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也M型化? 兩成五偏鄉學童寫不出26個英文字母
2013/1/22(2022/3/15 19:14更新)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M型化社會的發展下,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似乎也呈現兩極化的發展樣貌。有數據顯示台灣有子女家庭一年教育費近20萬,除此之外高低所得家庭教育支出費用也相差近十二倍。當有些家長安排了數萬到數十萬的國外營隊或旅遊活動希望讓孩子增廣見聞的時候,卻有一半以上的偏鄉老師要替學生的學費發愁,甚至有55.6%常常幫孩子籌學費,最讓人憂心的是,班上有31%的偏鄉學生未來恐沒錢繳國中學費。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所做的「2013台灣偏鄉弱勢學童學習貧窮分析報告」發現,偏鄉弱勢孩子不僅吃不好、穿不暖生活貧困,學習貧窮的狀況更令人擔心。
包括學習資源的貧窮,偏鄉弱勢學童家中的教育資源不足比例71.5%,與優勢學童相比相差16倍以上。同樣是台灣的孩子,偏鄉弱勢學童和優勢學童卻存在明顯的數位和閱讀資源的落差,也缺乏文化刺激的機會。
學習能力的貧窮,教育資源的落差也實際反映在孩子的學習能力上,僅半數偏鄉弱勢學童能答對基本學力題目,與優勢學童相差近三成,也有近二成的偏鄉弱勢學童反應平常上課大多聽不懂。愈來愈受重視的英文能力,偏鄉弱勢學童更是明顯差一大截,調查發現94.9%沒有接觸任何英文雜誌、25.2%甚至無法寫完26個英文字母。面對即將上路的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的制度設計比得是學才藝、上台比賽、拿獎狀等,對弱勢學童來說更是拉大了他們和優勢孩子的差距,讓弱勢孩子更欠缺靠教育翻身的機會。
兒盟調查發現,貧窮孩子的學習資源、學習能力甚至是學習機會也都是相對貧窮的,實在令人擔心這些孩子的未來會不會淪入繼續貧窮的代間循環中。兒盟盼望社會大眾能分享一點喜悅和愛心,捐款將成為弱勢孩子們的教育基金,將會是今年過年送給孩子最有意義的希望紅包。
(圖片:兒童福利聯盟提供)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