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

台灣學童愛玩電動、看電視 「四眼田雞」變多!

台灣學童愛玩電動、看電視 「四眼田雞」變多!#散光

大林慈濟醫院眼科醫師許正賢表示,台灣學童因為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有很高比例在國小低年級時就發生近視,尤其各式電動玩具、電腦、電視等誘惑,或者課業上須看書、寫作業,更加重小朋友雙眼負擔。許正賢醫師指出,近視的防治,最基本的預防方法,是改善用眼習慣,例如保持適當距離、充足的休息、營養均衡等,以便預防近視產生或持續進行。若是不加以控制,近視度數的增加,可能會持續至大學,而且成年後要注意有無相關併發症,包括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白內障等,罹患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許正賢醫師建議,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用眼習慣,提醒控制休息時間,最好每30分鐘就休息10分鐘,儘量讓眼睛多休息,不要躺著或趴著看書,休息時可以多看遠方,多到戶外,接近大自然,多吃深綠色蔬果。每學期或每年定期視力檢查,若有問題可及時處理,以免症狀惡化。

五旬以上長者注意!白內障手術前須謹慎評估

五旬以上長者注意!白內障手術前須謹慎評估#散光

白內障大多與器官老化有關,隨著年齡增加,五、六十歲以上的熟齡長者,其眼內的水晶體會逐漸開始出現硬化、混濁等現象而影響視力。此外,外傷、藥物以及先天性遺傳也都有可能會造成白內障。一但出現視力減退及視野模糊等現象,就應開始考慮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以免因視力不良而造成安全上的危險。眼科開業醫師張朝凱表示,傳統白內障手術可分為大、小切口兩種手術方式,但目前主要以「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為主流,其手術原理是以超音波探頭,經由3mm(釐米)的小切口,進入眼球中的水晶囊袋內,將白內障部位乳化並吸除;爾後再放入人工水晶體來取代自然水晶體的功能。小切口手術的好處在於傷口不需要縫線而可自行吻合;且傷口癒合時間快,可降低感染風險及術後散光的變化。除了手術日趨精緻化外,具有特殊功能性的人工水晶體,也是影響術後視力的原因之一。目前市面上可以選擇的人工水晶體種類繁多,由材質可分為硬式及軟式;從性質上則有疏水性及親水性兩種;若從功能上區分,則有可過濾有害藍光的黃片、單焦點或是漸進式焦點的老花矯正型水晶體,亦也有強調散光矯正及球面與非球面的差別。張醫師說明,由於置換人工水晶體後,每位患者術後初期視力會有較大的浮動誤差,每個患者使用眼睛的習慣不盡相同,例如需要經常近距離用眼或術後不想再戴老花眼鏡者,就可選擇多焦點的人工水晶體;而需經常夜間開車或需要精確視力者,則需要注意術後夜間眩光情形,因此非球面的人工水晶體可能就是較好的選項。而患者若沒有特殊需求或本身視網膜及其他條件不佳者,就不必要裝置費用較高的功能性人工水晶體。無論如何,若要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還是需於術前與醫師詳細溝通自己的需求,及選擇具有豐富執刀經驗的醫師與有規模的醫療院所。張醫師提醒,白內障手術一次僅施作單邊眼睛,患者接受手術當天及隔天回診皆需有家人或朋友陪伴,術後一周內也須遵照醫師指示使用藥物及按時回診避免搓揉眼睛、提重物或突然彎腰及用力等動作,並盡量不要讓水碰觸到眼睛;而如有糖尿病、高血壓或服用抗凝血劑者,應在術前充分告知醫師;白內障手術復原時間約一個月左右。眼睛是非常精密且需小心保護的器官,一旦失去清晰的視力,除了人生失去色彩且生活受到局限外,亦會直接影響個人行動安全,因此請小心謹慎評估任何眼科手術。

