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可以緩解更年期不適?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即將到來,但是門診病患王太太卻常常哀聲嘆氣,不僅常感覺肌肉痠痛,還會頭暈目眩,手腳麻痺,有時候不僅快樂不起來,還時常生氣,搞得家人常被情緒波及受到魚池之殃,王太太在狀況差的時候,甚至影響睡眠品質。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若您的母親年紀在四十五至五十歲間,則很有可能已經進入更年期了。《黃帝內經》說:『女子七歲腎氣盛....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吳建東解釋,無論男女,人身的成長茁壯,其能量來源就是腎氣,也就是先天之氣,加上吃下去的食物所化生出來的脾胃之氣,也就是後天之氣,兩氣相合而讓人體能成長茁壯。
他說,腎氣是與生俱來,不像脾胃之氣可以靠後天飲食補充,因此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就漸漸不足,等到腎氣少到一個程度,不足以提供人體生殖功能所需,如女性荷爾蒙乃至於月經的這個生殖功能,月經就會慢慢停掉。
吳建東說,臨床常有人問:「我年紀到了更年期,月經已經開始紊亂,有沒有辦法讓它正常?」醫師總是苦口婆心勸說,人到了某個年紀,人體就該有某種表現,十多歲就該發展第二性徵,四、五十歲就應該停經,這就叫作天時,如果違逆這個應該正常的天時,如缺少女性荷爾蒙而硬要補充女性荷爾蒙,這就把人體帶入失常的另一種病態了,雖然醫師不樂於逆天行事,但是卻可以解除因為更年期所引起的種種不適。
除了月經相關症狀以外,更年期常有症狀還有潮熱、皮膚感覺異常、睡眠障礙、情緒緊張、憂鬱傾向、頭暈目眩、虛弱感、關節肌肉痠痛、頭痛、麻痺、皮膚上有蟻行感等等。這些方面的症狀,就是中醫可以處理的部分。
吳建東以中醫觀點來說,更年期的根本在腎,如果常有疲倦、腰酸背痛、無精打采症狀,則從補腎下手,而更年期婦女也常有脾胃方面的消化問題,如腸胃脹氣、燒心泛酸之類的症狀,因此也時常需要調理脾胃,至於情緒方面的問題,則屬於中醫肝氣鬱滯範疇,因此治療更年期症候群,常從腎脾肝等方面著手。
關於治療方面,吳建東指出,補腎多是用六味地黃丸,若是潮熱重的,則可改用知柏地黃丸以清熱補腎,若是屬於脾胃方面的問題,因為更年期婦女多以脾虛氣滯為主,因此大多會選擇香砂六君子湯一類的脾胃用藥,至於肝氣鬱滯的治療,當然是使用大家熟悉的加味逍遙散了,這個方劑不僅有疏肝解鬱作用,還有調補脾胃功效呢!
所謂『見肝之病,必先實脾』,後天脾胃顧好了,就有能量去紓解其他不適症狀。當然有許多其他症狀,諸如燒心、盜汗、手腳麻痺、四肢冰冷等等,還是要依照詳細狀況來施與治療。
在居家調理方面,他則建議平時多做運動,每周至少三次、每次三十分鐘、作到稍稍汗出的強度,可以的話,也找個可以長期維持的興趣,讓生活有個目標,這樣將可以大大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