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時孩子態度不好?聚焦問題助溝通
針對當下問題 一次一個重點
靜下心來看,不論自己覺得講得多好或多清楚,我所說的時間向度已經包含了過去、現在、未來,已經扯太遠而不自知。孩子不講話或點頭,不等於真的聽懂或認同,而是他不知道要講什麼了,只希望你趕快講完。
大人很多無心的話,小孩都刻在心底。小孩會刻印下來的話,跟我們希望他記住的通常都不一樣!有機會時最好了解一下他們刻了些什麼話在心頭。漸漸地,對孩子管教時,我開始有意識地刻意減少講話內容,一次只聚焦一個點或一件事情,不需要講到過去怎麼樣、未來會如何,只要針對眼前這件事情就好了。管教時間縮短,聚焦單一清楚,孩子更能掌握要傳遞的訊息,更容易一點一點地整與修正。
從「我覺得你應該如何」到「你有什麼感受?」
家長在管教孩子時,最受不了的通常就是態度問題。對多數家長而言,態度是重要又關鍵的。成績不好沒關係,但態度一定要過得去。因此很多管教到後來都會移轉並失焦到態度問題上,例如原本生氣沒依照說好的時間寫功課,但後來是「你這是什麼態度?」生氣指數立即衝到最高點,接下來當然就是更強力的管教或說教。
原來,當我說「你態度不好」時,很多時候孩子未必聽得懂。因為在占據他最多時間的校園生活脈絡下,他的反應或沒反應其實是很正常的。而當我說「你態度不好」時,背後其實有我強烈的價值觀與生活背景,但這些都是「我自己的經驗」,完全不是孩子的經驗。因此,真實的狀況是:我真的不知道孩子全面真實的生活狀況,但我以為自己很清楚。
「你態度不好」這句對我而言再清楚不過的話,對孩子來說可能非常抽象。從此之後,我就很少用這樣情緒性其實很強的語彙來管教小孩,取而代之的是清楚陳述事件、語言、表情、舉止,此等行為對當下已經產生的影響為何,跟孩子聚焦清楚且具體地針對一個事件或一個議題處理;有機會再討論下次可以如何改善。
讓孩子聽得懂,比我講什麼內容重要。另一個常見的例子是「你這行為讓我很丟臉」,家長表面看重的是孩子的行為,但真實在乎的是自己的面子;因此如果轉為「做了這行為,你有什麼感受?或有什麼影響?」的探索,也許更容易聚焦也更貼近孩子。所以經常反思並區分哪些是孩子的觀點、想法、情緒、行為,哪些是家長的期待、價值、想法、情緒、行為,而這當下什麼是最重要的,這些,其實是滿重要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