近視雷射期待又怕受傷害?術後視力回歸、畏光症狀可再二次精準微調

近視雷射期待又怕受傷害?術後視力回歸、畏光症狀可再二次精準微調#散光

近視雷射到底有沒有風險,是很多大近視族考量的重點,對此眼科專科醫師張朝凱醫師強調,近視雷射手術後的有可能出現的視力回歸、不規則散光、短期眼球畏光或夜間視力下降的情形,都屬於正常之近視雷射術後反應,有此症狀的病例無需驚慌,有些症狀在短期內會經由眼球復原情形良好而改善恢復,若上列情形未恢復,經專業醫師評估後,也可於手術後再度施行雷射手術精準矯正回來。張朝凱醫師指出,從臨床上的雷射手術病例中,可以發現有些人在接受雷射手術約6個月內,會有開始趨向於近視的症狀,學理上稱之為回歸,一般程度都很輕微,通常發生於高度近視的人,若經醫師評估後覺得適合,可再手術矯正回來。另外術後6個月內也有少數病人會有不規則散光,嚴重者可戴眼鏡(或隱形眼鏡)矯正或再次雷射治療。併發症中,偶爾可見到有畏光或夜間視力下降的情形。畏光通常只有在術後幾天才發生,傷口穩定後,這種情形就會消失。張朝凱醫師表示,雷射術後短暫畏光、視力回歸等眼睛症狀屬於術後正常反應,若依舊有疑慮,配合護理人員安排複診時間,定期到診所接受檢查或做後續的持續性治療,這部份均屬於診所內正常眼部雷射手術術後服務,不需再另外支付診療費用。在近視雷射門診中經驗豐富的張朝凱醫師也強調,部分民眾對於近視雷射手術仍然存有猶豫懷疑與不安全感,擔心術後會有眼睛無法對焦、近視變遠視、眼睛對光敏感等等後遺症產生,不過隨著雷射技術與眼球定位系統不斷改良,只要術後願意配合追蹤眼睛視力狀態以及復原情形,此類問題都只是短期內的復原過程,無須過於擔憂。

無刀近視雷射技術成熟 高度近視散光族回復視力

無刀近視雷射技術成熟 高度近視散光族回復視力#散光

以往高度近視的人大都是因為角膜厚度的不足,無法通過板層刀標準型雷射近視手術的術前檢查,而無刀雷射擁有更多板層刀所沒有的優點,尤其是擴大了可治療近視的度數,並且省下更多的角膜厚度提供給醫師進行治療。張小姐一直有750度的高度近視加上近150度高散光的困擾,從前上眼科診所求診過,希望藉由近視雷射改善近視狀況,但因檢查結果顯示角膜厚度偏薄,僅有500毫米到520毫米左右,利用板層刀傳統雷射手術術後風險較高而作罷。近期來張小姐因為長期配帶長戴型隱形眼鏡而感覺眼睛乾澀不舒服,轉而購買拋棄式滋潤型隱型眼鏡配帶,又因散光度數高,配戴日拋式隱形眼鏡並不能夠看得很清楚,竟然異想天開,將坊間購買的750度日拋式隱形眼鏡加上150度日拋散光片合併戴入眼睛中,讓視覺上看得更清楚!用如此奇特的配戴方式達一個禮拜後,有天張小姐午睡起來發現一眼兩片鏡片一起滑到眼球裡頭找不到,趕緊找上眼科醫師,醫師利用人工淚液慢慢讓張小姐滑動眼球取出鏡片並進行檢查,才發現張小姐角膜已經磨損,也因為眼球不透氣而長出許多新生血管,最後透過全程無刀近視雷射一併解決高度散光近視和角膜薄的問題,還她健康的視力。眼科醫師張朝凱解釋,全程無刀近視雷射手術是由削切角膜的飛秒雷射搭配虹膜定位前導波雷射所組成,先利用雷射在眼睛角膜內層打出數以萬計之氣泡形成光滑角膜瓣,再利用以虹膜精準定位的前導波雷射治療近視與散光後,角膜瓣隨即完整復位。手術精確度與安全性提高、手術時間與術後眼睛敏感度降低、視力調整品質與夜視效能之穩定程度甚至能達到符合太空人要求之視覺環境。張朝凱醫師也表示,部分民眾對於近視雷射手術存有猶豫懷疑與不安全感,擔心術後會有眼睛無法對焦、近視變遠視、眼睛對光敏感等等後遺症產生,隨著雷射技術與眼球定位系統不斷改良,術後追蹤眼睛視力狀態已經相當穩定。只要民眾選擇專業有保障的眼科醫師診斷與操作,拔掉厚重眼鏡不再是空想。

