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生長因子修復 助退化性關節炎獲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退化性關節炎,是許多老年人都會遇到的麻煩事,走路會痛、下樓梯會痛,以至於走路緩慢,踉踉蹌蹌,替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其中,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方式,部分難逃手術治療,讓不少患者,聞刀色變,寧可忍痛也不願就醫,不過若在發病前一至二期,也就是關節炎尚未非常嚴重時,也許民眾能考慮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藉由自體生長因子修復,來解決惱人的毛病。
軟骨磨損殆盡 關節炎主因
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骨科專科施國正醫師指出, 退化性關節炎是由於人體關節軟骨的老化以及變性,軟骨慢慢磨損,造成關節的邊緣產生骨刺,關節的間隙變窄,韌帶或肌腱受損,導致關節疼痛和關節僵硬,進而影造成功能減退,影響生活品質。
他說,退化性關節炎病變通常發生在負重的關節特別是膝關節或髖關節,從事粗重勞動者,像是運動員、農人或工人,比較容易患有退化性關節炎。
傳統上的治療法,包括口服止痛藥,復健,和類固醇或玻尿酸的注射。如果到很嚴重的狀態則必須接受人工關節置換的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有很高的成功率,且成效非常良好,但是許多病人還是害怕手術,不願藉此方式治療。
血小板有生長因子 助軟骨組織修復
他強調,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的出現給關節炎的治療帶來了另一種選擇,在某些文獻報告接受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的早期退化性關節炎病患有明顯的改善。他說明,血液中的血小板含有大量的生長因子,釋放出來的這些生長因子可以促進血管增生及組織的再生以及修復,為人體中容易取得之生長因子。
施國正進一步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依不同程度嚴重度,可以分成四期,第一及第二期是比較早期且輕微的退化;通常適合注射PRP的是關節間隙還沒有到明顯地狹窄,第一到第三期的關節炎個案;如果已經到第四期關節間隙已經變得很窄了,則不適合接受這樣的治療。因此,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務必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