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閱讀/別讓健康的讚美 變質成吹捧
【關鍵教養問題】
有幫助的讚美:公正的、沉默的、被偷聽到的讚美、用「我」的句型。
有害的讚美:稱讚完美、不具體、有負擔、只看結果、過多浮誇、沒有誠意的讚美。
深愛孩子的父母親們為了鼓勵孩子,只要孩子表現良好(或甚至長的可愛),就不斷地讚美,如果以為這樣做,小孩和這世界就會變好,那可真是大錯特錯!
嬰兒潮將民主風氣帶入家家戶戶,培養擁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成為熱門教養議題,就像上百頭家畜爭舔著日漸縮小的鹽磚。雖然不再吹捧個人主義可說是偉大的成就,畢竟在傳統父權獨裁教養體系下,我們童年時期都曾有類似經歷。然而現在的家長、祖父母、教師、及其他大人,總是全心全力投入於吹捧孩子的自尊,不論孩子是否當之無愧。
我看過孩子們獲得的各式各樣星星貼紙、汽球、塑膠警徽、及各種獎品,只因為孩子們一整個星期都有乖乖上學,也曾看過寫完數學作業的孩子獲得彩虹糖當獎勵,但是上學和寫作業不是本來就是小孩應負的責任嗎? 如果我有能力收集那些「讚!」、「厲害!」、「做的好!」、「太棒了!」的貼紙,我相信數量之龐大不僅可以舖滿美國所有州際公路,剩下的還能貼滿月球呢。
溫柔撫摸所愛的孩子是很舒服的享受,不是嗎? 看到他們的眼神和笑容流露出「我最重要」的神態,是相當令人滿足的呀! 不過,我們最終還是得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價,畢竟偽自尊無法抵擋任何攻擊或嚴格審查,因為偽自尊不僅遮掩住孩子的真實自我特色,更鼓勵孩子依據外部認同來做決定,最後讓孩子付出沉重的代價。
一旦孩子發現了偽自尊的事實真相,過分膨脹的自尊就像充氣過度的氣球,爆裂碎成一片又一片,而這時間點大概是在孩子進入中學就讀後,他們會突然發現:「之前大家都說我是天才,但我發現原來我不是數學天才、不是奧運健將、不是能贏得普利茲獎的大作家、更不會成為諾貝爾獎得主。」更糟糕的情況是:當孩子們脫離「可愛」的階段後,我們這些大人突然決定減少溫柔的撫摸,取而代之的是批評和其他負面評斷。
當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多數大人開始驚慌失措:「天哪,他幾乎是個成年人了,可是他還有一些嚴重的問題要改善!我必須對他嚴格一點,不然可能在他進高中前就被捉去關了!」這種急轉彎的態度讓孩子從天堂掉進寂寞黑暗的地獄深淵,巨大衝擊對他們造成的傷害與混淆之重,讓他們得花好幾年才得以復原。
用來吹捧孩子自尊心的某些方法,不僅讓孩子透過「他人」而不是透過「了解自己」來定義自我價值,而且還壓抑了他們「內在自我讚美機制」的發展。這類「外化」的自我觀會鼓勵孩子跟隨外部牽引做決定,讓孩子的內心小衛兵無事可做而陷入沉睡、一覺不醒,就連大羅神仙來也叫不醒。
我們身為孩子的指導者與良師益友,必須強化孩子的內在自我讚美機制,而不是弱化它;我們必須提供客觀的回饋與鼓勵,而不是主觀的意見與評斷;刺激孩子省思自己的感覺,而不是孜孜矻矻追求別人的高度評價。我們先來了解健康的讚美,接著再檢視如何取代有害的讚美。
(本文作者/伊麗莎.麥德哈斯)
(摘自/無心的壞話,會寄放孩子一輩子/大寫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