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起伏不定時 居家量測助益多

血壓起伏不定時 居家量測助益多

2011/5/10(2022/3/15 19:53更新)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吳志成醫師表示,在季節交替、氣候多變的時節,門診血壓不穩定的病人也隨之增加。心臟科這些老病患有時是因不舒服才發現血壓升高,有的則是平時居家測量時就發現血壓上下起伏變大。大家到了門診,最常向醫師抱怨的就是:「醫師,我的血壓最近很不穩定!」但是如果進一步詢問是如何不穩定,大多沒辦法清楚描述血壓起伏的狀況。

的確,「血壓」是現在醫學治療中一個很特殊的治療標的,雖然早在一百多年前便有了量測血壓的方法,但直到今天,我們還是要靠傳統的量血壓方式來了解血壓控制的狀況。雖然拜科技之賜有了「24小時血壓記錄器」可以做全天的血壓監測;但更多時候,我們還是得靠病患在家裡自己量血壓來了解控制的狀況。不像有的疾病,可以簡單抽個血或做個檢查就知道病患最近一段時間的控制成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我們的血壓本來就隨時在波動,會受內在因素(如交感神經活性、水分、鹽分狀況、日夜變化…等造成的起伏),以及外在因素(如運動、情緒、食物…等造成的變化)的影響。對於這種起伏不定的生理指標,要更完整了解它的全貌,只有靠不同時間、不同場合的重覆測量。還好血壓測量並不困難,血壓計也不會太貴,病患自己居家測量便成了醫師了解起伏不定血壓的不二法門。

吳志成主任表示,病患居家進行血壓偵測有許多好處,像剛提到的「波動很大」,如果有居家測量的記錄,便不會在看病時跟醫師「雞同鴨講」,搞不清楚實際發生的狀況。此外,有些病患容易緊張,只有到了診間才血壓高(白袍高血壓),有了平時血壓記錄,醫師便可更準確了解治療效果,避免過度用藥;相反的,有些病患在家血壓高,到了醫院反而正常(隱藏性高血壓),有了居家血壓記錄,才能發現控制不良的狀況,避免延誤病情。養成血壓記錄的習慣,也有助於提醒病患注意自己的血壓控制狀況,也可改善服藥的順從率。

到底如何進行居家血壓記錄?吳志成主任指出,在最近發表的「台灣心臟學會高血壓治療指引」裡有很詳盡的描述。簡單的說,最好能早晚記錄(早上在用餐、服藥前;晚上則在回家後、休息前),記錄前記得有5分鐘以上的休息;而血壓計採用市面上經過認證的電子血壓計,只要是量手臂的血壓計即可。有了居家的血壓記錄,下次碰到血壓「波動太大」,就不會描述不清,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