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缺乏變化 認知能力退化致痴呆

生活缺乏變化 認知能力退化致痴呆

2018/3/25(2022/3/15 3:44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人類是學習的動物,每個世代都得學習大量事物,才有辦法瞭解社會如何運作;長大後又必須快速學習新事物, 才能夠走過一生之中不免出現的變動。最後年紀大了,也一定得活到老學到老,讓大腦維持基本功能。微精通是最佳的學習策略,也是找出可以研究什麼事物的方法,對一生都必須學習的人類來說有眾多好處。

大腦是可塑的:用進廢退

多年來,人們還以為大腦灰質的容量是終身固定的,而二十歲之後多多少少會日漸退化。我們現在知道這種說法完全不正確,大腦神經在一生中會持續成長、改善。大腦可塑性最重要的研究者麥克.梅策尼希博士寫道:

「大腦可塑性是一種物理過程。灰質可能萎縮,也可能增強。有可能出現新的神經連結,不斷強化,也可能減弱或中斷。例如學到新舞步,大腦就會冒出下達那個舞步指令給身體的新「連線」(神經通道)。忘記別人叫什麼名字時,也反映出大腦的變化—曾經連結記憶的「連線」退化,甚至中斷。顯示大腦中出現的變化可能帶來進步(新舞步),也可能帶來退步(忘記名字)。」

活用大範圍 使大腦重建連結

「用進廢退」這幾個字,實在太適合拿來形容大腦的可塑性。微精通顯然與大腦息息相關,豐富多元,而且學起來很快,讓我們有機會不斷運用大腦,在一生中持續鍛鍊腦筋。從演化的觀點來看,充滿微精通的生活比較自然,比較接近我們的獵人採集者祖先所過的多元生活,不像現代人的生活處處受限,一切繞著電腦螢幕打轉。

微精通可以帶來演化方面的好處,高度專精反而有危險。古典吉他等音樂家大量使用身體的某一部分,例如手跟手指,而其他地方不動,會造成大腦認為手指與手腕周圍的區域無用。時間一長,由於「用進廢退」,差異日漸放大,造成未使用的區域被關閉,就連彈吉他需要用到的部位,大腦都失去掌控,最終造成吉他手失去演奏能力。療法是不能只用手指,得改用整隻手臂彈奏,重建連結,慢慢讓大腦重新出現平衡(也就是不過度專精)的身體神經「圖像」。

生活缺乏變化 少用感官而認知能力退化

海伯定律是基本的神經科學觀察。痴呆症為何如此普遍,梅策尼希提出看法:因為我們讓生活太過缺乏變化,太少用上各種感官,很容易就過著自動駕駛的生活。然而,那種日子過久了,基本認知能力不免退化。

世上其實僅有三.四%的人是「天生的專家」,其他人則是因為外力不得不專做一件事。然而企業界推崇的「造雨人」(rainmaker),卻是藉由跨界,把傳統的點子應用在出乎意料的領域,發明出新產品,甚至創造新市場。那樣的人才過著豐富多元的生活,除了自身認知能力獲得提升,還得以過著美好的物質生活。用進廢退,讓大腦有事幹吧。

(本文摘自/微經通/大塊文化)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