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閱讀/接受悲傷 為情緒找到出口
為什麼想要獲得幸福,就得鍛鍊「心靈耐性」呢?那是因為人類都活在悲傷與痛苦中,我們的一生無不由悲傷和痛苦編織而成。有個故事是這麼說的。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婦人因為痛失愛子而陷入半瘋狂的狀態,她懇求釋迦牟尼給她靈丹,讓自己的孩子死而復生。釋迦牟尼聽完婦人的心願後,請她去找製作靈丹的藥材──芥菜子,而且這顆芥菜子,必須來自從來沒有死過人的家庭。婦人在村裡挨家挨戶地找,卻怎麼也找不到符合這個條件的芥菜子,因為世上根本沒有從未經歷親人死亡的家庭,每個人都在忍受悲傷、克服痛苦的過程中繼續活下去。「啊,原來悲傷的不只有我!」婦人明白了這一點後,終於慢慢地從喪子的悲痛中站了起來。
像這樣,悲傷與痛苦好比人生的親戚,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就無法擺脫它們,即便忽視悲傷,悲傷也不會從心底消失。因此,治癒悲傷的方法只有一個:接受它、忍耐它!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我在美國的那段時間,曾經頻繁出入印地安居留地,與當地的印地安人深入交流,並在寢食起居中學習他們的文化、自然觀、哲學以及人生智慧。像印地安人、愛斯基摩人、毛利人這些民族,與近代文明保持距離,在殘酷的大自然中生存並且繁衍子孫,他們對於「如何應對人生無可避免的悲傷和痛苦」尤其了解。
向印地安人學習「接受現實」的智慧。
在事事不如己願的逆境中生存,正是人生的本質,所以若想克服悲傷和痛苦,必須先從「接受現實」開始。印地安人不僅用身體和內心學會這個真理,更領悟了「放棄」的智慧。
這裡所謂的「放棄」,指的不是完全死心,而是了解大自然的不可抗力,明白人類的力量有限,並在仔細看清眼前的現實後,全盤接受。與親愛之人離別的悲傷,即便多麼令人無所適從,也不能逃避;即便多麼令人難以面對,也要完全接受,將事實收進心底。
唯有「全盤接受」,才能跨越悲傷和痛苦,產生心靈的耐性。長年在嚴峻環境下求生的印地安人,對這個道理再清楚不過了。像這樣一邊強忍悲傷,一邊積極面對後,我們終能從中明白某些道理。那就是:悲傷其實也存有溫柔,而所謂的救贖亦由悲傷而生。或者也可以這麼說:「幸福中埋有不幸的幼苗,而不幸中也藏著幸福的種子。」這樣的人生真諦,也許必須經歷無數次的悲傷,彷彿內心積了一層雪後,才能逐漸理解。
(本文作者/衛藤信之)
(摘自/幸福,很近很小/采實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