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閱讀/影響「情緒」的三大要素
會影響人們「情緒」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其中之一,就是「行動」。例如,憤怒的「情緒」湧現,如果無法控制,就很容易和暴力的「行動」連動。還有,人們如果落入憂鬱狀態的「情緒」中,就會有哪裡都不想去的念頭,產生成天繭居在家裡的「行動」。最惡劣的狀況,也可能導致所謂自殺的「行動」。
影響情緒的第二個項目是「認知」。例如,有人在網路上寫你的壞話,讓你湧現了非常氣憤或悲傷的「情緒」。在短時間內,這種感覺盤據在大腦內,持續給予打擊。結果你逐漸不再相信他人,無論對任何事情都疑神疑鬼的。
對待職場上的同仁也是一樣的。「會不會就是這個人,在網誌上寫我的壞話呢?」、「這個人現在對我不錯,問題是,不知何時會背叛我?」人們就會像這樣懷疑一切,而逐漸陷入被害妄想型的「認知」之中。
之後,如果再看到其他網誌,也出現跟罵自己一樣的字眼,這狀況就會使他出現「又再寫我呢。連這個網誌也有罵我的人」的想法,逐步把自己逼進牛角尖裡。就這樣,即使沒有任何證據,人們也可以單憑自己的幻想,製造出某種「認知」。當人們如果認定了「別人想要陷害我」的想法,那麼心中的不愉快、厭惡的感覺就會進一步提升。最初只是一小段網路文字而已,自己卻把它變成被陷害的妄想型認知。也可以說,因為這樣才讓不愉快的情緒擴增,並開啟了惡性循環。
影響情緒的第三個要素為「思考」。就廣義的角度來看,思考也是一種「認知」,而思考的水準比較高。個人思考的形態,也會因此跟著改變。例如,「情緒」低落的時候,就會形成悲觀的認知,結果大多化為「看起來根本不會成功,所以我不做」或者「太勉強了,放棄吧」等「思考」。也就是說,人們將以負面的角度來判斷事物。
用商業場合做比喻的話,就像正在討論是否要向新領域邁進時,突然陷入憂鬱的狀態,出現不必要的悲觀想法,最後因此下了「放棄」的決定。相反的狀況是,當周圍氣氛很熱烈的時候,人們也容易失去理性、陷於過度樂觀,導致做出「因無謀招來風險」的判斷。換句話說,「情緒」會左右一個人的「判斷力」。
(本文作者/和田秀樹)
(摘自/療癒好情緒/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