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

閱讀很重要 童書選擇應依年齡分級!

閱讀很重要 童書選擇應依年齡分級!#年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選擇一本符合孩子發展年齡的童書,不但可以增進孩子語言發展,互動過程增進孩子對閱讀的興趣、緊密的親子關係及正向的讀寫經驗。不同年齡的孩子適合不同的童書,王亦群語言職能治療師提供幾個小秘訣,幫助父母們選擇適合孩子的童書。1-2歲開始孩子在1歲之前使用觸覺和聽覺學習較多,可以選擇感官布書、有聲音效果的繪本或是色彩鮮艷的立體繪本等,2歲開始高度使用視覺學習,可挑選圖片細節或明顯呈現對比落差的視覺繪本,共讀時建議家長運用「媽媽語」和孩子互動,讓孩子能跟著學習簡單且常用的詞彙。2-3歲開始孩子在此階段進入「語言爆炸期」,詞彙和語句慢慢變多了,使用繪本時可以搭配小遊戲(紙筆活動、黏貼遊戲、手指謠)、扮家家酒等活動,創造更有趣更豐富的語言情境,提升孩子參與度和學習較多的詞彙,組合成簡單句(蟲蟲吃蘋果、葡萄被吃掉了)。3-5歲開始孩子在此階段開始發展描述事件、看圖說故事的能力,尤其4歲之後對孩子語言精熟度建立是很重要的,可以挑選有重複性句型或功能性詞彙多一點的繪本,鼓勵孩子看著圖片來說故事,引導孩子使用較為完整的語句表達想法。5歲之後可以透過預測或推理,引導孩子嘗試編排故事結局,或是猜測故事發展等,也可以透過角色扮演演出故事內容,使得孩子更能理解故事含意。在共讀時,家長可誘導孩子加入抽象詞彙,如:吝嗇、好奇、勤勞;情緒詞彙:如:悲傷、憤怒、憂愁;幽默雙關語,如:她笑得好「甜」、這句話讓我「中箭」了;相反/同義詞、譬喻、成語、俚俗語等象徵性語言。王亦群語言職能治療師表示,孩子在每個發展階段的理解能力與對閱讀的接受度都不同,因此童書選擇最好能夠按照年齡的不同,給於他們不同的刺激。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進行所謂的親子共讀之前,先為孩子挑選一本適合他的童書吧!

四價流感疫苗 不分齡接種0.5mL劑型

四價流感疫苗 不分齡接種0.5mL劑型#年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108)年公費流感疫苗首度由三價疫苗升級為四價疫苗,12月8日為學齡前幼兒開打日,許多人可能疑惑,改為四價疫苗後小朋友該怎麼打?疾病管制署特別列出以下幾項與學齡前幼兒相關的流感疫苗接種小知識,提供各界參考:四價流感疫苗和三價流感疫苗的差異四價疫苗相較三價疫苗除了多1種B型疫苗株之外,另一個差異是四價疫苗部分成人、幼兒劑型,均以單一劑型0.5mL接種。三價疫苗分別有3歲以上接種的「成人劑型(0.5mL)」及3歲以下接種的「幼兒劑型(0.25mL)」,因此不同於三價疫苗,3歲以下幼兒接種四價疫苗無須減半。今年的公費流感疫苗廠牌及適用年齡今年提供的公費疫苗共有2家廠牌,各廠牌適用年齡如下,其中6個月至3歲以下幼兒之公費疫苗僅適用巴斯德四價流感疫苗。民眾可攜幼兒至各地衛生局指定提供3歲以下幼兒接種公費流感疫苗之合約院所(大多數為兒童常規疫苗接種院所)或衛生所,詳細名單將於10月31日前公布於各衛生局網站。註:自費市場目前提供之「伏適流四價流感疫苗(葛蘭素史克藥廠)」0.5mL適用年齡為6個月以上。幼兒接種疫苗劑量錯誤或不足的處理方式幼兒接種四價流感疫苗時如發現劑量不足0.5mL,應立即要求接種院所補足劑量,如於隔天或之後補接種,則須補接種完整劑量(0.5mL)。疾管署表示,今年我國雖因世界衛生組織延遲公布選株結果延後流感疫苗開打時程,惟今年冬季流感疫情預期將較往年更延後開始,如按接種時程接種疫苗,仍可於農曆春節前後之流感高峰期前獲得足夠保護力,提醒家中有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的民眾,於疫苗開打後儘速帶幼兒完成接種。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不同年齡孩子 這樣表達對他的尊重

