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骨質減少 小心骨質疏鬆找上身

30歲後骨質減少 小心骨質疏鬆找上身

2012/6/3(2022/3/15 19:34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般人到30歲以後骨質逐漸減少,到了50歲以後骨質流失更形嚴重,75歲以上老人每四人就有一人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而女性在停經後骨質疏鬆比率亦高達20%~35%,約有50萬左右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正遭受骨質疏鬆的威脅。

骨質疏鬆症」患者只要一個輕微的跌倒,或是彎腰搬運物品就會造成骨折,50歲以上骨質疏鬆症患者過去一年跌倒次數平均都在2次以上,比沒有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跌倒次數來得多,在骨鬆和跌倒的加成效應下,容易發生跌倒、骨折、住院、失能等不良預後,不僅增加整體醫療耗費與社會公共健康照護體系之負擔,骨折的老人長期臥床的結果經常併發感染而造成死亡。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100年年底,以20%的老人骨質疏鬆盛行率估計,約有50萬左右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正遭受骨質疏鬆的威脅。經常節食及體重過輕會減少雌激素分泌,加速骨質流失,造成骨質含量變少及肌耐力降低而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過重、肥胖則會增加骨頭、關節的負擔,依國民健康局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相較於正常體位的民眾,在過輕、過重、肥胖的情況下會有較高的骨質疏鬆比率。

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建議民眾,維持理想體重,不但可以減少骨質疏鬆問題,同時也可以預防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當身體質量指數 BMI<18.5或≧24,就要注意維持及控制自己的體重了!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年輕時儲存骨骼「骨本」,平常多攝取牛奶、起司、豆腐等含質食物,避免過度飲用咖啡、適度曬太陽、避免熬夜,多走路、慢跑、爬樓梯、啞鈴操等運動,讓肌肉骨骼獲得訓練,降低骨質疏鬆症發生的機率。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