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

活出自我的練習 坦然感受自己的情緒

活出自我的練習 坦然感受自己的情緒#感受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幸福的基準就是你的「情緒」。「活出天職」,無外乎就是持續創造具有自我風格的人生的過程。「自己是否已經活出想要的生活?」這個問題並非藉由客觀指標去判斷。自己幸福嗎?快樂嗎?覺得充實嗎?有成就感嗎?有感受到喜悅嗎?只能從這幾點去判斷。有人覺得創業後在商場最前線大顯身手的生活很幸福,也有人擔任公司職員,覺得每天過著安穩的日子很幸福。幸福並非根據形式來決定,而是依據你感受到的心情,也就是你的情緒來決定。所以好好察覺自己的情緒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是,我們從年幼時期開始,就一直重複「思考」優先於「情緒」的行為。在學校時,即便是討厭的科目,父母或老師也會要求我們要乖乖念書取得好成績,常常鼓勵我們,比起「想要怎麼做?」要優先考慮「應該怎麼做?」大家也在課業、社團活動、以及工作和人際關係等方面,做過很多「因為必須去做才做」、「因為做了對自己比較有用才去做」的選擇吧。這種經驗就是抑制「情緒」,以「思考」來判斷事物的習慣,同時也在我們心中形成根深蒂固的觀念。此外,許多日本人依然抱持「忍耐」是一種美德的價值觀。進行心理諮商時,經常有人跟我討論這種話題:「我有工作,也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我覺得自己和家人、戀人之間的相處都很順利。所以我應該是一個幸福的人,但我覺得自己完全不幸福。我是不是很奇怪?」即便是用頭腦思考就覺得自己很幸福的狀況,如果內心覺得不幸福,就無法享受每一天的生活。但是,一旦習慣「思考」這個行為,就會產生這種疑問。你喜歡的東西是什麼?如果只是將重心放在「思考」而活著,就無法瞭解「情緒」這個部分。現在有越來越多人「不知道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什麼?」、「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這種人的個性認真又溫柔,就只是所謂的「好人」而已。擅長配合他人、懂得察顏觀色,人際關係也很良好。因此在工作和戀愛方面,就某種程度來說都很順利。但是,他們太習慣用頭腦思考後再付諸行動,會把「情緒」拋在一旁。「我覺得A提案很好,但如果別人說要B提案,那就那樣吧。」「只要我能忍耐,就能圓滿收場。」「我不可以冒冒失失地發表意見擾亂氣氛。」這樣經過思考再行動,無外乎就是壓抑自己的心情(情緒)。在反覆做出這種事情的過程中,有時會突然無法瞭解自己的心情。然後就會產生「照理說我應該很幸福,可是卻不快樂」的想法。你喜歡的事情、覺得快樂的事情、感到雀躍的事情是什麼?你最近感動的事情、大笑的事情是什麼?你討厭的東西、討厭的事情、不擅長的事情是什麼?在「活出天職」這方面,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坦然感受自己的情緒」。(本文摘自/高敏感族活出自我的7日練習/世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