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給他們鼓勵! 「失智症」不是壓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臺灣邁入高齡化社會,人口老化越來越快,而失智症人數也在增加,老化是失智症的重要因子,若家中有人罹患失智症,長期的照護壓力,加上得時常注意防止走失,常令家屬心力交瘁。
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15日舉辦的家屬支持團體活動,邀請專長健康傳播的中正大學副教授盧鴻毅,帶領家屬團體,以各自的照顧撇步為主題,讓家屬彼此分享。
防家人走失 帶手鍊、繡電話
如何防止家人走失?有家屬幫失智症病人戴上防走失手鍊,讓病人不必一直被關在家裡,可以自己出外走動,家人也不必總是提心吊膽,擔心病人走失。也有家屬會在病人衣服上繡上電話和姓名,萬一走失時,旁人可以與家屬連絡接回。
發揮他們的專長 並時常給予鼓勵
除了預防走失的方法,在病人的照顧和復健上,家屬們也分享獨門的撇步。一位女兒分享,母親的很會算東西,所以家人準備了許多紅豆、綠豆等,請母親協助分裝為10顆一包,假稱要做小學生上課的教材,每包的工錢兩塊錢,因此母親每天都會很認真地分裝,在分裝時不但可以練習手的靈活度,動腦算數,領工錢還有成就感,一舉數得。
另位家屬分享,帶爸爸去逛夜市很有用,像夜市裡丟九宮格、水球等童玩,可以訓練爸爸的手眼協調能力,增加運動量,還能與其他人多互動,玩遊戲時旁邊觀眾的加油打氣,更能讓爸爸愈玩愈起勁。
盧鴻毅表示,當人的能力減弱時,需要外界更大的刺激才會有反應,因此帶病人出去,借助社會的力量給予刺激,是很不錯的方法。他鼓勵家屬們多給病人和主要照顧者支持及鼓勵,擁抱是很好的方式,能帶來很大的力量。
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曹汶龍主任指出,失智症患者雖然有部份能力退化,但一定還有擅長的優點,家屬要好好掌握,加以運用,例如有一位病友雖然偶爾會走失,煮飯的能力也退化了,但從年輕做到老的削竹筍工作,動作仍十分俐落,所以鼓勵她繼續做,讓她很有成就感,手部的靈活度也得以維持,就是一個好例子。
(照片提供/佛教大林慈濟綜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