不同年齡孩子 這樣表達對他的尊重#年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美國的聯合家族治療(Conjoint Family Therapy)模式創始人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女士,更有系統地解讀了每個人內在的冰山。她認為在每個人生命的底層,有一顆生命力的種子,如同一棵大樹的種子要發芽,滿足渴望,便是這顆種子發芽與成長的養分。如何滿足,是我們每個人的功課。如果你小時候充滿匱乏,充滿了A‧H‧阿瑪斯(A. H. Almass)所謂的「心理坑洞」,你不僅不知道如何滿足孩子,你還會過度期待孩子能夠得到你曾經渴望獲得的一切。這包含了物質、心理乃至精神層面。這樣的養育,夾雜了太多自己的期待和功利的色彩。那麼,孩子到底是在成為他自己,還是在成為曾經未被滿足過的那個「你」?在我看來,二十年後的今天,父母們需要再學會重建自我,我稱之為「父母的再成長」。如果說,你的人生前三十年是由父母創造的,那麼後三十年,你完全可以自我創造。在自我創造的歷程中,你開始學會自我關愛、自我滿足、自我接納、自我尊重。這一歷程並不容易,但若經歷了它,你就真正懂得用一份成熟的情感和心智,去愛你的孩子,去滿足他的心理需求。這份滿足,是一種全然的接納,客觀、中正乃至於真正的尊重。成人不再和孩子糾纏在一起,而是帶著覺知的眼睛,去接受一個孩子生命的需求。那一刻,當下的臨在與連結就會在兩者之間產生,兒童心靈的胚胎就開始得以滋養。【給父母的建議】-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這樣表達對他的「尊重」0-3歲 不強迫孩子分享。孩子的語言來自於心靈,源於內心真實的流動,需要在放鬆的環境下表達。 允許孩子哭。哭是釋放情緒的一種方式,當孩子還無法用言語表達情緒時,通常會用哭來替代,同時孩子們還不會用「壓抑」這一防禦機制來保護自己,自然,哭就成了一種情緒釋放的管道。 任何場合,不要去逗別人的孩子,也不允許別人逗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的世界,一切都是真的,他們無法理解成人用「善意的玩笑」來讓大家開心的這種表達方式。3-6歲 在孩子提出需要幫助的時候,才給予幫助。沒有要求幫助的時候,就不要打擾。 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盡可能和孩子保持同一節奏,切勿自己走在前面,把孩子留在後面。 用邀請和感謝的口吻與孩子溝通,而非命令式的口吻。 當孩子專注做事的時候,不要隨便打擾。興趣產生專注,而長久的專注有助形成意志。6-12歲 給孩子表達奇思妙想的機會:「對於……,你怎麼看?」 尊重孩子的獨立空間,不隨便翻閱孩子的私人物品。 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自己做選擇的機會。 不隨便在孩子面前評判他的朋友。 遵守和孩子的約定。 尊重孩子的努力,即使結果不如我們的期待。(本文摘自/覺知教養:看見自己和孩子的內在需求,療癒每個迷失在育兒焦慮的父母/野人出版)

孩子愛挑戰權威?不是討罵是討玩!

