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顫抖就是巴金森氏症?醫師:不見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雙手顫抖好幾個月了,是不是得了巴金森氏症?對此,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王旌祖醫師表示,「巴金森」症狀有休息狀態下的手抖、四肢僵硬、身體前屈,以及動作緩慢、失去身體平衡反射、或身體突然僵住。至少必須有其中的二項症狀,且有一項必須是休息狀態下的抖或動作緩慢。因為許多疾病都可能會抖、動作緩慢,所以並非雙手顫抖就一定是巴金森病。
一名今年四十歲的女士,發現近幾個月雙手顫抖,尤其是拿東西的時後更明顯。還有體重減輕,且常常心悸,情緒焦慮容易緊張,害怕得了巴金森病,所以前來神經內科就醫。經診斷為甲狀腺機能亢進,並不是帕金森病。之後轉介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治療後已經痊癒。
所以類似巴金森的症狀有哪些病呢?王旌祖說,如常壓性水腦、腦炎後造成的後遺症、副甲狀腺異常、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後遺症、腦外傷/腦腫瘤/腦中風的後遺症;合併其它症狀的一些退化的病也會,例如Diffuse Lewy body病、皮質基底核退化病、多系統萎縮病、漸進式動眼核上麻痺病等等。所以,「類似巴金森病」的症狀有非常多的原因。
王旌祖進一步說明,原發的帕金森病約占80%,平均年齡約55歲,發病範圍從20-80歲,較常發生在男性,男女比為3:2,盛行率是160/100,000。巴金森病有許多非動作障礙的症狀,如會造成人格退縮、情緒憂鬱或焦慮、認知變差、自律神經失調、便秘、睡眠障礙、感覺異常及疲倦等各種不同問題,隨著疾病進展或多或少的出現。
治療上有許多種不同機轉類型的藥物可以選用、改善症狀。依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就診時的嚴重度、有無合併其他非動作障礙方面的問題等多種考量因素來處方或調整藥物。外科手術的部分,最近常被討論的是深腦刺激器的植入手術,雖然費用不便宜,不過經過適當篩選,某些藥物控制調整上有困難的病人,在開完刀後症狀會有很明顯的改善。王旌祖呼籲,這是需要長期抗戰奮鬥的病,建議有類似的症狀,就必須就醫,詳細完善的評估檢查,長期門診追蹤、紀錄、調藥,才能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圖/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