長,所以只要定期檢查是否有大腸息肉,早期發現,一般也比較好控制。一般最常見症狀為下消化道出血,大腸癌的出血往往是少量且間歇性,並與糞便均勻混合是不易由肉眼查覺,借由定期的大便潛血檢查看是否有陽性反應。該文章表示,如果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排便不正常,常有便秘、大便解不乾淨、大便變細或上廁所次數增加,這些都有可能是大腸癌前兆,務必詳細探查原因盡早做進一步大腸癌篩檢,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該文章提醒,並不是血便就是大腸息肉的症狀,大便若是出血呈鮮紅顏色,和糞便完全分開,則可能是痔瘡與直腸炎。多吃生薑可防癌? 美初步研究證實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84細菌感染導致大腸癌? 專家:有可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36獨力撐家計!單親罹癌多延誤就醫 醫師籲勿忽視身體警訊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13

切除腸子致拉肚子虛脫無力 西醫無力中醫師搞定

切除腸子致拉肚子虛脫無力 西醫無力中醫師搞定#糞便

70歲葉老先生因腸中風,切除2/3的腸子後,西醫師告知老先生因切除腸子,腹瀉會一直伴隨著他,求診過無數腸胃專科醫師,都無法治癒,近日老先生前往成大醫院斗六分院中醫部診療,中醫師把脈發現老先生應是脾濕泄瀉,給予「胃苓湯」服用治療,經過2個月的治療期,現在老先生一天只解一次便,食慾體力都有改善。台南郭綜合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李盈廷在醫院網站的衛教文章上表示,中醫認為如果拉肚子太過頻繁,會讓身體變得虛弱,導致頭昏頭重、疲勞倦怠、腰痠膝軟、口舌乾燥卻不想要喝水、脈象沉數無力等,慢性腹瀉雖不像急性腹瀉那樣有脫水及感染的危險,但長期下來,面色萎黃、精神不振,身體抵抗力免疫力降低,如果發生在小孩身上,還會導致發育不良,還是必須及時診斷及處理。李盈廷中醫師在文章中表示,如果腹瀉的時間長達兩週以上,就屬於慢性腹瀉,臨床上常見的慢性腹瀉都有原因,像大腸激燥症、膽結石併膽囊炎、輪狀病毒感染後遺症、腹腔手術後遺症等,中醫看慢性腹瀉除了分辨症狀並且治療外,病因的診斷也是很重要的,由於長期的腹瀉,會讓腸子處於虛弱無力的狀態,就會發生消化不良的結果。李盈庭醫師在文章中表示,慢性腹瀉的治療原則上也是當作腸道過敏治療,常用溫脾補腎、清利濕熱,緩解腸黏膜的刺激性、重建酵素活性,回復腸平滑肌力量,最重要的是不會有腹脹便秘的問題,通常服用後第一天便意就會漸減,第二天即可恢復機能。成大醫院斗六分院中醫師黃健財提醒,慢性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或糞便中水份增加,且時間超過兩週,若有慢性腹瀉情況一定要儘早就醫,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腹瀉怎麼辦?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369身體太冷容易腹瀉?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09&mon=3&id=231如何照顧慢性腹瀉的寶寶?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51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