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麵的故事─漫談安寧緩和醫療
一碗陽春麵的故事打進無數人的心崁裡,但也同時讓許多人好奇,吳家媽媽在臨終前所住的安寧病房,是一個什麼樣的病房呢?那是末期病人藥石罔效的臨終場合嗎?
其實安寧病房是一個專門針對末期病患而設置的病房,其中的醫護人員(包括醫師、護理人員、社工員、牧靈人員、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音樂治療師、藝術治療師、營養師、志工)必須接受台灣安寧緩和基金學會的緩和醫療照護訓練,以提供病患及其家屬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四全」照顧;不只關心病患,也關心照顧家屬;不只照顧病患到臨終,更協助家屬度過悲傷。
「緩和醫療」﹝Palliative Medicine﹞
緣起於英國桑德絲醫師有感於當時醫療環境對癌症末期病人照顧不足,於一九六七年在英國倫敦設立聖克里斯多福安寧病院,從而發展成為全世界現代安寧醫療的典範。台灣的安寧療護則起於一九九○年成立中華民國安寧照顧基金會,並於台北馬偕醫院淡水分院設立安寧病房。隨後新店耕莘醫院、台大醫院、台北市立忠孝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高雄天主教聖功醫院、花蓮佛教慈濟醫院、雲林天主教若瑟醫院,台中大里佛教菩提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大德病房及省立桃園醫院也相繼成立安寧病房。衛生署亦於一九九六年定名「安寧療護」,希冀能在癌症居於國人死亡原因之首的今日,給予末期病患及家屬身心靈的照護。
什麼樣的情況適合接受安寧療護呢?
- 癌症末期:這要經過專科醫師確定,當開刀、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都不能治癒或延長生命時。
- 非惡性疾病,但持續惡化的末期心肺疾患。
- 嚴重型神經疾病患者:如進行性運動神經元疾病、末期老人癡呆症、閉鎖症候群(如嚴重出血性腦幹中風)等。第四是AIDS患者。
有鑑於安寧病房設置速度不符合臨終患者需求,國民健康局亦著手推行安寧居家療護、安寧共同照護體系,提供病患及照顧者有關症狀控制、心理協商支持、復健、護理等所需之技能,安寧共同照護小組並在住院中,協同原照護團隊給予更完全的臨終照護品質;而居家療護並提供適時的轉介,使病患能於返家療養或赴院治療中尋求一個最適合的模式。
安寧療護的目的在尊重生命、尊重病人臨終以前的意願和真正需求,而安寧療護就在癌症末期病人的臨終照護上提供了自主性,並尊重病人所做的決定。
「生時燦似夏花,死時美如秋葉。」當您面對臨終將至,你希望受到怎麼樣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