人工水晶體推陳出新 並非貴就好

人工水晶體推陳出新 並非貴就好#散光

60歲的陳女士近幾年來視力越來越模糊,到附近眼科檢查,醫師說她有白內障,必須接受手術才能解決問題,一聽到要手術,陳女士很緊張,又跑到其他醫院檢查,得到的結果都必須開刀,差別只在於植入的人工水晶體有所不同,有些醫師說健保的人工水晶體就好了,不用花錢,有些說「非球面人工水晶體」比較好,大家說法不一讓陳女士感到徬徨。後來聽朋友說裝了新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後,手術後看遠看近都不用戴眼鏡,還可以自己畫眼妝!於是就來到沙鹿光田綜合醫院檢查,要求選用這種最好最貴的人工水晶體,不過從醫師得到的專業答覆卻是她不適合! 光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金正詔表示,陳女士有一百多度的角膜散光,以前因為有晶體散光相互抵銷,所以之前配老花眼鏡時檢查時是沒有散光的,不過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後,陳女士的晶體散光就會消失,到時角膜散光會影響視力,如果選擇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術後就需一直配戴散光眼鏡。如果是年輕一點的患者,真的不想要戴眼鏡還可以考慮白內障手術一段時間後,待視力穩定再接受近視雷射手術以去除散光並微調度數的些許誤差,但老年人的角膜健康狀況較差,並不適合再接受近視雷射手術,因此對陳女士來說,植入「散光人工水晶體」會是較好的選擇,手術後只有要看近物(看報紙、雜誌等)時需配戴老花眼鏡,不需要一直配戴散光眼鏡,至於想要自己畫眼妝,買一面有放大功能的鏡子就可以了。金正詔醫師表示,現在的水晶體強調功能性,患者選擇時可以考量年齡與個人需求,價格高的並非是最好的。金正詔醫師指出,如果年紀輕的或早發性、外傷性,或是高度近視造成的白內障患者,通常大概50歲以下的病人,就會比較建議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因為在這個年紀以下通常都需要看遠看近的功能。金正詔指出,裝置人工水晶體也要考慮個人作息與生活狀況,如果工作需要夜間開車或精確視力的人,醫師會建議非球面水晶體。而年紀大的患者如果沒有特殊需求,平常只有看看電視,其實不見得要裝置功能性人工水晶體,一般健保給付的就可以了。

眼鏡越戴 近視越深?!

眼鏡越戴 近視越深?!#散光

一位母親一進診療室,不悅的詢問醫師「我兒子的度數怎麼都沒有進步?」一聽到她如此詢問,即明白家長還是不清楚「視力」與「度數」有什麼不同。其實上一次來就診時,已花了不少時間向其解釋「弱視」與「眼鏡」的關係,以及「視力」與「度數」的不同,同時給她衛教單請她帶回去看,即使如此,她還是搞不清楚。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眼科孫普能醫師表示,前述的小男孩其實是個典型的屈光型弱視,只要及早發現,耐心的聽從醫師指示戴眼鏡、遮眼睛,大部份療效都很好。治療目標是改善「視力」而不是改善「度數」,即將0.4、0.5的視力改善到0.8以上或1.0以上;小孩子的「度數」通常是不易改善的,尤其是散光度數幾乎是不會改變的。若要改善,只能借助手術或雷射,但最好等待成年後再做。孫普能醫師解釋,「視力」代表眼睛是否看得清楚。視力又分好多種,如遠視力、近視力、裸視視力與矯正視力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矯正視力。簡單的說,矯正視力就是指戴眼鏡或隱形眼鏡或其他特殊眼鏡時所量測到的視力。能不能考汽機車駕照,可不可申請保險給付、殘廢給付或殘障手冊,都是以矯正視力為依據。一般成人的平均矯正視力約為1.0,小孩的平均矯正視力則隨年齡而異,6歲小孩的矯正視力應大於0.6。「度數」要嚴格的解釋清楚不容易。簡單的說,度數是指眼睛的屈光度,即眼睛是否有近視、散光或遠視。度數是可以靠眼鏡矯正的,但不是「改善」度數。最好的眼睛是沒有度數的,度數越多通常代表眼睛越不好。正常小孩出生後都會有一點點遠視度數,一直到6~8歲才接近零度數。台灣比較特別的是,6歲小孩近視的一堆。其實,像上述小男孩一樣,6歲了還有200、300以上遠視、散光度數的小孩也不少。這樣的度數,一般都是「天生的」,但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目前原因不明,臨床上發現有部份是父母本身也有相同的異常情形。孫普能醫師呼籲家長對於「視力」與「度數」應有正確的認知,度數是會影響視力沒錯,度數愈深,裸視視力就愈差,但是屈光不正(近視、遠視、散光)並非影響視力的唯一因素,其他如先天性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疾患等,都是視力不良的可能原因。因此,有視力不良問題時應就診找尋原因,一旦確診後即應配合醫師之指示及治療,千萬不要有眼鏡會越戴越深的迷思,而不願讓孩子戴眼鏡,屈光型弱視的孩子度數不矯正,視力是不會好的。

