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福音 新型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獲給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台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NHL)發生率高居血液癌症排名的首位,在治療上,除採用放療、化療等傳統療法外,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裴松南醫師表示,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亦可改善患者的存活期,其中,移植的成功關鍵就在於患者需先收集足量造血幹細胞。去年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plerixafor),據研究指出,能提高患者收集造血幹細胞成功率,為患者帶來另一個治療希望。
非何杰金氏淋巴癌(NHL)發生率逐年升高
裴松南醫師指出,據台大醫院統計,近30年來,國內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約成長3倍,日前衛福部公佈的最新癌症登記資料中顯示,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在民國100年新增案例已突破2000例;此外,由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分類眾多,治療方式會因腫瘤惡性度、型態多樣性和期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目前雖仍以傳統治療為主,但若患者在治療後產生癌症復發情形,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即成為患者重要的治療選擇。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收集足量造血幹細胞是關鍵
裴松南醫師說明,在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過程中,患者必須先收集足量的造血幹細胞(200萬個造血幹細胞/每公斤),後續才能搭配高劑量化療藥物進行移植手術。但由於幹細胞黏貼在骨髓中,須將連結的分子打斷,幹細胞才能釋放至周邊血液,進而被收集起來,故患者是否能順利進行移植的成功關鍵,即在於前端有無收集到足夠的造血幹細胞,供移植使用。
根據研究文獻顯示,在接受自體移植造血幹細胞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中,約有1/4採用傳統驅動劑後,無法順利收集足夠的造血幹細胞,而再次驅動的失敗率也高達7成。對此,裴松南醫師表示,去年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plerixafor),幫助高達6成以上患者,成功收集到足夠的造血幹細胞。
此外,不同於傳統第一線驅動劑,第二線機轉驅動劑利用高度專一性藥物阻斷趨化因子受體(CXCR4),再搭配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更能有效使足量的造血幹細胞,釋放至周邊血液中進行收集,因此讓治療成效大幅提升,而自體移植手術目前在高雄長庚等幾家大型醫院都有相當的成績。
新型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獲健保給付 助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裴松南醫師表示,新型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plerixafor)不僅可讓收集幹細胞的成功機率提高到6~9成,對於患者來說,以往治療須自行負擔龐大的醫藥費用,對醫師和患者而言都是沉重壓力,如今第二線機轉驅動劑通過健保給付(但需第一線造血藥物效果不佳者,才能申請使用),更可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可望造福更多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