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閱讀/「瞋」即是無法抑制的憤怒
「瞋」,就是指自己無法控制的憤怒。很多人脾氣暴躁,很容易生氣,因而一時失去理智,就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等到事後冷靜一想,才發現自己並非是有心想要發怒,只是一時控制不了騰騰的怒氣,這就是「瞋」。
這也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一種心毒,一旦怒氣爆發時,好不容易才獲得平靜的心,又變得波濤洶湧,這是非常不愉快的感覺,夜裡也難以入眠。總之,與人見面就不爽快,常會發生摩擦。
再舉另一個例子,有人在公司的業績非常好,且頭腦靈活、能力很強,外表也很體面,但總是得不到升遷。這些人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即「瞋」,易怒、愛生氣。由於他們常常會突然性情大變,所以好不容易得到99分,差一點就滿分時,結果就被暴怒毀於一旦。
每當上司準備提拔他的時候,就立刻有人反對:「他愛亂發脾氣,發生狀況時根本靠不住!」、「要是他和客戶吵起來怎麼辦?」、「他要是進了管理階層,肯定天天罵部下!」、「他有時候還頂撞上司呢!」、「他總是鬧情緒,不合適成為管理階層吧!」等等。因此,此人始終無法升職,即便是能力很強,但性格急躁通常是難以出人頭地的。
這也是一種動物性的表現;動物們是很容易露出牙齒的,不管任何動物都是如此。一旦感覺到危險,就會立即露出尖牙,豎起利爪,渾身毛髮直豎,可以說易怒之人也是如此。比如說,其他人接近自己的地盤時,就會立即發出攻擊,彷彿野豬一般,猛然對著週遭之人豎起渾身的針;這就是動物的一種本能。因此,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怒氣,時常保持平和之心,才是適合修行的狀態。
不過,這也有例外。我方才所講的憤怒,都是指「私憤」,人應該控制私憤。與此相對,世間還存在「公憤」,即公眾的憤怒,這是絕不可消除的。若是完全失去了這種公憤,就沒有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了。
例如一直持續著嚴苛的暴政、封建體制,且民不聊生,農民們忍無可忍了,此時就會有人像明治維新的志士那般發起革命。這也是源於憤怒的行動,但卻並沒有錯,因為這是一種公憤。公憤是絕不能喪失的,因這與正義相關聯。
因此,請各位知道這一點。人們要消除私憤,即自己個人的、本能的、反射的憤怒,但卻必須在某種程度上持有公眾的憤怒,即內涵理性的憤怒。否則,社會就不會有進步。宗教改革等大多都內藏著這種公憤。「現今的宗教無法拯救世人,因此,要站起來改革!」這種能量就是公憤。這與「瞋」是不同的,請各位不要混淆。
此外,就個人的情況而言,「憤怒」和「批評」也是完全不同的。並不是看到他人犯錯時,自己坐視不管,或嬌縱放任就是好的,有時候還必須要「批評」。例如孩子一直搗亂不聽話的時候,身為家長就必須嚴加批評。若是不批評、嬌寵下去的話,孩子就會越來越任性。就像這樣,對於不成熟的人進行強硬的指導時,這種行為並沒有錯。請各位要知曉,「瞋」存在以上兩種的例外情況。
(本文作者/大川隆法)
(摘自/覺悟的挑戰/九韵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