眼晴脫窗、鬥雞眼?!治療斜視要趁早

眼晴脫窗、鬥雞眼?!治療斜視要趁早#散光

許多小朋友看電視、看書時頭會歪一邊,或是黑眼珠看起來靠得很近,好像有鬥雞眼,因此家長擔心有斜視問題,帶來就醫,其實這些小患者外觀上疑似斜視,檢查後多半是正常的。到底什麼是斜視?簡單說,當兩眼視軸不平行,無法注視同一目標,視線有偏內、外、上、下等情形,就是斜視,而其原因多與眼球肌肉異常有關。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眼科 - 施靜觀醫師表示,眼球的運動是由六條外眼肌所操控,正常狀態下,中樞神經會支配兩眼一起動作,準確地轉至同一方向,注視同一目標。因此,正常人看東西,兩眼視線應是正而平行的,物體影像分別落在視網膜的黃斑中心凹上,再經過大腦的融像能力,使兩眼所見的影像合而為一,成為具有立體感的物體。斜視患者則可能因為外眼肌或支配肌肉的神經發生異常,眼球運動無法平行,導致眼位不正,注視物體時,正常眼的影像落在視網膜中心凹上,斜視眼則落在中心凹以外,產生雙重影像,造成複視;或是斜視眼影像受到抑制,喪失兩眼的立體感,以致視力發育不良而成弱視。所以,斜視不只是美觀問題,若不及時治療,還會造成無法彌補的視覺功能異常。施靜觀醫師指出,大多數的先天性斜視是因中樞神經系統支配不當所致,例如,大腦有腦性麻痺或水腦等病變,常會引起斜視;另外,白內障、角膜渾濁或腫瘤等眼內病變,也會導致視力模糊,進而引起斜視。斜視依眼睛偏斜的方向分為內斜視(俗稱鬥雞眼)、外斜視(俗稱脫窗)、上斜視及下斜視,其中以內、外斜視較常見。(一) 內斜視:眼位向內偏斜,出生後六個月內發生者稱為先天性內斜視,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後天性內斜視又分兩種:調節性內斜視常發生於2-3歲,伴有中高度遠視或調節內聚力、調節比率異常,非調節性內斜視則與調節力及屈光狀態無關。(二) 外斜視:眼位向外偏斜,可分為持續性或間歇性外斜視。間歇性外斜視患者有較佳的融像能力,大部分時間眼睛可維持在正常位置,只有疲乏或不專心時,眼位才會出現外斜。(三) 假性斜視:外觀類似斜視,實際上眼位正常。常見原因像內眥贅皮、鼻根部寬扁、瞳孔間距過窄,可能造成內斜視的錯覺。反之,臉部狹小、眼球凸出或瞳孔距離過大,則易造成外斜視假象。隨著年紀增長,臉型改變,類似斜視的外觀會改善,視力也不受影響。斜視的治療,須先評估患者的屈光狀態與視力發育情形,再依其類別及臨床症狀的不同,選擇佩戴眼鏡矯正,或採稜鏡治療、肉毒桿菌素注射、視軸矯正訓練及手術治療等。如果合併弱視,則須加上弱視訓練。施醫師提醒,斜視可能影響視覺功能發展,千萬不能拖,尤其先天性內斜視,最好在一歲半前矯治;而早產兒除易有視網膜病變外,也較易有斜視、近視、散光等眼疾,應特別注意,一旦發現斜視,及早求醫,別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

亂視不矯正,頭痛眼酸月經亂

亂視不矯正,頭痛眼酸月經亂#散光

亂視多是先天造成,但眼皮長霰粒腫也會出現亂視。散光也就是亂視,其形成原因為角膜弧度不正所致。正常的角膜表面應像個籃球是圓形的,其水平、垂直或斜向的屈率半徑均相同,光線通過時才會聚焦在同一點上。但散光的角膜表面圓形或橄欖球形,因為水平和垂直的屈光率半徑不同,所以無法聚集在同一點上,其所看到的影像可能出現水平或垂直的線條較清楚,但相對九十度方向線條則模糊不清。這種由於眼球光學系統缺陷引起的稱為「規則亂視」;另一種稱為「不規則亂視」是為角膜面因發炎或外傷而呈現凹凸不平。諾貝爾眼科主任張朝凱指出,亂視有近視性的遠視性的或一個徑線是遠視,另一徑線是近視的所謂混合性亂視。造成散光因素可分為三類:一、視力疲勞症狀,通常和年齡及工作性質有關,年齡愈大且坐在桌前的人會造成輕中度的散光,如低於正常值,則需要配鏡矯正。二、近看時散光的改變,雙眼向內向下看,眼球同時產生旋轉作用,使眼的散光軸發生改變,故配鏡時可根據病人不同的年齡,焦點深度和相對調節力來選用合適的遠、近的鏡片。三、眼鏡片造成的影響,有影像大小不均勻效應、軸位的移動、鏡片表面不平等原因,有時鏡框大小,也可能影像到周邊光學的問題而造成散光。亂視較易引起頭痛、眼酸等現象,同時也容易引起歪頭等不良姿勢;亦有人說,亂視不予以矯正,容易引起女生月經的紊亂,所以散光程度嚴重者一定需予以矯正。亂視一般都用普通眼鏡或隱形眼鏡來矯正。亂視一般是先天的,但後天的原因,可能造成亂視,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眼皮長霰粒腫,會壓迫角膜而造成亂視。在很少情況下,亂視也會合併假性近視,這時就該用藥物去掉假性近視部份,而後亂視部份,再配鏡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