孩子愛挑戰權威?不是討罵是討玩!#年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其實,孩子到了某一個年齡後,就會開始想要找伴,讓自己的遊戲變得更多采多姿,也想要分享自己的很多意見及作品,這些都需要遊戲玩伴,也是心智成熟的象徵。所以,當你觀察出孩子有強烈想要吸引大人注意力的意圖,而家裡的環境又不能滿足孩子時,或許就是該讓他去過團體生活的時候了!最適合上學的年齡是中班例如,給孩子一些團體遊戲課程,或是讓孩子體驗幼兒園的群體生活,都是很好的做法。我的第一本書《孩子的教養,你做對了嗎?》,就曾跟家長清楚地解釋過,為什麼最適合上學的年齡是中班。當然也有很多孩子的能力不錯,又期待能過團體生活,在我評估後,我會建議媽媽讓孩子提早去上學,孩子得到滿足,媽媽得到喘息,對親子關係反而是件好事。四至五歲的孩子已具備一定的同理心,當然有必要進入團體當中生活。在團體中,孩子可以透過成熟的同理心與心智技巧與同儕相互學習、模仿、協調、合作、競爭,對他的成長將會有很大的幫助。不是討罵 是討玩也有很多爸媽反應,有時候在教孩子一些規矩,孩子反而更不聽話、更故意,怎麼會這樣?孩子怎麼會這麼喜歡討打跟討罵呢?其實,他們是在「討互動」。當孩子心智開始發展後,千萬別把三歲當兩歲養,把四歲當三歲養。其中有些心理因素,是父母必學的功課。以下就是五個爸媽必懂的心理發展因素,以及該如何教導的方式。1) 爭取注意力/孩子如果本來就在爭取觀眾及吸引注意力時,你還在當下管教,你就中了孩子的招了。你不難發現,孩子哭鬧搞怪的行為,反而會變本加厲。2) 被忽略,所以想討玩伴/三歲前要陪伴,三歲後要玩伴。孩子長大了,就會想要討玩伴,但如果長時間被忽略及冷落,就會自創很多搗蛋的方式來告訴你快去陪他玩。很多爸媽都遇到這個問題,但卻仍停留在教規矩。3) 用情緒抗議/孩子是在抗議不公平。對於你的管教,心理產生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或沒有台階下,只好往反方向去。情緒,是孩子最快讓父母知道的武器。4) 挑戰權威/每個人身體裡面都有冒險基因,孩子也有,所以喜歡挑戰比較困難、做不到的事。違反家規就是件冒險犯難、很刺激的事,所以孩子喜歡踩底限。5) 從遊戲互動中學規則/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喜歡每天都被教導要遵守什麼規矩,因為被限制往往不是件舒服的事。但孩子越大,我們對他們的限制就越多。在這之中,要取得一個平衡,從「玩」、「親子互動」、「經驗分享」中,讓孩子自然地了解規則及規範,是他們最能接受的方式。所以,教孩子,真的不能碎念。(本文摘自/教養的秘密/時報出版) 

乳癌患者每降1歲 死亡率增4-5%

乳癌患者每降1歲 死亡率增4-5%#年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8歲的小真一開始發現右邊乳房較硬且有一處明顯破皮,雖然傷口一直沒有癒合,但因工作忙碌,一直忽視身體異狀。直到8個月後,傷口潰爛範圍大到13x13公分,經切片及影像判定後,確認為乳癌第四期。45歲以下女性確認乳癌多數已錯失黃金治療時機據文獻資料統計,罹患乳癌的患者中,年齡每下降1歲,增加死亡率達4至5%恩主公醫院外科部副主任劉曉東表示:「乳癌是很多女性不敢面對的真相,尤其是越年輕的女性越難接受,但乳癌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第一期5年內存活率可達95%。劉曉東副主任表示,現在女性晚婚、生育年齡延後,對於45歲以下的女性還具生育力且還有懷孕打算的女性來說,不論是哪種治療乳癌的方式都會影響生育能力、甚至增加畸胎風險。臨床觀察上,45歲以下女性確認乳癌時,多數已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腋下、皮膚有不能癒合的傷口 需進一步就醫年輕女性因緯腫瘤細胞表現較活躍,甚至新增的血管也愈旺盛,癌細胞越容易轉移。因此年輕女性罹患相同期別乳癌的死亡率往往較年長女性來得高。歐美研究也發現乳癌患者約有7%屬於年輕型乳癌(35歲以下)。不同年齡層的女性適合不同的乳房檢查,劉曉東副主任建議,可在婦女月經結束後一周內、停經婦女則是以每月固定一天,在乳房鬆軟、沒有脹痛時進行自我檢查,如乳頭若有不能癒合的傷口、不尋常的分泌物、變成內陷而無法恢復原貌,或是腋下、皮膚有變化,就需進一步就醫診斷。  

