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對世界好奇 提問是根於本性
2018/4/29(2022/3/15 8:50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大多數物品的運作源於其中裝設的東西——電池、齒輪、心臟或是腦袋等東西。我們在4歲孩童面前,展示各種不同形狀和顏色的積木,而積木內部有些裡面有小圖釘,有些沒有。這些積木被放到偵測器上,並讓它啟動。當孩童必須要解釋偵測器如何運作時,他們傾向於談論隱藏於積木其中看不見的圖釘,而非可見的形狀和顏色。當他們只須描述事件的發生過程,則會專注於外在表面的事件。
所有孩童的共同學習方式 聆聽和觀看
孩童不僅想要更多關於世界的資訊,也想要會讓他們更深刻、更廣泛地了解世界的因果資訊——能促進未來學習的資訊。引人注目的是,孩童分辨得出來何時沒有得到這類深刻、具因果關係的資訊,而他們會費盡心思去得到它。
所有孩童都能從聆聽和觀看中學習。但是,來自某些文化或社群的孩童可能較仰賴觀察和模仿,而其他孩童則是仰賴語言。聆聽解釋是得到關於世界深切、因果知識的一個方法。然而,你也能藉著觀察其他人熟練的動作而得到類似的推斷,像是羅戈夫研究,馬雅孩童能藉著觀看長輩的動作而學習許多知識。
畢竟我身處於文字的世界,除了烹飪、從事園藝活動和養育孩子之外,我所有實用技能的項目包含了搬弄文字。取代編織籃子和獵捕鹿,我雕琢句子和找尋科學真理。但是,如果需要知道如何製造籃子和獵捕鹿,怎樣做舒芙蕾,或是如何照顧他妹妹,這時模仿可能是比較好的策略。
孩童的「為什麼」 根源於生物本性
再者,從年紀如此幼小的孩童,到跨越許多種文化的孩童,都自發地提問題,這也意味著得到關於世界資訊的方法,像是模仿,都是深深根於生物本性。這是孩童需要被允許去做的,而不是被教導去做的。但是回答每一個孩童提問的問題是非必要的,年幼的孩童是堅持不懈的——他們會持續找尋他們想要和需要資訊。
研究顯示,孩童對自己的知識狀態和從他人身上取得的資訊狀態非常敏感。如同他們比你自己還知道你的意欲為何,他們可能也比你還知道他們所需要知道或是想知道的。
你可能還會想看