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湯蕎伊) (受訪者/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 營養與健康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 沈立言) (圖片/沈立言特聘教授、優活健康網) 飲食與健康兩者的關係密不可分,自古流傳下來的中醫食療法,強調的是食物就能吃出健康並且預防疾病的產生,運用食物的屬性平衡人體可能出現的各種不適症狀,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營養與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沈立言表示,中醫食療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之下,運用食物或其他天然的營養物質,來進行保健強身或輔助治療疾病,以促進身體康復、延緩衰老,中醫食療在預防醫學、康復醫學甚至是老人醫學皆佔有重要地位。 (食物就能吃出健康並且預防疾病的產生。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依食物屬性調和身體 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 中醫食療屬自然療法的範疇,依據陰陽五行理論,將每一種食物分為不同的屬性,像是:五性-寒、熱、溫、涼、平,以及五味-酸、苦、甘、辛、鹹,依不同的體質選擇適合的食物,並以屬性的基本概念來調和身體,讓身體能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舉例來說:若是屬於燥熱體質,建議吃涼性的食物來進行調和,維持健康狀態。 一直看病、拿藥、吃藥 恐只是治標不治本 現今醫院林立、健保局則不斷透支,但卻沒實實在在反映在人民的健康上,生病的人依然很多,對此,沈立言教授認為,主流西醫很少提及食療的重要性,都是一直不停地在進行治療,卻缺乏主動促進健康的觀念,然而,健保的支出費用已高達6千億,其中支出大多在做後端的疾病治療,既沒有生活品質也會降低國力!其實健保不應等到疾病產生才來做治療的動作,身體微恙時就可利用食療的方式來恢復健康,也應深思一直看病、拿藥、吃藥,恐只是治標不治本,只有暫時緩解的效用而已,應回歸根本,搭配中醫食療的基本概念「辯證施膳」,吃對自己身體有益的食物並將身體調理好就可預防病症的產生 。 (一直看病、拿藥、吃藥,恐只是治標不治本,只有暫時緩解的效用而已。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重視飲食健康的沈立言教授,他認為自己的身體健康是可以掌握的,吃下好的食物,身體自然會有良好的抵抗力,也能保持愉快的心情,進而提升整體的生活品質。沈立言教授也分享自己的日常保健方法:基本上,每一天都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若是忙碌到三餐都無法好好吃,就要適時補充膳食補充品,像是蜂膠,可在早上一起床時空腹吃,也是不錯的保養方式,或是補充維生素B、C、E、綜合維他命,供應身體足夠的能量,維持良好的抵抗力,魚油則是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也可抗發炎與抗憂鬱,視自身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保健品。 (沈立言教授認為身體健康是可以掌握的,吃下好的食物,身體自然會有良好的抵抗力,也能保持愉快的心情,進而提升整體的生活品質。。 圖片提供/沈立言特聘教授) 應思考如何吃出健康 提升飲食健康知識 沈立言教授提出,據統計:台灣之健保費用已超過食品業界的產值,這真是台灣的警訊,國民的健康如果僅是靠治療出來的,政府每天高喊著「預防勝於治療」不就是空談了嗎?他誠摯期盼政府應拿出更多魄力與心思教導人民如何「吃」出健康,而非等吃出問題後再來亡羊補牢,甚至進行許多無效的治療,真是勞民傷財,讓台灣的國民生產力低落,國家的競爭力也下降,的確值得大家好好深思啊! 此外中醫食療在幾千年來都扮演著守護人民健康的重要角色,如能在日常生活就做好有效的預防,也不致於到後期疾病產生時才來做治療,台灣的全民健保是全世界公認最具方便性的國家,但若不積極實踐「預防勝於治療」,全民的健康與生活品質以及整體的醫療環境都無法進步;政府、學術界、產業界應共同思考及努力教導消費者如何吃出健康,如何提升全民的飲食健康知識,並建立個人化營養的重要觀念。如此才能提升國人的生活品質與快樂指數,創造美好健康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