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閱讀/為什麼總感覺饑餓?
現在體重過重的人較多,美食攝取多,運動卻不足,導致多數人都需要減肥,但是也有人即使已吃到足夠的營養和熱量,卻總是感覺饑餓難忍,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血糖與脂肪的存量通報站──下腦丘/控制饑餓機制的中心位於下丘腦。身體各部門的情況透過內分泌,如神經勝?等複雜的交互作用,會不斷把訊息送到下丘腦。例如血糖、脂肪的濃度低了,於是產生饑餓的意識活化,接著尋找食物及準備進食的區域也活化,並訴諸行動。進食後,血中糖及脂肪濃度上升,經下丘腦傳至大腦,於是停止進食。
攝食機制的啟動或停止,表現方式除了「饑餓感」,相關的還有「飽腹感」。對於需要控制飲食和熱量的病人,我們會要求他多吃蔬菜、少吃飯,蔬菜中有大量纖維素,可以滿足飽腹感,增加的熱量卻有限,可以理想地解決這一矛盾。
血清素過高會造成厭食/「厭食症」也是下丘腦功能失常造成的。透過腦功能性磁振檢查顯示出:邊緣系統的活動訊息並未傳到大腦皮質,也就是說,厭食症是因為腦部訊息通路出現問題,導致患者毫無餓意,拒絕進食,因而日形消瘦。
現存的研究指出,神經性厭食症和不正常的血清素上升有關。但是厭食症的發生,和文化也脫離不了關係,現在提倡「比瘦」,要做紙片美人,這種意識持續下去就形成精神病態,進而造成生理障礙。雖然有些藥物可以幫助解決一些問題,但主動改變自己的意識更為重要。同樣的,減肥也不要想單靠藥物,而要從意識上徹底解決,這樣才能在維持健康的原則下,獲得最好的身材與腦力。
控制饑餓機制的中心位於下丘腦。下丘腦很小,只有大腦重量11/300,但卻很重要,只要其中一個神經核發生問題,就會造成身體或精神上很大的問題,例如,側核被破壞會厭食;腹內側核被破壞則會吃不停。如果不論怎麼吃,還是感到飢餓,也必須考慮是否這兩個核在作怪。
(本文作者/徐剛)
(摘自/大腦,你在忙什麼?/方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