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來襲安全吃 嚴防食物中毒
2016/6/13(2022/3/15 17:9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隨著夏天的到來,連日的氣溫也屢屢破歷史新高,依據歷年統計資料顯示,5~10月為食品中毒發生機率最高,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提醒民眾,微生物最適合生長在高溫且潮濕的環境,若沒有好好烹煮及保存食品,則易發生食品中毒事件。
避免一次購買過多食材
食材購買後應儘速放入冰箱中冷凍或冷藏,以防食物中毒發生,同時食材購買不宜過量,以免同時有過多食材除藏在冰箱,導致冰箱冷卻效果下降,造成微生物孳生;同時調理食品前後應徹底洗淨雙手,生食與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以避免交叉污染;餐點烹煮不過量,若未食用完畢,應儘速放入冰箱,不宜在室溫下放置過久,並儘早食用完畢。
生食有風險
生魚片、生蠔、蝦子等海鮮水產品,是許多民眾在盛夏愛吃的菜餚,若生食來自受污染水域,則有可能造成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食品中毒之發生,食藥署提醒,切勿因追求口感而忽略生食之風險,食用前一定要加熱煮熟,避免食品中毒之發生。
遵守衛生安全守則 降低食物中毒機率
台灣天氣溫度高又潮濕,若未多加留意飲食衛生安全原則,很可能會提高高食品中毒發生之機率。謹記「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注意保存溫度、要徹底加熱」之五要原則,才是遠離食物中毒的上上策。食藥署呼籲,若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時,應儘速就醫,並配合衛生單位調查,以釐清食品中毒發生原因。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