防二次腦中風 這些生活習慣記得改

防二次腦中風 這些生活習慣記得改#年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氣候的變化,國人飲食習慣偏油炸及精緻。生活型態改變,加上運動量減少,慢性疾病患者年齡越來越多,高血壓病人與日俱增,導致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增加,另外也逐漸開始出現年輕化趨勢。年齡已經不是腦中風的指標之一據衛服部統計,台灣地區腦血管疾病是10大死因的第3名,腦中風好發於65歲以上的患者,且約佔發病60~75%,傳統觀念上年齡常被當作腦中風指標之一,但根據臨床觀察發現,腦中風愈來愈年輕,可見其他因素造成腦中風的比率漸增,生活習慣恐為主因!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復健科護理師涂蘭馨指出,中風後的生活對病人及照護者都具有極大改變,往往不只是經濟上的負擔,對心理上也會產生壓力,所以中風患者或照護者常於出院前幾天,就會開始詢問醫師及護理師,避免再次中風的預防方法,希望能徹底杜絕隱形殺手。找出危險因子 減少誘發中風的機率涂蘭馨護理師表示,一般而言,再次發生腦中風的機率為1/3,而雖然表面上腦中風在短時間內發生,但實際上腦血管的病變或危險因子早已存在。預防再次腦中風的方法就是盡量找出生活中的危險因子,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抽菸、喝酒、飲食習慣異常,並針對這些危險因子做好預防及控制,以減少誘發中風的機率。面對患者或照護者的提問,患者需要漸漸改變生活型態,不再攝取高油、精緻化的食物,才能避免再次中風。涂蘭馨護理師提醒,中風的發生並不是無限迴圈,只要遵循及踐行醫護人員的指示,再次發生中風的發生率會漸減,患者或照護者無需過度緊張。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年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最新 2005-2008全國營養健康調查,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代謝症候群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等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公告,即以下列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患者:(1)腹部肥胖(2)高血壓(3)高血糖(4)高密度膽固醇過低(5)高三酸甘油酯。此次講座內容將由賴玉釧營養師告知大家遠離代謝症候群最有效的飲食方式!名稱: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時間:106年4月11日(二)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驚!情緒異常恐致子宮頸癌

驚!情緒異常恐致子宮頸癌#年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免疫功能變差的原因很多,遺傳、年齢、體溫、壓力、營養、疾病、感染、放化療和免疫抑制劑等,都會使免疫力下降;其中,沈重的壓力,更是破壞這道重要自然防線的元兇之一。以口腔扁平苔癬患者來說,100%和精神壓力有關,其次是90%以上的復發性口腔潰瘍;其他如口乾舌燥,都和壓力脫不了關係。長期承受壓力 容易引發癌前症狀適當的壓力對人體有喚醒作用,腎上腺會在短期承受高度壓力時,分泌大量皮質醇,刺激身體釋放能量對抗外來壓力。但現代人長期承受過重壓力,腎上腺因此工作過度而疲乏,皮質醇分泌不足,導致人們無法有效對抗壓力,並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相互反應,免疫力降低,進而表現出身心各方面症狀,比如:反覆發作的憂鬱症、失眠、頭痛、經常感冒、消化不良,甚至引發「癌前症狀」。情緒與免疫的關係是許多學者近年來研究的課題,精神緊張等心理因素,可影響「自體免疫性疾病」的誘發、症狀演變、疾病的預後、甚至抵消療效的反應。眾多的事實,使人們相信情緒障礙,特別是緊張刺激引起的負性情緒體驗,可以改變機體免疫功能、而增加個體對疾病的易感性。有情緒異常者 恐發展成為子宮頸癌情緒與免疫的研究,還涉及到腫瘤與自體免疫疾病問題。目前不僅證實良性與惡性腫瘤的女性患者間的心理反應不同,而且一些前瞻性研究也顯示,那些有可疑的子宮頸抹片異常的婦女,經過追蹤觀察發現,有明顯的情緒異常者,大多數發展成為子宮頸癌患者。生活於緊張性環境中數月後,婦女的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同樣的現象也可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我多年研究扁平苔癬的自體抗體、和腫瘤指標「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以及修格連氏症候群(乾燥症候群)的自體抗體等,也有類似的情形,不當的情緒壓力,會打破免疫平衡,造成免疫失調,使得自體抗體或腫瘤指標濃度升高。體虛失眠 易罹患復發性口腔潰瘍情緒與免疫的一些證據,可以從研究中得到證實,比方離婚、是一個較嚴重的生活事件,情緒的變化也較為複雜,因而引起的免疫學變化也很複雜。參加考試的學生,在參加考試的當天與考試前後壓力比較,也是不一樣。病人臨手術前的等待,是一種最深刻的情緒體驗,手術前的精神壓力,可影響到淋巴細胞對刺激物的反應,尤其是病人個體的敏感性、擔心對手術預後了解與評估的不足,影響關係都是最為密切的。口腔潰瘍,也可算是因生活形態導致的「文明病」,很多患者的口腔潰瘍反覆發作,從臨床觀察,多是在過度疲勞後發病的。也就是說,口腔潰瘍最喜歡找上精神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愛抽菸、酗酒、嚼檳榔、體質虛弱和失眠的人。容易罹患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除了對症治療外,也要注意生活規律、該休息的時後就要休息、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持之以恆的運動,並且保持心情愉悅。(本文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大塊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